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鲸》读书笔记1000字

悦读网-读书,分享!

《白鲸》读书笔记1000字

读书笔记/2022-05-18 18:38:01

《白鲸》,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赫尔曼·麦尔维尔。这本书讲了主人公以实玛丽受雇于“裴廓德号”出海猎鲸。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白鲸》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鲸》读书笔记篇1

我第一次拿到梅尔维尔的《白鲸》这本书是在高中,应该是在高二,忘记我拿的是谁的,只知道这是本名著。高二的我读了大约五分之一,没有读下去。那时我有点怀疑自己的文学素养,因为《白鲸》封面上写着“世界经典文学名著”的字样,而我竟读不下去。到了大一的寒假,我在图书馆又借了本《白鲸》,不辞辛苦地将它带回家,除了被我妈翻着看了两眼外,我看都没看,开学后就璧还了。现在是大二的暑假,我第三次拿到了《白鲸》,这次我断断续续地读了一个星期,但我终于看完了。我对里面一些妙言锦句很感兴趣,而且这本书还让我联想到了莎士比亚戏剧。同时更多的是我感到一股矛盾,这股力量在前两次阅读时排斥着我,但现在又完全得吸引住我。

《白鲸》被誉为“捕鲸业的百科全书”,这本书将鲸的直接描写与捕鲸史、海上捕鲸、炼油等事无巨细地呈现出来,篇幅达到整部小说的一半左右,简直给人以繁冗之感。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一书中用了一整章来描写巴黎城。巴黎的老城,新城还有大学城,就像一个社会风俗画,或者说是关于古老巴黎的社科文献。老实讲,在《巴黎圣母院》这么一本浪漫崛奇,让你读之酣畅淋漓的小说中间插入这么一章社科文献,读者的感觉就好像是坐着过山车即将到达顶点,就要向下俯冲之际,管理人员对乘客说:“各位乘客,机械故障,请各位下车将过山车推上去,再爽不迟。”所以在李玉民的译本中,他将巴黎城的一章全部删去,这样整本小说一气呵成,奇谲瑰丽。

我的读书目的很简单,就是博尔赫斯说的,一个“趣味主义者”,读小说时不想受教育,不想思考巴黎老城的下水道。但雨果这样子写还是很有市场的,我们的外国文学老师提起这些就显得特别开心,看雨果给我们留下了多么详尽的他那个时代对于老巴黎的社科文献般的描述啊!得,我的感觉是,雨果为了写作《巴黎圣母院》在图书馆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他不想让这些读书笔记没于书桌,只要将之穿插在小说中,读者不得不读,那他的心血也就没有白费。(这自然是妄议,但这本来是我的读书随笔)。《巴黎圣母院》中仅此一章的题外话已引起我的反感,更何况《白鲸》里面篇幅近半,四处穿插的“捕鲸业百科全书”的不同词条呢?小说一开始便是一章引自《圣经》中不同章节里面有关鲸鱼的描述,以后在故事缓慢推进时,“捕鲸词条”不时出现,而且总是成几章几章得一块儿出来,就是这些阻止了我对《白鲸》的前两次阅读。其实除去这些和故事内容并无太大关联的章节,《白鲸》可以变成两本书,一本是《捕鲸业百科全书》,一本是中篇小说《白鲸》。

但事情并不简单如此,在我将要读完整本书时,我发现了这些“百科词条”的妙用,不消说里面很多的内容还是有趣的,但就是那些与故事无关的章节也在默默地发挥作用。它们的确是在默默地发挥作用。如果单纯讲故事,那么这个长篇更像是个中篇,不多的人物(亚哈船长、大副、裼教徒、魁魁格、以实玛利和大鲸),简单的故事线索(捕杀白鲸)。问题是长篇变短篇之后故事进度加快,当然可以表现亚哈急不可耐的心情,但亚哈急不可耐之后(自然时间可能很久,但叙述时间可能只有十几页)就碰到了白鲸。故事进度条被拨得这么快,如作者所言:“在绝大多数人看来,任何事情只要做得冷静,便是有教养。”这里的“冷静”有从容,缓慢优雅的特点。

这样子急不可耐的叙述方式是作者拒绝的,所以作者便大量地加入鲸的百科全书的篇章做为缓冲,我们在阅读这些材料时耗费了时间,更可以深切地体会亚哈苦等无果焦急心情,也会认为找到白鲸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他们完全可能无功而返,而后来白鲸的出现就会显得像大腕一样派头十足,凶狠得实在不可一世。

