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是一部以“南水北调工程”为故事题材的电影,从影片的片名“天河”之意即可得知,南水北调工程有着多么重大的现实意义。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天河电影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河观后感1
11月26日下午,我们一同观看了电影《天河》。看这部电影,我收获了很多感动。
这是我们第一次将课堂放在校外。我们排队到电影院的时候,我看到了很多同学有了规则意识,能按照要求排队行进,能够在行进的过程中不讲话。进入中学两个多月的时间,老师为大家的这种“规则”意识和规则行为感动。
我们最先到达电影院,但是最后进场,在电影院外静静地等待,我们没有抱怨声,这种团队意识这种忍耐的精神,我们很感动。
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大家几次为影片的感人的情节鼓掌:看到有情人终成眷属我们鼓掌;看到那条叫“乔乔”的狗找到新家我们鼓掌;看到南水北调工程成功,我们鼓掌……鼓掌是一种善良的行为,在我们的鼓掌声中,我看到了大家心中的正能量。
《天河》所讲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五棵松地铁、北京立交桥、三零一医院、北京电视塔……我们的生活很平静,似乎没有故事。通过影片知道了,有那么多人、那么多家庭在为我们的幸福生活努力着牺牲着奉献着。
无尽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们有关,怀着感恩的心生活。
在观看《天河》的过程中,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由于我们是校外活动,很多老师在为我们保驾护航。前期,教育处的老师们周密地策划这个活动——联系电影院,事先踩点,了解电影,调整我们的教学时间;活动中,保卫处的老师、教育处的老师们在过马路的关口,指挥车辆,保证我们的安全。
一次小活动,牵动了很多教职员工的心,请大家珍惜这份情。
电影院中,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坐在好的位置上,我们七年级二组的很多老师坐在第一排,也有一些老师坐在电影院的过道上。年岁大的老师、年轻的爱漂亮的老师、个子高高的男老师……为了大家能看好电影,老师们牺牲着舒适。
亲爱的同学们,无尽的远方的人们或者我们身边的人们,都在为我们的幸福努力着,请大家热爱生活,常怀感恩的心。
天河观后感2
晚上去看了《天河》,这是观后感。
首先。剧本实在是……咳。据说编剧下基层去摸了不少素材,也能看得出创作过程中的努力,然而还是无法掩盖剧情的薄弱。特别是每段剧情冲突最后的落点都很奇怪。无一例外地落在了春晚式的粗浅感动当中。例如当中段奕宏在隧洞里维修器械几乎窒息,被抬出来之后不仅见到了朝思暮想的父亲、女儿、美女同事、连一度恩断义绝的老师都和他言归于好,这种大团圆的画面瞬间让我蛋碎一地。(谁让老人孩子上工地的?叉出去)再加上若春晚熟面孔,看整部电影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在看一部特别加长版的春晚小品。有些描写领导视察的镜头,构图堪比新闻联播。
然而在看的过程中还是挺愉快的。画面挺美,几个演员的表演也不错。周晓丹在手术室里,男主回到施工现场的上方,在人来人往的地铁里蹲下去的那个镜头看得心有余悸。几个长辈级的角色可信度都很高。《爱有来生》之后数年不见段奕宏还是那么有型,透水抢修那段和后面维修机械的两段拍得惊心动魄(美中不足BGM拖的太长了,显得刻意)。这个角色也比男女主角更加显得亲切。面临两难抉择沉沦苦闷的状态很到位。
只是戳心戳肺地一场叛师出走,最后还是换汤不换药地干起了老本行,让人怀疑同样的工作体制内给的薪水是不是有点低得不合理,让这么一个专业技术人员连十万医药费都拿不出来。动机不明的地方还很多,比方说在地铁下方挖洞的时候为什么不能暂停地铁而要让成千上万的乘客与施工方共同承担风险?比方说机械故障不能等厂方派人来修非要一个没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冒险抢修?个人英雄主义么还是只为了完成上面的赶工任务?
