拿到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汤方话人间》便不忍放下,不停地前后翻看。四十多篇随笔独立成篇,像是一个充满仁爱之心医生内心的自然流露,让我感到自然而真实。朱老师既是一个有声望的医生,也曾是一个勤奋求学的中医学生、一个同疾病顽强斗争的病人,同时也是一个病人的家属和朋友。书中分别描述了作者作为不同角色的经历与体会。小编收集了汤方话人间读后感1000字,欢迎阅读。
汤方话人间读后感1000字
认识朱老师,是一个很偶然的机缘请朱老师看病。短短的几分钟内,我受到医生专业力量的震慑。她的神态语调、交流方式以及对我身体状况的评论分析都让我佩服。随后几次去朱老师的门诊,因为不想利用同事关系做特殊安排,我在长长的队列中排队等候,得知有些病人来自千里之外,有些是常年卧病的顽疾患者,由此强烈感受到病人及家属对朱老师的信赖。
一般来说,中医是讲究经验与年资的。我很好奇的是,朱医生尚且年纪轻轻,竟会有这样的成绩和影响力?好奇心让我查了一下朱医生的背景资料。我想,出自国医大师门下、来自一流科研团队,加上自己的勤奋与悟性,可能是朱老师成功的原因吧。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朱老师在国际英文刊物上发表的多篇研究论文,这些一定程度反映了朱老师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深厚的人不仅凭经验做事,也有强烈的动机探讨问题背后的规律,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我很高兴得知朱老师把自己的体会与经历整理出书,这是一件积功德的大好事。利用同事关系先睹为快,便是情理之中的了。
拿到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汤方话人间》便不忍放下,不停地前后翻看。四十多篇随笔独立成篇,像是一个充满仁爱之心医生内心的自然流露,让我感到自然而真实。朱老师既是一个有声望的医生,也曾是一个勤奋求学的中医学生、一个同疾病顽强斗争的病人,同时也是一个病人的家属和朋友。书中分别描述了作者作为不同角色的经历与体会。
我觉得朱老师出书的动机是分享自己生活中有趣的故事,就像过去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分享一样,希望这些故事对读者是有益的,并没有功利之心和明确的目标读者定位。出于我的专业习惯,我觉得朱老师的《汤方话人间》起码可以使以下三类读者获益:学习中医的学生、相信中医的病人、教中医的老师。
朱老师写下的自己学中医的经历值得每一个学习中医的本科生、研究生学习借鉴。学习中医、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医生进而成为一方名医,是一件过程漫长而困难重重的事。中医学绝不是一一对应(一种病对应某种药)的简单科学,而是整体论基础上的复杂大科学。前几年有一次开会遇见某中医药大学的副校长,他坦言,中医药大学一年能培养出5名合格的中医已经是很难实现的目标。朱老师在书中介绍了自己学中医的心路里程,从误解到痴迷,除了在学校通过所有课程的考试(打下理论基础),还踏踏实实地跟一个老中医学习了11年之久。知学中医之难,去掉浮躁之心,潜心实践、观察、体会,恐怕是必由之路。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体现出一个医生的“大慈恻隐之心”。对病人的痛苦感同身受,真心地去帮助病患,是朱老师的恩师对她的要求,也应当是中医学生入门的第一课。
换一个角度,朱老师告诉了我们与中医医生打交道的正确方式。现实生活中,困扰病人与医生的基本上是所谓的疑难杂症(已经能够顺利解决的问题都已经不是问题),形成疾病的原因可能是多年的生活习惯或其他原因。治疗的过程可能比较漫长,可能中间会出现反复,某些表现貌似病情加重其实是药物起效的反应。有时候医生也要进行一些研究与探索,这个过程需要病人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需要病人坚强的毅力。书中真实地记录了许多疑难病症治愈的曲折过程和病人的情绪变化——对医生的怀疑、误解和战胜病痛的喜悦。朱医生谈到治好自己妈妈多年未愈的失眠时感慨道:“对于我妈妈的失眠,可能绝大部分曾经治过她的医生都能治好,我选用的处方也并没有比任何一个医生高明,只是之前的治疗我妈妈没有坚持下来。”
书中的故事提供了中医教学的真实案例。传统的理论教学,难学而易忘,所以哈佛商学院采用全案例教学的方式,主张把理论寓于案例之中。《汤方话人间》提供了完整的案例故事,细致地介绍了病人的背景、症状表现、治疗过程和总结反思。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接触到的是活的知识,不仅是对疾病的治疗,还包括医生和病人的互动过程。尤其是医生和病人的有效沟通和交流互动,是医生的必修课。
细读《汤方话人间》,感到朱老师是辛苦并快乐的,看见治疗成功而由衷的快乐,得到病人感激回馈而欣慰的快乐。祝愿朱老师收获更多的成功与快乐!