因为穿插了这些关于捕鲸的细枝末节,作者在叙述时用了上帝视角来描述,等到故事开始进展时,作者也没有做出调整。小说通篇都是以我(以实玛利)的口吻叙述的,但作者经常地转换到第三视角(上帝视角),比如亚哈、大副等的内心独白,对海上自然风光的描写等。文中作者还不时跳出一些证据来支持以实玛利第一人称的口吻,显得僵硬,尤其是故事结尾处,“我”的生还貌似合情合理,却也是作者匠心独运,在向读者做着解释。当一个作者在向读者解释他为什么要如此安排时,他就有些心虚。

我觉得作者开篇(指故事开篇,而非小说开篇,小说开篇关于鲸鱼的材料恐怕能吓退不少读者)的叙述语调很好,故事本身引人入胜,有趣而引人思考。无论如何,一个文明人和一个野蛮人在旅店结下友谊,兴奋地前往新的征程,这都令人喜爱,向往。但当裴阔德号开船之后,以实玛利和魁魁格这两个惹人喜爱的角色受到了冷落,我们觉得他们两个才应该是故事的主角,一个主题关于友谊与文化交融的故事,这个预想在开船后戛然而止,主角让位给亚哈,在船上,以实玛利和魁魁格两人的交汇很少,亲密关系可谓绝无仅有。作者在这时的叙事语调已经转变啦。

由于故事开篇的美好,大家对魁魁格的英武十足地信赖,期望魁魁格能在最后与白鲸的搏斗中一展身手。但作者没有让魁魁格在最后的搏斗中出现,以实玛利没有讲出他的好朋友在死前的英勇,魁魁格早已在开船之后让位给了亚哈船长,亚哈成了“我”的叙述重心,“我”的情感发生如此大的转变无他,此时的“我”早已不是以实玛利,而是作者本人。但作者在小说最后却在上帝视角下把开船时落在陆地上的以实玛利从最后的大搏斗中解救出来,以圆其说。

“枝干分岔,岔上分枝。同样,从丰富多彩的题材敷演出无数篇章。”作者在写作时显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作者这句话好像说出了长篇小说创作的真理。

“我所有的手段都是清醒的,我的动机和目的则是疯狂的。”亚哈船长说了这么一句话。这是悲剧人物共有的特点,他们的情感绝对地压倒理性,即使他们本人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也没有办法,只能忍耐,爆发,无一例外。就在这里,我想到了莎士比亚,甚至欧里庇得斯。

“可是亚哈从不思考,他只凭感觉行事。”;“思考是,或者应该说是,一种冷静,一种沉着的表现;而我们可怜的心跳得太急,我们可怜的脑子动得太快,做不到这一点。”亚哈在自白,他做不到情感和理智的调和折中,那你就疯狂得干吧,你会成为传奇的英雄,让那些理性至上者客观地分析你的性格吧!

“只要一个人失却理性,那么所有其他的人以至于整个世界亦将如此”。博尔赫斯在谈到梅尔维尔的《白鲸》时说了这么一句话。

《白鲸》读书笔记篇2

最近,我读了赫尔曼·梅尔维尔写的一部小说,名字叫做《白鲸》,讲述的是船长亚哈在一次捕鲸过程中,被凶猛的白鲸莫比·迪克咬去了一条腿,从此心怀仇恨,竭尽全力搜索迪克的下落,最终相遇,他用鱼叉插中了迪克,迪克在愤怒中把“裴廓德号”咬沉了。

其实,文中的角色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人类,一个是鲸。鲸的全身都是宝,不知多少西方文学著作在鲸油的照耀下诞生,鲸肉是美味佳肴,鲸的内脏也是上好的食材,鲸须可以制作珍贵的鲸须刷,鲸皮还是优质的皮料,可以说是没有一处地方有被浪费的嫌疑。作者用“鲸”比喻浩瀚的大自然,它同样是无私奉献,但我们对待鲸、对待大自然,都并没有足够的感激和尊重,更可恶的是日本,钻了允许实验用捕鲸(的空子),但是,可不知道到底有多少鲸鱼是流向了市场而不是高贵的实验室?我们不能保证,滥捕鲸鱼不是我们人类自己为自己挖出的陷阱,我们无法预测,在什么时候,我们会再也见不到这些可爱又神奇的海洋精灵?若不是人类的滥捕滥杀,又怎会引来鲸群的愤死反击?试想,亚哈船长如果不去捕鲸,又怎么可能被莫比·迪克咬断一条腿呢?这是不可能的,也是借亚哈船长的悲剧来提醒人们——不要再随意猎杀生物,破坏植被,深挖矿坑,过度取水;这些都没有好下场——猎杀生物使大量的生物濒危、灭绝:肥美鲜嫩的渡渡鸟、毛皮美丽的袋狼、毛皮珍贵的华南虎……破坏植被使水土流失:支离破碎的黄土高原、大跃进时期数不清的因被砍光植被而至今光秃秃的小山丘、各种各样的泥石流和山体滑坡以及那因为焚林而田的原始农耕而面积大量缩小的亚马逊森林……过度取水破坏生态环境:因为塔里木河缩短而无法再现的美丽罗布泊、因为过度取用地下水而造成的种种天坑和地陷……种种的破坏,最后的受害者是谁?不还是人么?所以,我们要对大自然加以敬畏,而不应该肆无忌惮,最后弄得个亚哈船长一般同归于尽的下场。

