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黑客”这一概念近年来兴起于美国互联网创业圈,是介于技术和市场之间的新型团队角色,主要依靠技术和数据的力量来达成各种营销目标,而非传统意义上靠砸钱来获取用户的市场推广角色。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增长黑客》的读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增长黑客》读后感
作者范冰在书中讲了什么是增长黑客,增长黑客对企业的重要性,如何组建增长团队以及如何增长。作者重点讲述了增长的转化漏斗模型。
转化漏斗模型即AARRR模型,获取用户、激发活跃、提高留存、获得收入、传播推荐。
获取用户可通过多种方式,比如借助竞品平台、换量等。
激发活跃 用户获取之后要让用户保持活跃,可通过迅速传递产品核心价值,让用户感觉产品非常实用。用户感觉到有用才会持续使用持续活跃。
提高留存 用户保持持续活跃可以说已经留存下来了,但是流失的用户要及时挽回,开发一个新客户需要的花费是挽回一个老用户的5倍,所以要想尽各种办法提醒不活跃的用户活跃起来。
获得收入 用户一旦习惯使用产品,离不开产品,自然而然就会愿意付费。变现的模式有广告和付费,产品可根据自己的定位选择不同的变现方式。
传播推荐 流量池一书中讲述了流量池思维,即以存量求增量。利用口碑+自媒体,让用户推荐传播产品,实现病毒营销。
《增长黑客》读后感【篇2】
1. 写在前面
周末最放松的时刻大概就是躺在床上看书了。最近之所以选择看《增长黑客》这本书,是因为发现当产品0-1搭建成功后,接下来最重要的工作是拉新获得用户量。是这本书让我找到了用户增长的方法论。
2. 书籍介绍
该书的作者是肖恩·埃利斯&摩根·布朗,主要讲的就是需求验证后,如何获客、激活、留存、变现和推广的方法。随着互联网红利的减少,用户时间的碎片化以及资本投资的理性化趋势,企业单位的运营成本也在不断的呈指数型增长。这本书告诉我们的就是如何利用数据在有限的资源内获得最大限度的用户增长。
3. 书籍重点摘要
增长前提
好产品是用户增长的根本。即在做用户增长之前,先确定产品是否为“不可或缺”受目标用户之喜爱。否则过早地追求增长会使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浪费在错误的事情上,推广一个不受欢迎的产品,不但不会使早期客户转换为忠实粉丝,反而会令他们失望,甚至变成愤怒的批判者传播负面性的口碑。
产品早期先从一小部分用户群直接/间接获取反馈,以最小化可行性产品验证需求,将反馈快速迭代,融合到新产品中。
认知数据
用户增长的一切工作都是建立在数据分析的指导之上,需要具有数据思维,没有数据就没有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进步。通过数据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分析数据、验证或者是推翻假设,最终抽丝剥茧,逐渐接近真相。
不断的去认知挖掘数据的价值;掌握数据驱动的体系和方法;运用数据指导各个业务部门的运营;利用分析工具代替人力。
专注目标
用户增长的工作必须时刻围绕增长展开,确定增长愿景或目标,每个目标需要制定明确的投资策略和验收指标。但有时通往目标的道路处于一团迷雾之中,并没有现成的套路和方法可以直接借鉴,需经历不断地测试、改进、学习、再测试,要求相当强的毅力和抗压能力快速执行。
关注细节
对产品任何一处细微的改动都有可能影响到用户增长。通常 A/B测试 是检验产品细节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善于创新
用户增长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我们不但要通过缜密的分析衡量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也要天马行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构想(通常指头脑风暴)。
全方面探索
用户增长既要了解自己的产品用户活跃渠道,建立环环相扣的转化漏洞;还要目光长远审时度势时刻掌握海内外最新产品和市场动向,横向掌握产品的数据,纵向挖掘上下游生态链接情况。
一句话:既要低头走路,又要抬头望天
4. 总结
这本书有大量的具体执行案例非常值得我们反复阅读,对各种情况都提出了增长建议。AB测试,病毒式传播等等都是实现产品增长的经典手段。
