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历史博物馆,在领略优秀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也激荡着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新时代人文精神的回想。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博物馆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博物馆观后感1
在初一的时候,学校组织去了首都博物馆,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首博,可以说首博带给我的是太多的震撼。看到首博第一感觉就是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即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现鲜明的现代感。和以往我参观过的军博是截然不同的,它的建筑风格和我曾参观过的国家大剧院有几分相似,有一种非常的后现代感。
一进博物馆就是一个大厅,大厅里有指示牌,上面清楚地介绍展区的分布。博物馆总共分为5层,分为东区西区。
首先我来到的是“古代绘画艺术精品展厅”,这里陈列的是明清绘画作品。对于绘画作品我可以说是一个完全的门外汉,但我也能感受到文人画家通过笔墨丹青,挥洒出的那种意境深邃、飘逸、青幽、惟美的精神世界。顺着二层的螺旋结构我来到了三层的“明清书法艺术精品展”,以收藏或流传于北京的明、清时期的名家墨书精品为主线,展示北京书法艺术的特色。
四层有“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以反映燕国青铜器文化面貌为主线,从铸造技术、造型、纹饰诸方面展示北京最早的青铜艺术。四层还有“京剧文物展”,有那些漂亮的脸谱,戏服,听戏的茶楼,坐在小桌旁看着前面的大屏幕正在上演的戏剧,能真实亲切感受到当时来茶楼休闲的人,那种自在享受的心情。四层还有我最关注的也是看的最仔细的“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它分宋辽金、元、明、清四个展厅,以宋辽金至明清时期北京地区重要遗址、墓葬、窑藏出土文物为主。该展览充分展示了北京各个历史时期出土及传世瓷器精品,反映了我国古代陶瓷发展史各阶段发展轨迹,集中体现了中华瑰-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历史风貌。
这里有太多让我吃惊,甚至是让我震撼的作品。很多我以前只在书上见过,没想到这次可以见到实物,这让我非常的兴奋。有一件工艺绝对堪称精细,那就是景德镇窑青白釉戏剧舞台人物纹枕,此瓷枕雕镂成戏台形式,戏台上珠帘漫卷,众多演员正在演出一场戏剧,反映了元代戏剧流行的社会风尚。瓷枕镂雕精细,集建筑、舞台与瓷塑艺术于一体,表现出元代戏剧艺术的面貌及景德镇窑工高超的制瓷工艺。瓷枕里边的人物、舞台竟也雕刻的如此精致。而且它的舞台梁柱、栏杆都非常的细,真怕轻轻一碰就会断掉。不知道怎么会保存到现在还这么完整。真是让我激动感慨万分!陶瓷展厅里的很多展品都太让我大开眼界了,可惜记忆有限,不能在这里一一列举了。真希望还有机会,让我看的更仔细一些。
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四层,来到了五层。五层是“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分为新石器至南北朝时期、隋唐至辽金时期、元明清时期三大部分。本展览从展现北京玉器文化的角度出发,反映了北京地区的玉器发展史和艺术特色。我非常喜欢青白玉,看上去非常的纯净,有些可以说是晶莹剔透,看了就让人喜欢。五层还有“老北京民俗展”,在这个展厅随处可见用小泥人模仿当时婚庆热闹喜庆的场面,透露出当时纯朴的民风民情。除了这些还记得有剪纸展,风筝展,北京小吃展,服饰展。
时间就这么匆匆过去了,没有办法,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首博。真想让我的家人也来看看,绝对不枉此行。留给我的是太多惊奇,太多的震撼,同时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的祖国,学习到了不少知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博物馆观后感2
2019年6月30日上午,机关服务中心组织党员活动参观首都博物馆,看到一对对的小学生在馆前合影留念。多么熟悉的一幕,不禁唤起儿时的回忆,中心的全体参展人员也展开党旗在首博馆前合影。此刻我感觉到时间变得之快,几十年前参观中国革命博物馆的情形,历历在目,有生第一次参观博物馆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也是“七一”前夕,只记得站在红旗下,举起手臂攥着小拳头,幼嫩的喊出“时刻准备着,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然后参观,回来老师让我们写“观后感”,只记得其中一句话,看了一堆石头、瓦片、破盒、破罐,特没劲,枪大刀可是真家伙。
