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读书笔记

悦读网-读书,分享!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2021-07-30 22:01:24

《全球通史》展现了世界史的新视野。它改变了世界史研究和撰写的西方中心论的传统取向,确立了运用全球观念.包含全球内容的世界史新取向;确立了把世界史作为一个有机体的整体性或全球性研究方法。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全球通史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关于《全球通史》读书笔记1

前几天刚刚读了Stavrianos的《全球通史》,对于我这个历史修养薄弱的人来讲还是受益匪浅。

读的时候,总嫌写得不那么精彩,有些枯燥,许多精彩的历史事件似乎都一笔带过了。现在想想,才明白这是由《全球通史》的研究课题决定的。全球史的研究,是对地球诸“文明”的兴衰以及之间的联系的研究,而“文明史”的视角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大尺度的视角,在这么大的视角下,统治者的个人意志造就的一些历史事件就淡化掉了。

统治者的个人意志淡化掉了,凸显出的是技术在决定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因为它是文明发展的制约条件的。比如说,只有实现了“农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进步之后,才可能有剩余的财富以供争夺,于是才可能有战争;也只有在耕种农业发达了以后,才分化出不事农耕的商人、匠人、文人,才可能有城市从而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文明”。

再比如,古代大帝国的版图扩张,总有一定限度,而这种限度就是在于不够发达的通讯技术、运输技术使得帝国的再也无法将控制能力延伸到边疆,有时甚至因为力量分散使得权位不稳,后院起火。这在罗马帝国、蒙元帝国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冷兵器时代的帝国注定无法统治全球。

对世界史的探究必定要对“西方何以崛起,一时取得全球霸权”这一最重要的人类文明史问题作出回答。通过读此书,我认为可以归结为稳定、开明的文化、足够发达的技术和强烈的扩张欲望。这几点缺一不可。中华帝国一时曾在技术上领先于全球,但没有强烈的扩张欲望,郑和出洋纯粹为了炫示威风。而之前的蒙古帝国扩张欲不可谓不大,但太没文化,以致统治者到了哪里都被当地宗教、文化同化,最终四分五裂。而此前所有文明的共同点,便是都没有达到统治一个全球性的大帝国的技术水平,农业生产、航海技术、军事技术、通讯技术,皆是如此。

西方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本身的力量全面地解放开来,觉醒了的人民建立了一个个政治上民主、自由的民族国家,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条件。在向全球扩张的过程中,商业的力量似乎势不可挡,而国家、君主的鼓励似乎只是次要的。对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殖民扩张,既然可以为工商业发展提供更好的贸易路线、原料、劳动力和市场,那么自然就有人愿意追逐。鸦片战争因商业纠纷而起,从此却打开了中国一直封闭的国门。乃至到了后来,东印度公司已经成为主导印度殖民统治的集团,而英国政府反倒要回头限制东印度公司的所作所为。

19世纪,西方诸民族国家一味扩张、互相竞争达到了顶峰,整个世界都成为几个巨头角逐的战场。蛋糕已经分光,那么国家间的争夺与本国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也就必然成为新的问题,最终导致两次世界大战、俄国共产主义革命,形成新的世界权力格局。而殖民地人民也总有不甘为人下的一天,二战之后,第三世界人民的独立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军事扩张的策略不可能永远有效,而只有内生的技术改进才能为文明发展提供新鲜的动力。就算在军事领域,技术对于历史的影响也十分明显,例如,最终结束二战,逼迫日本投降的,便是美国投下的两颗原子弹,而冷战之为冷战,也是因为美苏双方没人敢于冒地球毁灭的风险动用核武。

今天的我们自然懂得技术是如何地在突飞猛进。我们见证了技术巨大的建设力量,也见证了技术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力量,真正的问题,就是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人如何一方面发展出更好的技术,一方面发展出与自身技术成就相匹配的智慧。

