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的烦恼读书笔记700字

悦读网-读书,分享!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书笔记700字

读书笔记/2022-05-19 12:16:44

《少年维特的烦恼》该书于1774年秋天在莱比锡书籍展览会上面世,并在那里成了畅销书。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少年维特的烦恼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书笔记1

一本好书需要一个懂书的人来欣赏。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所有知识的源泉,书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有幸读到一本好书《少年维特的烦恼》,真让我受意非浅,终身难忘呀!

《少年维特的烦恼》记叙的是:维特只身一人来到瓦尔海姆,认识了天使般美丽纯洁的少女夏绿帝,并对她一件倾心。可绿帝已经与阿尔伯特定了婚。维特他很矛盾,于是便去了很远的地方。回来时,绿帝很开心,可维特依然放不下这段感情,最后举枪自杀。

少年维特的经历是坎坷的,可他也遇到了自己爱的人,我不禁为他而感动。同时,维特也是一个重情意的好人,他不想让绿帝难过,有不想失去一段来之不易的友情,最后他居然舍弃自己,成全他人。维特太伟大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情义两全,才能解脱痛苦。

其实,作为一个人,一个高级动物,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不应该成为冷血动物。认的心是热的,都是有感觉的。遇到困难的人应该伸手解救他们,不能鄙视他们,抬高自己。就像维特一样舍己为人,可维特也不应该想不开,因为世界是奇妙的,在这个地方失去的,也许会在另一个地方得到。请那些在绝望与痛苦的人们打开心结,不要想不开,应该感受大自然的奥妙,跟别人交朋友。

这就是我的感受,我对这本书的理解。我知道这本书是在记叙一个人痛苦、坎坷的人生道路。不过,即使我遇到困难,我也决不妥协,即使前面是高山峻岭,我也要翻过去,看到艳阳满晴天。

《少年维特之烦恼》作为歌德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为我们述说了一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这部以歌德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在短短的四周之内就创作出来的书信体小说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在书中,歌德塑造了一个纯朴、善良、忧郁富有诗人气质的少年形象,从维特身上我们也不难发现我们年青时的影子,书中有些话对今天的我们依然有很多指导意义。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书笔记2

近日,借着假期的闲暇,我阅读了德国作家歌德的著作《少年维特之烦恼》。闭上眼,主人公维特的形象立刻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想着维特的故事,不禁使我思绪万千,心中有太多的话儿想告诉这位悲情少年。

维特,首先我想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爱。我不是不承认你对绿蒂的爱,你对她炽热的爱,我明白,我也了解。但是你想过让绿蒂幸福快乐吗?你以为你的死会带给绿蒂和阿尔贝特快乐吗?众所周知,不会。因为你是他们二人最好的朋友。你爱她,就不应该去纠缠她,阿尔贝特是她的丈夫,阿尔贝特会怎么想,绿蒂夹在中间也很为难。不错,雨果说过:“人生是花,而爱是花蜜。”爱确实是美好的东西。但事情到了这一步,你对绿蒂的爱毫无意义,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远远地祝福他们。

维特,其次我想对你说,如果你改变不了社会,那么就只能适应社会。当然,我这样说,不是怂恿你向那些贵族一样,成为迂腐古板、势利虚荣的人。你了解荷花吗?荷花素以出淤泥而不染闻名遐迩。我希望你成为那个社会中一朵圣洁的“荷花”,用自己的努力,闯出一片天地,然后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有些穷人们生活在社会底层,他们不是没有努力,而是没有机会,他们受贵族压迫,出人头地谈何容易。而你,维特,出身贵族,有条件去帮助他们。所以,你应该多关注慈善事业,不要留恋儿女情长。

维特,我还想和你说,你最后的决定——死,是不重视生命的表现!有的人可能会说你勇敢、胆大,但是我却认为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懦夫。你是为了绿蒂而死吗?你的本意是想让她幸福,但是你有认真考虑吗?你的死给她以后的生活戴上了一道思想枷锁,她还会幸福吗?再说说你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维特啊维特,养育你十几年,你居然就以死来回报他们。我还想问你,你不是想解脱吗?那为什么临死还穿上那套青色燕尾服呢?你难道不想在天国忘掉这一切悲痛吗?

据说,这本书问世后,震撼了不少青少年,青少年们学维特对月伤情,看花落泪,竟然把维特当成了崇拜的偶像。我想,歌德创作此书不是让后代向维特学习吧。尤其是我们21世纪的青少年,更要以国家、社会为重,不能太重感情。最后,维特,祝你在天国好运吧!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书笔记3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我很早就想读的一本书,种种原因耽搁到现在,终于在这段稍微闲暇的时间里再度拾起。这本书是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所著,此书用日记和书信体的形式,披露维特的内心世界,抒发苦闷的心理和速惆的情感。

此书最让我欣赏的是维特对自己情感细腻的表达,我想只要是谈过恋爱的人们都能体会到维特的情感,在读的时候,我为维特和绿蒂在一起度过开心的时光而高兴,为他不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难过,但更多的是对维特的怜惜和同情。我想从主要人物一一分析。

维特,出生于一个较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他能诗善画,热爱自然,多情善感,也算是一个有才之人,他爱上了一个有未婚夫的女子------绿蒂。这是他幸福和悲惨日子的开始。我不想批判维特为什么会喜欢一个有夫之妇,如果情感能由得我们控制,那它也就不会让我们感到那么的美好和奇妙,维特是个人,他纯粹的爱情应该受到我们的尊重。至于他自杀的结果真是令我感到难过,我想这样的结果是由于他的悲观的个性所造成吧,都说时间是治愈伤口的最好良药,但我们也看到了,虽然维特离开了绿蒂和阿尔伯特一段时间,但他还是不能忘记绿蒂,最后他又回到绿蒂的身边,这时的绿蒂已经结婚。他的离开让我看到了善良的维特,他的回归让我看到了他的真情,他的自杀让我看到了无奈。也许有些人会说他真傻,爱到情深之处谁又会不傻呢?