这样的悲剧还在不断地上演着,例如长江独有的江豚、日益缩小的青海湖、填湖造地的杭州……相似的破坏不胜枚举,但我们是否应该为自己留一条后路?谁能保证当大自然花费百万年继续(积蓄)的资源消耗殆尽(时)是不是我们人类的末日?停止吧!愚蠢的人们,你们难道就没有听见大自然的哭泣么?你们难道就没有想象以后那不堪设想的未来么?随意的破坏得到的只有毁灭!“nodonodie!不作死就不会死!”

《白鲸》读书笔记篇3

初读白鲸这本书,白鲸这本书很有意思,是讲哈里船长打鲸鱼的故事,这是一篇中篇小说,是美国著名作家赫尔曼。麦而维尔的其中一本作品,文章讲的是一艘叫“裴廊德号”的轮船出海捕鲸。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船长亚哈是个狡猾老练的水手,计划对一只咬掉它左腿的白鲸报仇。大副斯达巴克试图说服亚哈放弃复仇计划,但疯狂的亚哈胁迫他遵从命令。

后来,他们发现了白鲸,亚哈与白鲸交战三天后用鱼叉刺中白鲸,白鲸激怒,将轮船撞沉,所有水手只有玛丽救起,得述此故事。分析亚哈亚哈是一名凶恶、狡猾的水手,他因被白鲸莫比。迪克咬断左腿后,对莫比。迪克痛恨万分,因此,他想用鱼叉扎死白鲸,不料白鲸被激怒,把轮船撞沉,亚哈也被吃掉了。

船长哈里带着魁魁克、伊西梅尔……他们都很勇敢。他的目的是寻找一只凶猛的白鲸,为哈里船长报仇,一直追了三次最后一次只有伊西梅尔活下来了。

哈里船长很勇敢不向有些人比较胆小,我很佩服这个人,我一定要好好象哈里船长学习,领悟他的捕鲸过程。

暑假期间我又读了英国作家梅尔维尔的代表作——《白鲸》,它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一席之地。

书的开头以一句看似简单的自我介绍——“就叫我以实玛利吧。”拉开了这个其实并不简单的故事的序幕。

以实玛利是一名年轻的水手。他一直都想跟随一艘捕鲸船出海捕鲸。有一天,他住进了一家名叫“棺材”的客店,并在此结识了一名印第安人标枪手——魁魁格,并成为朋友。第二天,他们一同来到码头,登上了一艘名叫“佩科特”号的捕鲸船出海捕鲸,这艘船的船长亚哈没有左小腿,因为它被一头名叫“莫比——迪克”的巨大又邪恶的白鲸给咬断了,所以又装上了一条鲸牙磨成的假腿。亚哈船长这次出海,为的是杀掉莫比——迪克,报这无腿之仇。于是“佩科特号”为了寻莫比——迪克,横渡大西洋,纵穿印度洋,最终在太平洋上水手们发现了白鲸莫比——迪克,并与他激战三天三夜,被激怒的莫比——迪克一头撞沉了“佩科特”号。最后,只有主人公以实玛利活了下来。在激战中亚哈船长为以实玛利与莫比——迪克同归于尽了,同时也报了无腿之仇。在广阔大海上的人鲸大战,令人荡气回肠,水手们迥异的性格让我们体会到了世界的丰富多彩。

在这本书中,我最敬佩的人是亚哈船长,虽然凶猛的莫比——迪克,击沉了一只只小艇,淹没了二分之一的水手,但亚哈船长依然坚持不懈、永不放弃、豪不畏惧。这本书也使我们对人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从而感受到人类的勇气、智慧与力量。在历史上也有很多像亚哈船长这样的人,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时,如果没有坚持不懈、永不放弃、豪不畏惧的精神,哪能有现在的新中国呢?所以我一定要做一个坚持不懈、永不放弃、豪不畏惧的人!同时在今后的学习当中,我也要有这种精神,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达到自己的目标!

