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德勒的名单》是一部探寻和讴歌在特殊环境中的人性发展轨迹的电影。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1
花了三个多小时,一个人静静地看完《辛德勒的名单》——一部被喻为旷世之作、获了七个奥斯卡奖项的电影。当电影结束时,心里莫名地感动,莫名地震撼。从没试过对一部电影如此的执迷,但我知道有着这种震撼感受的人绝对不止我一个。
电影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名为辛德勒的德国商人从压榨战俘赚取暴利到觉醒并付出自己的身家来解救犹太人的故事。辛德勒是英雄吗?答案是肯定的。他不完美但真实,他是一个真实的英雄,并且是一个时势造的英雄。
起初,辛德勒并没有想过要当一个英雄,在他眼里,钱才是唯一。他用大把大把的金钱贿赂,与德国纳粹军官打好关系;他慧眼识英才,聘请吏顿当他的会计师;他诱使兼威迫犹太商人出钱投资他的工厂;他拒绝使用稍贵一点的波兰劳动力,而用廉价的犹太战俘……他所作的一切,仅仅有一个目的:赚取金钱。他跟他妻子说,他以前经商失败是因为缺乏一个因素——战争。作为一个商人,他只把战争看作一个良好的商机,什么正义与邪恶都排除在他的思维中,他只是在想怎样才能让自己“空手来到这里,带着两只旅行箱离去,装满了世上的财富”。
但在与犹太人的频繁接触中,他开始觉醒了,尽管一开始他自己也不太愿意承认。例如,当他发现吏顿以招工的名义收下一些老残病弱的犹太人时,他对此表达强烈的不满。可是后来,他的机工,一个独臂的老人被纳粹军人枪毙后,他却也不由自主地激动,并为此在纳粹军官前争论。还有一次,一个年轻的犹太女子前来拜访,恳求辛德勒将她的父母招收到他的工厂以此来逃避杀身之祸。他拒绝了,他说他的只是工厂,并不是要收留所。可是后来,他却用自己的手表来交换这两位老人并将他们收入工厂。
他真正完全的转变来自亲眼目睹纳粹军兵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时的一幕幕惨象,特别是看见那个穿着红衣服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小女孩。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将女孩处理成全片转变的关键人物,同时也是辛德勒转变的象征。当他发现吏顿被捉进即将离去的火车时,他心急如焚,并努力将其解救出来,这时的他之所以要尽力解救,不仅仅因为吏顿是一个会为他挣钱的会计,还因为在他心目中,已经把这个勇敢善良的犹太人当作了自己的朋友;在他生日那天的晚会上,他吻了那个代表员工来送蛋糕的犹太女孩,不是因为她长得美,而是因为一种出自内心的感激,尽管后来他因为这一个吻而被抓进监狱,但我想他决不会因为这一吻而后悔。当他走进中尉的地牢,安慰那一个温顺却受到毒打的海伦时,他是出于一种真诚和欣赏,这时的他已经忘却自己是纳粹党员而海伦是“劣等的犹太人”……
最足以说明辛德勒是一个英雄的莫过于一份“辛德勒的名单”了。德军要撤离科拉科时,犹太人将被转移到集中营,辛德勒以生产军火需要大量劳力的名义,开始用战争期间赚来的金钱买下一个个必遭集中营厄运的犹太人。一个个名字,一条条生命,因为被列入名单而得以在纳粹暴行中保存下来。因为工厂无法生产出合格的军火,为了避免军方的怀疑,辛德勒唯有从别的工厂购买军火再卖给军方,为此他几乎破产了。当战争结束时,那一群“辛德勒的犹太人”得以解放了,而辛德勒却要开始自己的逃命之涯。工人们在送别时送他一枚刻着“救人一命等于救了全世界”的戒指,而他却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他说:“我花掉了太多钱……我本可以……这辆车十条命……这枚胸针两条命……”吏顿握着他的手说:“你已经做了很多。”
的确,辛德勒已经为犹太人做了很多,他是一个英雄,至少名单上的犹太人以及其后代永远会这样认为。因为战争,他暴露了作为一个商人天生对金钱的贪婪和不择手段;也因为战争,他觉悟出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正义的追求。也许也就是在战争的背景才成就了一个辛德勒这样的英雄,一个不完美却真实的英雄。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2