《增长黑客》读后感【篇3】
Sean Ellis与Morgan Brown共同编写的《增长黑客》一书中,提供了一套驱动产品成长的方法,并列举了很多实战案列。对于我这个产品新人来说,书中第一部分所阐述的方法论十分具有指导意义,所以本篇重点讨论增长黑客方法中的三个基本原则:1. 实现“啊哈时刻”;2. 明确增长战略;3. 快节奏实验。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最头疼的莫过于在短期内吸引大量用户,所以很多企业不惜花费巨额成本在前期获客环节,然而他们却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好产品才是增长的根本。在产品没有准备好之前,盲目地追求病毒式增长,很可能适得其反。现代互联网环境中,营销手段千奇百怪,其中不乏被证实带来惊人效果的,比如最近兴起的竞赛答题,短时间内就吸引了大量用户的眼球,但是热度退却之后,留下来的用户有多少?真正转化的付费用户又多少呢?病毒式增长带来的也许只是几个月后用户的迅速流失。
增长黑客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首先确定你的产品是否不可或缺,为何不可或缺,以及对谁来说不可或缺,也就是了解产品的核心价值,确定核心用户的“啊哈时刻”。
有些时候,产品的核心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的功能,而是在于它是否与核心市场相契合,而这一核心市场很可能和公司一开始所设想的相去甚远。所以创造了核心价值,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能够正确定位核心价值。在最初设计产品的时候,我们常常会为新产品制定核心功能和目标群体,预想用户将会喜爱产品的哪些地方,但事实上我们以为的不一定是正确的。产品真正的核心价值,也许会完全不同于我们最初的愿景,它可能是在产品推出之后才加进去的某个功能或者体验。
所以当产品不成熟时,或者还没有确定“啊哈时刻”的时候,关键一步是通过数据挖掘、用户调研,寻找那些真正热爱这个产品的用户,然后分析这些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有哪些相似之处,从中摸索他们在产品中所获得的其他用户可能没有获得的价值。因此,一个有效的与用户沟通的渠道对产品成长至关重要,核心用户将给予产品最有价值的反馈,为后期迭代指明方向。除此之外,在产品调研工作中,可以多问关于产品改进的问题,这能够帮助团队发现阻碍产品获取更多用户的原因,也能够凸显公司自身没有想到的产品改进机会。
当产品具备了“啊哈时刻”,拥有了与市场匹配的核心价值,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更多的人发现它,公司需要尽快将重心转移到促进增长上面来。
书中提到了Everpic的失败经历:Everpic是近年来最被看好的照片应用,用户平均评分高达4.5颗星,它初期获得的5.5万用户也非常活跃,而且升级到付费版的转化率高达12.4%,但是他们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没有利用早期用户的热情来获得更快的增长。他们也考虑过利用一些增长黑客的方法驱动用户增长,但是因为担心这样的方式会使用户感到厌烦,所以他们没有付之于行动,而是始终一心扑在改进产品上,终因资金链断裂而悲剧收尾。
Everpic的失败说明了在适当的时间选择适当的增长杠杆有多么重要。转化率和用户好评都表明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出色的产品和一群忠实的活跃用户,他们需要做的是把注意力从改进产品转移到增加收入上,不管是改变设计,改良现有的功能,还是增加新的体验,目标是将更多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
增长黑客不仅仅是从一系列方法中选择一个来试用,而是一个持续的实验过程,以确保这些方法能够取得理想的结果。如果Everpic真正推行增长黑客的话,他们就会运行试验以确定他们的假设是否成立,而不是因为担心某些情况的发生就不做任何尝试。
对于BAT这类大公司而言,他们已经积累了各种资源来推广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有太多的办法可以为其所用。然而一个创业公司却没有这样的资源,在拉新阶段能做的无非就是邀请转发之类的动作。增长黑客提供了一种基于产品和数据的低成本营销方式,给创业公司带来了福音。