那意志坚定的船长,那善良勇敢的魁魁格,那忠实的斯巴达克……都十分感人,这一本书,我深深的记在心间。

《白鲸》读书笔记篇4

最近,我读了一本十分惊险、刺激的书,叫《白鲸》。其中的老船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说的是一个缺了一条腿的老船长,带领一群勇士,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与白鲸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的故事。书中,变幻莫测的大海令人神往;水手们团结协作、勇敢顽强的精神让人感动;水手们与白鲸殊死较量的场景使人兴奋、激动;玩有那身体残缺、意志坚强、沉稳老练、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老船长的形象,使我深深地震憾。

老船长不怕危险、不怕牺牲、敢于挑战令我震憾。

他在上一次出海时,不幸被一条白鲸咬断了一条腿,但老船长没有丝毫害怕。回家疗养了一段时间后,老船长重整旗鼓,再度出海。在老船长的船上的甲板上,你会惊奇地发现:每隔正好一步,说会有一个洞。这是给老船长安放那只木棍做的假腿的。每一天,老船长都要上甲板巡视一趟。在海风中,他那只假腿的裤筒“啪嗒啪嗒”地随风飘摆,显得十分单薄。再看他的背影,却是那么高大、威武。每当遇到恶劣天气或困难时,他总是从容不迫、身先士卒,带领水手们共渡难关。老船长不因身体的残缺而退缩,不因困难而低头,勇于应对困难,向困难而挑战的精神,真令人佩服!

由此,我想到了在即将举行的残奥会中的运动员,他们不也具有这样的精神吗?他们不要仅要战胜身体残缺的种种困难,勇敢应对现实,而且还要用他们坚强的毅力在残奥会上勇夺奖牌。他们应对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向世人证明:他们的身体能够被病痛折磨,但他们的精神是任何力量都摧不垮、压不倒的!

老船长义无反顾,坚持不懈的精神令我震憾。

水手们初次见到白鲸时,个个惊讶万分。这条白鲸是那么地不一样寻常,体积足足有普通白鲸的两倍多!远远望去,好像一座巨大的冰山。有些水手胆怯了,退缩了,有些甚至跑到老船长身边劝他回头。而老船长却没有丝毫畏惧,还亲自登上瞭望台,指挥船员向白鲸逼进。在与白鲸的第一次较量中,船员们还没有反应过来,一艘巨大的“双桅帆船”就直直地向他们撞了过来。原先,是白鲸用尾巴给他们来了个下马威。船工上的水手们个个东倒西歪,惊慌失措,只有船长镇定自若,他大喊到:“扯起帆蓬,朝白鲸挺进!”

在水手们与白鲸的第二次较量中,水手们的鱼叉“嗖嗖嗖——”都投了出去,“噗噗噗——”也都扎中了白鲸的身子。白鲸疼痛极了,奋力地挣扎,把绳索缠在了一齐,看样貌,是要把大船掀入海底。这时,老船长果断、镇定地命令水手们把绳索割断,这才摆脱了白鲸的牵制。

在接下来的生死决斗中,白鲸在大海上下翻滚,巨浪铺天盖地地向大船扑去。此时,大船上的小艇已经早被白鲸撞得粉身碎骨,水手们有甲板上东奔西撞,一片混乱,绝望的叫声此起彼伏,海鸟凄厉的叫声也不绝于耳。老船长仍然在与白鲸英勇顽强、毫不松懈地搏斗着……

由此,我联想到:有许多科学家和成功人士也具有这样的精神。如诺贝尔研制烈性炸药,凭着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反复实验才取得成功的。他先在家做实验,由于实验中的爆炸声将玻璃震碎,他就搬入地下室。在地下室的实验仍会时不时发生爆炸,爆炸声使邻居害怕。诺贝尔不但没被爆炸所吓,反而将实验搬到郊外进行。在郊外的实验中,诺贝尔的弟弟及一些研究人员被无情的爆炸夺去了年轻的生命,他的父亲也在这次事故中受了重伤。这些都没能阻止诺贝尔的继续研究。他再次将实验室搬到了荒无人烟的孤岛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岛上经历了数百次的反复实验,最后研制出来了。

