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书籍《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5篇

悦读网-读书,分享!

励志书籍《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5篇

名著读后感/2021-05-19 07:38:43

《遇见未知的自己》的作者用一个深入浅出的故事把多年来灵修的心路历程分享给大家。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篇1

最近两年常常收听雷鸣的节目,我相信意识决定行为,现在我发现自己改变了很多。节目中多次推荐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是一本身心灵小说,用通俗易懂、平实朴素的言辞解读了深刻的人生道理,我认真的拜读过了,现在我想推荐给我的朋友们。

《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老天的事指的是老天爷安排好的、人力无法改变的事实。对待这样的事,我们只能顺应自然、遵其规律,不与之抗衡,内心平和,要淡然悦纳。他人的事,是指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别人的事,我们不能掌握,只能像书中所说“担心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觉察自己的心声,修心养性,寻找内在的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内心投射的结果。所有让你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我们费力的在别人和外界寻求答案,结果却徒劳无功,因为我们找错了方向,答案不在外界,而在内心。生命本是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是在身处逆境茫然徘徊之时还是看尽繁华归于平淡之际,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一切真相才能水落石出。

《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开始思考“我是谁?”“我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我们觉得疲惫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不自觉的变换着不同的面具,失落了真实的自己,我们痛苦的根源就在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而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会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我们的东西席卷一空,真正的你是不会随时间甚至死亡而改变的,它可以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落日出,云起云灭,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候有点丑陋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点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的看到里面珍藏的礼物。因此我想感谢曾经伤害过我的人和事,他们何尝不是给了我这样一个礼物,也给了我坚强和成长的契机呢?浴火重生的凤凰才能更有生命力,飞得更加高远!

《遇见未知的自己》揭示了一个不变的真理,那就是要学会“臣服”。“爱过、通过、哭过之后——是臣服的体验”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就像时光无法倒流一样,所以要学会臣服。但这臣服,不是臣服于人,而是臣服于事。不是让我们做软弱的人,而是要学会接受!因为越是你抗拒的就越会持续,当你真正放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会是另一种结局。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或者未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却永远是在当下的,所以我们要活在当下,学会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和身体联结,那将会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力量!

这本书并没能治愈我生命中百分之百的伤痛,我依然在事情来的时候应激性的感到痛苦,陷于其中,但是我觉得它教给我的理念能让我把痛苦的长度和深度大大缩短和降低,我想这已足够。人生旅途繁杂纷沓,置身其中才知那是独来独往的终身体验——沿途的浮光掠影,何尝不是为了成就我们或丰饶或贫瘠的内在?让我们就像那只看见彩虹的狗一样,在谷底惊见阳光。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看到自己:站在青青的草地上,徐徐的微风里,蔚蓝的天空下,看着我,轻轻的微笑!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篇2

来到爸妈在线工作不久,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事给我推荐了一些心理学的专业书籍。当听到《遇见未知的自己》这个书名的时候,内心顿感新奇,单是书名就深深吸引了我。工作闲暇间,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了这份神奇的礼物,开始了内在心灵成长的漫漫旅程。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台湾女作家张德芬的成功力作,于2019年6月在台湾出版,是一本有关身心灵成长的小说。张德芬以其深入浅出的笔触揭示出了困扰人们的烦恼痛苦的深层的原因,以明线暗线双线结合的形式讲述了主人翁心灵成长的历程,以通俗易通、平实朴素的言辞解读了深刻的人生道理,让我们一同走进张德芬,品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搭乘心灵成长的列车,达成身心灵的和谐统一。

脑海里一直有个念头儿,总觉得《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上帝送来的礼物,在打开礼物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许多……

《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人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

所谓的三件事,不只是单纯的三件事,而是看问题的三种视角。老人的事指的是老天爷安排好的、人力无法改变的事实。对待这样的事,我们只能顺应自然、遵其规律,不与之抗衡,内心平和,要淡然悦纳。他人的事,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别人的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觉察自己的心声,修心养性,寻找内在的真我。

