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祖国的山河为什么这样美丽如画吗?你知道红领巾为什么这样红吗?《红岩》,它会告诉你。下面请欣赏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红岩》读后感1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红岩》读后感1000字
对《红岩》的兴趣,起源于第二次看《平凡的世界》,少平从润生家里拿到这本书后在草垛上忘我的通宵看了一夜,而我,看了整整一个星期。不得不说,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是巨大的。
诧异于那个年代、那些党员的思想境界: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无论是谁,为了革命都可以做到视死如归....许云峰在渣滓洞被囚禁几个月后又被囚禁到白宫馆,独自一人,瘦成了干,但他的眼神是炯炯有神,有着革命者的坚毅,特别是他用双手刨出了一条逃生暗道,却将暗道留给战友,自己英勇就义;十指连心,钉进指缝的竹签没有让江姐屈服,面对丈夫的人头,她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刘思扬被捕,豪门之家的解救他不屑一顾,与同志们的朝夕相处使得他更加充满力量。
书中众多英雄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坚如磐石的理想与信念,以及他们在最后的时刻表现出的舍己为人,哦不,舍己为革命的精神,都让人为之动容。
作为女性读者,我想更多地和大家谈谈江姐的形象。她典雅的风姿,犹如红岩上绽放的那支孤傲的梅花。小说中任何境况下出现的江姐形象都是非常精致的,她一袭淡蓝色旗袍,外搭一件红色的绒衣,显得那么地高贵,即使是被捕入狱以后,她仍然是一如既往的精致和淡定。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铸的。”对革命的激情,我想很多人都会有,但是能经受住敌人的各种严刑酷打的江姐的确是女子中的豪杰、英雄中的英雄。她的一生是非常短暂的,透过她短短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女性的优雅和大无畏,进而能理解到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美好时光是用生命、泪水和鲜血换来的。我们今天的女性,生活在没有战争的太平盛世中,然而我们常常步履匆忙、疲惫失态、缺少目的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对生活,我们有太多的抱怨和不满,与此同时,也缺少共产主义信仰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英雄们“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愿意把这牢底坐穿。”,而享受了革命果实的下一代人呢?他们中有一部分人正在走向堕落和沦丧。初中生中沉迷电游的大有人在;大学生中打牌追剧的比比皆是;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随处可见。信仰成了奢侈品,丧,成了普遍态。今天,我写下这段文字,鼓励我的学生们重读《红岩》,也是希望孩子们能体会到和平生活的背后藏着无数烈士的鲜血,希望他们更加热爱祖国,认真学习,刻苦锻炼,磨炼本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全部的力量。
《红岩》读后感1000字
转眼又到了开学时候。
学校门口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哪个孩子不是被大人牵着手来到学校呢?那个孩子不是在家长温和的目光下一蹦一跳跑进学校呢?看到这些快乐的影子,我想起了前几天阅读的《红岩》,想起了那个可爱的小萝卜头——他如果也能像现在的孩子们一样能幸福的上学该多好啊……
“飞吧,你飞吧!”我仿佛听到了生活在白公馆的小萝卜头稚嫩的童声,仿佛看到了他踮起脚尖趴在栏杆上目送蝴蝶的身影愈飞俞远。
他向往自由,从小就被关押在白宫馆里,陪伴着没有呼吸过自由空气的人们,他的天真可爱,童真童趣,充分显现出了一个孩童对自由的向往,对胜利的渴望——还记得他画的那张“并不高明”却又“气势很大”的天空吗?那样广阔,那样饱满——外界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呢?而他又是那么的善良,在白公馆里的生活,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买下了多少恐怖的阴影啊!但是当他有机会出去的时候,却舍不得这些白公馆里的那些朋友们了——“我才不想走哩!”幼年的经历让他比同龄人要成熟,他经受的心理上痛苦的折磨,都是多么难熬啊!那不寻常童年生活,是我们所体会不到的。
我十分佩服华子良。
多少年来,他为了骗取敌人的信任,装疯卖傻,瞒过了多少狡猾的特务。
他被多少人误解、嘲笑,说他是懦夫、胆小鬼,但他没有退缩,一直在坚持,为了胜利,为了帮助共产党人逃出白公馆,他一次又一次地冒着生命危险传递情报。
为了迷惑敌人,他过着非人的生活,还要做最苦最累的工作,无时无刻不在危险之中。
这何尝不是一种精神上的巨人呢?他的坚强和智慧,不畏艰难不断追求自由胜利的精神,何尝不是一种伟大呢?记得在结尾部分,他被敌人带走,又带着解放军回来解救突围的人们,他是坚强的,是富有智慧的,执着的坚持了那么久,这种精神是我所敬佩的。
还记得江姐吗?她是本书描写的重要人物。
从手指上被铁笔磨伤的痕迹,到监狱里被特务虐待的血印,处处显现着她的坚强不屈,勇敢担当;从知道丈夫死讯后脸上的泪痕,到看到“监狱之花”出生时的喜悦,处处显现着她的柔情善良,温温母爱。
全书用不同的角度,完整的描绘出了一个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江姐,一个让读者敬佩的江姐。
有一种精神叫爱国,有一种性格叫坚强,有一种执着叫坚持,不屈服,不退缩,不做叛徒,只为胜利和自由努力。
在那样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拥有红色革命精神是多么可贵!冉冉升起的红色不会逝去,将永远照耀在祖国大地上,照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红岩》读后感1000字
《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着。
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恩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
红岩精神是革命烈士对共产主义信念执着追求的高度概括;红岩精神:是革命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红岩精神: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红岩精神:是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支柱。
红岩精神永存!
