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极速蜗牛》是一部关于一个有雄心的主角的无雄心的电影,但它充满具有感染性的乐趣;降低预期,你或许会有所惊喜”,《极速蜗牛》有一些有魅力的角色,也比较好笑,可惜却淹没于一个预见的‘龟兔赛跑’故事之中”。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极速蜗牛影片初中生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极速蜗牛影片初中生观后感范文(1)
11月25日的校班会,我和预备年级的`全体师生一起看了一部名为《极速蜗牛》的电影,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菜园蜗牛特伯拥有一个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成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蜗牛。为此,他的同伴们都经常嘲笑他,但是他都不会去在意,而是每天勤奋努力地练习。
有一次,小蜗牛特伯把从树上掉下来的红扑扑的大番茄当作比赛的终点线。他用尽了全力爬了过去,可还是差了一点点:大番茄被一辆巨大的除草机给压烂了。这时,他心情十分的失落、难过。
有一天,小蜗牛特伯跑到了高速公路上,一不小心掉在了一辆跑车的引擎盖上。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他被吸进了发动机里,身体发生了变化,从此以后,它拥有了超乎寻常的速度。不久之后,他又遇到了墨西哥卷饼店的“胖子兄弟”和“蜗牛赛车队”。经过在大家的努力下,蜗牛特伯终于获得了参加“印第500”大奖赛车比赛的参赛资格。
小蜗牛特伯早已准备就绪并站在了赛车道上,开始比赛,极速狂奔,可是在赛程的最后,小蜗牛特伯受了伤——躯壳破损了;而赛车手盖·尼尔的车子也坏了。在小蜗牛特伯的哥哥和大家的鼓励与帮助下,小蜗牛特伯开始努力地向终点线慢慢地爬过去。最终小蜗牛特伯以一壳的优势获得了比赛的冠军,并且战胜了无人匹敌的强大的赛车手盖·尼尔。
小蜗牛特伯之所以会成功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是因为他的内心有一种坚持不懈、意志坚强的信念一直在不停地呼唤着他。
从中,我得到了一个启示,那就是:梦想再大,也不嫌大;追梦的人再小,也不嫌小!这句话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灵最深处。小蜗牛特伯最后实现了自己的大梦想。我也有我自己的梦想,我也要乘着自己的梦想之帆去那遥远的地方远行。不管,在这途中会我将会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向小蜗牛特伯学习:勇往直前,不向困难低头。而是勇于追梦,勤于圆勤,实现自己的大梦想!
极速蜗牛影片初中生观后感范文(2)
《极速蜗牛》仍然是一部主流化的动画电影,主题绕不开好莱坞动画一直推崇的追梦和励志,离不开美国人一直向外推崇的个人价值和自我实现。因此即便它在外包装上加入了种种酷炫元素,它在本质上也还是一部主题很传统的动画电影,这或许可以部分解释本作为何在今年的北美暑期档遭遇惨败的原因:除了动画电影扎堆和档期问题之外,美国人也早已吃惯了这种套餐,即便拿到中国市场,本国观众也基本熟悉了这类好莱坞动画的套路,也就当快餐在影院里享受一下而已,至少观众“吃”的时候还是比较爽的。不过就笔者个人而言,本作尽管平庸,多少还是带给了我一部分感触。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立志成为赛车手的蜗牛Turbo(英文原意为涡轮)如何真正走上赛道实现自己梦想的历程,这种类型在好莱坞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开始(对主人公的描述,梦想实际环境的反差)——过渡(遭遇外界和亲友的冷嘲热讽、自我沮丧和怀疑)——奇遇(偶然间获得神奇的力量、来到全新的环境中学习磨练)——过渡(开始铺垫走向影片终极舞台的种种努力)——低谷(遭遇某种背叛,或是获知真相后的失意)——走向高潮(踏上最终舞台,决战或是最终赛事,中间一定要穿插各种意外事故和重重困难)——大团圆(获得最终的胜利,自己和周围人的命运得到扭转)。只是好莱坞很巧妙地用各种娱乐元素及细节弥补了故事上的单薄,让观众无心去察觉商品本质上的单一。
