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青春的我,在了解《局外人》中默尔索的故事后,不禁感慨,信誓旦旦地自称是局外人的人,实则并非局外人。他所用理性对待的人和事,一切看起来都和他想的一样,可有亦可无,但在我眼中,这其实均是他能拥有的了。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局外人读后感,欢迎参考借鉴。
读局外人有感2000字
我看这本书的起源是在bilibili上一个分享图书的up主推荐,再者就是这本书的题目《局外人》,在没有看到书的时候我们就会被这个书名所影响,应该说在现在的社会下,我们太多的人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局外人,认为这个世界是畸形的,而只有自己独善其身,保持局外人的态度,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所有我看这本书的初衷就是想去寻找共鸣:没错,我就说局外人,这个世界是有罪的,而我现在的不如意只是这个世界无法理解我,这本书就是为我写的。
但是当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感受没有想象中那么浓厚,特别是第二个故事:鼠疫,从我个人的第一感觉上讲,有点淡,有点平凡,以至于在写这个读后感的时候我都要去看看豆瓣,知乎上是怎么评价这个部分的。所有这篇的读后感在我看来有太多别人的思想,而自己的感受没有那么浓厚。
我看的这个书的翻译者是:纪江红,不是这本书广为流传的郭宏安版本,总的来说这个版本的编译我觉得尚可,没有特别让我增加阅读障碍的地方,但是我还是想告诫有缘看到这个读后感的人,一定要看最出名的那个版本的翻译,因为那是大众帮我们自然选择的最好的版本,而一个好的编译作者对于我们这类无法直接阅读外文文学的人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
先说说书的第一部分,也应该说这个部分是这本书最精彩的部分,但是其故事性相当简单,就是一个价值观与大众完全不同的人因为价值观不同而被法院,以至于整个社会鄙弃,从而直接认为他就是个罪大恶极的人。首先我想澄清一点主人公默尔索因为开枪杀人而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在现在的法律价值观来说不就是应该的吗,但是很明显在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是不能这样决定的,更应该说是由于默尔索的态度和他的人生观使得他被判处死刑。
看了这本书,我觉得大部分人都会说,默尔索对待自己母亲的方式和之后的态度是合理的,至少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很明显,如果换成是自己,我都可以想象得出将会在如今这个社会产生多么大的隔阂,特别是在中国这个把家,亲情看得尤为重的社会,默尔索的态度更像是一类人的态度。你不能说他们做得对,也很难直接了当的说他们错的一塌糊涂,顶多应该是被社会道德鄙弃。但是很明显这样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反,所有这里就引入了本书的核心思想:局外人就是与主流价值观的背道而驰。
最后默尔索应该是被判处死刑,故事也在一个半开放的结局中结束,应该我们都是可以想象最后的最坏的结果,但是至少看书的时候我们会发自内心的的去同情他,觉得他是冤枉的,不过我的态度则是中立,因为我是一个游走在局内和局外的人,我的价值观就是让我学会去做一个圆滑的人,因为这样是最小代价的,而我对于默尔索的态度就是,他应该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无论是他坚持的无神论或者对母亲的态度,即使他自己有一万种理由坚持自己的本心,但是无论你再怎么声称自己是局外人,你总归是这个社会的一员,你永远是局内人。