管好自己的事情,看似是自私的,实则是大爱无私的。管好自己,包括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语言、行动、习惯等等,管好了自己就不会给别人添麻烦,就是爱别人,更是爱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才有能力去管别人的事。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外面没有别人,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内心投射的结果。所以,当你论断时,或许你只看到了片面。所有让外面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很多忧虑和焦躁都是自己编造的,把别人强加到自己的故事里,制造麻烦。有时候换个角度想一下,事情就会有另一个表情。如果非要编故事的话,为何不编一些美好的情节呢?让生命温馨一点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帮我重拾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生命的困顿转折是建立内在力量的最好时机。问题和困境不是来找你麻烦,而是来帮助你,帮助你找到你自己,帮助你内在成长,变成一个更接近你自己本质的人。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时,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压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会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曾几何时,我掉进了脆弱的泥潭,内心的能量被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消极和抱怨。常常觉得自己很倒霉,怀才不遇,社会不公,《遇见未知的自己》在带我寻找真我的过程中让我更清楚的认识了自己,消极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应该是乐观向上、祥和快乐的我。于是我卸掉身上背负的消极的东西,努力获得心灵内在的力量,重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人一生追求的归纳起来只有几个字,那就是爱,喜悦,和平,真我,其他所有与植物馆的都是生命的假象。在追求爱,喜悦,和平,真我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积蓄心灵内在的力量。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灵更强大呢?

张德芬说:“先要为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个事情都负起全责,负起全责的意思不是说将错归到自己身上,而是说这件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我用什么方法做到最好。能够这样,就会一步步累积内在力量,成就所要做的事情,变成一个更开心的人。”让我们顺从生命的规律,在阅历中不断成长,汲取心灵内在的力量,活出一个身心灵合一的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篇3

最近看了张德芬的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先看了作者写的序——你想要的人生,文章以一位都市白领阶级的女性为主角,经由每天都可能遭遇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我们内在的世界,进而发先我们大多数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思想和情绪的奴隶。一个不经遇的机会下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就像一位智者,女主人公在一位老者的指引下,改善内在的状态,进而改变了外在的世界。最终寻得内心的平和,就像春茧破茧而出,迎风飞扬。

在书中我看到很多熟悉的观点,也看到很多耳目一新的观点,我挺喜欢着本书的,应该说我喜欢这类书——“心灵鸡汤”类的励志书籍,人带来一场心灵之旅,读的时候总有一种热情澎湃的感觉。其实我知道就算我不能像若菱那样真正地从思想、情绪和身体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但读完后就有一种如浴春风的感觉,思绪不再是剪不断,理还乱。在读这本书前我就明白了这样的一个道理:生命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平淡的踌躇关头,

都会遇到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但却从来没有去深究人为什么会有那些情绪,那就好比是知道了机器是怎样运转却不知道原理,读了这本后,知道了人喜怒哀乐的源头,知道了我们要什么,我觉得书里说的很正确,人类所追求的东西,像权利啦,财富啦,健康啦,最终的目的还是追求喜悦和内心的和平。书里展开了很多人生的课题和智慧,在这里我们见证了这些智慧的正要性和实用性。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书中一直在强调寻找真实的自我,确实我相信大多数人对于“你是谁”这个问题的回答都停留在名字这个代号上,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我很少去认识真我是怎样的,事实上每当我想去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内心是茫然的,就连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怎样的,我发现认清自我也是一件很难的事,像书中所说那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外在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让我们容易失落真实的自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的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在我读书的城市,那是一个节奏步划都很快的城市,稍不留神就会被落下,那里交通格外拥挤,速食店到处都是,人人都生活在名利角逐战中。是一个躁动的城市,真的是:忙碌,忙碌,每个人都忙碌;追求,追求,每个人都追求。为了生活,为了梦想,我们每个人天天都在演戏,扮演好员工,好朋友,好妻子,好媳妇,好父母,甚至是好人!有些是心甘情愿的,能够从中获得快乐,然而在不愿意的时候,为了演好这些戏份,我们每个人都要因时因地的戴上一些面具,正是这些面具遮住了真实的自我。当然还有我们那种小我的虚荣心也会让我们失落自我。然而也不是说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就很难找会真我了,书中介绍了一些实用性和灵性的生活指南,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我们周围朋友,同事来初步认识自我,因为我们周围吸引来的人和事物,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带着一定的能量震动和我们的震动频率相近。

虽然这本书我只读了两遍,还没完全融会贯通,也没进行什么具体的实践,但我真的体会到了他能净化心灵,安抚浮躁,悲观和欲望,他将深奥的人生哲理简单叙述,将修行理念溶于其中,比起禅宗佛学等等思想显得有些粗浅,但更好让人感悟理解。他教会我,当我在面对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时,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态,一切的真相才会自动还原水落石出。

