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写的主要是阿尔芒与名妓玛格丽特的爱情曲折故事,故事悲凉而又凄美。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外国名著《茶花女》的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外国名著《茶花女》的读书笔记篇1
“她从来只带茶花。一个月中,有二十五天她带白色茶花,另外五天带红色茶花。没有人知道这颜色变幻的原因。在巴尔荣夫人的花店中,她被人称作茶花女。这名字就叫开了。”这就是茶花女。
我感受着玛格丽特的悲剧,期间不知有多少回想哭的冲动,竟没有流出一滴眼泪。这也许就是玛格丽特在我心中的定格。读完小仲马先生的《茶花女》,我的心情许久不得平静。也许是一口气读下来的缘故,又或者是由于作者是有过类似的亲身经历,整个故事异常真切。头脑里清晰地呈现着茶花女美丽圣洁的面容——因为“她的一生是罪人,而她死时是教徒”。
玛格丽特是个天使,她生活在最肮脏的领域,却保持着茶花般洁白清新的气质,她富裕奢侈却又一无所有。命运待她不公,试问谁想成为人们蔑视的对象?一个软弱的女子,在那样的生活环境里,哪有能力抗争?直到阿尔芒的出现,才带来了茶花女生命的.阳光。伟大的爱情似乎总免不了缺憾,也许还是致命的。不是因为阿尔芒负担不起茶花女的生活,而是茶花女竟然为他改掉了过去奢侈的生活习惯并愿意与他过上朴实幸福的平淡生活,我所敬佩茶花女的也正是这一点。阿尔芒遭到父亲反对后未动摇对茶花女由衷的爱,他立场坚定,甚至不惜与父亲反目;茶花女对阿尔芒的感情也始终如故,但她表现得更无私,她为了阿尔芒的幸福,为了阿尔芒家庭的利益,毅然决定离开他。可想而知,茶花女离开小村庄的那天晚上,是多么得撕心裂肺啊!最不忍心读的是茶花女临终的日记。在日记里,她向阿尔芒述清了一切,字里行间到处可以体味到她对阿尔芒真切的爱,失去他,茶花女便觉生活已无希望,一切也可告以完结。于是,她放任自己,以至病情逐日加重,直到死神就站在她身前时,她还一心惦恋着阿尔芒,多想临死前再见他一面,却至死也未能如愿以偿。
再看看冯梦龙笔下的杜十娘,她的命运和茶花女惊人的相似,她的那个百宝箱里还有着惊人的财富,从何而来,那是她血泪的见证。她是用她的屈辱换来了物质上的富足,心中却无限向往美好的正常人的平静的生活。她同样聪明、美丽、善良,李甲对她的感情开始也是真的,但是自古以来,烟花女子的命运都是血和泪写成的,杜十娘也不例外。李甲一面对自己的家人心存畏惧,一面是又把杜十娘看成了一个待价而沽的货物。当孙富要高价购买杜十娘的时候,李甲的丑恶嘴脸就一览无余了!李甲的丑恶用心是一举多得,既摆脱了负担,又得了一大笔钱,这就是我们的谦谦君子!杜十娘终于明白,自己离开了一个小的丑恶的地方,最后还是逃到一个大的罪恶的地方罢了。她带着她对命运的绝望、愤怒、屈辱跳进了江里。她至死最终无依无靠。杜十娘是那样的爱生活,可是生活到底又给了她什么?——绝望!
杜十娘比茶花女不幸的多,因为她的一生没有遇到人性的美好的东西,而至少茶花女遇到了,这一点美好的东西让她的一生有意义。
还记得金庸名著频繁出现的经典语录:“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又或是作者的言语:“一颗只能读后感范文大全用世间最涩的泪才能打开的心,曼侬·莱斯特,面对玛格丽特·戈蒂耶,最终只有惭愧!”
外国名著《茶花女》的读书笔记篇2
玛格丽特是珍珠的意思。那个手执茶花的美丽而又凄苦的女子,也只有这样纯洁的字眼配做她的名。
她身陷在那个人性几乎泯灭的巴黎,卖笑为生;而我则拥有幸福的家庭,无忧无虑地成长着。我们之间并无任何相似,但她一直长久地震撼着我的心。
第一次读《茶花女》是在九岁,儿童版,是她,第一次让年少无知的我懂得了“不幸”的含义。以后的日子里,我总是会回忆起她的故事,为她叹息,为她愤恨。
而真正懂她却是在十一岁。那一天,我恰巧没带书签,又不忍心折坏书页,便只好把全译本的《茶花女》打开放在屉中,结果数学老师硬是说我在数学课上看书,把书拽出来,掷在地下。
心里很委屈。俯身拾起书,想要分辩几句,却又瞥见教师脸上的怒色,攥着纸巾的手轻抚着封面,我突然间想起了阿尔芒的父亲央玛格丽特与阿尔芒分手的那一段。
静静听完了老人的一大堆严厉的指责与苦苦的哀求后,玛格丽特一字一颤地说:“那就请您告您那美好、纯洁、可爱的女儿,说从前有个女人,她一生只有一个心愿,但为了您的女儿,她把这愿望砸毁,用两只手把心捣碎,死了。”
说这些的时候,玛格丽特是绝望的,放弃挚爱,就无异于纵身跳入刚刚逃离的火坑。这不是她的义务,可为了另一个女孩子的婚姻幸福,她甘愿牺牲自己唯一的心愿!这种委屈,莫不如钻心剜骨一般痛楚!相比之下,我所受的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呢?我又有什么资格为自己鸣冤喊屈、忿忿不平?