那么对于当下?《局外人》这本书总归是故事,其警示意义却是非凡的,很简单的道理,你想在社会中永远保持锋芒,那么请拥有被这锋芒所伤害的勇气,而不是一面保持自我,一面又要这个社会为你而改变。我是一个24岁的青年,现在我虽然还是学生,虽然我还可以用各种理由证明自己心智不成熟,虽然我确实就还是一个孩子,但是在这个社会中我们永远是一个局内人,我对这本书的看法是这样的,你可以在自己内心深处保持一个独到的思想,但是对于父母,对于朋友,对于工作生活,你应该学会去理解他们的看法,去明白他们对于自己的期望,而不是一味的做一个看上去道德高尚,特立独行,问事不惊的人,当在社会碰壁的时候只能独自一人在被窝里偷哭,大声痛诉这个世界不理解我。因为这本就是你的错。
而这本书的第二个故事《鼠疫》应该说我是没能很好的理解其想表达的思想,虽然后面看了其他人写的读后感多少有点感觉。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故事,讲的就是一座城市突然发生了鼠疫,故事以第三方人称的角度,详细的记录了发生鼠疫的时候城里面的人的各种态度。应该说这本书是跟之前的故事的一个反面,鼠疫刚刚开始的时候城里面大多数的人都认为自己是局外人,鼠疫只是一个停留在政府新闻的事件,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自己最重要的还是生活的美好,工作是否顺心。而当政府命令封闭城门的时候起,大家又意识到自己原来早已置身于局内,然后开始惶恐,开始焦虑,开始想要逃跑。这个过程中只有里厄(/è/)医生从第一时间就意识到自己是这个局内的一员,也清楚的知道自己是这个局的中坚力量,虽然自己没办法根本性的改变现状,但是其职业特点使得自己必将是冲锋在第一线的人员。而还有一个人:科塔尔,他也是这个局的另类,在鼠疫爆发之前他因为犯罪而被政府通缉,以至于只能想到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当鼠疫爆发全社会集中在为鼠疫的斗争中去时,他又感觉到了生活的希望,积极乐观的参与到救援中去,而当鼠疫结束的时候他又重回了之前的态度。
总的来说这本《局外人》是一本不错的说,故事很有深度。
读局外人有感2000字
纠缠与解脱,幻灭与真实,拘禁与自由,爱与救赎。于他,没有什么悲伤逆流成河,更没有什么思之如狂,因为已经做好觉悟的人,早已失去了人性的自由和广阔。深以为终有一日将会尘埃落定,却忘了思考自己是否还有时间去等待。
人生的荒诞和虚无,总以那般优雅而高贵的姿态,隔断了,他的望眼欲穿。于是变成了一个局外之人。
我甚至可以想象得到,莫尔索在最终的法庭上等待着判决的样子,没有彷徨,也没有畏惧,就那样淡然地环顾着四周,静静地听着律师和检察官激烈的言辞。曾相信自己的刑罚将被减至最低,但判决却是死亡,而其中心原因竟是在母亲遗体前未哭,抽烟,第二天陪女友等。确实,这是事实,但也早已脱离了原始的案件,唯一牵扯上的不过是说此为能证明他的残忍无情,因而能预谋好去杀人。
这就是法律,判决一个罪犯,一个只能称为局外人的罪犯?这就是现实,让一个真实的正直的人面对社会的讥讽?这就是一个人该有的权力,连死亡之前,还要受到神甫的精神压制?我尚记得莫尔索每一句“妈妈”,语气的亲昵,尚记得他从开始的正常不过,到最后承认自己是异类的无奈。但当他面对所有的痛苦时,却仍旧期望着,“我期待处决我的那天,有很多人前来看热闹,他们都向我发出仇恨的叫喊声。”
这时已然只剩下了对社会的讽刺。
社会现实扭曲着一个原本完整的人,直到残缺不全,血肉模糊,却仍不放过,必须毁灭。正如书末说,生命接近死亡所感到的是解脱。只有死亡才能洗刷罪恶。问题是他到底有没有这般重的罪。罪恶至死刑,罪恶到一切的罪恶都只是强加上去的罪恶,罪恶到连想想都是罪恶。直到整个生命都只剩下了罪恶。唯有虚无与无尽的荒诞将随无辜生命的逝去得以永存,却死的毫无价值可言。哦!对报社也许能产生点微小的利益。
不论是女友玛丽,还是损友雷蒙,在检察官犀利的言辞面前所有的语言都只是苍白而无力的证词。他们是不同的人,却都在最后变成了同样的角色。比如说雷蒙惹到别人却把无关的好友主人翁莫尔索也拖下了水,玛丽深爱着莫尔索却在最后说着可以指认莫尔索残忍无情,道德败坏的言辞。他们都是无意的,但可以说是无辜吗?那莫尔索呢,同样的无辜,却因为糊涂而成了罪犯,且被判决以死刑。还有邻居沙拉玛诺老头与他那生了病的西班牙猎犬,老头在狗还跟着他的时候只懂打骂,丢了时,终于伤心。而事实是,在这样一个社会阶层中不论谁犯了错都是错并且是永远无法挽回的。
