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读完《梁家河》,轻轻的合上书页,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深深地震撼了我。联想起刚刚结束的18个月驻村经历,既为自己追随人民领袖的足迹而感到自豪,又为自己的无所作为深感惭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梁家河》有感,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梁家河感受1000字
纪实文学《梁家河》,生动地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村插队时的工作生活,再现了习总书记青年时期崇高的理想追求、宝贵的政治品质、深切的为民情怀、强烈的进取精神、优良的品德作风,艰苦生活及成长历程,真实记录了几十年来梁家河村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是印在《梁家河》封面上习近平总书记回到梁家河时对年轻人和孩子们说的话。
学习和弘扬梁家河精神,就是要学习习总书记“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崇高精神。当前,加强党的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需要一大批忠于党的事业、有政治担当、履职尽责的基层党员干部。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践行者,肩负时代赋予我们新的历史使命和重任。我们要将《梁家河》精神与工作实际结合,要深刻认识到,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和组织优势不断转化为我们化工物流企业治理优势、科学管理优势和竞争优势,才能推动化工物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才能履行好自我的岗位职责和使命。
习近平同志博览群书,酷爱学习,从小就是个书痴。在梁家河被打入谷底的艰苦岁月中,物质绝对匮乏,前途一片暗淡,但少年习近平却表现出“穷则益坚,不坠青云志”的理想,为自己立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座右铭,既彰显他求知若渴的一面,又显现了永不言弃的高远格局。总书记当年下乡,仅从北京带了两个箱子,而箱子里面装的全是书。平日里他行坐眠食,手不释卷,连放羊时都不忘看书,书读完了,实在找不到书,就读新华字典。从《资本论》到《国家与革命》,从托克维尔到马克思,无不涉猎。艰苦的插队岁月让多少知青河清难俟、蹉跎自误,而习近平却未曾浪掷青春、虚度懈怠,而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日精日进,为将来的宏图大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素养。习近平在前往梁家河时,随身携带着两大箱书籍。可以说,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是各级党组织提升创造力、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的坚实基础,也是干部职工提高工作能力的客观需要。我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统,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汲取营养,坚定信念,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要以身作则,先学一步、学深一步,通过学习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善于运用理论学习的成果解决工作中的新矛盾、新问题,在学习中寻找解决突出问题的有效举措和破除发展障碍的创新之道。
另一方面要强化责任担当,扎实干事创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敢于担当,就是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要从《梁家河》中汲取舍我其谁的担当力量,要把高标准履职尽责作为基本要求,认清责任、主动作为,多一份责任、多一份辛劳、多一份担当,面对深层次矛盾问题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要豁得出来、顶得上去;面对各种歪风邪气要敢于较真、敢抓敢管,尽心尽力地做好各项工作。
梁家河感受1000字
品读《梁家河》,我仿佛来到了黄土高原,来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工作、生活了七年的梁家河。总书记从“一个什么都不会做的十五六岁孩子”,锻炼成为群众眼里“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就是因为他敢想敢干,实现了自我价值。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不仅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䔂䔂学子道德基因的传接者。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梁家河是一本大书,是个有大学问的地方。”细细品读之后,最重要的感受是:《梁家河》是一部能吸引人、打动人、启迪人、感召人的心灵教科书。作为人民教师,更应该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就是说我们做教师工作的,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这也是作为家长把孩子放心交给老师的首要标准。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一个只埋头教书的教师,充其量只能是教书匠而已。一个好的幼儿教师,身教重于言传,教师的行为表达着情感,孩子们从教师行为中接受着情感的熏染和启迪。在与孩子们交谈中,在参与孩子们的活动中,我们必须把好自己的这个关口,只有我们具有了崇高的品德和高尚的行为,这样才能做到为人师表。
教师的职业生活存在三种境界:为生存、为奉献、为发展。仅仅为生存,生命便不自由,而且十分累,一辈子做个教书匠而已;仅仅为奉献,甘当红烛,崇高中难免有一种悲壮。有一种人,他做教师,既为“育人”,也为“育己”,既为养家糊口,也为自我发展。他既是现实的人,又是理想丰满、兴趣盎然的人。把兴趣当成自己的职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反之,把职业当成自己的兴趣也是不错的选择。
我認為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斷学习,从提高个人的业务能力入手。博学多才对我们每位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不是静止的,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因而,为师者要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在幼儿教师这个岗位上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的价值。
梁家河感受1000字
怀着敬畏之心,打开了《梁家河》一书细细研读,深刻体悟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插队梁家河七年的知青岁月,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领导情怀。
其中让我最受启迪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过去那个条件艰苦的年代,有苦不怕苦、有苦不叫苦、苦衷建功业,他带领村民打坝造田、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在窑洞里读书求知,在逆境中砥砺前行,在实干中树立了“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信念。弥补天地造物的不足是一件非常不易之事,而在梁家河,总书记敢于挑战从未有过的事,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即使有人对他说:“好后生哩,别逞能,四川暖,延川冷,沼气在咱这办不成!沼气过不了秦岭”;也有的人表示这样的怀疑:“挖那么个坑,填上粪,就能着火?!”有的人还断言:“要是沼气能点灯做饭,除非母鸡叫鸡,公鸡下蛋。正是有了各种怀疑质疑之声此起彼伏存在,总书记才建起了第一个沼气池,在山沟里打河坝、做坝田、正是敢于攻坚克难,才能弥补天地造物的不足。我们不能因为有困难,我们就不去做,任何一件没有做过的事情都存在这大大小小的困难,我始终坚信:经验正是从实干中积累出的,不干永远不知道怎么干,也永远不知道能不能干好。
在平日繁重且超负荷工作中,如何去干工作、干好工作,如何发挥自身最大效用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在干的过程中找到答案的。所以我们需要思考清楚面临的问题都可能有什么,而后坚定信念去解决。