如何结合产品和数据分析,得出恰当的增长方法呢?最简单的例子,A/B测试经常能够帮助公司发现一些非常简单的改变,这些改变实现了用户的大幅增加。比如Basecamp发现只是将文字从“注册并试用”改为“查看购买方案与价格”就给他们增加了200%的注册量。当然,A/B测试工具虽然容易使用,但是它们提供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这些工具依赖的是比较表面的衡量标准,比如哪个按钮的点击量更高,而不是点击按钮的人最终是否成了固定用户。这就好比看到一篇“标题党”新闻,忍不住点进去之后却对内容大失所望,这样的点击率显然无法体现长期的客户忠诚度。为解决这一问题,数据分析必须能够在任何A/B测试中跟踪测试对象从点击到长期使用整个过程的行为,这对于寻找增长点不可或缺。
不过,在追求增长的过程中,做越来越多的数据分析也可能成为陷阱。第一,数据分析需要较长的时间;第二,为了提升某个指标废寝忘食地工作,却不一定产生正向的帮助。因此,增长黑客的第二个原则是:明确增长战略。虽然谷歌分析提供了数百张图表和数据点,但是如果它跟踪的并不是对你的增长来说最为重要的指标,就可能导致你迷失重点。删繁就简地将企业运营浓缩为一个基本公式可以为增长团队提供极大的帮助,使他们在杂乱的数据海洋中找准方向。所以选择正确的北极星指标极为重要,它能够在增长试验偏航时为你指明前行的方向,防止你在荒野中迷失。
第三项原则是进行快节奏的试验。在北极星指标的指引下,增长团队可以逐渐增加试验的频率。增长快的公司,通常是学习快的公司。开展的试验越多,学习到的东西也越多。而且正如书中所说,增长黑客的巨大成功往往来自于一连串小成功的累加。在进行试验的时候,要避免谨小慎微,缩手缩脚,不要期待一次试验就带来完美的结果。舒尔茨在谈到增长时最喜欢引用的一句话,就是美国“二战”时的一位指挥官乔治巴顿将军的名言:“今天就全力执行的好计划胜过明天的完美计划。” 清晰明确的北极星指标,能使数据分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使具有高影响力的试验尽快落地。
关于具体如何执行增长黑客理论,这本书里提到了很多案列,不过由于我自身参与设计的产品不多,不能正确分辨出这众多案例的适用性,所以在此不做赘述。案例中描写的实际操作方法也许不可复制,但是其中的共同逻辑可以成为参考指引:首先通过对数据的观察和原有用户行为的捕捉,总结出经验,形成试验想法,排定试验优先级,运行试验,再回到分析阶段审视试验结果,决定下一步行动。这样的一个闭环可以被看作是增长黑客理论的缩影,运用得当的话即可寻找到产品的爆发点。
《增长黑客》读后感【篇4】
这几天,终于把这个攒了很久的书看完了,上面是每一章节的简单总结,主要是随手记下的书中内容,和一点点的个人心得,由于案例特别多,说是总结,也只是摘录了一些感觉重要或者喜欢的内容,最好还是翻阅一下原书,下面来对这本书来一个整体总结。
这本书看下来,感觉它更像是一本案例书,书中主要是按照增长模型AARRR,从没一点来介绍,主要同时国内外的APP的最佳实践,来分析其在哪个阶段,使用了什么方法,来获得的增长。作者深入去分析这些案例的思路,总结出来,当我们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疑问或者有些困惑,都可以从书中对应的章节获取提示获取灵感。
增长这种事情,一定是要去实践的,不断的在实践中去尝试,复盘,然后再尝试,形成一个闭环。像我这种凭空去看,没有地方去实践,估计也就是提升一下感觉,拓展下思路,估计过不了多久就忘记了。
本书更多的是提供思路,提供案例的拆分细讲,没有太多的理论或者实践方法。但是本书的特点就是从实际成功或失败的产品上获取经验,本身就是一个宝库了。
从书中的内容,也可以窥探一些关于增长黑客的事,首先要有关注力,书中提到的很多产品很多的营销活动,有的没有听说过,有的没有关注过,这都是差距啊。在互联网工作,不但要关注工作,还要关注信息,关注最新的新闻,最新的产品,最新的活动,从不同的活动、产品身上去学习,这都是需要注意的事情。还有总结能力,持续的输出,学会怎样写,写成哪些会获得更多的关注,这也都是互联网人需要关注和提升的能力。
对于初入增长这一个相关岗位,或者感兴趣的同学都是值得入门的一本书,推荐看看。可以放在床头,时常翻看,总会有不一样的体验,获取不一样的灵感。
《增长黑客》读后感【篇5】
这本书也攒了好久了,之前有看过,想在想想,除了增长模型AARRR,拉新、促活、留存、获取收入、自传播,好像和没记住啥。现在很多岗位说是做用户增长啥的,我觉得就是用户运营,好像没啥区别,用户增长偏全栈?需要更多技能?
