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草木富有情趣,也很有文化。读完此书,大家感想是什么呢?来看看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人间草木读后感,希望你有所收获。
读人间草木有感
想起汪曾祺,印象里最深刻的便是初中语文课本上他笔下的高邮的“双黄”鸭蛋,他说“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出来了”。从那时起,我就觉得这是个极可爱的老头,直到遇到《人间草木》,我发现汪曾祺是如此细腻,我才知道,自己曾错过了多美妙的“生活”。
汪曾祺对人间草木是深爱,他甚至孩子气的说:“我应该当工艺美术师的,写什么屁小说!”,而这本《人间草木》恰是汇集了他对花草景致、各地风物、故乡美食、游记采风、难忘岁月、故人师长、平淡人生的细腻的观察与回味。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却又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而读这本书感觉是和一个可爱又细腻的老头走在田间地头,走过弄堂胡同,陪着他去拜访老友,甚至回头发现竟踏遍万水千山。这一路跟他品尝各地美食,听他把这“人间草木”娓娓道来……
关于葡萄,我竟不知道它伴着“葡萄海马镜”的传说来自英国,也不知道在信徒做礼拜时喝的葡萄酒是“耶稣的血”;关于梨,你见过火把梨么?而且骑马赶路的人买梨给马吃;煤块里竟然也可以长出芋头;豆芽竟然是豆子点在田埂上,而且石头下面的豆芽居然可以把石头顶起来;而山丹丹是记得自己的年龄的,它长一年,就多开一朵花;而以前的人夏天吃西瓜是以绳络悬之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吃下去连眼睛都是凉的,读到这里我自言自语道:“现在的冰镇西瓜,我吃下去只觉得胃里是凉的”;小时候玩过蜻蜓么?还是只是限于捕捉?汪曾祺小时候是把狗尾巴花的草茎插入蜻蜓屁股,让蜻蜓带着狗尾巴花飞……诸如此类书中写到的还有很多,在这里暂不剧透,留给同样对这本书感兴趣的你一个悬念。
人间草木,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大千世界的秘密往往隐藏在人间草木之中,那天,旁听王家峰老师的中药课,老师拿出一片叶子,又拿出一个芽一样的东西,同学们自然知道这是辛夷花的叶子,因为这是校园里在平常不过的树了,但那个芽,同学们说那是还未长开的叶子,可细细看来却又不像,老师问:“辛夷花是几月发芽?”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春天三四月份”老师说:“其实辛夷花的芽,我最早看到的,7月份就有,芽要越过整个冬天,自然界中就是这样,越是灿烂的花,它经历过的沉淀就越多。”我忽然想起《人间草木》里的菏泽牡丹,汪曾祺写到:一棵牡丹,每五年才能分跟,结籽需要七年,一个杂交新品种需要十五年,看花十余日,栽花十五年。这花得吸收了多少天地日月的精华,才能绽放的如此惊艳?谈起松树,汪曾祺说:“美国没有苏州‘清、奇、古、怪’那样的松树,没有黄山松,没有泰山的五大夫松。中国松树多姿态,这种姿态大都是灾难造成的,风、雪、雷、火。松之奇者,大都伤痕累累,中国松是中国的历史、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性格形成的,中国松是按照中国画的样子长起来的。”一朵牡丹,一棵松树,蕴含着中国人内心的骄傲和自豪,也砥砺着中国人不断地前进。
人间草木,平中有奇,淡中有味。而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我们,也渐渐的里自然越来越远,我们举头望天,看得到铺天盖地的雾霾沉寂了世界,却看不到飞鸟的奋力翱翔,我们穿过树下,看得到满地的枯黄阻碍行走,却看不到树叶燃烧着自己的身躯延续了树的枯荣;我们俯身低头,看得到让自己头破发麻的蚂蚁在脚下穿梭,却看不到它们正举着重其千倍的食物一次又一次地进行着原始劳动,只为挨过下一个严冬……我在想,我们是变“聪明”了,还是变“傻”了?