刹那间懂了玛格丽特,懂了她的善良,懂了也的艰辛,懂了她全部的坚韧与伟大。
我与她,虽然有着太多的不同,但这并不妨碍我,成为一个和她一样、充满人性光辉的人!
泪,在那一瞬夺眶而出,晶莹如珍珠。
外国名著《茶花女》的读书笔记篇3
在黑暗潮湿的沼泽中仍然追求神圣无比的生命以及爱情,玛格丽特便是如此。我们无法批判她的对与错,即便是错她也承受了无法与爱人长久的惩罚。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她在恶劣的环境下毅然追求的态度,还有她为爱人所放弃的尊严乃至生命。
在红灯绿酒的巴黎,玛格丽特生活所迫,开始了卖笑生活。之后患上肺病而做了某伯爵的干女儿。在一次客人来访时与阿尔芒邂逅,经过后来的交往便因为阿尔芒真挚的爱情而放弃了巴黎的社交生活,与阿尔芒同居乡间。
阿尔芒在玛格丽特醉生梦死的时候拯救了她,玛格丽特满足了阿尔芒情感上的欲望。如果事情就此了结,最好不过。而命运并非我们所想的那样一帆风顺。阿尔芒的父亲责备玛格丽特毁了儿子的前程,玛格丽特被迫返回巴黎重操旧业。阿尔芒盛怒之下,在社交场合当众羞辱她。玛格丽特一病不起,含恨而死。玛格丽特是悲哀的,她的爱情不被肯定,她的好心不被理解。玛格丽特,你是否后悔?阿尔芒读了玛格丽特的遗书,方知真相,追悔莫及。我是讨厌阿尔芒的,因为他连对爱人基本的信任都没有,因为他对玛格丽特的爱仅限于得不到便伤害,他太自私。
爱情是神圣的不可触及的,尽管对爱情向往却深知我还小我什么都不懂,可是对于背叛却厌恶至极,所以惧怕伤害不去涉足。玛格丽特是心目中爱情的象征,因为爱所以放弃,哪怕结果遍体鳞伤。对于阿尔芒,他至少让我知道,信任是爱情的基石。我无法为谁改变命运,只好为玛格丽特,为玛格丽特和阿尔芒的悲惨恋情表示同情。
那朵茶花般的女子,在黑暗深处,散发幽香。
外国名著《茶花女》的读书笔记篇4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小仲马的《茶花女》。小仲马,(1824--1895)是法国小说家、戏剧家。代表作有:《茶花女》、《三个坚强的人》、《迪安娜德.利斯》、《阿尔丰斯先生》、《德尼莎》等。他的剧本多以妇女的家庭、爱情、婚姻问题为题材,着意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家庭的腐朽和虚伪,从独特的角度提出了妇女地位、婚姻及道德等问题。小仲马的戏剧自然质朴、真实感人。
主人公玛格丽特是个农村姑娘,长得异常漂亮,酷爱茶花,故称“茶花女”。她来巴黎谋生,不幸做了妓女。富家青年阿芒赤诚地爱她,引起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但阿芒的父亲反对这门婚事迫使她离开了阿芒。阿芒不明真相,寻机羞辱她,终于使她在贫困交加之中含恨死去...........与这部名著相似的一部由莎士比亚著写的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本书描述了一对仇视家族中的一男一女戏剧性的相识、相恋,后来遭遇很多打击的考验但并没有破坏他们牢固的感情。但最后因为误会而双双殉情……..这两部名著有相同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相同的是它们都以爱情为题材,都弹奏一曲情意缠绵的爱的青春颂歌。最终都以悲剧结尾。不同之处在于写法上,《罗密欧与朱丽叶》出现了大量的抒情意象形式,而《茶花女》在作品
艺术表达上独特而新颖。在组织时,用了多种手法,一个个悬念扣人心弦。
在《茶花女》中,玛格丽特死了,孤独的死去。她不像朱丽叶那样,就算死也能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轮回。可玛格丽特并不是个完全的悲剧人物,至少,她得到了真爱,她的灵魂得到了净化。在这样一个肮脏的,虚伪的,残忍的资本主义时代,我们为玛格丽特顽强而又圣洁的灵魂而哭泣。这个时代摧残了一个心灵和容颜都美好的女性,年纪轻轻就告别了悲惨的人生。或许正是这场悲剧造就了美好东西的破碎,但它的灵魂却惊骇了我们整个世界。看了这本书,我为女主人公忍辱负重而感到自豪,看到她的品质使我联想到今天的这个社会,许多人为了面子,活得自以为是,在他们的世界里根本不会有尊敬这个词。不仅仅失去了“尊敬”还趋炎附势,看不起比他们低等的人。我也为女主人公那种执着而骄傲,为了爱情,执着的抛开了一切,为了爱情,执着的.付出真心。无论结果会怎样?无论现实多么残酷,无论地位怎样卑微,她不管,始终如一。可现实中的我们呢?仅仅为了一次挫折而陷入无底深渊,一直堕落在黑暗的边缘。我们应该向她学习,即使不能受到别人的谅解,挫折一次次出现,再大的风险,再大的浪,也要勇敢的闯一闯。失败如何?成功亦如何?难道连那么点执着都没有吗?
