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读后感范文500字5篇

悦读网-读书,分享!

《四世同堂》读后感范文500字5篇

读后感/2021-06-13 03:46:07

这本书讲述了在北平沦陷的八年中,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小羊圈胡同中各色人物的遭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四世同堂》读后感,欢迎借鉴参考。

《四世同堂》读后感范文500字

看完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在眼前跳动,漫长的八年,发生在小羊圈的人们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争,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那段历史,那些从历史教科书上获取的比较抽象空泛的认识,仿佛有了血肉。

书中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无法用只言片语来决定他们。他们因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来而死。这些汉奸们即使到了临死仍执迷不悟。如果说汉奸是那个时代所造就的,那么我想招弟、野求更是当时的牺牲品吧!作为大赤包的女儿,她注定是不幸的。生活在一个极其虚伪、极其自私,不知荣辱的小人家中,就算她的本性如何善良、纯洁,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变了,变成了一个只会享乐,没有思想,不懂正义、使命。《四世同堂》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而期间人们经历的便是那个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练自我的时光,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被中国人民深恶痛绝的日本鬼。他们所做的种种令人发指的事以及他们近乎变态的心理,使每一个描述他们的作家不得不咬切恨齿、紧缩双眉。年轻的一代觉醒,开始奋斗,这是他们的选择与付出,他们是爱国的一代人。这也是老舍在小说里给我们的希望,不仅仅是生活的苟且,还有希望,还有诗和远方。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我们是年轻的一代,热爱自己祖国,把爱祖国当做自己的重任。

《四世同堂》读后感范文500字

前段时间我在空闲的时间阅读了老舍的《四世同堂》这本书籍,这本书籍很长,从最初看时到最终看完将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期间一向沉浸在老舍为我塑造的那个世界,仿佛自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旁观了世界的沧海桑田、变化多端,与书中的人物共同历经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当阅读完书籍中的最终一句话,故事戛然而止,心中却依旧萦绕着众多的感叹。

《四世同堂》这本书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惶惑》、《偷生》和《饥荒》,主要讲述了在北平沦陷的八年中,在日本的侵略下,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和小羊圈胡同中各色人物的遭遇。经过一个个人物的故事,作者真实的为我们表露了在战争期间中国的社会现状,再现了那段满目疮痍的历史。

阅读这本书籍时其中的汉奸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那个前途一片黑暗、黑白颠倒的世界,很多人物在权势的诱惑下选择了背叛自我的祖国,为日本人做事,例如以往拳打汉奸的金三爷,最终却因为日本人带来的生意好转而对他们心生感激,甚至还出卖了钱默吟先生,这前后之间的转变,令人唏嘘感慨,在利益面前,似乎一切都是脆弱的。读后感·然而我认为总有一些东西比生命还重要,那就是祖国,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自我的初心、不能丧失自我的气节、不能背弃自我的祖国,因为国家就是我们的避风港,有国才有家,国家强大,我们才能和平幸福。

结局的一句“起风了”,虽然故事戛然而止,然而历史的车轮缓缓向前,时间永远不会停止,我们的国家也最终一步步历经了那些坎坷挫折,从沉睡中苏醒,变得繁荣富强。历经风雨才能见彩虹,风雨之后便是晴天,黑暗之后将是黎明,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满怀期望,相信正义和光明总会到来。