关于《全球通史》读书笔记2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同与一般卷帙浩繁的史书,让史料、历史事件占多数,而是用一种定论性的话语将人类历史几千年来的有关文明、朝代的更替、社会制度的变迁等等问题做了一个总结性的阐释。在阅读《全球通史》的过程中,无法对具体历史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所以只能有一些印象式的感悟,当这些感悟印证到了现实和自己所了解的中国历史,便有了下面的几点读后感。

一、在人类社会迈入近代以前,人类的各种群族在各大洲自顾自的繁衍和生存,各种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文明、文化也就这样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又继续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

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人类的好奇心衍变为强烈的野心,并逐渐对自己的生存空间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于是人们再也不像动物一样随遇而安安分守己地生活在自己的那一片土地上,人类在名为“国际交流”的幌子下开始了永无止境的争斗,这在当前的世界仍然在延续。

放眼望去,世界历史越来越是“实用主义”哲学或是“唯物论”的天下了。近代以来的一次次战争,一战二战,在炮火的轰鸣下人类在一次次地进行着力量的转换。时至今日,这种力量的转换还在继续,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提到“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之类的话语,于是世界各国大多都在拼命发展经济,希冀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过渡,在所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种“竞争”越来越形成一种怪圈,国际竞争的号角吹响到各个地区,我们看到现在的中国,发展经济是头等大事,gdp指标压倒一切,经济搞上去了一切也就好了。这种“竞争”说白了就是“物质第一”、“一切向钱看”,我们在人类历史的任何时期都不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我们在对比152017年以前的历史特别是远古历史和152017年以后的历史不难发现:创造了一直到今天我们都引以自豪的灿烂文化的远古时期所发生的战争远远比近代以来的世界要少得多,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丰富,人们的欲望也越来越强,战争也越来越多,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偏离了人类历史正常的发展轨道,反思我们当下的思想理念是不是能够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我们对这一理论的理解是否有点夸大了呢?

二、《全球通史》对中国的介绍始于商朝,把商朝当作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朝来展开中国历史,这和我们一般所认为的“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不一样的。目前史学界尤其是外国历史学家对我们所称的“五千年文明”还有很多持怀疑态度,以至于我们国家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出现。这是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在外国人的压力下我们屈从地去挖掘我们的祖先的坟墓并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年代久远,难道“历史悠久”便能加足我们以后在国际交往中说话的底气?难道美国会因为一个国家的历史长短来作为它外交政策的依据?我们对本身历史的研究不应该建立在别人的要求下,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值得自豪的历史。时间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过去。民族、国家乃至于我们个人的发展,力量的高下,都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的。美国只有两三百年历史,但还不是生机勃勃,照样生活得很好?

斯塔夫里阿诺斯意味深长地引用了伏尔泰的话作为题记开始讲述152017年以后的中国:“我们不必被中国人的成就迷住心窍,以至竟承认其帝国的体制真乃世界有史以来是最好的。”我们承认,我们不是最好的,但又有谁能说证明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国家在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是最好的呢?

三、《全球通史》在最后说“人类还从未看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也同样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斯塔夫里阿诺斯以及现在众多的历史学家都认识到了科技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性。希望中孕育着危险,美好中承载着毁灭,也许真的有那么一天,人类会发展到穷凶极恶的最高境界,将那些所谓智慧结晶的恐怖武器搬出来施加在对方身上,或者说某些国家、某些民族试图创造出更具有科学含量的威慑力量,在试验或是检验、尝试的过程中,科学突然和人类开了一个玩笑,发挥了它的威力,在人类看到结果的过程中也结果了自己。这一天会不会遥远呢?