当然,我们不能说主角太笨,也同样不能抨击社会是有多么的虚假,因为没有了掩饰就不是一个完全的社会。只不过真正不幸的却是成为一个被社会所排斥的局外人。因为在那时,如同莫尔索,一个内向的人,因为内向的性格变成了冷酷无情,一个没有野心的人,因为随意的态度变成了残忍凶恶。设想,就算是法律不给他死亡的制裁,在不断承受双重精神暴力后也终将走上死亡的路途,一切不过是殊途同归。这个社会永远也容纳不下这样一个独特的,淡然的,对生活报以不在乎态度的人。世人所认可的不过是大众眼里的正常与自然。包括人本应有的欲望及自私。然后这样一批人组成了竞争的社会,而他们只认可和他们一类的人。
当他在逼仄的铁牢里看向黑暗的却无比广阔天际时,也许只剩下了被尘埃遮住了的唯一的眼,其实生命,早已一无所有。到最后的最后尘埃依旧以那般优雅而高贵的姿态,隔断了,他的望眼欲穿。这是社会的现实,也是现实的人生。
人何以无迹,眼前满是尘埃。局内的事实却尚未落定。
读局外人有感2000字
篇幅很短啊…但真的堪称经典!内容并不波澜壮阔...大概就是写一个小职员(主人公默尔索)在平庸的生活中糊里糊涂犯下一条命案最终被法庭判处死刑的故事。
主干单一,也并无繁茂的枝叶。“以传统的现实主义风格写成,简约精炼,含蓄内敛。”文风评价如上。文章的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从母亲去世、默尔索去送葬回来,接着与玛丽与邻里的一系列生活日常。在我看来,这部分主要是从一些言谈、举止,一些无明显目的的叙述来塑造出默尔索的人物形象,个性特点等等。而第二部分则是他在沙滩上无意识下杀了人,进监狱,上法庭,可被司法机构放错重点、曲解人物,最终被判处死刑的过程。
它的作者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贝尔?加缪,“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世界很荒诞,但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直面惨淡的人生,“知其不可而为之”,对他虽然不算满了解但还挺有好感的。
在读过微信读书书末的一篇导读剖析“《局外人》的社会现实内涵与人性内涵”之后,我对此书的理解才深刻了许多。首先我想聚焦到主人公默尔索身上吧。对于默尔索这个人物,最开始我是有些不喜的。因为他明明也很平庸阿,可是凡事都摆出一副不在乎的、很超脱的样子,是凭什么?
尤其在说到与玛丽结婚那一段儿的时候,“结不结婚都行,如果她要,我们就结。”,连结婚这样的事情都不在乎吗,看得我还蛮生气的。
�种植唤饲椋踔晾刖训溃谖铱蠢矗娴奶淠恕U庋幕钭牛钦媸档鼗钭怕�?后来我发现他的这副姿态一点儿也不刻意,非常的自然,他是当真对这个世界不抱有什么热情阿。
和我偶尔装酷不一样,他是真的酷。上面列举的这些琐碎的言论和思想,不难看出,默尔索的这般看似荒谬的性情,其实恰恰是他对于这个荒诞的世界的对抗吧。
渐渐的我就有所改观并认可这个人物了。因为说实在的,他确实善良、诚实、超然、内敛、无害,对待任何人和事都有自己的准则,不因为这个荒诞的世界和别人的想法眼光去刻意改变迎合,绝不撒谎,就事论事。
其实在某些方面我与他蛮相似的…至少对于不感兴趣的事情是真的都不怎么在乎就是了,爱咋咋,爱谁谁。“一个人对他所不了解的东西,总是会有一些夸张失真的想法。”
“我从来都不喜欢凡事突如其来,措手不及。要是有什么事发生,我更喜欢有所准备。”默尔索算是文学史上一个很独特很新颖的人物吧。一般的故事主人公不都是入世、投入、执着嘛。而就是这个一个人物,却更含蓄深沉,更有张力了。