女主人公的身份地位都与阿芒相差太多,但我们能否说她对他的爱也配不上呢?不,不能,因为那不是种简单的爱,可以换句话说,它就是玛格丽特的生命,一个人能用她的生命去呵护另一个人,这样也算是配不上吗?韩愈曾在《师说》中写道:“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可为什么玛格丽特与阿芒要因贵因贱,爱之所存,而情之所不存呢?
在书中,玛格丽特犹如一朵在黑暗中盛开的雪莲,洁白无瑕,但却那么的微弱,飘渺,最终还是被黑暗所吞噬。然而,希望那已死去的花朵再次从泥土中萌芽,重生的时候,远离那阴暗的墙角,能每天与阳光为伴,即使不再那么美丽,也不要重复前世的悲剧。
此时此刻,或许我们明白了一切,或许我们还在迷惑中,但无论是什么,爱的真意永不改变,它就是一种不需收获的付出!
外国名著《茶花女》的读书笔记篇5
她本出身贫苦,却生活在物欲横流、虚情假意的巴黎上流社会。
她本生性善良,身边却没有人对她付出真情。
她本不虚荣,但生活的圈子使她不得不虚荣。
她便是玛格丽特·戈帝埃小姐,她出身贫民家庭,但因自己的聪颖美貌,来到巴黎,开始了卖笑生活,成为“交际花”。她喜爱茶花,每次去剧场看演出少不了一束茶花,人们称她为“茶花女”。即使生活在上流社会,得到上千人的青睐和爱慕,但她渴望真正的爱情,更想改变现实,在遇到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阿尔芒之后,她对美好生活产生了无限的憧憬。
刚刚毕业的阿尔芒先生只有24岁,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遇见了玛格丽特小姐,他被她的美貌吸引,他对她一件钟情,他不在乎她妓女的身份,竟在半年的时间里一直匿名关心着玛格丽特小姐,凭借着赤诚之心,阿尔芒深深地打动了玛格丽特。玛格丽特比阿尔芒更清楚,她的奢华生活使她早已欠下了巨额债务,若没有经济实力,根本无法维持她现在的生活。但玛格丽特想给他真正的爱情,她拒绝了老公爵和德·G伯爵对她的经济支持,没有向阿尔芒要一分钱,她把自己的马车、首饰、家具变卖了,毅然选择与阿尔芒共同远离市区去乡下过田园生活。
可是,在当时的社会,一个妓女又怎能追求真爱呢?阿尔芒的父亲迪瓦尔得知消息后来到了巴黎,他坚持反对阿尔芒与玛格丽特相爱,他以维护家族荣誉由,逼迫阿尔芒跟玛格丽特分手,被儿子拒绝后,他找到了玛格丽特。他向玛格丽特恳求,她愿牺牲自己成全阿尔芒,她本就无权拥有真正的爱情。她写下一封诀别信断绝了她与阿尔芒的感情,她要让他忘记她。
阿尔芒在精神上受到打击之下,他失去了理智,决心要报复玛格丽特。他竟让自己的情人去折磨玛格丽特,一有机会她就欺负她,而且不停地使用卑劣的手段。最后致使玛格丽特不再去参加舞会,也不去看戏了,因为她害怕在哪些地方遇到阿尔芒和他的情人,可怜的她受到了严重的精神折磨。看到这时,我已恼羞成怒,换做是我,怎么可能任由他们欺辱呢?但玛格丽特面对这些“疯子”时,她的态度是“安详而不轻蔑,尊严而不鄙视”,这使我觉得她比我高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觉得若阿尔芒能够理解、包容玛格丽特,或许结局会美好些。
阿尔芒和朋友从东方旅行回来之后,得知了玛格丽特的死讯,收到了朱莉交给他的玛格丽特的日记。那时,他后悔莫及。
读完整本书,我觉得在阿尔芒心目中,他真正想要的并不是一个女人的爱情而是一份拥有名妓的虚荣心。我不敢说我能像玛格丽特一样,在生活中牺牲自我成全他人,但我至少能做到在同学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给予身边的朋友所需要的和我力所能及的。
对玛格丽特来说,她愿牺牲,她愿放弃,她愿成全。因为茶花女有一颗善良、高尚、纯洁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