几十年后的“七一”又参观博物馆,也许还是现在学生时代,每次参加什么活动,老师都要布置作业写“观后感”的习惯,此时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让我又想写点什么。
本人酷爱参观展览馆和博物馆,不论出差旅游每到一地,只要有时间条件许可,都把参观当地博物馆作为首选,他是你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回顾多年来参观博物馆的经历与感受,让我感受到祖国历史的脉搏与改革开放的脚步。
记得小学时代,第一次参观天安门侧的中国革命博物馆,那时对那些古人类创造的石器工具、陶罐、瓦片、不知其意义所在,只对刀枪感兴趣,也激发了我动手的能力,参观后就动手用木头,削刻了一支形驳壳枪,在以后的观展中看了中国的印章,他让我萌发了学习篆刻的兴趣。而今在进入博物馆,又是一种不同的心态与感受了。
当你步入博物馆就如同进入了时光隧道,把你带入了那远古的洪荒时代,我站在那古朴、泛着钢绣的青铜器前我欣赏已不是它的器形与上面雕刻的文字。我只感受到一股够重的历史气息迎面扑来,它似一种气场,凝缩了中华几千年前的信息向你释着。
当我仰视着那些精美的字画,我已不再解谈其中的内容,站在远处看,你似感觉到画中的人物飞翩翩得向你走来,那字里行间,急似飞流瀑布,缓似行芸,感觉妙不可言。
当我俯视那一件件美轮美奂的玉器,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古人琢玉的场面,过去人们形容大自然的造化是鬼斧神工,看到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你就理解了什么事巧夺天工了。
在浏览神采各异的瓷器时,想得更多是不可思议,我想到古人,金木水火土的运行,让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你不得不感造物主的神奇。
北京风俗展又让我联想去探讨,为什么祖先会把皇城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
走马匆匆时进午,走出博物馆还在回味,似知道了很多又似一片模糊。
晚临睡前有习惯的拿起枕边的一本《禅悟》翻悉看到中国古代有一个禅宗和尚青源惟信禅师得到以后说:老僧三十年前来参加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到个休歇处,依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是一段充满禅机的话,看到此语顿觉感悟,今天的感受不就是“悉山不是山,秀水不是水的意境吗?
其实我们的人生,还有艺术不都是要经历这三种境界吗?人生三境界,说的是人生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今天参观的过程,好像把这一过程浓缩在了一天,让我有了独特的感受,起床即刻将这感悟记在这张博物馆的创刊号上,以为记:
于西城三里河悟堂南窗下
博物馆观后感3
在我踏出首都博物馆的最后一步时,不禁连想感慨:这是一个蕴含着多么璀璨文明的瑰宝呀!我很庆幸今天能与相识已久的同学们一起观光,一起分享,一起收获。好奇的来,惊喜的走。满载着无限的乐趣与满足。从一层逛到五层,映入眼帘的一切都一直在充实着一颗空虚的心。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一刻,向我展开了。
岁月流转,几十,几百,甚至是几千年的东西,今天依旧那么清晰。看似简单的,其实这些全都是让人洒尽汗水的。远处金碧辉煌,活灵活现的佛像,往近处细细斟酌,才知道这一道道的刻画有多么不容易。
看着那些古代玉器,看着那一道道形态不一的花纹,不同的形状,这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条理不一的瓷器,各具风韵的京城旧事,开拓眼界的书房珍玩,辉煌的古都北京历史……一幅幅赞不绝口的画面在眼前出现,这是一个令人多么难以忘却的时刻呀,在博物馆里,玻璃架上的,立在地面上的,挂在墙上的,无不反应出了以前北京人的聪慧。
在这个非凡的境界里呆了三小时,感受,品味,斟酌了许多非凡的东西。心里不禁生出了一丝羡慕,欣赏。为何上一代的人如此伟大?为何中华民族的文化如此璀璨?真希望,在将来的某一天,被称赞的是我们。品味着这一本收获,触动着笔尖,记录着这一段记忆。在千里之外,好像又听到了赞叹。
博物馆观后感4
周二,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首都博物馆,作为一次实践活动。在去博物馆之前,我们先去听了一位教授的讲座。他给我们讲了大英博物馆250年的收藏文物,讲得有声有色,用多媒体打出了很多精美的图片,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大英博物馆的珍藏,也对我们之后去参观博物馆奠定了基础。
我们先去参观了瓷器,放眼一看各种各样的瓷器展现在我的眼前,仔细欣赏,上面各具特色的图案,完美的布局,吸引人的颜色,无不说明当时制作时的用心,有的瓷器上面刻有人物,不光是人物的神态,表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就连人物穿的衣服的褶皱都那么生动,体现着自然美。