绿蒂,我想她是爱维特的,只是困于自己的婚姻,如果没有阿尔伯特,我想她会和维特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可是现实就是那么的残忍,绿蒂也有她的无奈,维特只能算是她的知己吧,忠于自己的丈夫这是值得赞赏的,对于维特最后的自杀,我想绿蒂也会心痛致死吧,这是她不愿看到的结局,他希望维特能找自己的真爱和幸福,可维特的幸福就是她啊,哎,无奈......

阿尔伯特,绿蒂的丈夫,维特的好朋友。在知道自己的朋友喜欢自己的老婆时,还能对朋友如此的体贴,不得不说他的大度。但当维特再次回来时,阿尔伯特对维特频繁的访问绿蒂而生气,我想这是一个正常人该有的反应吧,我们不应该职责他的无情,毕竟他才是绿蒂的丈夫。

对于文章中出现的其他的人物,我想都是为了衬托维特的情感。总之,这本书让我很感慨,我被书里的情感描述折服,好书需要细细品,隔段时间再次品读,我想应该是另一种感受。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书笔记4

在寒假中,我读了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的书——《少年维特的烦恼》。

这位一生向往自由、力争反抗、崇尚自然的人也曾经受过一段感情的折磨——他爱上了不该爱的人——他朋友的妻子。也正是如此,他写出了这本享誉世界的书籍,而且仅仅用了四个礼拜!这本小说是用书信的格式写的,让人眼前一亮。里面有值得我们去反复思考的价值,甚至可以让我们花上一辈子的时间去研究它,比如其中的一句话,常让我在困顿挫折面前,做出不后悔的选择——“我们只好面对现实,就像一个旅行者不得不翻越一座大山那样;倘若没有这座大山,道路自然短得多也好走得多;既然这座大山就挡在前面,那就只好翻越了!”

生活中的确有一座又一座大山,而我们就是那位旅行者。虽然大山挡住了去路,但我们就只能放弃了吗?不忍受爬山的痛苦,又怎能看到山顶的美好风光?困难可以困住许多人,但也可以帮助极少数人变得更加勇猛。

如果你的面前就有一座大山,你是翻越,还是逃避?面对现实吧!你总不能长出一双翅膀直接飞过去吧?这让我想起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有三个人听说山上的风景奇美无比,就约好了一起去爬山,一探究竟。他们来到山下,第一个人没有坚定的信念,只爬到山脚上面一点点的位置。第二个人比第一个人稍微有一点志气,但他爬到了山腰的位置,也放弃了。第三个人坚持不懈、勇往直前。他登上了山顶,山顶的风景美得让他说不出话来,天与地尽收眼底。下山之后,他们一起总结爬山的心得。第一个人说:“我到了山脚就下山了,省了许多力气。”第二个人说:“我到山腰就下来了,也省了不少力气。”第三个人说:“我爬到山顶了,收获了整个天地。”

我的选择很简单。是翻越大山?还是逃避?聪明的你,能告诉我答案吗?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书笔记5

少年维特出生在一个较富裕的家庭,依靠父亲所留遗产过着无忧无虑的的生活,但多情善感,在一次乡村独自旅行的时候,结识了当地法官的女儿绿蒂,两人可谓一见钟情,均被对方的魅力所倾倒。两人度过了一段美好的二人生活,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绿蒂的未婚夫阿尔伯特回来了,阿尔伯特很爱绿蒂,且似乎未曾发觉维特和自己未婚妻的感情,对待维特也相当热情。

维特见景象如此,心中矛盾痛苦,以为能以逃避解开。他下了很大的决心,回到了城市,在公使馆当起了办事员,可官场上却也处处遭受刁难,所幸结识了友善,令人尊重,和值得信任的c伯爵,在c伯爵组织的一次宴会上,维特受尽他人的冷落,嘲讽,这使其恼羞成怒,一气之下离开公职。百转千回之后,他仍旧怀念着绿蒂,觉得她才是自己最终的归属。维特回到当初的乡村,却发现一切早已物是人非,绿蒂已和阿尔伯特结为夫妻,善良

的村民们也屡遭不幸,原本美好的一切被现实的洪水猛兽冲毁,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越拉越大,使维特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痛苦中。最终,在和绿蒂作完最后的诀别之后,维特用绿蒂丈夫的手枪结束了自己痛苦的人生。

在我看来,整部作品所体现的是一场理想与现实的斗争,维特和绿蒂两个真心相爱的人,在现实的伦理道德判断标准上,是应该批判的。因为如果我们抛开作者浪漫主义文字的渲染和蛊惑,就不难发现这两个真心相爱的人之中的绿蒂,是有夫之妇,而另外的维特却趁其丈夫不在家,从中插足,用现在的毒舌来吐槽,绿蒂只能算作是一个荡妇,而维特只能算是一个破坏他人家庭的小三。如果作者用此种世俗的判断标准和狭隘的没有穿透力的眼光来写该作品,那么该作品一定不能成为惊世之作。

<上一页下一页>
  • Copyright © 2018-2022 悦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提升广大文学爱好者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掌握更丰富的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