模式化这一点在人物塑造上也是同理,受制于已经固化的人物塑造,主角只是整部电影主题的一个载体而不具有灵魂,他是冲动的,爱做梦的,励志到底的,但本身很难让人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倒是主角的哥哥,那只早已对生活认命的胖蜗牛让我稍有触动。
影片中这只胖胖的蓝蜗牛既是主角的兄长也相当于父亲,他对于生活的想法是很简单的,有的吃,有的事做,便足矣,哪怕每日重复着同样的日子,逐渐变得麻木——比如看着每天早上被乌鸦逮走的同伴也无动于衷——他对于生活早已没有了幻想。他生活目标的另一部分就是维护自己唯一的亲人。他相当于主角的反面,起着衬托和塑造主角的作用:一面不断打击着主角的白日梦,一面却又不断护着自己弟弟的短,哪怕弟弟后来毁掉了他一直引以为傲的安稳日子。虽然这个角色在整部片子中对于主角的作用基本都是反向的(除了最后领悟到弟弟的努力和坚持之外),可他确实是在生活中很真实的一个存在。
在身边的很多亲人眼里,一个对生活充满幻想和追求的傻后辈往往是让他们操烦不已的对象。父辈和兄长都会感叹于这些年轻后辈太单纯,还未经历过生活的锤炼和风吹雨打,总把生活想象的太美好。这些理由并不能说是毫无道理,诚如影片中主角是靠一次次近乎不可能的行动,才最终打动了自己的哥哥。比起一天到晚的异想天开,经历过生活洗礼的哥哥显然更愿意相信脚踏实地的行动,这也是他在西红柿园里一直在反对弟弟的理由:你拿不出实际行动给我看,凭什么让我相信你的梦想能实现?
另一个反对的缘由则是出于亲情。当主角都走上了梦寐以求的赛车场,他仍然想方设法地劝阻,多少让观众感觉这个兄长实在太固执和不可理喻,但细想之下,他并非出于对生活的胆怯和认命。
一路走来,他心底其实已经承认了自己弟弟的成就超越了一个蜗牛的存在,但他害怕自己的弟弟会死在凶险的赛道上,所以他选择反对,相比周围那些朋友对他弟弟的支持,这个哥哥的立场显得那么扎眼,却又是发自内心:“你们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他身上,但可曾像亲人一样担忧过他的生死及安全呢?”他反对,因为那是他唯一的弟弟。笔者并不完全赞同这种近乎溺爱的周护行为,因为那扼杀了无数年轻人的想法,但对其背后的动机多少能理解。
而对于主人公来说,兄长的认可是比任何其他的外在认同都要重要的东西,一如现实生活中父辈对于子女的认同,每一代的年轻一辈都是这样,他们一边嘲弄和不屑于长辈的生活和观念,可另一方面又急切渴望着长辈的肯定。通观全片,主角一直都在争取着自己兄长的认同,他希望哥哥支持他的梦想,支持他去参赛,希望他能在赛前鼓励他,赞许他,尽管他得到的多是一盆冷水,但足可见他对自己哥哥看法的重视。当他最终抵达终点,享受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和掌声时,这只蜗牛真的在乎或者说理解那数万观众对它的关注吗?我想未必,反倒是哥哥第一时间冲上来拥抱的那一刻,是他最意外和高兴的。这对兄弟间的关系塑造铺的很细,可说是整部影片乏善可陈的人物关系中为数不多的亮点。
极速蜗牛影片初中生观后感范文(3)
不知不觉地,最近三年我已经看了3.5部赛车题材的动画电影了:《赛车总动员2》、《波鲁鲁大冒险》和《极速蜗牛》,所谓的0.5部是去年的《无敌破坏王》。所以,当我知道《极速蜗牛》要在中国上映的时候,并没有为它准备多少心理期待。事实上,你还能期待它什么呢?难道期待主角经过不懈地努力、朋友的帮助、心情的低落与复燃之后,仍然不是第一个冲过终点线吗?