接着讲讲第二部分吧。这在整个审讯过程中,其实人们对他所犯命案的事实细节、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都不太感兴趣,也未对此做深入的调查与分析,而将焦点完全集中在他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和表达出来的情感上,比如送母亲下葬时的冷漠,母亲下葬后第二天就和情人看喜剧电影还有做爱。最终这些全部被罗列成了罪状成为了他被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处以死刑的筹码…有点讽刺吧。小说的现实意义也就在于去揭露所谓司法的某种暴虐邪恶性质吧…
想想还是觉得挺难接受的。悲剧结尾。
感觉最难受的事情就是司法机构根本就不去看事实不去调查杀人事件,而是以固有的逻辑阿,利用被告过去偶然发生的一些事件把被告虚构成一种他自己都认不出来的形象(把始终认为自己无罪、对一切都毫不在乎的默尔索硬描述成一个冷酷无情、蓄意杀人的魔鬼)。
在审讯基本完毕时,审讯官声嘶力竭的吼道“是的,我控告这人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埋葬了一位母亲”。看到这里时,我感到一阵悲哀,事情不妙了阿。
“出了法庭上囚车的一刹那间,我又闻到了夏季傍晚的气息,见到了这个时分的色彩。我在向前滚动的昏暗的囚车里,好像是在疲倦的深渊里一样,一一听出了这座我所热爱的城市、这个我曾心情愉悦的时分所有那些熟悉的声音:傍晚休闲气氛中卖报者的吆喝声,街心公园里迟归小鸟的啁啾声,三明治小贩的叫卖声,电车在城市高处转弯时的呻吟声,夜幕降临在港口之前空中的嘈杂声,这些声音又在我脑海里勾画出我入狱前非常熟悉的在城里漫步的路线。是的,过去在这个时分,我都心满意足,精神愉悦,但这距今已经很遥远了。那时,等待我的总是毫无牵挂的、连梦也不做的酣睡。但是,今非昔比,我却回到自己的牢房,等待着第二天的到来,就像划在夏季天空中熟悉的轨迹,既能通向监狱,也能通向酣睡安眠。”
我被这段描写迷住了...默尔索一定心境复杂,这样美好的夏日的傍晚就这么不属于他了阿。可能直到最终他被判处死刑他都不明白这一切究竟是为何,但是他也什么都没去做。
对于他在监狱里度过的那么多日日夜夜的描写,我还有些印象。他终日就是睡大觉、进行回忆、读新闻报道,昼夜轮回,时间也就过去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后全部都混淆成了一片,每个日子都丧失了自己的名字。
“对我来说,只有昨天与今天这样的字,才具有一定的意义。”
我特别不想这样,可是我们又何尝不是把日子过成了这样呢。我希望每天都有不一样的东西,每天都很特别,每天都有它的意义,每天都能留下很多的痕迹,来过。我真不希望回忆起来一片混沌,连两天前做了什么都会想不起来了。日子就像生鸡蛋,被生生晃得清黄不分。我不希望我只记得昨天,今天,以及即将到来的明天。
所以我用我自己的方式去保留下来这一切阿。在一切社交、记录平台上,留下痕迹。我不怕因此而暴露我是怎样的人,我倒觉得所有地方都空空如也的人有些可怕,或者说可怜。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可是我倒感觉这些东西都是财富哩。
被判处死刑(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他其实不能接受这判决咄咄逼人的武断结论,哪怕他善良随和。可是不得不承认,它就是那么确切无疑、冷峻无疑,就像他身体所倚靠的铜墙铁壁一样。
默尔索在监狱牵肠挂肚念念不忘的还有两件事,上诉与黎明。他一次又一次拒绝接见神甫,拒绝忏悔,拒绝皈依上帝。看到最后他对神甫时情绪像火山喷发一样热烈张狂,我真是忍不住在心里叫了一句好!
“好像刚才这场怒火清除了我心里的痛苦,掏空了我的七情六欲一样,现在我面对着这个充满了星光与默示的夜,第一次向这个冷漠而未余温尽失的世界敞开了我的心扉。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融洽,觉得自己过去曾经是幸福的,现在仍然是幸福的。为了善始善终,功德圆满,为了不感到自己属于另类,我期望处决我的那天,有很多人前来看热闹,他们都向我发出仇恨的叫喊声。”
这就是全文的结束。意犹未尽。
读局外人有感2000字
“人生在世,永远也不该演戏作假。”这句话是加繆人生哲学的根基,但这也是他悲剧的根源。在他笔下的人生荒诞不经,确实处处真诚的袒露,他也许只想活得真实而简单!
