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

悦读网-读书,分享!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2021-06-30 04:11:40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里,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熟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供大家参考。

关于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1

近些日子里我读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这是鲁迅唯一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字里行间像是冗长的巷,里面是斑驳的回忆投射出的倒影。巷子中似乎也有无数的丝线将我缠绕,拉扯着我拽到记忆的洪流里。而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更是如此。

百草园是鲁迅儿时的乐园。每一个角落都藏着他无限的乐趣。之中的一草一木都是他的玩伴,陪着他吹秋日的微风,然后静默着小憩。口渴时可以摘珊瑚珠般晶莹剔透的覆盆子,含在嘴中是满满的甜蜜。即使是萧瑟无味的冬日也如梦幻般,可以在冬季白色的纱裙中穿梭,可以支起架子捕鸟。那些无忧无虑的生活,没有忌惮,没有焦愁,没有痛苦。仿若一个悠然的梦,而鲁迅则是梦中人。这么多年后他仍然没有忘记那个梦,他仍然把那个梦编成书签夹在日记中,在闲暇时可以翻开悠然地浏览,时光似乎就可以一下子倒退二十年,他似乎还可以回到那一年的百草园,回到那一年他美轮美奂的梦。

后来他去了三味书屋。他开始了自己的学业。每天都要和厌烦绕嘴的古文打交道,而百草园则早也就丢在那里渐而荒芜起来。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无趣的,可是在多少年后,这本书中,鲁迅先生还是很怀念那个“让人生厌”的地方。那里的寿镜吾先生也成为了鲁迅一生所铭记的人。

鲁迅的童年生活是愉快的无虑的。而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呢。我们也曾走过那段懵懂的时光,也会在之后去怀念那时还带着稚气的自己。自己儿时走过的街,穿过的巷,巷弄里留着长胡子卖冰糖葫芦的老头子,院门口缠绕的老树根,还有树根上自己刻下的歪歪扭扭的字迹,在多少年后还是依旧清晰可见,似乎多少年的光阴都不曾打乱他的章节,多少年的风雨都不会吹散他的印迹。他还是那样分明地站在那里,当光线都昏暗时他还是那样散着微光,那样毫发毕现地站在那里。那些童年的故事也刻画在心房壁上然后就慢慢风干成图腾,像是一座横亘在过往和现在两个彼岸的桥,成为心中魂牵梦绕的想往。

我们也有自己的百草园,也有自己的三味书屋。那些躲藏在记忆里的是永远也不会消退的。我怀念我的百草园,我的三味书屋。更怀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流淌过的岁月。

关于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2

每读完这篇文章,心中总要憧憬好一会儿,时间也似乎是停留了,停留在了那完美的童年时光……

这是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写的是鲁迅童年的'生活和学习,回忆中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并不是简单的勾勒,却也没有浓浓的笔墨,而是流露着童年的欢乐,甚是打动人心。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这些景色,不仅仅让鲁迅回味,更让我心动。我想鲁迅的童年,是多么欢乐,多么幸福,甚至有点怀疑鲁迅童心未泯。而当鲁迅上学后,也并非不欢乐,而让人觉得是另一种趣味。“先生,‘怪哉’这虫,是怎样一回事……”这是鲁迅的话,让人看了,先是一笑。并不是笑鲁迅的无知,而是对他求知的肯定和赞赏吧,再者是一思,那就是对“怪哉”的思虑了。能让人深入其境地去感受这篇文章,我觉得是最大的成功。

鲁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年过半百,可其中流露的感情,是那么真挚,仿佛就在眼前,看在眼里,刻在心里。我想,这不只是因为实有其事,更重的是鲁迅对童年的怀恋和憧憬。

扑蝴蝶、捉鸣蝉、采荷莲……这是谁没有的童年课堂开小差、收藏爱书、问一些无厘头的问题……又有谁的童年没经历过呢可是,又有多少童年留在心底又有多少童年被遗忘童年,留不住,最终只洒落在记忆的长河上。

人生固然是完美的,可怎样去感受,怎样去理解这些完美呢文章虽然没有提到任何的观念,可是却不禁让人深思,对童年的深思,对人生的深思。或是记忆,或是怀恋,总是完美的,就算是以往瑕疵。悠悠童年,承载着太多的完美和思念,我们真应当去好好感受。

我再次拿起了《朝花夕拾》,读起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像是走进了百草园,走进了三味书屋,走进了童年……

