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了凡四训读后感3000字范文

悦读网-读书,分享!

2020了凡四训读后感3000字范文

读后感/2021-07-31 00:10:52

《了凡四训》,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所著,是一本经典的励志书,让人读了后不禁陷入思考,让人懂得了很多道理。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了凡四训读后感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了凡四训读后感3000字

《了凡四训》为明代袁了凡所著训子善书,阐明“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全文分为四个篇章: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后三篇是了凡先生为改变命运所开的三剂良药。作者以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年轻时他请一位孔先生算命,何年何月参加考试、考第几名、中不中、当什么官、何时娶妻、几个孩子、享寿几何。不知道是否纯属巧合,袁了凡先生算命后的前20年情况全部被证实算准,于是他相信今后的命运也将会一一验证,开始听天由命,不再努力奋斗,早早开启坐吃等死的节奏。直至遇到云谷禅师,禅师告诉他一种化解命运格局的方法才破局,考上了举人,最后还活到了七十四岁,远远超过孔先生算的五十三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进步,这样的说法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总体颇为可信,非常值得当代人学习借鉴。

——坚定自己可以改变命运的信心。其实,我不是怀疑“神算子”的水平,如果没有后面改变命运的良方举措和实际行动,袁了凡先生的人生轨迹还真有可能被全部算定。但算命先生再厉害,也只能算准命运中变化中的计划,算不准计划中的变化,如果变化远远超过计划,就相当于量变引起质变,偏离原来的人生命运轨迹就是理所当然的事。这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更不会按照算命先生的预测来演绎坐实。换句话说,能被算出来的命,都是凡夫俗子的命。

小时候身处思想落后的农村,算命和命运之说很流行,乡亲们一遇到天灾人祸或不顺的事都说“这就是命啊!”,听天由命的思想普遍存在。虽然事实上起到了一定社会稳定、安抚人心的作用,但也是麻醉自己、消极怠慢的源头。父亲小时候学习成绩很好,初一时考过全年级第二名,但因为家庭贫困初二辍学,参军复员后回家种地当农民。他坚信知识改变命运,于是在极度贫穷的情况下想尽一切办法供我们三兄弟上学。说实话,当时由于眼界狭窄、见识短浅,并不知道自己好好读书考上大学会怎么样,但现实生活中繁重体力劳动的农活与低下收入的不成比例现象已经持续多年,那种让人几乎看不到希望的绝望悲观状况,让“鲤鱼跳农门”的诱惑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后来我和弟弟都考上了大学,成为朝思暮想的工人阶级一份子,摆脱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现在呢?面对事业发展的“瓶颈”,我也坚信这不是最终的结果。反思自己,还存在很多性格上的缺点和能力上的不足,所以当前最要紧的是提升自己综合素养,功夫下到位了,事业发展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越努力越幸运,做一个有准备的人,才能抢抓迟早到来的人生机遇。我坚信,只有改变自己,做更好的自己,才配拥有更精彩的人生、更美好的未来。

在坚信“命自我立”的前提下,该如何“立命”呢?立命需要先立志。人无志不立,事无恒不成。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明成祖朱棣说:“人须立志,志立则功就。天下古今之人,未有无志而建功”,王勃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些名人名言都深刻地说明立志的重要性。北宋儒家大师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思想境界更是高人一筹,激励了文天祥、岳飞、夏完淳、曾国藩等无数后来的仁人志士。志向是初心,是梦想,是动力,是最想实现的长期目标。如果没有志向,人们就会荒废自己的本心,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必将一事无成或者抱憾终身,白发苍苍时便悔之晚矣。然而,还得注意一点:有志之人立常志,无志之人常立志。如果一个人没有主心骨和远大目标,朝令夕改、见异思迁,看似忙忙碌碌,也终将成不了大事。

了凡先生也在文中写道:“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所以说,没有远大志向的人,不配谈改良命运,甚至可能将原来的好运气消磨殆尽,迎来更糟糕的命运结局。

——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认为,善恶有报并不是封建迷信,而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因果关系论的现实体现。有的人看不透,举例说某某一生干了不少坏事,不也是有权有势无病无灾安康长寿?其实,因果报应不一定非得在本人身上体现,还有可能在他的子孙身上体现。这也正应了一句古话:远报儿孙近报身。就拿我家来说,爷爷中年时身为公社民兵连连长,他宁愿辞职也不忍心对村里无辜的“地富反坏右”家属进行迫害;父亲曾经至少救过5名落水孩童的性命,他们虽然都穷苦一生,但福报就是后代出了两名大学生,我11岁在河中游泳精疲力尽时被一位村民救过,正好印证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句名言。