老船长这种坚定、执着让我感动。

在故事中,老船长拿定主意就付出全部精力,全部力量去做。不论中途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都全力以赴地去做。这种一往无前的劲头是一般人无法做到的。他需要具有超乎常人的执着、信心和勇气。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也具有这样的精神。爱迪生在研究哪种材料能够当灯丝时,试用了上万种材料的灯丝,经历了几千次艰苦试验,都失败了,可他仍不放下。最后,由于他的坚持、他的努力、他的执着,他最后找到了最适宜的灯丝——钨丝。给人类带来了光明。

读完了《白鲸》这本书,书里面的老船长应对困难,迎难而上,不退缩,坚定执着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以后,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我想,我会用老船长的这种精神来鼓励自我,做一个像老船长那样的坚定、坚强、执着、勇敢的男子汉。

《白鲸》读书笔记篇5

我看了一本书,十分有趣,它的名字叫《白鲸》。

十二月的一个星期六的傍晚,一位叫麦利韦尔人青年去坐船返回故乡,可是,麦利韦尔来迟了一步,使他无法回乡,可他仅有一些零花钱了,所以他找了一个便宜的旅馆,可是旅馆已经人满了,麦利韦尔就和一个卖人头的水手睡在一起。那名水手高大粗壮,是一个野人,叫魁魁格。

不久,麦利韦尔和魁魁格成了水手,和三十多名水手和一个一条腿的亚哈船长去杀死一条巨大的抹香鲸!杀抹香鲸的原因有两个,一:不杀抹香鲸,海上就无法太平;二:是给亚哈船长报仇,因为他的一条腿就是被抹香鲸吃了的。每个水手都知道,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轻轻合上《白鲸》,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我不喜欢悲剧,就像阅读的过程中,我期盼着莫比·迪克的出现,但又有些害怕,因为它的出现意味着毁灭,不仅对于这抹香鲸之王,而且还有睿智又狂热于复仇的亚哈船长、善良冷静的斯达巴克、“裴廓德”号上终年风吹雨淋的捕鲸人……

有一段时间,媒体和论坛上铺天盖地充斥着对日本捕鲸船的谴责,可直到今天我才对这个行业有了模糊的了解。或者可以把它当作一部历史看,杰克·伦敦笔下记录了美国长达半个世纪的淘金热,麦尔维尔同样向我们展示了另一幅血腥的画面,只不过背景从茫茫荒原转移到了更大的一个世界——浩渺的海洋。

书中一直渲染的莫比·迪克与亚哈船长对决,是一个英雄的盛宴,而结局是早已注定的,我想到了离开南塔特时以利亚的神秘出现,“我”在远处看见的几个模糊的人影。费达拉被捕鲸索紧紧绑在莫比·迪克身上,作为亚哈地域之门的领港人,他很尽责,而“裴廓德”号的覆灭则让这个东方人的预言变成现实。我不知道是否可以将这个故事理解成人与自然之争,亚哈是个英雄,但是当复仇的念头占据他的心灵的时候,英雄却意味着毁灭;莫比·迪克也是英雄,它无意于争斗,但却在捕鲸人为荣誉而战的圈子中纠缠不休,如果是普通的一头抹香鲸,也许它可以在海洋中颐养天年,“做英雄是要付出代价的”。错的是人,亚哈船长的第三次追击激怒了它,激怒了从来与世无争的自然,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是不会留情面的。

国家地理上一期关于澳洲考拉的节目,因为考拉的过渡繁殖对澳洲的森林造成了灾难,有人在争论谁之过,人类的救助固然无可厚非,但千百年来繁衍生息的生物却在人类高度发展之际频临灭绝,而人类的工业现代史,只有短短不过320年。于是,我们开始付出高昂的代价,对其迁移、节育,谁又能断言,这样违背常理的行为不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

麦尔维尔在书中陈述了鲸类不会灭绝的理由时说到了南极和北极,可是在他谢世百年之后,人类把触角伸向了曾经的禁区,抹香鲸也失去了最后的荫庇之地。当茫茫海面重归于平静时,我仿佛听到了鲨鱼频频撞击木板的声音,“我”伏在里面,而这是魁魁格的棺材,是人类为自己打造的归属地。远处,是那个白色的神话,莫比·迪克很安闲地浮在水面,喷水孔上插着亚哈船长的标枪,在夕阳的映照下闪闪发光……

<上一页下一页>
  • Copyright © 2018-2022 悦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提升广大文学爱好者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掌握更丰富的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