《四世同堂》读后感范文500字

我是一个常看书的人。在我的书架上,摆满了很多小说、著作,它们伴随着我的成长,给了我知识,给了我欢乐。书,是我能随意涂写的天堂。

人皆有一本自我最喜欢的书,我呢,最喜欢的书,就是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了。

相信很多同学也读过这《四世同堂》,书里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北京城,当时的北京是叫“北平”的,日本人侵占了北京城,故事从北平小羊圈胡同一户姓祁的人家开始,以及胡同里的钱家、冠家等等发生的故事。在故事里,有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祁家祁瑞全、钱家二少爷,也有甘当日本侵略者走狗汉奸的冠家冠晓荷,还有性格耿直的常二爷、胆小怕事的祁老人、用心良苦的白巡长,在这个毫不起眼的小羊圈胡同里,每一个人物都有着不一样的命运……但可惜当时北平城在日本侵略者的黑暗恐怖统治下,它们折磨中国老百姓,三天两头地不是关城门,就是禁街,老百姓们生活十分困难,吃不饱穿不暖,连冬天烧暖气的煤都没有了。于是就有了反抗压迫,勤劳、聪明的中国人最终打败了日本人,赶跑了侵略者。

读完了《四世同堂》,我被老舍先生笔下写的精彩故事深深吸引。抗日战争时期,当时那种国破家亡的凄凉、悲惨和对日本侵略者的可恨、可耻。老舍先生用自我的笔变成了“机关枪”,向不知羞耻的日本侵略者“扫射”。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什么叫亡国的耻辱,亡国的悲哀!老舍先生的笔尖让我明白了,国家不能落后,落后了就要被挨打,做亡国奴,任人宰割,一点尊严都没有。读后感·所以我们要不断地让我们的国家强大,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欺负中国。同时我也深深感到我们此刻的生活真的来之不易,每个人都幸福地生活着,不会再出现故事里那种饥寒交迫的情景。

老舍先生在文末写祁老三带着成功的光荣归乡时,也写出了瑞全衣锦还乡的变化:可是,他说不出话来。身旁的老三,他觉得,已不是他的弟弟,而是一种象征什么的力量。这就是所谓的革命的力量。

少年强则国强。

我想,这种力量对于今日的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感激老舍先生给后世留下了这部中国的《战争与和平》

《四世同堂》读后感范文500字

开战之前,气氛紧张郁结,人人自危。胡同里的住户九流声色不一,不一样阶级间的差异似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鼠目弃义之人的算计、平平百姓的漠然、忠肝义胆志士的谨慎不安和对于家族忠孝不能两全的犹豫。“一朵花,长在树上,才有它的美丽;拿到人的手里就算完了。假若北平是树,我便是花,尽管是一朵闲花。北平若不幸丢失了,我想我就不必再活下去!”钱默吟先生以花自喻,又将北平比做树,树无花不美,花无树不活,相比于从此浑浑噩噩的活在沦陷的北平,不如随着北平自由的丧失一同离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足矣看出他对于家国的热爱。

而与之相反的,便是冠晓荷,虽名曰为荷,却并没有如荷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反是苟同于世俗与不堪。他并不信奉什么神佛,只可是把它当作一种交际的需要,正如他须会唱会赌,模样够格,会几句二簧与八圈麻将那样。他急于成为一个“上层人士”,对于很多人和事都看不上,以此来体现出自我的尊贵,但他的内心又何尝不是卑微的呢,以迎合他人眼中的高雅与意趣的方式,来表现自我的不俗与能耐。“假若出卖国家能够使饭食更好,衣服更漂亮,这个宇宙的主宰——冠晓荷——连眼也不眨巴一下便去出卖国家。”在他心里,生命就是生活,而生活理当奢华舒服。

为到达他的梦想生活水准,他没有什么不能够做的事。什么都是假的,连国家民族都是假的,仅有他的酒饭,女人,衣冠,与金钱,是真的。冠晓荷先生比李四爷,小崔他们都更多明白一些什么是“国家”“民族”“社会”,但他虽会说这些,甚至会用这些名词演讲一番,但他不如孙七,小崔那样有着一股子气,他说什么与相信什么完全是两回事。他能够因为没有一个差事而恨恶南京,恨恶国民政府,能够为了获得一官半职,像条狗一样去见日本人,就连临死也不愿相信是日本人害了他卑微可怜却又可恨可笑。