静静地,三个小时无声无息、平静地溜走了,我的内心却始终无法平静。
起初看《辛德勒的名单》,不甚疑惑,93年拍的画面怎么是黑白的,不仅要忍受缓慢沉重的叙事,还要忍受单调无趣的黑白。后来才明白黑代表黑暗,白代表阳光;黑代表绝望,白代表希望;黑代表罪恶,白代表善良。也或许只有这黑白才能象征那个时代。这部电影的背景是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悲惨事件。辛德勒,一个奥地利商人,开始对他的印象并不好,贪财好色,利用德国战争时期,逼犹太商人投资,然后和犹太会计stern雇佣廉价的犹太人做搪瓷用具卖给军队,大赚了一笔钱。但后来当他目睹犹太人被集中惨杀,他开始重新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他以生产军火需要大量劳力的名义,用战争期间赚来的金钱买下一个个必遭集中营厄运的犹太人。费佛堡、费雪……辛德勒的名单救下了1100多名犹太人。战争结束了,工人们获得了生存的自由,辛德勒则破产了,并因“战犯”罪名必须逃亡。但是他不曾后悔,而是遗憾自己未救出更多的人。看到这里,我不禁为自己先前的想法而感到惭愧。曾听地理老师说过,犹太人聪明勤奋,在世界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为世人瞩目,甚至连他们的面容都十分美丽,女生那深邃的大眼睛里,总是闪烁着温柔而智慧的光芒。犹太人在面对悲惨境遇里的所表现出的坚强与乐观,和纳粹军官在杀戮中忘记自我的强烈对比令我不得不思考——究竟是什么,才能如此残杀同类,而在处于软弱处境的犹太人如何挣扎着渺小希望,目睹伸向他们的魔爪?死亡的恐惧渐渐被淡化,但被纳粹军官践踏的人性和犹太人产生的绝望,反而令我更加深刻。通过这部电影,辛德勒无私的拯救行为,犹太人的顽强、乐观的美好秉性,纳粹军官的残忍都历历在目,好似回到了那段令人不忍目睹的黑暗年代。
引用万千观众的一句话:这部电影的感人,并不在于情节,而是在于可以唤起所有观者心底的良知。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3
很早就知道《辛德勒的名单》,但是一直没有静下心来完整地看过,偶尔从电视上零星闪现的片段与镜头就足以震撼灵魂、足以刺痛人性中最脆弱的部位。关于战争、关于杀戮、关于人性、关于救赎,每一个主题都极其沉重、极其庄严。昨天周末,一个异常炎热的周末,于是,呆在家中让自己完全平静,用了3小时15分钟,用一种亲历历史的极其庄重的心情去观看《辛德勒的名单》,震撼很大,思考很多````
能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7项大奖,真不是徒有虚名,确实是一部旷世杰作。影片思想的严肃性和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整个影片真实地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000多名犹太人免受法西斯杀害的历史事件。
辛德勒作为故事主人公,他的一生没有在影片里完全展开,但最为全面而重要的部分在战争这一放大镜下,我们已经看到了。历史背景之下,辛德勒是作为一个商人出现,进而他是一个纳粹党员。当然,他信不信国家社会主义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影片开始的酒会上,他突出地表明了一个投机分子的作风。他对犹太人没有什么感情,在历史机遇到来时,他敏锐的抓住了机遇,发了战争财,他巧妙的榨取了犹太人的血汗。
但是,“Today ishistory”的那一天,辛德勒出现在山顶上是一场偶然,德国党卫军不仅仅在对犹太人进行暴行,那象征的是整个人类,包括德国人自己。理由也就是所谓的辩证思维。辛德勒心灵的重创和他情妇的惊恐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那一刻,辛德勒开始重生,也就是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在电影的最后,也是最打动我的一幕,工人工人用自己保存下的一颗金牙为辛德勒铸成了一枚戒指,刻上了犹太法典上的一句希伯莱经文:"救一条命等于救全世界。"辛德勒哽咽地说:"我花掉了太多钱……我本可以……这辆车--十条命……这枚胸针--两条命……"作为辛德勒本人认为他做的还不够,犹太人却握着他的手安慰他说:“你已经做了很多。”