在看那陶瓷的色彩,纹路。都清晰有条理。整体看,色彩,光泽都很到位吸引人。
接着,我们还参观了老北京的文化,让我知道了以前老北京人的生活是那么的丰富,多彩,那么的充实!他们在大街上遛鸟的,卖东西的,品茶的,聊天的,舞狮的等等。看着他们自己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是那样的开心,笑得那样甜,自己心里也不禁美起来。
休息一会儿后,我们又怀着好奇的心里去参观了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里最让我感到神奇的就是埃及的木乃伊。每个木乃伊都用布裹着,而且他们的心脏都要单独保存,不像其他的器官都放在一个容器里。我很不解,为什么心脏要那样慎重地保存呢?经过观察了解,才明白原来埃及人认为心脏是人类思考所在,是灵魂的寄居之处,所以他们对心脏格外地重视,不仅这样他们还为缺少心脏,死去的人制作了各种各样的“心性护身符”,代替心脏的作用,让他们仍然可以重生。况且,制作木乃伊只要是有钱的人都可以将自己的尸体做成木乃伊。
参观了一系列的文物,我觉得古代的文化就像是神话。
不同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同的地区人们的生产了水平,哲学以及审美观念的差异,这些因素使得艺术呈现多元的面貌。欣赏文明遗珍,感受艺术魅力,无论何时何地的艺术,都凝聚着人类的精神与智慧,表现着人类对生活和生命意义的思考,这是人类永恒的主体!
博物馆观后感5
今天在学校的领导组织下,我们来到位于北京长安街沿线的首都博物馆。刚来到这个壮观的比武官时,我们的心情是无比的激动,从外观上看这个比我馆的设计是十分独特的,有一个像绿色的大钟似的东西突出来,拒收这是一个十分大的放映厅。从总体上看这个东西体现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特色。
一进入博物馆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面硕大的老北京式大牌坊,顿时一股浓浓的京味气息扑向我们。我们首先参观了“大英博物馆”,在这个馆中有272件展品是英国博物馆捐献出来的,展品出自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不同时期与各大洲。同时记录了不同人群和个人的多样化表现。在这次展览中有许多的展品都是举世无双的藏品,而且是首次在中国展出。如来自新西兰的毛利人战时用哨,著名画家伦勃朗的版画代表作《三个十字架》,达·芬奇的《裸体男子画像》,拉斐尔的《圣女像》等。我想这些展品的展出意味着我国与别国文化的交流。通过展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了解世界,了解我们的历史。当然看完大英博物馆的展出,让我不得不向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侵略”别国的文化?如果少一些侵略和掠夺,每一个国家都可以完好的把持各国的文化,在以后各国的交往中,可以享受一下各国的文化历史的特点。还有在以后的交往中就会少一些纠纷!
中午午饭过后,我们来到首都博物馆的其他展馆。这个展馆一共有五层,每一层都据有各自的特点,而且体现出了我们中华明祖的特点与风采。二层的展区主要是一些历史事件及一些关于历史事件的产品,在这一层,我们找到了许多关于历史课上的指示,通过兰立体电影与详细地介绍,让我们对历史这一学科更加得感兴趣,而且知识也掌握得更加牢靠。同时也知道了在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几个重要转折点的实践与电表的人物,通过这一层参观让我更加的热爱祖国,而且有一种想为祖国献出自己全部力量的决心。而第三层则是我国的建筑,进入展馆,我们可以看见许多的古建筑的模型和一些门上的装饰品,在这里我了解到我们北京的几个“门”的分布及名称。通过我们对“门”和建筑装饰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看出,我国古代人的生活气息及生活习惯。才可以养成更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而四层则是以宗教为主,大多数是以宗教为主,大多数则为佛像的展出,这些佛像显得十分的庄重,而且具有神圣的感觉,每个国家的佛像都是不同的,都具有各国的特点。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以前的人们拜宗教的程度以及信仰与爱好。以便于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研究。
最具有民族气息的就是五楼的展出,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旧式玩意,如“七巧板,抖空竹,抓周盘”等,这些都是老北京的特色玩意儿,而且还有描绘,嫁娶的展馆。真是京味十足呀!让我们感觉到了老北京人的热情与热闹。而且通过这些东西的展出让我们知道了许多北京的习俗,和国粹“京剧”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