《红岩》反映的是全国解放前夕光明与黑暗的一场特殊搏斗。
小说所描写的事情发生在1948年底到1949年之间。
从全国范围来说,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但是,从故事发生地点重庆来说,当时这座山城还被反动派所盘踞。
他们设置秘密监狱,疯狂逮捕、监禁、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特别是在中美合作所,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这些人间地狱里,黑暗势力正以百倍的疯狂残酷地迫害着每一个革命者。
这就是说,从全局来看,革命力量处于优势;而从局部来看,革命力量还处于劣势。
这在小说里形成巨大的反差。
每一个革命者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随时都可能被敌人杀害。
小说正是在这样的特殊环境里,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献身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我们是天生的叛逆者,我们要把这颠倒的乾坤扭转!我们要把这不合理的一切打翻!今天,我们坐牢了,坐牢又有什么稀罕?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这是《红岩》里面的一首诗,全书都透着诗中所述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这种语言深深得吸引住了我。
《红岩》给予我很多启示,至少,它教会了我如何去做一个中国人,如何去爱自己的祖国,如何去发扬“红岩”精神。
无数的革命者牺牲了,但是我们并没有忘记他们。
因为我们明白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我们心中惟有两个字——祖国!今天,先烈们把革命的火种交给了我们年轻一代,我们会接过火种,用“红岩”精神点燃它,使它发出耀眼的光芒。
并把这燃烧的火炬传下去,永远的传下去!
《红岩》读后感1000字
。这是一部用血与泪书写成的悲壮篇章,解放战争时期,在山城重庆,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国民的党反动派的特务机关的残酷镇压和迫害,但是他们不畏强敌在监狱中与之进行不泄的斗争。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这里却奏响“国际悲歌歌一曲”,200多名戴着脚镣手铐的共产党员、革命志士、青年学生、军人、甚至小孩(包括只有10岁的“小萝卜头”宋振中),遭到了国民的党军统特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鲜血染红了歌乐山下的步云桥、渣滓洞、白公馆、松林坡、梅园......虽然他们大部分的人都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激励了剩下的革命同志坚持到了革命胜利……
《红岩》为我们塑造了一组革命英雄的群体形象。这些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经历、不同性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经过作者的精心刻画,都活灵活现地以各自的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江姐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主要人物,她对党忠贞,对敌斗争顽强不屈,在危急关头从容镇定,对革命同志血肉情深。在赴华蓥山途中,她看到城墙上悬挂着丈夫的头颅,虽然悲痛欲绝,但为了不暴露身份,仍旧镇定自若地去与双枪老太婆会面。在就义前,她平静地与战友们一一告别,亲吻“监狱之花”,梳理好头发,换上整洁的蓝旗袍,平整好衣服的皱痕,而后从容走向刑场。所有这一切,让人多么激动、崇敬、悲愤、感叹!
《红岩》里面都是一些真实的人和事情,而这些人和事情同一个年代、一个时代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为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牢底坐穿”,“失败膏肓土,成功祭苍生”,“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而在这些思想当中,所实践的都是具体的人,而这些人都不是当时一些家庭条件困难,吃不饱饭,穿不暖衣的,都是一些青年知识分子,从小都有富裕的家庭生活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在自己的人生实践选择道路当中,他们投身于社会革命,为整个国家民族和大多数的利益进行实践,这崇高的选择促使我们去思考,人应该怎么去活着?人应该怎么去奋斗?人应该怎么去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以及个人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应该所尽的责任和承担的义务?