“拯救一人,即拯救全世界!”这样的话听来,和我们中国人常常听到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有着不谋而合的道理,这一句话是那些为辛德勒所庇护的所有犹太人的一句肺腑之言。他们以自己最神圣的经文中的一句来赞颂他,一个德国人,一个纳粹人。他们对他只有无尽的感激,没有丝毫的民族仇恨。他们知道他与别的纳粹党徒不一样。他有着仁慈的心,他有怜悯,有同情。在他散尽家财援救了1100多犹太人后,还在为自己未能再多救几个人而感到痛心。当他在大雪中远去时,他已被所有犹太人铭记于心。
正是因为辛德勒未曾泯灭的人性的微茫照耀他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上千条的生命。1100人的生存对6,000,000的屠杀看起来似乎实在渺小,但这是对整个犹太民族的救赎、是对全部人性的救赎、更是对全人类的救赎……
整部影片都是黑白基调,但在中间却出乎意料地出现了一点红,一个身穿淡淡红衣犹太小女孩在远远的背景中奔跑,那一刻,她仿佛逃离了纳粹的魔掌。但在将近结尾处一辆装满了尸体的车上,我又看到了那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那个镜头依然是远远掠过,却唤起人心中无尽的悲伤。影片结尾处伸开的地平线上,画面果断地转为彩色的鲜艳,横扫一切的光明,让世界五颜六色。那个时刻,仿佛冰封大地瞬时充满了阳光,眼泪溢满了眼眶……
《辛德勒的名单》已经不单单是名单了,而是生命,是承载着1000多人的生命。这部影片让我对生命和生活的意义有更深的洗涤,当我们浮躁于现在的工作烦恼和生活琐碎的时候,我们从来都没有考虑过,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安逸。如果经历灾难,除了生命和亲人外,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值一提的。正因为我们没有环境的压迫,所以我们有闲心来烦恼这样那样的事情,当我们拼命赚钱,拼命跟这样那样的“朋友”处好关系的时候,我们已经忘记了这样做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
其实生命的满足感是很容易达到的,多给自己轻松快乐的情绪,多给家人宽容体贴,你会发现传说中的幸福垂手可得。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4
《辛德勒名单》中的主人公辛德勒本是一个大发战争财,纳粹中坚分子的商人。在被占领的波兰,辛德勒在他创办的搪瓷厂雇佣犹太人作为最廉价的劳工。1943年,辛德勒亲眼目睹了克拉夫犹太人遭受血腥屠杀时的场面,辛德勒良心发现,便设法尽其所能保护犹太人。战争结束时,获救的1000多名犹太人把一份自发签名的证词交给他,以证明他并非战犯,并打制了一枚金戒指送给他,戒指上镌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人类。”
文章的一开头写到天空中飘落下了一种雪花似的东西,辛德勒走到他的轿车旁,用手捻了捻,那不是雪,那是骨灰。
这个断尾,给读者以战争的感觉,而第二部分所写到的情形,则可以让读者们看出,辛德勒的内心,已经被触动了。于是,辛德勒便开始计划拯救犹太人了。辛德勒曾经利用与冲锋队头目的关系,大发横财,拥有了他一生都花不完的钱财,他将这些钱装进了行李箱,再次通过他在德国军队内的关系,准备将犹太人救出。辛德勒请他的犹太人好朋友伊特兹哈克帮助他将一些犹太人的名字列下,然后再想办法带他们离开,这些犹太人的数量加起来接近1000多人,辛德勒将他的积蓄拿出来,给了德国纳粹党的高官,让他将辛德勒在名单上列下的人全部转移并且交给辛德勒,辛德勒冒着生命危险去救那些犹太人(虽然辛德勒也是德国人,但是当时德国纳粹党的高官告诉他,他随时可以叫人将辛德勒拿下,说明还是有危险的)。最终,辛德勒还是凭借他的智慧、胆量、关系以及金钱,挽救了1000多名犹太人的生命。