天河观后感3
要做一件事情非常容易,但要把它坚持下来却很难。今天,我就从《天河》这部电影的主人公董望川那里学会了坚持和毅力四字。
坚持,顾名思义,意思就是坚决保持住或进行下去。毅力等同于它,是一种坚持的力量。凡事都讲究坚持,因为坚持才会成功。
《天河》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一群水利人的奋斗故事,以及他们的家庭生活。电影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被南水北调这个大工程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他们为此也付出了很多,有些人甚至连自己的家庭也顾不上。而主人公董望川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不惜为了工程而放弃了自己的家庭,导致和妻子关系不融洽,也不能常常见到女儿。可他所做的这一切,在我看来都是一种对工作的坚持和毅力。
坚持努力工作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更何况是董望川这样的水利人,工作艰难,但他却做到了,他对工作的态度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坚持。董望川是什么人?众所周知,是水利人。这代表着要付出与常人的二倍相对的努力,每天带领着工程队员们去修水坝,每天都随时可能面临着崩塌的危险。还要说服那些不愿搬迁的老百姓们,整天与他们“做斗争”,这时,就已经有人放弃了,比如他的徒弟江浩。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了下来,依旧做着这份一无所获的工作,这是十分了不起的。另一方面体现在毅力,在完善工程的这段时间里,他派妻子周晓丹去任职丹阳副市长这个职位,原本他们俩个的关系就在恶化,再又这么一折腾,局面便更加不好扭转,可董望川并没有因为这些事情而放弃,而是用毅力度过了难关,也让妻子周晓丹明白了自己的苦衷。
董望川这个人物塑造得非常成功,用各种褒义的词来形容他都不夸张,但他最大的优点还是在于坚持与毅力,因为它们,他最后才取得了成就,化解了矛盾。他的精神值得我来学习。
希望在以后做事情时,我们不要太简单就说放弃,这样会错失成功,与成功擦肩而过。我们要与坚持同行,成功相伴!
天河观后感4
在看这部片子之前就听别人谈起过,褒贬不一。因为是一部中国式主旋律影片,但部分情节有人情味十足,能让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作为北京人,南水北调与我们息息相关,所以我们才会潜移默化的感受到并接受了这部电影。
作为一部主旋律特点的商业片,故事里每个矛盾冲突最后的落点都很奇怪,无一例外地落在了春晚式的粗浅感动当中。段奕宏在隧洞里维修器械几乎窒息,被抬出来之后,第一时间见到了朝思暮想的父亲、女儿,连一度恩断义绝的老师都忙不迭地和他言归于好。这种圆圆满满大团圆的画面总是让我感觉在看一部加长版的春晚小品。而且电影为了“扣人心弦”一直就是五分钟就得出点事,又靠着水利人的坚毅和群众毫无预兆的配合完美解决。
故事也很有值得赞扬的地方。关系到国家百年大计的工程,让几代人为之努力。一代水利人看似十分风光,但每个人在的背后付出了多少并没有人知道。原住区的居民几乎得不到多少好处却失去了家乡,他们都为了国家放弃了个人利益。
以后,经过地铁一号线,去到五棵松,可能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感情。知道了我们供水的来之不易,以后用水也会更加节约。饮水思源,这部电影让我们知道了其中的艰辛。这部电影为场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作下一个艺术化的诠释。
天河观后感5
南水北调在半个世纪前还只是一个宏大构想,当时限于技术和人力等诸多因素,这项浩大的工程难以实施。今时今日,南水北调已经成为现实,但谁能想到有多少默默无闻的水利工程人员为此付出的巨大艰辛。他们几代人都为了实现这个构想而努力,从而成就了这项惠及上亿群众的水利工程。
电影《天河》让我感受到南水北调历经艰难与曲折。难以想象,董望川面对危险系数高几乎没有胜算的工作,义不容辞,面对家长乡亲们对勿动祖坟的坚决,他耐心劝说,面对曾经的救命恩人,他按实际办事从不偏袒,忍受辱骂和被打,面对深爱的妻子,他只是飞奔到手术室而后又回到工作的第一线……难以想象,江浩作为一名水利工程师,德国留学,学成归来,本该听人夸奖,受人敬仰,却在乡亲们面前受辱,父亲的重病,无暇照顾而亏欠太多的女儿,贫困的家庭,使他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徘徊,思想的斗争无疑是最残酷的斗争,但最终他还是没有让人失望,决定担当,严谨的工作让他紧绷神经,边工作边照顾父亲,在生与死的较量中修补零件……难以想象,沿岸村民移民搬迁,关闭污染企业,要与传统思想进行何等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们做出了多少奉献和牺牲……
天河,生命之河,承载了多少人的汗水,多少人的希望,多少人对水利的梦想,多少人对于国家人民的爱……亲情,友情,爱情,工程背后的辛勤工作者们是在用这些来为我们换取福利啊,每一颗为祖国为人民的心在汇聚,汇聚成涓涓细流滋润华夏儿女的心田,汇聚成天空璀璨的星,照醒世间。
南水北调,看似简简单单的四个汉字,其实却包含有很多伟大的生命意义!南水北调不仅仅是一个惠民工程,更是一个生命工程。饮水勿忘调水人,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会感恩,才不枉这凝结心血的工程;珍惜水资源,不要让他们的付出无效,不要让付出太多的人寒心!让我们再次向他们致敬,静待天河奔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