马克思主义说,事物总是有着“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的,那么人类呢?我们在不断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挖掘自己的坟墓吗?我们会最终殊途同归地走向末日吗?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的人来说,生命的过程远远比结果来得重要,所以即使我们走向毁灭的必由之路也用不着惊恐。我们对于历史的研究和认识,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认清现在,以及美好地憧憬未来,而最重要的就是珍惜现在的一切。

关于《全球通史》读书笔记3

我们通常都知道,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都有一套自己历形成的有自己特色的文化。读了《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我感到,说得更确切些,应该是都有两套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全球通史》上面说,人类的文化从有穷人富人之分,有奴隶与奴隶主之分,有统治与被统治开始,各民族的文化都有了两种,即高雅文化和低俗文化(这里高雅和低俗不是褒义词也不是贬义词)。往往是那些识文断字的僧侣、国王、书吏,他们作为统治阶层,有着他们的高雅文化系统。这些文化系统往往多少有些贬低生产劳动,并颂扬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高雅文化通常还比较强调忠君和谴责犯上作乱,地狱这个概念经常被解释为”那些造反者的永久集中营“。

而在广大农村,广大下层人民中还有一套文化,那就是低俗文化。常见于街头巷尾和村言俚语中。这两种文化经常相互影响,但是始终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有的时候,二者甚至会矛盾,比如印度统治阶层一直教导着人民要严守种姓制度,但是印度民间却有谚语”世间有三种吸血鬼——蚊子、臭虫、婆罗门“。我们的儒学经典叫我们要舍生取义,但是北京人有俗话”好似不如赖活着“至今仍被不少人所遵循。

《全球通史》中举到的例子是我们熟悉的祖国。中国的文人学士尊崇儒家文化,敬鬼神而远之。但是在农村,几千年来,各种占卜术、面相、手相,崇拜各种神(比如灶神、门神、山神土地、府县城隍……),甚至有如原始社会的自然物崇拜,比如崇拜某块石头(毛泽东的家乡韶山就将村口的一块大石头奉若神明,毛泽东的父母为了让这块石头保佑他们的长子,将毛泽东的乳名起为”石伢子“)。

《全球通史》提到很重要一点,就是高雅文化盛行于掌握着文字的上层人士当中,因此他们能够用文字将高雅文化加以固定并流传下去。而低俗文化则没有这个优势(特别是在古代识字者不多的情况下),只能通过人民世代口头相传。因此我们在出土的古代文献中找到的更多的是反映高雅文化的内容。书中提醒我们,在考察这些文献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其中的高雅文化部分当成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全部。

我不由地想到了义和团,正是把中国的低俗文化发扬到了极致的一种情况。

我还想到了我们平时对其他民族的民族精神进行评价的时候,依据一般也是该民族文化中的高雅文化部分。因为这部分的资料我们更容易接触到。低俗部分需要从专门描写的资料中找,甚至从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小说等文学作品当中提炼。这导致我们要想知道有关其他民族低俗文化,就比较吃力。

此外,由于低俗文化流传下来不容易,就决定了其不稳定性。一个民族的低俗文化随社会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远比高雅文化要厉害。这也进一步决定了外人发掘低俗文化的困难。

我们中的一些人人由于自己长期生活在自己的低俗文化之中。平时接触的都是这些。所以对自己的低俗文化则较了解。因此在他们眼里,这些就是中国文化的全部;还有一些人,则把中国传统的士大夫文化当做了中国文化的全部。这两种情况都是有些片面了。

由此造成的一个不大好的现象就是某些对外国不了解,没怎么在外国生活过,没什么条件了解外国低俗文化的中国人喜欢把中国的低俗文化和外国的高雅文化作比较,然后说中国人如何如何俗气云云。这个态度我们要不得。无论考察哪个民族、国家的文化,都必须全面地考虑到这两个方面

最有趣的话题莫过于回忆血泪奋斗史,当一个民族的人坐在一起,当一个国家的人坐在一起,当全世界人都坐在一起,最有趣的事情就应该是回忆一个民族的历史,一个国家的历史,然后自然而然的是全人类的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就是在做这件事情。