最近待业在家,多看看书吧,看完书还能二手卖了回点儿收入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什么是增长黑客。
什么是增长黑客
增长黑客一词,起源于硅谷,Growth Hacker,就增长来看,是给产品带来用户增长、收益增长,而黑客描述的是技术高超的IT人员,在网络上他们可以做任何事情,所以增长黑客就是一群用技术给产品带来增长的人。
他们通常采用的手段有:A/B测试、搜索引擎优化、电子邮件召回、病毒式传销等,他们关注页面加载速度、注册转化率、E-mail到达水平、病毒因子等指标。
增长黑客的提出其实很早,在2010年就提出,2012年安德鲁·陈的文章《Growth Hacker is the new VP Marketing》收到关注,而在我们国内应该也是这几年才被广泛讨论和关注的。
增长黑客是个杂家,是一群以数据驱动营销、以市场指导产品,通过技术化手段贯彻增长目标的人。
增长的目标就是“AARRR转化漏斗模型”:
Acquisition(获取用户)
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拉新操作,让用户接触产品
Activation(激发活跃)
获取了用户后,需要让用户使用产品,引导用户完成某些动作
Retention(提高留存)
用户来了,也活跃了,但是以后再也不用了,流失太严重也不行,还需要让用户持续的活跃,留住一个老用户的成本远远低于获取一个新用户
Revenue(增加收入)
做产品、创业终究是要盈利的,产品要有自己的盈利模式,不断地盈利才可以更好的运营产品
Referral(传播推荐)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通过传播,通过朋友间的推荐,会带了更多的流量
增长黑客的职责和特质
作者介绍了“安迪·琼斯”的职业生涯,Facebook,Twitter,Quora等,三家工作,三段用户增长的实践。
数据为王
增长黑客要具有数据思维,所有工作基于数据分析的指导之上,不管是发现增长点,还是改变后的变化,都需要用数据说话
专注目标
增长黑客的工作围绕“增长”展开,但路上会有不同的麻烦,需要不断的摸索前进,耗费大量的时间,需要相当强的毅力和抗压能力
关注细节
任何细小的改动都可能带来影响,一定要关注细节变化,做好评估,通盘衡量得失
富于创意
除了通过数据验证想法,还需要天马行空的提出创意方案
信息通透
除了要关注自己产品的用户,还需要掌握海内外最新产品和市场动向,关注新生渠道和业界趋势。
一切用数据说话
数据分析师增长黑客必备的一项技能,这里作者提到了几点,一个是指标定义,其实就是公司指标体系的问题,公司不同部门对公司核心指标的理解、指标的定义一定要一致,需要站在同一个视角看问题,上下同欲,这样可以避免无谓的争吵。
数据分析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就是对事物的性质作出判断,它“是什么”。
比如通过公众号文章排行,去发现当前主要的用户群具有哪些特性,他们处在什么状态。
定量分析
就是对事物的数量作出统计,它“有多少”。
比如要判断一个文案的好坏,可以通过A/B测试的方式,看看不同情况的转化率有多少,通过高低来选择最优的。
数据分析就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不断验证的过程。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分析数据、验证或者推翻假设,最终抽丝剥茧,逐渐接近真相。
增长黑客担任的团队角色
这里提到增长黑客很类似市场营销,的确,增长黑客就是要考虑低成本的获客,在互联网公司的话,类似的角色像产品经理、产品运营、用户研究、研发工程师、交互设计师等,这里没有提到数据分析师,我是有点儿纳闷的,这本书2015年第一版,估计那时候国内数据分析师岗位不多,所以没有提到吧,或者是数据分析师不适合干这个?哈哈哈
严格来说,增长黑客和这些岗位还是有些出入,对比产品经理来说,产品经理关注现有产品需要哪些功能来满足用户,而增长黑客则关注可以带来增长的功能;而运营更多的使用有效、成功的运营方式,而增长黑客则乐于从数据中获得启发,去寻找设计新的机会,去验证想法。
当然,增长黑客不能少了技术的支持,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能力,以此展开各项探索。增长黑客就是这样一个游走在各个角色之间的多面手,感觉就和全栈差不多。
如何成为增长黑客
作者在这里提到了几点软实力:
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满腔热血可以驱动走的更远一些
聪明
现在信息繁多,需要知道哪些是自己需要的,做好知识的筛选
好奇
从杂乱的数据中发现问题,发掘别人未曾关注的问题
资源
增长黑客需要具有收集情报的途径
影响力
不单单要回倾听,还要是一名演说者,鼓动说服团队中的其他成员,以“增长”为核心
心态开放
空杯心态,善于聆听,接受观点不一致
内心强大
增长黑客一大部分工作在于试验,从不可能中需求可能,面对风险、失败,愈挫愈勇
一点点强迫症
关注每一个细节,严苛要求
@乔布斯@
你不可能从现在预测到未来,只有回头看时,才会发现事物之间的练习。所以你必须相信,那些生命中的点点滴滴,将会在你未来的生命里,以某种方式串联起来。你必须始终相信一些东西--你的勇气、宿命、生活、因缘,随便什么,它们将给你追寻内心真正所想的自信,带你走离平凡,变得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