《局外人》是战后第一部经典小说,是“出现在历史环节上完美而富有意义的作品。”是法国20世纪举足轻重的文学作品,堪称为20世纪整个西方文坛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著名小说之一。《局外人》的主人公是以为年轻职员默尔索,对生活的各方面都持着一种“无所谓”态度,但就因为这样,由于某日去海边度假,被卷进一宗杀人案中,最终被判斩首示众,酿成了悲剧。生活在荒诞的世界里,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如何去面对?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说明了,不论这个世界怎么样,都不应该违背这个社会规则。对于塔索生活的社会,就因为在他母亲的葬礼上哭泣的人,都很有可能会被定为死刑,成为了异类,社会的异类!但默尔索很真诚,不耍花招,拒绝说谎,是什么就说什么并且拒绝掩饰自己的感情,善良温和,不说废话之类的;他的随和温顺,好说话,不计较,安分守己,实在诚率,但在那个社会看来,就是一种冷淡,孤僻,不通人情,不懂规矩,作风散漫,庸庸碌碌,浑噩懒惰……虽然他是一个穷人,喜光明正大,但却是我任何英雄行为而自愿为真理而死的人。默尔索对于母亲下葬时不恸哭,这并不是一种无情不孝,而是对于一种真实执着的热情激励。面对这样巨大的压力,有人会奋起抗争,有人却维诺无从,最后的结果是生命的告终。所以在那个社会,要接受传统的价值,不能不遵守约定的风俗习惯,倘若,你觉得自己可以背离这一切,就无疑成为这会的“局外人”,最终被社会抛弃。
人的性格到行为之间,存在着一个断崖。“而我,我好像两手空空,但是我对我自己有把握,对一切都有把握。是的,我只有这么一点儿把握。”“我抓住这个真理,正如这个真理抓住了我一样”“面对着充满信息和星斗的夜,我第一次向这个世界的动人的冷漠敞开了心扉。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我觉得我过去曾经是幸福的,我现在仍然是幸福的。”从某种角度上说,默尔索在死亡直逼的苦难面前总与醒悟了,他回归自我,完成了和这个冷漠而荒诞的世界圆融统一。他明白这个世界虚无的本质,他一时到了自己之前的一切方法,态度都是对的,只因这个世界本来的方式,在苦难之后,他发现了自己,却为时已晚了。然而,他并不觉得有什么悲哀,因为他直到死亡,都依然保持了自己想要的真诚,坚守自我。到头来,人什么都能习惯。
没有对生活的绝望,就不会爱生活。默尔索在孤独与绝望中悟出了,一个人即使只生活过一天,甚至一百年也不至于难以度日,他有足够的东西可供回忆,绝不会感到烦闷无聊。从某种程度意义上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愉快!一个人对他所不了解的东西,总会有一些夸张失真的想法,当想摆脱一个不愿意听他说话的人时,总会做出一种表示很赞同的样子,这个是不是出于人的一种反应,有时候,我也差不多是这样,因为还有自己的事要去做。转回话题,默尔索在什么被判定结束的前夕,对生存充满了渴望,他朝思暮想逃跑的机会,却成了一种可望不可及的愿望。如果还有机会,他希望重活一遍。只有经过死亡的威胁,才会体会生存的意义。而那些碌碌生活的人,永远都不会明白。曾有人问他是否悔恨,他说他只感到无限的疲倦。在最后一刻,他觉醒了。
人生在世,就是想活得真实而简单,就不该演戏作假!但有人会限于社会环境而变得有心机,隐藏内心的真实。也许这才是存活之道吧!但无论如何,也要坚持内心的善良!
读局外人有感2000字
《局外人》一看到这题目,我们就会发现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一定不是个在他所处的社会生存很自如的人。可能为世人所看不起,可能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着主义者。在读过这部作品后,我发现其实局外人并不是我想的那样。
《局外人》这个故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主人公入狱之前的事,第二部分讲的是他入狱后的生活、审判场面以及最后处死的事情。它的故事情节有点荒唐,看起来似乎有联系,可是在有些时候却像是硬凑起来的联系。在有些事情或者有些人的交代上并不完整,让我搞不清他写这些的意图。
故事的主人公叫默而索,是一家公司的职员。作者也没具体交代他的身高长相和职位高低。他有个女朋友叫玛丽,玛丽一直都想嫁给默而索,但是默而索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却是无所谓,如果有必要结婚他就结婚。他还有一个脾气暴躁的邻居叫萨拉玛诺,这个邻居经常骂那条的了皮肤病的狗,但是在有一天狗走失了后他又开始伤心寂寞了,说在妻子去世以后那条狗已经是他最后的伴了。他每天都在找狗,最后有没有找到狗谁都不知道。默而索还有个邻居叫莱蒙,是个很矮的人。别人都说他是靠女人吃饭的,在问及他的职业是,他会回答说是仓库管理员。他养了一个情妇,他会每月要给她1000法郎,但是情妇却背着她去买彩票,他想修理情妇于是就找到了默而索,默而索答应给她写一封信引她出来,但是到最后却将事情恶化为他拿枪杀死了一个人,而且连开了五抢。还有一位是在股市中出现过三次的神甫,他三番五次地劝默而索信仰上帝,不断地提到上帝的正义才是一切,但是默而索并没有因为他的劝说而对神父或者上帝有所好感,还是一直坚持自己的无神论。