汤方话人间读后感1000字
我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认真地阅读了马克西姆·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二部—《在人间》。
《在人间》描写的是主人公阿廖沙被生活所迫到大街小巷,自己寻找工作,自己赚钱某生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阿廖沙做过鞋店和圣像作坊的学徒;在两条不同的船上做过两次洗碗工;三次在外祖母妹妹家做仆人。其中让我感到最难忘的是他三次在外祖母妹妹家做仆人的过程。
阿廖沙第一次做仆人的时候,男东家教过他绘画。但是,年老的女东家和年轻的女东家都不同意。为此,他们三个人还大吵了一架。之后,每当阿廖沙画画的时候,老太婆就跟阿廖沙捣乱。比如:把啤酒弄翻在阿廖沙的画纸上,叫阿廖沙去擦干净的窗户……而且,老太婆和女东家都反对阿廖沙看书。一但看见阿廖沙的书,就烧掉、扔掉、撕掉,有时,甚至还把阿廖沙痛打一顿。
当阿廖沙第二次做仆人的时候,他还是受着同样的痛苦。有一次,阿廖沙因为犯了一点点小错误,就被老太婆痛打了一顿,虽然不怎么痛,但是,有很多小木刺扎进了他的背上。最终,医生帮阿廖沙一共拔出了四十二根木刺,这是常人所承受不了的。
高尔基是多么伟大呀!他身边的人都反对他看书、学习,但是,他通过对书籍的酷爱,认真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高尔基终于成为一名举世闻名的优秀作家。而我们呢?有一个让我们学习的课堂,却不认认真真地学习,反而浪费了学习的宝贵时间。我想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就会取得好成绩。
当我读完了这本《在人间》时,让我深深的感受到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是惨淡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家长每天陪伴在我们的身边。用天壤之别这个词语来形容阿廖沙和我们的童年之间的差别也毫不夸张。
同学们,请珍惜现在的童年生活吧!
汤方话人间读后感1000字
我在放寒假时,有幸看了高尔基写的非常有影响力的一本书——《在人间》。
我先前只读过《童年》,《童年》还是爷爷在我过生日时送给我作为生日礼物的。我看了《童年》后就一直想看《在人间》,我今天有机会了。这本书是高尔基遗产中最优秀的部分之一。描写了作家从生活底层攀上文化高峰,走向革命的道路。
同时也反映了俄国一代劳动堵在黑暗中寻找真理、追求光明的艰难曲折历程。我对这本书印象比较深,因为这本书它像富有魔力一样,我只要一打开这本书我就会一直不停地翻下去。这是因为它写得太好了。我对其中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就是我要说的第一件事,它说的是他们的厨娘在一次烧饭中死去,可这时,作者和他的朋友就在旁边,萨沙因为这件事吓的晚上不敢一个人睡觉,只好找高尔基陪他,才得以平静。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很多,也有很多感想,我觉得高尔基的身世背景很可怜,还有生活环境恶劣,但是他一个不成熟的小孩,竟在这样黑暗的社会立了足,而且从小爸爸妈妈都死了,只跟他的外公外婆在一起生活,像他这样社会底层的人可以成为世界上有名气的大作家,我真得很佩服他。他在人间什么活都干过:烧水、煮饭、洗碗、扫地、带孩子、跑堂、学徒、洗衣、搬运……还挨过打,往过医院。总之他饱尝了“人间”的辛酸。但他很顽强,很自信、能吃苦耐劳,学习异常刻苦。为了学习,他承受了一切,被人凌辱,受过饥饿。
但他从书本中汲取了力量,因此他看到了光明,看到希望。没有书本就没有高尔基自己这样的精神,他今天就不可能成为伟大的高尔基了。他自学成才的曲折历程让我对自己有了一个目标:向他学习。
我很喜欢看《在人间》,如果不是它,我就体验不到这么多生动感人的故事了。
汤方话人间读后感1000字
《在人间》不是描写贵族舞会似的生活,而是一本贫民贴心的读物。跟着主人公去经历底层社会的种种!