为什么没单独写“改过之法”?因为在我看来,改过就是一种积善。有错不改,不仅是缺乏文中的“发耻心、发畏心、发勇心”,还是缺乏善心的表现。凡是缺点、过错、谬误,不管是性格上的、还是决策上的、亦或是操作上的,多多少少都会对单位、对家庭或者对个人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物质精神损失。如果被别人指出来或者自己意识到了,却不下决心去整改,属于典型的“破罐子破摔”“死不悔改”“我行我素”“苟且苟安”的做法。其潜台词一般就是“吹毛求疵,谁还没个过错啊?”“我就不改,你能咬我啊?”“改变起来太麻烦了,就这样得过且过吧!”“懒得改,习惯就好!”有这样任性念头的人,往往很自私,或者套用时髦的网络用语叫“精致的利己主义”,你能指望他是良善之辈么?即使本质不坏、不是大奸大恶之徒,但往往也是毛病多多的平庸之辈,经不起道德和时间的考验。南怀瑾大师讲过一句话:“战胜天下是英雄,征服自己是圣人”。征服自己,首先就是要克服自己的惰性,不断修正自己的缺点、改变自己的错误。道理上很简单,就是管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每一个念头,因为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善人不讲挣钱,专讲挣命。什麼叫做挣命呢?就是我们为人做事,要做到被人佩服,命就长了,这就是挣到命了。因此,积善改过可以看做是一个事物的正反面,改过主要从自我改进、完善提升的角度来说,而积善主要是从帮助别人的角度来说的。

易经上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了凡四训》列举了十种随缘济众、行善之举: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所幸自己也曾有过为灾区捐款、开车免费搭载乘客、拾金不昧、义务劳动、公益活动等善行,今后更应该多多行善、积累福报,虽然可能做不到像丛飞、古天乐、周润发那样倾囊而出,像消防英雄那样赴汤蹈火,但力所能及的善事还是可以主动多做的。大家活学活用,推而广之,积善不难也。

——坚持谦虚谨慎、厚德载物的人生态度。老祖宗教育我们“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亏盈而益谦”“虚已者进德之基”,然而不少现代人稍微有点成就便自命不凡、傲视一切,带来的结果往往不是人缘差就是前途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向钱看的历史背景下,我们追求的东西太多太满,渐渐迷失自己本性,这恰恰是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入侵的结果。怎么办?还得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寻找答案。《了凡四训》告诉我们:惟谦受福。在做学问上,要虚怀若谷,认识到知识永无止境,敢于承认自己的鄙薄无知;为人处世的时候,要礼让三分,不能得理不饶人;追名逐利的时候,要反思自己德位是否相配、功禄是否相称,君子忧道不忧贫;修身养德的时候,要戒骄戒躁,与时俱进,坚持“忠诚干净担当”,凡事以德为先、以德服人。至于厚德载物,什么是“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说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这样做的人就是最有道德的人。以利己之心帮助别人,然后要求感恩回报,这是交易;以无私之心帮助别人不图回报,就叫做“德”。你帮助到的人越多,所得到的回报越少,你的德就越厚,就可以称作德高望重了。

《了凡四训》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方法就是改过、积善、谦德。真的很感谢领导向我推荐了这本书,让我提醒自己要“常在有时思无时,莫在无时思有时”,发耻心、畏心、勇心,积善改过,谦虚养德,让不甘平凡的自己争取赢得更好的命运。在提倡文化自信的今天,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好好读这本书,依照古圣贤的教导,让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道路上走的更加顺畅通达、更加团结友爱、更加和谐文明!(朱春柳)

了凡四训读后感3000字

暑假去了西安的终南山,父母认识一位让我们全家都很敬重的白老师,他送给我家一本书,书名叫《了凡四训》,并嘱咐我们认真阅读。我认真读了好几遍,我觉得看完这本书我学到了书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今天我就来分享一下我看完这本书的心得。

《了凡四训》,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给自己儿子写得告诫书,被称为“中国历史第一善书”和“东方励志书”。这本书中 ,了凡先生以毕生的学问和修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儿子不要被命运束缚,命是可以改变的,要自强不息。

这本书包含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方”四训。这里主要说了,了凡先生自幼丧父,母亲让他弃学从医,学医可以养生,也可以救人,了凡先生听从了母亲的意见。有一天,他去慈云寺遇到了一位老者,姓孔,云南人, 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孔先生告诉了凡先生命里为官,并告诉他“你县考可以考第十四名,府考可以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可以考第九名。”第二年了凡先生赶考,结果孔先生的话都一一应验。孔先生还告诉了凡先生,他以后是个大官,五十三岁那年因病而终,可惜没有孩子。了凡先生相信了孔先生的话。知道自己五十三岁就要死了,所以了凡先生也无所求,无所思了。每个人生下来都不是圣人,哪里没有过错的呢?了凡先生决定从今天起改掉过错,每日行善。了他做了很多好事,包括做官时,减免税负,关心百姓疾苦,是百姓敬重的好官。最后了凡先生不但有儿子,而且还活到了七十多岁。