从易中天和王立群的嘴里,了解到了史学界的第一历史,第二历史的概念,而看了《全球通史》之后,似乎感觉到还有第三历史,那就是我们从小学到高中的历史课。

如果说我们的历史教科书是歪曲或者篡改历史的话,那显然是有点儿过火了,不过在接受了这么多年历史教育之后,翻开《全球通史》再看一下,你会有惊讶的感觉,那种感觉,就像上午刚看了《星语星愿》,下午就看到艳照门的照片一样,这种感觉,大家应该了解吧。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历史也是第二历史,也带着他个人的观点,就像他在序言里所说的,”我们每一代人都需要重写历史,因为每个时代都会产生新问题,探求新答案“,每一个客观又具有使命感的历史学家的言论都值得尊重,更何况书中许多让我惊讶的史实,在百度一番之后,发现它们不过是静静地躺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以前都没有被我们看到罢了。

真的,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它比所有八卦杂志都更能爆料,比如:

狗吃屎这种今天让我们厌恶的行为在原始社会,对保持我们祖先居住环境的清洁起了很大作用;

包办婚姻是为了避免青年男女在被爱情冲昏头脑时做出愚蠢的选择,因为在没有社会保障体系的古代,婚姻是也最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

亚里士多德和阿基米德都认为将科学技术应运于生产是对知识的亵渎;

古希腊人已经知道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也知道地球是圆的,甚至计算出了接近准确的地球周长,一千多年后的哥伦布正是基于这个理论向西航行寻找中国的,但可怜的是,他的计算是基于马可波罗对于东方的描述的,而马可波罗过分高估了从欧洲到中国的距离,这就使得哥伦布以为向西航行只要几天就能到达东方,更加可笑的是,我们这位航海最伟大的人物,至死还以为加勒比群岛就是日本;

蒸汽机早在公元3世纪左右就被埃及人发明了,但那个时候只是用于开关庙宇的大门。

多说无益,透露太多内容就没意思了,真正的乐趣要自己去体验才好,说说我看这本书的几个心得吧。

关于为什么欧洲人今天如此强大?

就是所谓的李约瑟难题吧,了解了世界历史之后,就很清楚了。人类文明首先是在两河流域兴起,中东人在早期的人类历史中可谓风光无限,小麦、牛马羊、犁、车轮等都是中东人的发明,后来就是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其实这四个古国在时间上是有错位的,互相之间也缺乏联系,真正领导了第二波崛起的是东边的汉帝国,和西边的神圣罗马帝国,这是西欧人第一次崛起,也是近代之前的一次,再后来的历史就很有趣了,由于汉武帝以及之后的历朝历代对西北游牧民族的打击,匈奴人、突厥人等在东边得不到好处,就只好往西跑,他们跑到中亚,打败当地的游牧民族,于是这些战败者又继续往西,就这样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最后倒霉的是西欧人,因为他们再往西就是大西洋了,总不能跳海吧,所以神圣罗马帝国衰落之后,西欧人就不断遭到入侵的游牧民族的蹂躏,今天中亚人和中东人的祖先都曾长期骑在欧洲人头上拉屎,直到近代,伊斯兰教的兴起和穆斯林对于陆路的封锁,最终促使西欧人不得不在海上寻找出路,于是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就接连到来了。

总而言之很简单,就是老百姓那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西欧人被其它民族欺负了两千年,现在是人家翻身的时候了,物极必反,这是我们《易经》中的核心理念,我还是非常相信的。

顺便说说咱们中华民族,说实话其实算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民族之一了,东边有太平洋,西边有喜马拉雅山脉和天山山脉,还有戈壁,北边是鸟不拉屎的西伯利亚,这真算是块儿风水宝地,所以两三千年都一直比较平稳地发展,一般的战乱都属于窝里反,好不容易被蒙古人和满人突破过两次,还是一个被赶跑了,一个被同化了,直到近代被西方入侵,也不过一百多年,现在又开始迎头赶上,所以比起其它民族,华夏族的生活一直算是很优越很幸福的。