一个人之前犯了错,但是只要他知错就改,相信还是可以被原谅的,正像辛德勒,虽然犯过错,但是他知错就改,并且拯救了1000多名犹太人。所以,在战争结束后,1000多名犹太人自发签名,将这证词交给他,以证明他并非战犯。而知错不改者将不会被人民、不会被社会所原谅。
电影《辛德勒名单》和这篇文章一样,揭示了人性和兽性的冲突,表现了人性最终战胜兽性这一主题。而我却认为,人性不仅战胜了兽性,也战胜了很多人都有的、每个人都有的对金钱的向往,辛德勒也一样,不过辛德勒却没有一直那样,因为他拿的是战争钱,因为他还有人性。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5
《辛德勒的名单》一片将作为电影史上永恒的光辉而存在,它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作品。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名字也将与这部影片联系在一起而永远流传下去。
1993年,美国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带领《辛德勒的名单》一片摄制组初抵波兰,就在他们跨进二战期间克拉科夫中营准备安营扎寨之时,突然收到全美犹太人协会从纽约发来的一封急电:"请勿惊扰亡魂,让他们安息吧。"斯皮尔伯格读完这聊聊数语的电文,一言不发。他当即下令摄制组全体人员撤离克拉科夫集中营,转移到几十公里以外,搭置布景拍摄。与此同时,他独自一人离开了摄制组,乘飞机直接飞往纽约。斯皮尔伯格不派代表,不借助电话、电报、电传等迅速方便的现代化通讯工具而横跨大西洋,亲赴纽约向"犹协"致歉,他的谦逊和诚意令"犹协"全体成员无不动容。难怪后来国际影评界交口赞誉《辛德勒的名单》是"一位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导演拍摄的一部洋溢人道主义气息的电影"。
《辛德勒的名单》让世界感到震惊--这部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的电影,于1994年3月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首映,德国总统亲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
美国总统克林顿看过此片后印象很深,以至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疾呼:"我迫切要求你们去看看这部影片。"
《辛德勒的名单》具有如此巨大影响的震撼力和如此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艺术魅力,应该说,是与斯皮尔伯格身上流着犹太人的血液,以及童年时代亲身体验过犹太人遭受歧视的痛苦;以及他源于乌克兰的大家族中竟有17位成员在波兰纳粹集中营中被谋害;以及他的内心深处对辛德勒--这位犹太人的大恩人怀有虔敬感恩的心态等一系列无法逃避的事实分不开的。
早在1982年,斯皮尔伯格收到他的制片人寄给他由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科内雅雷斯所著的《辛德勒的名单》,从不细读小说的斯皮尔伯格一反常态,不仅仔细阅读完这部小说,还当即拍板买下其改编、制片权。他意识到这是他渴望已久的题材,但他自知时机尚不成熟。直至20年以后,即进入1993年的春天,影界一些要人劝他放弃这部非商业性影片的拍摄计划,他所在电影公司的一个头面人物甚至提出:"与其拍此片,不如把钱捐给大屠杀博物馆。"这句话激怒了斯皮尔伯格,更促成了他下走决心不惜付出任何代价都要坚持拍成这部影片。电影公司最后作了让步,不得不让这位向来以游戏心态拍摄惊险片、恐怖片和科幻片而著称于世的"孩童"导演去实现他的梦想。为了这部影片,斯皮尔伯格首次放弃了惯用的电影特技,拒绝援请好莱坞影星主演,仅请一位奥斯威辛集中营中的幸存者做副导演和被辛德勒拯救出的犹太人做影片顾问。就这祥,他仅耗资2300万美元就拍出了这部长达3小时15分钟的影片。这部影片的拍摄对斯皮尔伯格来说是一次新的体验,压抑的情感闸门一下打开,他说:"这次我感到重要的不是我的想象力,而是我的良心,突然间,我一惯用来逃避现实的摄像机直面现实,在拍摄中我哭了,我每天都流下了热泪。"