《红岩》里的人物原型--歌乐山的烈士们是一个奇特的英雄群体和文化群体,他们几乎人人会写诗。在那毛骨悚然的人间地狱里,他们拿起笔做刀枪,刺向黑暗的社会和凶残的敌人。“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从来壮烈不贪生,许党为民万事轻”,“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那一首首铁窗下的心歌无不表现了烈士们视死如归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我们的国旗,那我们该怎样让我们的国旗更加鲜艳?在我们享用现代文明的时候,能够忘记和平的生活源于血染的历史吗?能够忘记曾经发生过的战争吗?能够忘记曾为此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的先烈们吗?能够忘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庄严意义吗?不,不能,我们也没有资格忘记。先辈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和幸福,现在他们都已没入历史的长河中,那剩下的,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将先辈们的精神一直一直延续下去,让我们的国旗在我们的国土上更加骄傲地飘扬!
《红岩》读后感1000字
《红岩》读后感我很早就知道在重庆的歌乐山上有一个被烈士鲜血染红的地方——红岩,那是从《红岩》里知道的。
当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第一次读完散发着墨香的《红岩》时,心绪早就飞到了这个神圣的地方。
从小到大,我已经记不得心灵多少次被震撼,多少次在梦里踏上这个神圣的地方。
当求学的脚步带我来到这个美丽的城市,当我第一次面对着掩埋烈士忠骨的巍巍青山,还有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的牢房时,我的心灵仍不免再次被震撼。
《红岩》真实地再现了革命者为了推翻反动派的黑暗统治,解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同军警、特务、叛徒不屈不挠地斗争。
尤其突出了共产党员的英勇气概、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红岩》塑造了许多家喻户晓、令人钦佩的英雄形象:英勇斗敌,舍己为人的许云峰;受尽酷刑,坚贞不屈的江姐;天真可爱,但面对敌人却同成年人一样勇敢的小的烈士——“小萝卜头”……书中的许多情节也令人难忘:许云峰以超人的意志,在敌人魔掌中两次战胜死神,在与世隔绝的魔窟中用双手艰难地挖出一条越狱的通道,留给战友,自己却壮烈牺牲。
在他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时候,书中有这样的描写: “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
他神色自若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站立两旁的特务,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
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命令道:“‘走!前面带路。’”
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
江姐看到丈夫彭松涛的头颅挂在城楼上示众时,表现出了不可思议的勇敢,她把刻骨之痛深深埋在心底,把满腔悲愤化为革命的动力。
她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人的意志是钢铁!”特务们为了从这位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把又粗又长的竹签钉入她的指甲缝间,面对着这样钻心刺骨的疼痛,江姐没有丝毫的动摇,特务们的严刑逼供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
成岗在狱中受尽各种严刑拷打,催眠术,测谎器,美国新药诚实注射剂……然而敌人的种种花招依然无法动摇他坚定的革命信念,他居然还在敌人审讯室大声朗诵“我的自白书”,令敌人惊慌失措。
还有很多很多的普通老百姓,他们同样有着钢铁般的意志。
胡浩,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学生,他正如同一朵正含苞待放的鲜花,却被关进了监狱长达十余年。
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烈士们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味的残羹冷炙,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强忍着旧脓新疮袭来的阵阵裂痛,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看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然而,他们却相信,革命终会胜利,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他们,让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通过《红岩》这本书,我看到了这场在特殊背景上、特定环境中,革命者进行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看到了垂死挣扎的敌人的极端凶狠残暴与外强中干;更看到了革命者在黎明前的最后斗争中表现的浩然正气、坚定的信念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所有这一切展现在眼前,激动、崇敬、悲愤、感叹……每一个读过《红岩》的中国人都必定会生出这样的情感,而红岩英烈们坚贞不屈的精神,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红岩》带给我的震撼远不止这些。
革命先烈们的牺牲精神,更是让我潸然泪下。
那些逝去的共产党员们,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人民幸福安康,为了中国的美好未来,付出了很多很多。
他们有的失去了亲人,有的身体倍受摧残,有的甚至断送的生命。
可他们无怨无悔,前赴后继的为党、为人民做出了惊天动地的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