心境决定人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盲点无法透析,有太多的情绪无法调节,我们蜂拥着学最热门的技能、找最赚钱的工作、报考最时髦的学科……我们总是希望以最快捷的手段实现我们的梦想。但生活永远不会和我们想象的一样,所以我们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来舒缓残酷的现实带来的坏情绪,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改掉惰性与私心,珍惜时间和理想,告别庸俗、浮躁,坚持信念,永远追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经常审视自己,自己给自己上课,自己给自己打分,寻求真我,解放自我。有时间休闲时不妨静下心来认真读书,读一些关乎身心灵成长的书,修心,养心,正心。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篇4

当初购买这本书,仅仅是因为它的名字——《遇见未知的自己》。准确说来,其实是因为其中的“未知”二字。我是一个天马行空的人,有时候也因着自己的不着边际而困惑,所以,这“未知”二字,着实吸引了我。我常常想,人们对于自己的家人、朋友,往往能称得上如何了解,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真正考虑自己内心世界的想法?

《遇见未知的自己》给了我一个同自己对话的机会。看这本书的第一遍,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看待若菱,看她在老人的帮助下如何一步步走出困境,重新活出精彩的人生。从若菱的一次次成长,一次次飞跃中,我学到了很多道理。其实,对于这本书的每一位读者而言,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若菱?若菱之于我们,不过是另一个自己。我们痛苦过、彷徨过、失意过……我们时常感叹“人生之不如意,十有八九”,却不曾发现,这诸多的不如意,其实源于我们自己。而我们对于这个“自己”,又知之甚少,所谓“真我”,到底有多少人能够参悟得到“爱、喜悦、和平”这层含义?

生活在现代社会快节奏模式下的我们,每天为了名誉、财富、地位等奔波劳顿,却很少意识到,这些其实都是我们最表象的东西,即所谓的“身外之物”,因此,我们忽视了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即爱、喜悦、和平。在古代,儒家推崇性善论,认为人最初的本性中,深藏大爱。那么,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竟然摒弃了自己的“真我”,将“爱、喜悦、和平”用表象的物质蒙蔽。

这不禁令我想起了曾经读过的一篇名为《房前种树,屋后栽花》的文章。文章的主人公是北大高材生,哈佛女博士,曾在华尔街纵横职场。然而,在事业的巅峰期,她却放弃所有,毅然回国,买下一块地,建一处房屋,房前种树,屋后栽花。很多人不理解她的这种行为,包括当时的我。然而多年之后的今天,在看过这部《遇见未知的自己》后,我明白了,她不过是懂得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定义成功的方式分很多种,这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取向。但有一种,我将其定义为成功的至高境界,即追求“真我”,追随本心,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但是,想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

首先,人活着虽然是一个个体,但却是生活在多重环境中的个体,我们寓于整体之中,这决定了我们不能仅仅只是一个个体,而是要处于形形色色的“圈子”中。因此我们有家人,有朋友,有老师,有同学……我们寓于一个又一个社会大环境之中。有很多人,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们的内心里一直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状态与生活方式。然而,社会的大环境又使得我们不得不顾虑他人的眼光,社会的认同。许多人寒窗数年,刻苦读书,其实不一定喜欢读书,或许在悬梁刺股的同时,他们的内心正呼啸着要冲出现实的桎梏。于是他们忽视真我,压抑那种寻求“爱、喜悦、和平”的渴望,去追求升学,寻找高薪职位。可能到最后,站在人生巅峰的他们才意识到,归根到底,他们得到的,无非是地位高于他人时的优越感,同学聚会上被视为焦点的满足感,亲友见面时人人艳羡的目光……这些都是他们前行的动力。可是,这些又都是最为表象的东西,而他们把内心的真我——爱、喜悦、和平藏在了最深处。

《遇见未知的自己》对人生有许多高见,但我们若是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书中的一系列看法,不难发现,其实许多事情正是我们所经历过的,只是一直没有将其系统地解释出来。例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其实就是书中“能量振动理论”的真实写照。很多时候,在生活遇到逆境时,我们别无选择,只好臣服于事实。于是,当我们绝处蓬生时,常常慨叹“柳暗花明又一村”。其实,这正是臣服的力量,承认事实最大,而事实,恰恰给予我们最好的回报。