读了这本书使我明白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就是说乐于助人,好施舍的人,这样才能把坏的命运变成好的命运。了凡先生告诫后人要有善心 德心 孝心。作为一个小学生更要学会这些。什么是善心,就是要乐于助人;德心我认为就是做一个有道德,公有德心的人。比如很多人会乱丢垃圾,我绝对不会乱扔垃圾,现在40度的高温,清洁工爷爷奶奶们冒着酷暑,在烈日下清扫大街,我请求所有人不要再随地乱扔垃圾,有的开车的叔叔阿姨会把垃圾随手扔在大马路的中间,他们就没有德心,清洁工们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捡垃圾,只要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以给别人一份爱心;以后不管在哪里吃饭,我绝对不会浪费粮食,在学校吃多少打多少,不能吃不完就倒掉,因为,在山区偏远的农村还有很多和我们一样大的孩子中午都没饭吃,我希望可以尽我小小的力量帮助到他们;孝心,就是知道孝顺父母,知道感恩。感恩我的家人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恩老师教我们学习知识,上课认真听讲,不让老师操心。

日日谦善,日日进步;这个是我以后必须每天都要做到的,我希望我身边的每个人都能读懂这本书,并明白书中的真谛。

了凡四训读后感3000字

近日,我浏览了《了凡四训》,如同凝听圣人教诲,收获甚大。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明代袁黄(字坤仪,号了凡,江苏省吴江县人)所撰写的一部教育儿子的四篇家训,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份内容,集中概括总结了我国封建时代的道德伦理思想的精华,由于清代及---初年的高僧贤德们的推重、印行,在民间广泛流传,对我国民众的人生和道德实践发生了重要影响。

立命之学中提到了改造命运的原理有两个方面,即,极力行善和努力断恶。了凡先生由最初的宿命论转变成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即在生活中不断的行善,而不作恶事,他的这类转变也正是信仰的转变,从信仰宿命论而改成信仰福善祸---、命由我造的人生观。

改过之法,就是不但要积极其善,而且还要知非改过。了凡先生将改过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和从心上改,并且论述了各自的利弊得失。从心上改,意思是说由于人们有不正当的思想才会发展成千万种错误,一个人假如能净化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心灵不被腐朽思想玷污,自然就不会出错误。这是了凡先生论述改过的最高境地。

积善之方,即积善成德的方法,要改造命运不但要改过,而且还要积善。在积善方面了凡先生划分了十条标准,即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修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假如能做到这几点,我们就可以够具有这世间各种品德。

谦德之效讲的是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本篇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谦虚获益的普遍性,这个道理类似于我们平时所提倡的满招损,谦受益 ,谦虚使人进步,自豪使人落后。

通过了凡先生的经历,有两点我感慨颇深:

一、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自己的命运完全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自己努力,布满信心,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人若能待人厚道,处处为他人着想,这人必有后福;而一个人若对人刻薄,心胸狭窄,起心动念都为自己的利益,势必遭致灾祸,即使眼前有福报,福也会折损灭亡。即空门讲求的因果报应。佛教以为,宇宙的万事万物的生起,都是业力感化而成。因此,人的善恶报应都是由自己的业力所感化。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因此,要培养仁慈之心,多行善事,这类光明正大的心念就会主导人的身心,---的动机就没法乘虚而入了。要经常检讨自己。当意想到不好的情况发生时,要立即觉察到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过去。

二、知非改过须具三心:一是知耻心,二是畏惧心,三是英勇心。

第一要发耻心。人能够知耻,就不会起妄心,动恶念。我们做人处事时刻要谨慎,要检讨是否是对得起父母的养育、组织的培养、亲人的期待。

第二要发畏心。要有畏敬之心。假如人没有畏心,又不知耻,甚么样的坏事都会做出来。平时我们在工作、生活、处事中要畏敬党纪、国法和规章制度,这是铁规,须深知触碰各项规章制度高压线的后果严重,教训惨痛。

第三要发勇心。有过当下就改,不必迟疑。发勇心改过就须痛下决心,决定没有犹豫,当机立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能改,善莫大焉。

<上一页下一页>
  • Copyright © 2018-2024 悦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提升广大文学爱好者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掌握更丰富的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