关于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其实几乎就是传说中的天堂。一个原始社会的男人,每天只需要劳动两三个小时就可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对于女人来说,各种家务活和照看小孩子更是十分轻松,所以原始社会的人根本不存在”劳动“这个概念,劳动对于他们来说,就像娱乐一样是丰富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他们因为食物来源广泛,所以身体非常健康,因为经常迁徙,所以居住环境也十分干净,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预期寿命可以达到60岁,更为让人嫉妒的是,生活当中最重要的部分,竟然是谈恋爱,每天谈恋爱,不停地谈恋爱……

之所以后来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是因为世界人口的缓慢增长,最终使得生存竞争严峻,光是依靠采集食物已经不足以维持那么多的人口,于是农业发明了,于是有了阶级,有了战争,直到今天。

更多的收获,是隐性的,古人讲读史可以明智,此言不虚,当我合上这本书的时候,虽然是走马观花,但已经可以明显感觉到眼光比以前深邃了,胸怀比以前宽广了,思维方式也更趋合理了,这大概就是所谓历史的力量,事实的力量吧。

最后,分享书中引用的一句话,一句让全人类共勉的话:

现在,人类不再有任何伙伴或敌人,我们面对的只有我们自己,而这也是忧郁症的来源。

关于《全球通史》读书笔记4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一样与一般卷帙浩繁的史书,让史料、历史事件占多数,而是用一种定论性的话语将人类历史几千年来的有关礼貌、朝代的更替、社会制度的变迁等等问题做了一个归纳性的阐释。在阅读《全球通史》的过程中,无法对具体历史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因此只能有一些印象式的感悟,当这些感悟印证到了现实和自我所了解的中国历史,便有了下方的几点读后感。

一、在人类社会迈入近代以前,人类的各种群族在各大洲自顾自的繁衍和生存,各种有明显地域特色的礼貌、文化也就这样逐渐发展起来并构成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又继续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

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人类的好奇心衍变为强烈的野心,并逐渐对自我的生存空间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于是人们再也不像动物一样随遇而安安分守己地生活在自我的那一片土地上,人类在名为“国际交流”的幌子下开始了永无止境的争斗,这在当前的世界仍然在延续。

放眼望去,世界历史越来越是“实用主义”哲学或是“唯物论”的天下了。近代以来的一次次战争,一战二战,在炮火的轰鸣下人类在一次次地进行着力量的转换。时至今日,这种力量的转换还在继续,此刻咱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提到“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之类的话语,于是世界各国大多都在拼命发展经济,希冀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过渡,在所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种“竞争”越来越构成一种怪圈,国际竞争的号角吹响到各个地区,咱们看到此刻的中国,发展经济是头等大事,gdp指标压倒一切,经济搞上去了一切也就好了。这种“竞争”说白了就是“物质第一”、“一切向钱看”,咱们在人类历史的任何时期都不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咱们在比较1500年以前的历史个性是远古历史和1500年以后的历史不难发现:创造了一向到这天咱们都引以自豪的灿烂文化的远古时期所发生的战争远远比近代以来的世界要少得多,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丰富,人们的欲望也越来越强,战争也越来越多,这不能不让咱们反思自我的行为是不是偏离了人类历史正常的发展轨道,反思咱们当下的思想理念是不是能够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咱们对这一理论的明白是否有点夸大了呢?

二、《全球通史》对中国的说始于商朝,把商朝当作是中国历的第一个皇朝来展开中国历史,这和咱们一般所认为的“夏朝是中国历第一个朝代”是不一样的。目前史学界尤其是外国历史学家对咱们所称的“五千年礼貌”还有很多持怀疑态度,以至于咱们国家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出现。这是一个颇为搞笑的现象,在外国人的压力下咱们屈从地去挖掘咱们的祖先的坟墓并以此来证明自我的年代久远,难道“历史悠久”便能加足咱们以后在国际交往中说话的底气?难道美国会正因一个国家的历史长短来作为它外交政策的依据?咱们对本身历史的研究不就应建立在别人的要求下,每一个民族都有自我值得自豪的历史。时刻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过去。民族、国家乃至于咱们个人的发展,力量的高下,都不是以时刻来衡量的。美国只有两三百年历史,但还不是生机勃勃,照样生活得很好?