其实文章的故事情节没有很复杂,所涉及到的人物也是可以数清楚的,但是对于其中主人公是思想,还有故事的发展可能我们就会觉得有点不能理解了。
首先是小说在一开始就用了一句话让我震惊——“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死了,但是连妈妈死的具体时间都不知道,这让人无法理解这个当儿子的是怎么在当。在知道母亲死后,他所表现出来的不是伤心悲痛,而是在考虑老板会不会因为他请假了生气,但是他最后终于想清楚了母亲死了又不是他的错,他要请假,老板也不能怪到他头上,要怪也只能怪他妈妈在这里时候死掉了。读到这里我开始反感怎么会有这样的人,自己的母亲死了而她却像是一个局外人一样,似乎死的不是自己的母亲,把责任都推在母亲的死上。
在去养老院安葬母亲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并不悲伤,而是觉得很烦,因为借黑领带和黑纱很烦。在到达养老院时,院长向他讲了她母亲这几年的情况,她在开始来养老院的时候经常哭但是呆久了也就找到了朋友不再孤独了。院长很理解默而索因为没有能力抚养母亲而把她送到养老院的情况,但是在默而索自己的想法当中不来看母亲是因为如果来了既要浪费钱还要浪费时间,从此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抛弃自己母亲的人。
在为母亲守灵的时候,门房说让默而索去看看自己的母亲,可是默而索并没有看。而且到最后还和门房一起抽起了烟,虽然他犹豫过这样的行为会不会不合理,但是最后他还是认为这些都是无所谓的事情。
在回养老院的这一段内容中有一句话似乎为下面的情节发展做了伏笔,“我有一种可笑的印象,觉得他们是审判我来了。”是的,在看到后面我们可以发现默而索的死虽然起因是因为开枪杀了一个人,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因为在为母亲守灵期间做了一些不合礼法的举动而判了死刑。“我甚至觉得,在他们眼里,躺在他们中间的死者算不了什么。但是现在我认为,那是一个错误的印象。”在最后的审判过程中默而索开始发现自己是在乎母亲的,但是在守灵这段时间他关注的更多的却是他周围的人,而妈妈却像是没死一样。
在后来别人问默而索母亲的年龄时他也不知道,只能含糊的说“还好”,在丧礼完成后他也只是想着自己可以在床上睡大觉了。自己的母亲去世了,而默而索却像是无关自己一样地生活,我也只能说他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局外人。
在回到城里之后,默而索发现老板生气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请假的时间不对,因为加上星期天他就请了四天的假了,暗示他并不在意,他只把这件事归结给母亲的死,似乎他觉得这段时间里的错误都应该归结于母亲的死上,母亲死得太不是时候了,这些都不是他的错。
回到家后默而索就和他的女朋友开始逍遥,到海边游泳,去电影院看费南戴尔的片子,晚上带着玛丽去自己家过夜,而对于戴孝这件事他认为是毫无意义的。“妈妈已经安葬了,我又该上班了,总之,没有任何变化。”这句话就讲明了妈妈的死似乎没有给自己带来什么变化,只是在别人问起母亲年龄和什么时候去世时他会有点心虚。
文章后来介绍了默而索的两个邻居,其中一个是老萨拉马诺,他是默而索的同层邻居,他他有一条狗,这条狗得了一种皮肤病全身的毛都掉光了,浑身是硬皮和痂,而老萨拉马诺也长得像那条狗一样。他们两个之前似乎有很深的仇恨,老萨拉马诺经常骂那条狗是“混蛋、脏货”,那条狗也直哼哼像是在骂老头。在后来狗丢失以后,老萨拉马诺又开始担心、难过,不停的问默而索狗是不是会在某个地方或者它会自己回来的。他担心那条狗是因为它是他老伴儿死后唯一的朋友了,如果连它都不在了那会是多么寂寞的事。这种失去了才珍惜的事情默而索在一开始就是憎恶的,但是他觉得这是别人的事,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所以他不需要管这些事。他只是一个局外人而已。
相关文章:
1.读局外人有感2000字
2.读局外人有感2000字-读友吧
3.局外人读后感2000字
4.局外人读后感600字
5.局外人读书笔记2000字
6.局外人
7.无声告白读后感2000字左右范文5篇
8.看见读后感1000字左右范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