重新审视自己,我认识到,其实很多时候我的心态还是很好的。“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每当生活中有小的不如意,我总会想办法看到相反的一面。而这些不如意,往往会使我收获颇多。同蒋方舟老师所说的一样,“我不曾经历沧桑”。从小到大,我的人生可以说是顺风顺水。虽说生在农村,可我并没有经历那种寒门学子的艰辛,父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了我十几年无忧无虑的求学生涯。如果非要指出我生活中的“大挫折”,我想那便是我人生中的两次落榜吧。

我第一次“名落孙山”是在2019年,初中升高中的考试。那一次的考试,说是发挥失常,却也是情理之中。我本身不是什么踏实之人,况且是在那个需要张扬的青春年纪。在那个被成为“全市第一学府”的私立学校里,到处是竞争、攀比,学生之间的交谈无时不流露着一种发自内心的虚荣。老师之间对于自己学生的攀比,使得那种因学习成绩好坏而划分的等级观念愈演愈烈,加之那个年纪的学生之间对于各自家庭、财富、地位等的虚荣,使得大部分人活在这种混沌的泥潭中而不自知,拼命地证明自己。而只要取得一点成绩,就愈显张扬,觉得自己从此高人一等。现在开来,还真是天真得可笑,换句话说,是愚笨得可笑。而我本人,恰恰是那成百上千的愚笨者之一。

也正因此,初三时的成绩极其不稳定,大起大落。说是落榜,现在中国教育这种大学生遍地都有的年代怎么可能真正让人没有学上呢?我不过是从省重点落到市重点。但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塑造出的学校,哪有不将学生分出个三六九等的?我高中的母校向来有个传统,按照学生的成绩高低,依次分为A班、B班和C班。A班的层次,明显高于其他班级,经过此班级培养出的学生,最终成绩可以高于省重点的二类考生。而我,恰好处于不上不下的B班,说不出这是我的幸运还是不幸。

但是,人生有时候真的是一波三折的,往往在你接受了现实之后就迎来了意外的转机。开学没多久,班主任老师宣布了学校的新规定——B班成绩出色的同学可调动至A班。我当时早已对自己失去信心,根本无心争取什么调动机会。但是,我是一个喜欢幻想的人。我时常想,假如自己被调去A班,就会怎样怎样。但转念又告诉自己,是你的早晚是你的,不要被那些虚荣迷失了心智才好,况且班上那么多比你成绩好的人(第一次月考的时候我考了全班第七名,觉得好多人比我好太多了。)但是,当命运的转机真的降临到我的头上的时刻,我简直不敢相信。

我至今仍记得班主任老师找我谈话时的场景,也至今都弄不懂为什么老师没有调动期中考试的第一名同学而调动我这个第四名。直到老师找我谈话时,我才知道,原来老师认得我,知道我的名字。而自从我调动到A班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我的母校从此废除了这项制度,A班和B班不再实行人员滚动制。所以,我的这次调动,空前绝后!正是因为这突如其来的改变,我的人生从此出现转折,所以,我从那时候起就下定决心,要一辈子感激这位老师。从前,我只当这是命运对我的眷顾,现在,我知道那是我臣服于事实所得到的福报,是我的潜意识给予我自己的礼物,由此我更加领会了书中那句“所以心想事成的第一定律就是,你所向往的东西必须命里注定该是你的,或者与你更高的目标是一致的,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要不然就是你能深入到潜意识和真我层面,破除人生模式,学好自己该学的功课,解开你的命运,否则,心想事成,不过是纸上谈兵。”诚然,我的心想事成是最后一种。

我的第二次落榜,就显得问题严重多了——高考落榜!而我的分数,还不算很低,能够考一个好的二表本科了,这自然归功于本文提到的第一次“心想事成”,然而,因为估分过高,导致我以四分之差与目标学校擦肩而过。现在回忆起来,我当时还真是够潇洒了。除了在父母愁容满面的时候也难过了几天,接下来我很坦然地接受了现实,很轻松地和所有人提出了“我要复读”这个计划。除了心里有点因为即将上大学到又要回高三“吃苦”的落差引发的失落,并无其他想法。于是,我很自然地背起行囊(绝大部分是母亲为我打理的),做了一次往届生,“回炉再造”。

读完《遇见未知的自己》我才知道,这便也是潜意识的力量。因为我在高三反思自己做的不够好的事情的时候时常想,若是再来一年,我一定会努力做得如何如何好。而最终,老天真的给了我一次“再来”的机会。事实证明,高考落榜,对我来说,的确是“又赚了一笔”。第二年,我考取了全市文科第十名的成绩。回想初中时处处比我强甚至考上省重点的同学,有很多都没有我如今的成绩。因此,我由衷地感激命运里出现的两次“柳暗花明又一村”。“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句话我一直坚信!