小崔、孙七等人,他们都是心地顶善良的普通老百姓,是北平无战事时的好市民,但他们生错了年代。他们爱国,但他们不敢走,他们有顾虑,他们选择了低头。然而当小崔最终思考着钱先生的劝告,打算走出北平走出这个被日本人框住的牢笼,投身革命时,却因为碰巧在街上而被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一个最终有了抱负的青年就这样倒在了这个暗黑的时代。小文夫妇只是沉迷在戏中,冷漠而又温顺的理解着。读后感·但当日本人对着若霞不礼,小文拿起板凳就往日本人头上砸去,他明白自我必死,于是笑着对若霞说:“霞,死吧,没关系。”其实他们只是小人物,可是似乎又闪耀着别样的光辉。

在这个战火纷乱的时期,战争不再单单是是地区,是领导者,是士兵的事情,它和每一个活在其中的普通人有关,一但开始就没有人能够豁免,不管愿不愿意都会被牵扯其中,唇亡齿寒,战乱中层层摧垮的家庭不能保护年幼弱小,也无法阻止生命逝去。它会把你勇敢的心激起,把你苟且偷生的幻想打破,把无奈、屈辱、生离、死别的种种强加于身上。四世同堂,与其说是写一个家族的兴盛衰灭,不如说是记录一段屈辱的历史里人性的挣扎。

《四世同堂》读后感范文500字

第一次看到《四世同堂》这本书应当是几年前,我在找其他书的时候恰好发现了它,牛皮纸封面,书页都泛黄了,看着很是破旧,我想着里面无非是聊些家长里短的琐事,就没翻开。

第二次看到是在万圣书屋,那时候已经有人给我推荐了这本书,书店里的版本有分上下部的,有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的,好厚一本小说,没有勇气看下去。

然而,缘分就是那么蹊跷,最终我还是去看了这本书。上部看的是那本在图书馆偶遇的旧书,下部则用手机看的。

这部小说以抗战为背景,以祁家祖孙四代为主体,描述了北平胡同里的普通居民在日本侵华时期生活状态的变化。在我眼中,这就是一个故事,没有刻意去传达深刻的道理,也没有过度的呐喊和呼吁,更多的是单纯地记录和不断地自我反思和挣扎。老舍先生是个心细、心诚的作家,写这部小说是在北平沦陷的第五个年头,小说之所以那么长历时那么久,依我对这本书的感受来说,一方面是因为作者对国家对北平这座城爱得深切,这种爱使他舍不得放弃描述他能想到的每一个场景、每一种文化,其实我一开始对这样慢的小说节奏有点不耐烦,直到看到之后才能理解这种感情,要明白当时的中国随时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书中的场景、文化传统很可能再也看不到了,所有他必须这么写。

另一方面呢?朋友说书中对主人公之一瑞宣忠孝不能两全、家国只能选其一的纠结挣扎描述得很好,我第一反应就是瑞宣身上可能有作者自我的影子,一个人在写自我的时候往往更真实和全面,也许在抗战的这些年,作者跟小说主人公瑞宣一样,为国家的危亡担心,为自我的苟且偷生愧疚,他想尽办法获取最新的战况,并始终坚定中国必胜的信心,最终期盼已久的抗战胜利了,小说也所以结束。

这部小说是有很深刻的时代意义的,但在今日的读者看来可能会索然无味,因为它与我们这个时代无关。但这样的故事应当是一个民族的瑰宝,有人写这样的故事,有人读这样的故事,历史才不会那么容易重演。读后感·有句话说,在这个世界上和平是暂时的,战争才是常态,但愿下一次在国家遇到危难时,我们中国人能少一分懦弱、多一份勇敢,反抗得越早,灾难就会越少,对于那些迟早要来的东西,又何必拖延呢?

去看看书里面一向爱好和平的国人吧!我们看重家庭、感情,渴望用隐忍、退让换来平静的生活,可是没有国哪有家,一不细心,就什么都没有了。

<上一页下一页>
  • Copyright © 2018-2022 悦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提升广大文学爱好者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掌握更丰富的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