关于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3

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品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鲁迅先生的童真,享受着鲁迅先生带给我们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

在《朝花夕拾》中,令我回味无穷的就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百草园,这个百草园在大人的心目中可能只是一个杂草园,但在鲁迅先生心里确是他的乐园。他听长妈妈说过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还听长妈妈给他讲过的故事,这使鲁迅先生体会到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感到鲁迅先生的童年是多么的充满乐趣。

我们都知道这是鲁迅先生从记忆中摘抄的,并且鲁迅先生写的时候已经年事过百了,可鲁迅先生写的还是那么充满童趣、天真好像就在眼前一样。或许我也向往这种生活吧!在不经意间也把我给感染了。

我的童年也是充满乐趣的,和朋友一起郊游、一起去看孤儿院的小朋友、一起去捉蝴蝶……这都是我们的回忆,我们虽然留不住童年但却可以把他留在回忆中。

鲁迅的文章与朱自清、范爱农的都不一样,他们三人各具各的特色。鲁迅先生的文章正如王羲之的书法一样别具一格。

朝花夕拾的意思可不止有早晨的花朵、夕阳西下时采集这样的意思,还有人的一生很短暂且生命很宝贵,要求人们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多做对人民有益的事。比如年轻时时所做的点点滴滴,到年老的时候回忆总结不缺遗憾这样的内涵。

我们的童年梦已经碎了,所以只有靠回忆来把童年藕断丝连起来。因为梦是千变万化的,只有不断追求才能梦想成真。

关于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4

在鲁迅先生的文章话语中,充斥着对封建主义的不满,与对国家沦落到帝国主义的控制之下的激愤。鲁迅先生为革命,对国家的一丝不苟的精神及面对帝国主义的大无畏主义,深深震撼了我。

很小的时候,在网上便见到了鲁迅先生的照片:少年的鲁迅先生,身上透着一丝傲气;中年的鲁迅先生,目光中带着一丝深远;晚年的鲁迅先生,整个的带着期望,远望中国的前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中,隐隐便能望见,鲁迅先生幼年时代的缩影:无忧无虑的“百草园”生活,轻松而自在,草边的蟋蟀,橄榄叶的夏虫,山海经的故事,童年思想中的故事,以及传奇的幻想。不是刻薄生硬的批评,而是简洁优美的笔调,逼真,形象,栩栩如生。

在文中以后的日子里,鲁迅先生把童真与自由带到了三味书屋,朗朗的'读书声,教书先生的摇头晃脑的自得其乐的诵读声,鲁迅先生携着这一切的一切,从幼年走到了少年,到中年到老年……文中的主人公形象,如此清晰,是带着无所顾忌的童真的孩子,文中也处处夹杂着童真的语言。

关于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5

鲁迅先生,一位奋斗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这样一位伟人写出的文章,当然也是思维缜密,十分谨慎的。文章中总是十分巧妙地运用那些看起来毫无杀伤力实则充满火药味的语句来讽刺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我也总是理解不了某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出了鲁迅先生对自由与美的大自然的热爱与喜爱,却也看出了鲁迅先生对三味书屋里枯燥死板且又严厉的学习生活十分厌恶。我想,这样封建的教育扼杀了多少儿童天真、善良、活泼的天性啊。

不过,也许只是饱含着对当时封建教育的厌恶吧,我相信鲁迅先生对自己的老师寿怀鉴先生还是有着极大的敬慕的吧。他是那样和蔼博学,总会在读书时十分投入,甚至到了忘我的地步,虽然对学生很严格,却不会严厉地打骂,顶多是瞪几眼,这在当时的社会下,是多么难得啊!12岁到17岁,相当于一个人的中学至高中阶段,鲁迅先生全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习着,这也为他后来那些犀利却有内涵的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想,寿怀鉴老先生也是鲁迅先生一生当中十分重要的几位人物之一吧。

“美女蛇”这一则小故事,应该是鲁迅先生对黑暗的抨击,寄托着他希望光明与善良有朝一日能够战胜黑暗的美好愿望。这则故事与百草园的联系,也让我对百草园里那片长草丛多了一种神秘与不安的感觉。

鲁迅先生的伟大与他所付出的贡献是中国乃至世界都家喻户晓的,让我们把这份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这份敢于斗争的民族精神永久的传承下去!

<上一页下一页>
  • Copyright © 2018-2022 悦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提升广大文学爱好者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掌握更丰富的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