最后,我想说一遍文章结尾处老人给若菱的那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生活给予每一个人的幸福与磨难都是同等的,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很多时候,我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枷锁中,却不知,造成这一切的,只有我们自己,自己,其实是一个很强大的存在。

遇见真实的自己,遇见那个追求爱、喜悦、和平的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篇5

这本书是同学介绍我读的,他说这书写得不错,是本难得的好书,所以我决定去看看。刚看了几页,就有了一种想继续往下探索的冲动,并且一读还停不下来了,我完完全全地被它吸引住了。心完全投入其中,没有任何杂念,变得异常的平静,虽然周围喧闹声不断,但丝毫没有影响到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一部与修灵有关的书籍,作者张德芬通过一个小说的阐述心理学知识,通俗易懂,让人受益匪浅。全书讲述了主人公若菱在老人的引领下逐步提升自己心灵的过程,本书内容紧紧围绕着一个最基本的层层包裹着的同心圆——未知的自己。圆心内容是:真我:爱喜悦和平。全书的观点是:身体要联结,情绪要臣服,思想要检视,身分认同要觉察。我们可以透过联结、臣服、定静、觉察等功夫,在那些圆圈圈解开出一条路,与我们的真我相通的。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会把所有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席卷一空,而真正的自己,是不会随时间、甚至死亡而改变的。“我不应该受苦的。”这个思想会让你更加地受苦,它是对事实的扭曲,始终是自我矛盾的。真相就是:你必须对受苦说:“是的!”然后才能去超越它。生活中永远只有两种人--强者和弱者。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只老鼠,那么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成为猫的食物。实际上,依赖与爱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只要你愿意依靠自己的力量站起来,即使在非常糟糕的情况下,你也能找到最好的办法。有的人害怕行为失误给自己带来危险,其实真正危险的不是危险本身。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痛苦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因为那是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心透射出来的结果。我们不知道一切的问题都来自于我们自己,只要改变了自己、改变了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随之改变。

书中说的很有哲理性,给人心灵上一种很好的启迪,如甘露沁人心脾,让人豁然开朗。遇见未知的自己,看见另一个自己,那个被世俗繁琐包绕着的自己。看这本书时,需要细细地去品味,细细地去理解,有时候你会发现换一个方式思考竟能让你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并且你会感叹思维方式、心态以及人的精神力量是多么的伟大!

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一直以来,老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老是想去迎合别人而让自己承担更多的事情,老觉得自己还能做到更好,老给自己不断的提要求,过得很累,有种身心疲惫的感觉。它让我正面地应对自己的情绪,看待自己的问题。我知道了我可以活得潇洒些。刚看这本书时,我正处于身心疲惫的阶段,这本书就像一把打开心灵花园的秘密钥匙,让我又看到了光明。

以前常常听大人们讲,人生下来就是受苦的,人在世上活着是为了偿还前世的债·真的是这样吗?以前我对此一直深信不疑,我明白人活着就是受苦的,如果哪天我做什么事情都异常的顺利,那么我会认为一定也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这种观念在我心里一直存在着,真的会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现在我才明白,根本不是这样的。的确我们不可否认,我们生活当中有太多的烦恼,这些烦恼的事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几乎每个人都正会经历。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如意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烦恼呢,那是因为人的贪欲,为了钱财,为了权力,为了美色,就是这些贪欲让每个人生活在幻想之中不可自拔。人真的是只有在死亡的那一刻才能真正的感受到真正的自己,那才是真实的自己,一个不是用地位,钱财,权力去衡量的真“我”,才真正明白好多东西真的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只有真“我”才是真实的,看看那些忙碌的人们,都在为一些虚幻的事物奔波,让自己痛苦,似乎很可笑,可是我们不也是其中的一员吗?放下一些可笑的身份认同吧,就像书中的一句话: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败。同样的,你的房子不是你,你的钱财不是你,你的一切都不是你,只有“你”才是真正的你,不要再去争夺什么了,不管他是你的什么人,是亲人是朋友是敌人,要,就让他们拿去。有这么一句话:他要我的衬衣,那么让他把我的外衣也一起拿走吧。因为任何事物都改变不了你自己,你的心,你的内在,你内在的平和,喜悦,爱,这些才是真正的你,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一切事、人,感谢他们带给你的一切,或快乐,或伤感,或痛苦,都去感谢吧,用慈悲的心去宽恕他们吧,你会得到大爱的。没有人可以打扰到你的心,除非你自己也同意让自己被打扰。