斯塔夫里阿诺斯意味深长地引用了伏尔泰的话作为题记开始讲述1500年以后的中国:“咱们不必被中国人的成就迷住心窍,以至竟承认其帝国的体制真乃世界有史以来是的。”咱们承认,咱们不是的,但又有谁能说证明自我的民族自我的国家在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是的呢?

三、《全球通史》在最后说“人类还从未看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也同样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斯塔夫里阿诺斯以及此刻众多的历史学家都认识到了科技在人类历的重要性。期望中孕育着危险,完美中承载着毁灭,也许真的有那么一天,人类会发展到穷凶极恶的境界,将那些所谓智慧结晶的恐怖武器搬出来施加在对方身上,或者说某些国家、某些民族试图创造出更具有科学含量的威慑力量,在试验或是检验、尝试的过程中,科学突然和人类开了一个玩笑,发挥了它的威力,在人类看到结果的过程中也结果了自我。这一天会不会遥远呢?

马克思主义说,事物总是有着“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的,那么人类呢?咱们在不断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挖掘自我的坟墓吗?咱们会最终殊途同归地走向末日吗?对于咱们每一个个体的人来说,性命的过程远远比结果来得重要,因此即使咱们走向毁灭的必由之路也用不着惊恐。咱们对于历史的研究和认识,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帮忙咱们认清此刻,以及完美地憧憬未来,而最重要的就是珍惜此刻的一切。

关于《全球通史》读书笔记5

《全球通史》揭示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有机联系体现了世界史丰富而重要的认识价值;提出了许多对当代人有启示的.须作思考的问题,并通过历史来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赋予历史以新意,富于智慧,体现了思想的力量。贯穿于书中作者对历史富于见解的思考:

1:人类社会群体可接近性和相互影响的作用。综观人类历史,人类文化的进步取决于社会群体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的其他的社会群体的经验。只有那些最易接近.最有机会与其他民族相互影响的民族,才最有可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处于领先地位!随着全球史时代的到来,结果将是全球范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融,并产生如生物学领域中杂交优势法则的那种发展。

2:人类历史遗产的继承。对历史的考察,揭示作为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人类创造活动的灵活性和潜能,尽量客观地评价人类历史的遗产,使人们更加了解今天的人类社会,更有助于把握未来。诸如古希腊时期自由探究的精神.民主政体的理论和实践.艺术.文学和哲学思想……构成了希腊流给人类的光辉遗产。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每个历史阶段中最有影响的社会都是力图缩小上下层之间鸿沟的社会——都是倡导提高群众参与水平的社会。这种参与人数总量上的猛增构成了开拓性社会的现代性,这在性质上赋予这些社会以优越的社会内聚力和推动力,使得这些社会胜过同时期的其他社会,在它们的时代打上这些社会的印记。

3: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取得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付出高昂的代价,其原因在于人类运用技术的方式。目前,人类对技术的滥用,已造成了广岛.博帕尔.切尔诺贝利等灾难,而更急迫.更潜在的灾难则是毁灭性核战争所造成的人类灭绝。当前我们的任务应当是促成技术的使用,给大多数人都带来好处,从而增加我们在这个星球上生活的安全感和舒适感。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如何充分运用技术来控制大自然的种种灾害,如何发展技术来滋养我们生存的地球。

当今社会,全球史教育,尤其是其中所表现的人类发展的整体观念和全球方略,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培养作为地球村一员的当代人的前沿意识和全球眼光是相当重要的!当代大学生值得花功夫学习并且必须掌握的不只是外语.电脑.金融和外贸等课目而已,加强全球史观的教育在当今时代尤显重要了,《全球通史》作为一部“精品教材”,更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把握未来!

<上一页下一页>
  • Copyright © 2018-2024 悦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提升广大文学爱好者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掌握更丰富的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