就像我们当前所面临的贫困,其实贫困本身并不可怕,真心实干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支持与理解。习总书记在梁家河那样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差的自然条件下,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形象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反思自身工作,作为年轻乡镇干部,首先就是要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认认真真、不折不扣的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要树立实干作风,真正静下心来,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有回音,养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良好工作作风。要开拓创新,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克服无所用心、生搬硬套的弊端,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开展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要敢于突破惯性思维定式和传统经验的束缚,不断寻求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养成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
梁家河感受1000字
近日,细读了《梁家河》一书,感受颇多。该书记录了习总书记七年知青的艰苦生活和成长经历,展现了青年时期总书记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为民造福的初心,也给我们基层的党员干部在思想和人格上树立了榜样。
我们党通过97年的奋斗,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面对十九大确定的“三步走”到“两步走”战略,新的征程,路险且艰,我们任重道远。
书中习总书记说,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做为一名乡镇干部,要在新时代伟大的工程中做出大贡献,就必须树立坚定的信心,植根群众,融入农村,把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实干巧干,全面提升农村经济水平和农民生活条件,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开花奠定坚实的基础。
坚定党性信仰,夯实执政基础。党员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需要不断升华,坚定党性信仰对其至关重要。有了坚定的信念,武装了思想,才能在真理路上披荆斩棘,直抵彼岸。习总书记在梁家河自学求知提升了自身境界,在担任村支书期间率领群众改变了面貌,完成自我升华,践行了党性信仰。我们也要在不断提升自我的基础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和力量。一要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不断加强作风建设,让“思想奠基·党性塑造”发挥实效,使镇村干部主动作为。二要借村“两委”换届机遇,选出一支“人品好、素质高、能力强,爱农村、爱农民、懂农业”的农村带头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能人”提供一个平台,为乡村振兴夯实人力资源。
强化责任担当,打赢脱贫攻坚。在习总书记的七年知青生活中,他把自己看成是黄土地的一部分,与群众融在一起,铡草、挑粪、放羊、修地,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改变贫困山区、传播知识文化的责任驱使着他,在离开梁家河时他说,我有一种想法,如果将来我有机会从政,我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工作。在全民奔小康的今天,做实事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活是当头大事。一要在产业培育上用足心思,紧紧抓住产业增收这个牛鼻子。围绕全县“两长两短+N个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加大规模打造特色农业品牌。二要加大技术培训和政策宣讲力度,让群众不断加深对各项政策的理解,对现代农业技术的掌握,培育出一批新的农民队伍,示范带领脱贫致富,提升群众自主脱贫意识。
开拓发展思路,壮大集体经济。大力推进“支部+集体经济合作社+龙头企业+群众”模式,打造产业示范基地,以集体经济成功效应,推动各村特色集体经济产业落地生根,真正让群众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中得到实惠。同时,通过集体经济的壮大,全面提升村容村貌、改善民风民情,为创建和谐社会打牢经济基础。
习总书记的梁家河精神所传播的农村生活是鲜活灵动的,是感人肺腑,更是引人深思的。七年的知青生活体现的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更值得我们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不断学习实践。
梁家河感受1000字
40年的风雨沧桑,曾经和大家一起在梁家河战天斗地的知识青年,如今已成为带领全国人民同心共圆中国梦的总书记。然而在梁家河的老乡们眼里,身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习近平没有丝毫官架子,时时处处将自己与广大普通百姓融为一体,仍然还是那个“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
这样一句朴实无华的评价,反映了梁家河人民乃至全国各族人民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无限爱戴,也折射出习总书记从一名知识青年成长为国家最高领袖始终扎根于内心的为民情怀。这样一句平淡无奇的语言,朴实中闪耀着光华,平常中透射着真理。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也应该树立这样的信条,把“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首先,要“能吃苦”。
能吃苦是一种精神状态,是面对困难敢于拼搏的勇气,是不惧失败、百折不挠的意志,是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情怀。
习近平说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作为我们青年一代,要自觉向革命先辈们学习,牢固树立敢吃苦、能吃苦的思想意识,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主动到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学习、锻炼自己。
其次是“干实事”。
干实事是一种价值追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是为民奉献政绩观念。
年轻的习近平在梁家河便是敢干事、会干事的典范,淤地坝、沼气池、铁业社、甜水井……这一件件惠民工程,留给梁家河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是一种精神指引。正是这些经历,奠定了习近平为民做事的信念与担当。“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是习近平对于干实事的生动诠释,也是对我们干部群体最基本的要求。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要进一步保持和发扬求真务实作风,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政绩观,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为了全国人民早日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撸起袖子加油干。
第三是“好读书”。
好读书是一种崇高境界,是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是不断超越的人生追求。
习近平在梁家河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告诫自己先从修身开始。不管是上山放羊,还是锄地休息,他都手不释卷,求知若渴,利用7年的时间打下了牢固的知识基础。习近平用亲身经历激励青年一代,条件好了,大家更要把学习、把自身的本领搞好。
走进新时代,“好读书”的方式更多,内容更丰富。我们要紧紧把握其核心,就是不断学习、提升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练就为民服务的本领,才能在短暂的一生中为群众干些实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