这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在小说中,描绘了俄国社会一个时代的历史画卷。写少年时他正式走上社会,工作阶段的生活。用细致的语言刻画了下层社会人们的悲惨生活。
这段时期为了生活,他与外祖母摘野果出卖糊口,当过绘图师的学徒,在一艘船上当过洗碗工,当过圣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历尽坎坷,与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人们打交道,他有机会阅读大量书籍,生活阅历和大量的阅读扩展了阿廖沙的视野。
135岁以后,高尔基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愿望,便独身一人前往喀山求学,他以为“科学是无代价地教给那些愿意学习的人们的”。他不可能被接受入学,只好在面包店做工,起早贪黑,每个月仅有三个卢布的工钱。高尔基求学的尝试终于失败了。为了生活而要在鞋店、东家的房子里和轮船上工作。
人世间的艰辛激起了高尔基奋斗的决心,他阅读各式各样的文学作品。书,这是他在贫困潦倒中最知心的朋友。见识的浅薄,生活圈子的狭小让高尔基周围的人都不懂书籍的好处,总在抑制他看书的欲望。而他就像不屈的小草一样,坚持看书,也有如荷花,不受污泥的沾染。
他终于当上了尼日尼城著名律师拉宁的文书。这位律师曾给高尔基很多帮助,他的高度文化修养和高尚道德情操深深感染了他。
高尔基的生平教会我如何从容镇静地去面对人生的危机与挑战;我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心灵如雨后的晴空,清新、明净,一片蔚蓝。
我佩服高尔基的毅力和恒心,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仍手不释卷,不理会别人的反对而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书籍,始终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让人有所追求,给人崇高的信仰。何时何地最好都别忘了读书。
这本书写了人的善与恶、美与丑。“命运像风筝一样摆,只是心存敬畏,心怀恶善有报的戒律,才不至于滑向邪恶的深渊。”高尔基一直坚信这句话,所以他才能成功。
在生活中,多数的人面对歧路会选择望而止步,高尔基却告诉我们,你只有勇往直前,才会得到成功的喜悦,胜利的果实。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既有平原又有险滩。在学习中也没有常胜将军,但是我们只要有足够的拼劲,在逆境中能够坦然的面对困难,成功之路近在咫尺!
我要像高尔基一样,做一个心存善良,有文化,有教养,认真刻苦的学习,汲取广博的知识!
汤方话人间读后感1000字
《在人间》是俄国作家高尔基写的。它真实的记录了高尔基小时的惨淡童年。
高尔基的童年是悲惨的,很小父母双亡,由外祖母抚养,可家庭贫困的外祖母哪能抚养的起呢?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逼高尔基流浪街头自己养活自己。
他先在鞋店、圣像店做学徒,又在轮船的厨房里打杂,过着非常沉重而苦闷的生活。而读书使他找到了快乐、安慰。虽然条件艰苦,但高尔基久久不能忘记读书,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他什么书都读,只要有机会接触书籍,他就不放过,读到好的书籍,他就反复阅读,有好的诗句他还抄写下来,这些成了他最珍贵的手抄本。书读多了,他自然就能分出什么是好书,什么又是没用的书,但他都读,不读怎么会分出书的好坏呢?
高尔基为了读书遭受了太多的屈辱、欺凌。他读书读得入了迷,读到身子冻僵了为止。读到忘记身边的事情。有时主人发现了,还把他的书统统撕碎、烧掉,有的时候甚至殴打他一顿!但他一直坚持着读书,永不放弃!
高尔基生活在一个大杂院的那段日子里,就常常看到走狗警察们到这里来找东找西,监视人们的行动。并警告高尔基不应该读那么多书。但若真有心读书,书是绝对可以看到的。高尔基的一位朋友就介绍他认识了一个开杂货铺的人,看到他那满密室的藏书,大多都是手抄的珍本,高尔基说不出的高兴。也因为经常在这里看书,他结识了不少形形色色的人物,让他明白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在如此生活的艰难困苦之中,高尔基依然能够不断地学习,忘我地看书,可以说是“书”成就了高尔基。而现在的我们面对一个个好看的电视剧,一个个好玩的游戏,一部部好看的电影……魂都全给了这些琐事,怎么还有时间来博览群书呢?也正因为如此,当今社会的现代人都因此变得浮躁不定!然而唯有书籍可以洗磨我们的心灵之镜,唯有书籍可以焕发我们的智慧之光。书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让社会进步了,让人类进步!所以即使我们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也要向高尔基一样,坚持读书,坚持学习,成为一名热爱读书、热爱学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