无论是身体还是思想,无论是情绪还是外表角色,这本书都及娱乐我很大的帮助。书中各方面都有提及到,让心灵上的负面压力得以调节,特别是关于情绪方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绪问题,都不知道怎么去处理,我更是不知道怎样改变自己的情绪问题,在生活中,我的情绪很容易受别人影响,一件极小的事有时会让我郁闷半天。那么情绪问题到底来自那里来呢?为什么负面情绪会困扰着你?愤怒、悲伤、焦虑、恐惧。愤怒时感觉它在身体那个部位?这些情绪都是一种能量,对孩子来说,它会来,也会走。相信有不少的成人有各种的情绪问题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看看这书,慢慢让自己从这种负面情绪中走出来吧,首先要自己知道这些情绪是怎样来的,有没有接纳它,然后放下。慢慢地,自己有了这种意识,这些情绪就不会困让你多久了。

此书从女主人公的心灵成长中,浓缩了人们生活中所遇到的、普遍都会遇到的困扰和痛苦,而同样这其中有许多自己的影子。看了这本书更加清澈自己该如何成长。

记得在去年开学的时候,老师问了这么一个问题:我是谁?这问题一出,整个教室里脊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在深思,眼神中透露出茫然。的确,这是一个让人发懵的问题,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清楚“我是谁”,能够认清“真我”。正如老人所说:“因为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可以不择手段地去追逐那些金钱、名利,从而失去了内在的“我”,或许表面上是快乐的、满足的,但最多只是自己虚荣心的一种满足,那个“真我”未必快乐。

书中的一个理念最让我受益匪浅:世界上的事不外乎三种:我的事,他人的事和老天的事。我只要关注自己的事就好了。我是我的主宰,我就是我自己的神,我只对我的事情有着控制能力。他人是他人,我并不一定有能力去改变,特别是很多时候,我会好心办坏事。至于老天的事,那我就更加的没法管了。就像遇到塞车,我能怪谁呢,我着急有什么用呢,难道拿着指挥棒去指挥交通解决拥堵吗?这都是无力改变的事实,是老天的事,那我为什么要去担忧和烦恼呢?很多事情是由于情绪影响的。当我们太过执着,才会这么不快乐!有时候,我知道应该是这样做,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读完《遇到未知的自己》要到真我,的确要冲破一定的距离:联结—和静—臣服—觉察,通过这四个阶梯我们就能找回真的。真我代表:爱、和平、喜悦!是啊,喜悦真的离我们很远,因为现实生活有着太多的不如意的事发生,但是无法控制。

书中老人的教诲也让我很受用,现在想来,以前的我只不过是对很多事情不能接受,也就是不能臣服,让心中不开心的负能量肆意扩张,以至于变得郁闷至极。在看书的时候,我按照老人的说法去做,真的开心很多,每天的生活都过得很充实,我想对于生活中让我难过的事情,我能渐渐地学会放下了。

我觉得在快节奏中生活的人们,不妨停下你们的匆匆步伐,静下心来看看这本书,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很多人由于紧张的学习或工作,内心已经渐渐麻木。每天好像很忙或者很想,但内心并不快乐。看了这本书你才会发现自己与真我离得又多么遥远。我们感受不到内心自我的存在,不知道真我想要的是什么,因此也感受不到真正的快乐。因为无语的世界遮住了我们的双眼。我们似乎有太多的事去完成,比如找一份好工作,多挣点钱,过上富裕的生活。但我们必须知道,即使拥有金山银山,也不一定真正的快乐。如果想找到心里的平衡,真正的活出自我,就来这本书上找答案吧!相信看了这本书,你一定会得到启发的。

<上一页下一页>
  • Copyright © 2018-2024 悦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提升广大文学爱好者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掌握更丰富的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