为了方便工作,斯皮尔伯格把家人接到了波兰,可每天14小时紧张的拍摄工作之后,亲人也无法把他从白天的思绪中解脱出来。在影片拍摄过程中,斯皮尔伯格不止一次因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而迫使拍摄中途停止。当他用手势指挥群众演员--健康的到右边,有病的到左边时,他感到自己就像纳粹党徒;当他指挥剃光妇女的头发、剥光她们的衣裤,把她们像牲口一样赶来赶去时,他的心都要碎了。他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可怕的经历。"几个星期里,他不和剧组里的德籍演员握手,不向那些身着纳粹军服的扮演演员打招呼,他以为自己就生活在当年的纳粹集中营里,4个月后,影片在波兰封镜,身心疲惫的斯皮尔伯格脸上才终于露出一点笑容。……拍完此片,斯皮尔伯格谢绝了片酬并决定将个人赢利全部捐给美国大屠杀博物馆。
《辛德勒的名单》虽是以黑白摄影为主调,仍是彩色大制作的规模,全片有126个角色,动用3万名临时演员演出。在波兰除有30个外景场地,还搭制了140个布景配合。前幕后动用了百余名犹太人参加工作,让他们重温一次纳粹恐怖血腥的恶梦。影片情节波涛汹涌,气势悲壮,一幅幅画面--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录片的结实性手法,表现德国纳粹疯狂灭绝犹太人的恐怖,其惨状催人泪下。……
《辛德勒的名单》成为全球最瞩目的影片,其思想的严肃性和非凡的艺术表现气质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描写犹太人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遭受集体屠杀的影片过去也拍过不少,但是以德国人良知觉醒并且不惜冒生命危险反叛纳粹,营救犹太人的真实故事片,这还是第一部。影片中,辛德勒开始时并不是位英雄,为什么最后他成了一名英雄,影片并未作出解答--所表现的只是他的行为。斯皮尔伯格动用了一个小小的具有象征含义的效果陪衬:
在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时,辛德勒在挥舞棍棒、疯狂扫射的冲锋队和被驱赶的犹太人之间看见了一个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这情景使辛德勒受到极大的震动。斯皮尔伯格将女孩处理成全片转变的关键人物,在黑白摄影的画面中,只有这小女孩用红色。在辛德勒眼里,小女孩是黑白色调的整个屠杀场面的亮点--后来女孩子又一次出现--她躺在一辆运尸车上正被送往焚尸炉。
这一画面成为经典之笔它的摄影的深层内涵和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一般意义上的电影作品。从影片开头到纳粹宣布投降,都是用黑白摄影,目的在于加强真实感,也象征了犹太人的黑暗时代。后来纳粹投降,当犹太人走出集中营时,银幕上突然大放光明,出现灿烂的彩色,使观众有从黑暗中走到阳光下的感受,可以体验到剧中人解除死亡威胁的开朗心情。
影片的摄影指导扎努西·卡曼斯基掌握了黑白摄影的画面质感,在沉重中有厚重的味道,特别是在拍摄波兰的贫民区时,矮墙、砖块、潮湿气息,还原了时代的真实氛围……。
同时由爱尔兰影星利亚姆·尼森饰演的辛德勒,由曾主演《甘地》而获奥斯卡金奖的本·金斯利饰演犹太人斯特恩所组成的强大的演员阵容,也是使这部影片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
一部好的电影,很难以达到像《辛德勒的名单》这样简直令人无法挑剔的完美。应该这样说,它的存在是电影的一种永恒。奥斯卡金像奖,只是作为它的一个褪色的陪衬。
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辛德勒的名单》
本片获得奥斯卡7项大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剪辑、最佳音乐。本片也是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反省历史浩劫的人道主义之作,这也是他从影以来首度获得影评界肯定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