诗人张九龄说:“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我想汪曾祺是对这句话体会最深的人,一草一木自有它的秘密与乐趣,读完这本书,我想跟生活握握手,去探索自然的秘密,你要跟我一起么?
读人间草木有感
今年暑假,闲来无事读了汪曾祺先生写的《人间草木》这本书,这本书分为7辑分别是人间草木、四方食事、脚底烟云、联大岁月、师友相册、平淡人生、文章杂事。可买来之后这本书就真的被收藏了,因为自己总有很多理由说自己没有时间来读,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上周终于拿出时间拜读这本书,一读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没有宏大的人生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读他写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读他写的人物我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
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联想现在的生活、工作,我们是不是过于匆忙,忽略了生活乐趣了呢?热爱自然,热爱植物草木,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来,从来如此。工作的时候积极努力,休息的时候,就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会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飞奔,又有欣赏途中风景的收获。
这就是我读过本书的最大收获
读人间草木有感
读《人间草木》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极其赋有情趣、文化,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增长见识的一本宝贵的书籍。其中还有许多不惟人知的奇妙趣事,美丽动人的景物。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花儿呢?更是艳丽夺目。有缅桂花,芳香扑鼻,香的像兰花。夏天有珠兰、牵牛,牵牛花是短命的,还有薄命的秋葵,美丽的凤仙,真是数不胜数。还有一种奇妙的野草“万把钩”它结的果实上有许多小钩,碰到它就会挂在衣服上,很难清除。
这些东西都很有趣吧!看了这之后,我深深的陶醉并沉迷在此,其中的乐趣还无穷呢!
山丹丹一种很漂亮的花,可以入药,还有紫红诱人的葡萄,沁人心脾,还有香甜的槐花,弥漫在整个春天。啊,真美!我仿佛亲眼看见如此优美的景色。
作者把这些优美的景色刻画的栩栩如生,他细微的观察深刻的描写,都使人仿拂置身其中,给人一种视觉的享受。《人间草木》刻画的如此醉人、优美,仿佛只有融入大自然才能真切体会。
说到生活,肯定少不了美食,文中对于食品的描写更是让人垂涎三尺,那美味简直是人间极品。
高邮的咸鸭蛋可是不同凡响。那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蛋黄发红,散发诱人的香味。不似别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说到美味自然少不了作者钟爱的咸菜茨菇汤、气锅鸡、火腿,还有昆明的牛肉等祖国各地的特色佳肴。气锅鸡特别鲜嫩,汤清如水,而且鸡想扑鼻,看着这生动的描写,我不禁口水潜溢。
作者有这么渊博的知识,如此独特的见解,一定游历过许多名山大川,而且了解的风土人情也相当之多。作者了解到各地区的人们口味迥异。山西人爱吃醋,爱吃酸。无锡人爱吃甜。四川人爱吃辣,等等的异域风情。作者竟能对各地的风土人情知之甚详,看来作者是一个喜欢游历,善于观察的人。
读人间草木有感
诗人张九龄说:“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汪曾祺先生恐怕是对这句话体会最深的人。
每当读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你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一位老者与你同坐在一个洒满冬日阳光的小花园里,时而指着那棵腊梅和你说起他从前的趣事,时而打趣地告诉你说,“煤块里竟然也能长出芋头”。
汪曾祺先生对于这些“人间草木”只是一种单纯的喜爱,一种寄托了自己的情思却不愿将之据为己有的喜爱。也许对于汪曾祺先生来说,一棵草木就是一件往事、一段深情。
他知道“桂花美阴,叶坚厚,入冬不凋”;他说,“比起北京雨后春笋一样耸立起来的高楼,北京的花木的生长就显得更慢。因此,对花木要倍加爱惜”;他记得“北京见过的最好的菊花是在老舍先生家里”,每次到老舍先生家里饮酒赏菊,都会“既醉既饱,至今不忘”;他还记得家里靠墙处秋叶形的小花坛,那里有两三棵秋海棠,花色苍白,样子可怜。所以每看到秋海棠,就总要想起他的母亲;当他在寂寞的羁旅之中,几片绿叶曾让他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欢,使他感到欣慰,让他“获得过一点生活的勇气”。所以,欧阳修在《秋声赋》里所说的“草木无情”,汪曾祺先生大概是不会同意的罢。
在汪曾祺先生如话家常的语言中,我们会慢慢读完这本书,甚至在你读完时也不知不觉。因为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向来是淡的,淡到如空气一般在你身边让你浑然不知,可是也淡到让你不能轻易失去。
草木有本心,不求美人折,未免多了一份孤傲。然而对于汪曾祺先生来说,草木是否有本心似乎已经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能与这些人间草木常相作伴,追忆往事,倾诉衷肠。
想来汪曾祺先生对这些人间草木也是爱极了,也难怪他会说:“我应该当一个工艺美术师的,写什么屁小说!”
读人间草木有感
笔尖流转,勾勒着华夏的符号。娓娓而来,人间的一草一木传出芳香。
我们举头望天,看得到铺天盖地的雾霾沉寂了世界,却看不到飞鸟的奋力翱翔,闪烁它生命的光辉;我们穿过树下,看得到满地的枯黄阻碍行走,却看不到树叶燃烧着自己的身躯延续了树的枯荣;我们俯身低头,看得到让自己头破发麻的蚂蚁在脚下穿梭,却看不到它们正举着重其千倍的食物一次又一次地进行着原始劳动,只为挨过下一个严冬……
曾几何时,有那么多绝美的画面从眼前悄然划过,我们却不曾得知;曾几何时,有那么多生命的赞歌在耳畔流转,我们却不为所动……
读《人间草木》,我才知道自己,曾经错过了那么多。
人间草木,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之中!汪曾祺笔下的芋头、豆芽、铁蒺藜、紫薇、秋花、冬树……无一不是隐秘在不为人所注意的小角落里。正是这样细小的生命,分织交绘我们这样美丽的世界。作为经历过风风雨雨的作家,拥有一双发现这些细小美好的眼睛,正是体现了汪曾祺细腻的心。
世间风物,平中显奇,谈中有味,既有浓郁的人文关怀,又弥漫着最独特的气质。短短一篇《螃蟹》,揭露了“凶恶和滑稽往往相似”的真理;一片《刀螂》,呼吁孩子们从电玩中解脱出来,回归自然的怀抱……我们自阳光从天际中露出便投入另一片光芒下——屏幕的光。手机屏幕的光,电视屏幕的光,电脑屏幕的光已将孩子们的视野与心团团围住,封锁。这样的孩子们又如何知道遛鸟的学问,逗虫的乐趣呢?在互联网世界不断壮大的同时,现实世界正在以残忍的速度不断缩小。
行者无疆。四周山色临窗透,一夜溪声入梦清。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又春。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却又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由此可见,出门远行,价比千金。国子监、胡同、泰山、天山……这些孕育着一方文化的地方,其魅力并非文字可承载。汪曾祺就像一个拿着大口袋的寻宝人,来到一个大宝窟,只能带走其中一二藏在自己的字里行间。宅在屋子里的作家如同没有阳光雨水滋润的种子,即便深埋于沃土之下,也无法生根发芽,更别提枝繁叶茂了。艺术永远是源于生活,不懂得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之美的人,也无法写出动人的文字。
北平是汪曾祺先生人生的过客,但是他对这里的了解比我这个常住人士要多得多。关键就是他懂生活,懂发现。街边小草,枝头小鸟,也是锦绣山河中的一滴墨。关注这些一草一木,我们在能更好的诗意地栖息在这个世界中。
相关文章:
1.读人间草木后感1000字
2.读《人间草木》汪曾祺读后感读书摘抄赏析5篇最新精选
3.读人间草木有感
4.《人间草木》读书笔记1000字
5.人间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