这个题材已成鸡肋的最核心原因就是,观众还没有看就猜到了全部结局。更何况美国动画向来只是在过程中胆大如牛,对于结局却一向胆小如鼠。
考虑到一部动画片不是一天就做出来的,而是经过至少两三年的时间,所以我们不能用今天的题材库来衡量这部影片在策划时是否足够新颖。我查阅了资料,关于影片最早的公开信息,是2011年2月梦工厂动画官方发布的截至2014年的电影排期,而根据导演DavidSoren的一段阐述,我们知道这部影片其实早在10年前就开始酝酿了。当时DavidSoren参加了梦工厂公司内部的题材招标会,并成功凭借把慢速蜗牛和快速车赛结合的绝妙创意而中标。可是Soren参加了《鲨鱼黑帮》、《怪物史莱克》、《驯龙高手》等多部影片的创作,等他真的有时间全力制作自己这部影片的时候,环顾四周却发现赛车题材已经不再新颖。
如果《极速蜗牛》在《赛车总动员》之前推出来,或者至少在《赛车总动员1》和《赛车总动员2》之间推出来,那它的竞争力至少会提升50%。
赛车题材沦为鸡肋的另一个原因,或许不能算这个题材独有的原因,而是一个美国动画普遍的特点,就是它往往表现了主人公自我认可后必然成功的一个理想主义路径。一个小人物拥有梦想,坚持饯行,最终它总能实现梦想,无论那个梦想有多么遥远与艰难。这种东西看一个两个是感动,看三个四个是接受,看五个六个是平淡,看七个八个是作呕,全都是这个你就根本不用再看了。真的有这么多么?其实也不用仔细去算,仅仅今年暑期,好莱坞就给我们带来三部这个主题的作品:《怪兽大学》、《飞机总动员》、《极速蜗牛》。
或许也正是因为毫无期待了,所以影片反倒还能带给我一些简单的思考。这部影片立足于赛车题材的影片之林,还是有一点独创性的。最主要的是两点:第一,蜗牛做主人公,此前在动画中是个绝对的冷门。如何把蜗牛做可爱——本片发布的第一款海报上的那只蜗牛看上去很张狂,到了后期海报就回归到一种可爱的味道上;以及如何描写蜗牛的世界——本片开头部分菜园子里形形色色的蜗牛,还是很有想象冲击感的。第二,蜗牛与赛车的结合。这是影片的重点,也是其成立的价值所在,所以影片一直在创造可信性,让观众相信蜗牛与速度不仅是可以结合的,而且结合起来是很酷的。
比如,它安排了专属于极速蜗牛Turbo的蓝色光迹,它安排了Turbo独特的赛车策略——可以从墙上走或者从别人的车下超车,它安排了蜗牛团队与人类团队两大阵营来为Turbo的取胜保驾护航,当然它安排的Turbo之所以可以极速起来的那个科学依据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它还安排了一个偶像,承载着Turbo的梦想,并最终成为它的终极对手。
我个人觉得,赛车世界冠军从偶像变为对手,从正义英雄变为道貌岸然,最终让Turbo从速度与道德两个方面进行赶超,从而完成自己成为新英雄的成人礼,有点不妥。它让我感到原来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英雄都是假的,甚至他们最后要用踩死敌人的恶毒方式来捍卫自己的地位,这种道德沦丧本不应是“偶像”这个词来承载的。更妥贴的策略或许是,让Turbo继承前世界冠军、它的偶像未完成的事业,挑战一个新的敌人,这样可能观众更容易接受一些。
我对影片的另外一个直观感受是,前后分裂感。菜园的30分钟演出,很接地气,很生活化,无论是对蜗牛的生活状态还是他们与西红柿的关系的讲述都让人沉浸在其中。我们几乎可以确信,这部分能如此生动的原因一定是,导演家中有这样一个菜园子,有这样一个骑着玩具车的小孩子,菜园子里有这样一群蜗牛在栖息和生活着。然而,当影片来到修车店的场景以及终极赛场的场景时,我们就逐渐脱离了一种生活化的舒适状态,进入到导演所刻意描写、精心安排和故意拔高的一些情态之中,之前的那种舒心感就逐渐消逝了。
从这个角度看,蜗牛是生活化的,但是极速蜗牛无论怎样都是人为造作的东西。这个创意虽然出类拔萃,但想表现出现实感和可信度容易,想表现出生活感来那就很难了。
极速蜗牛影片初中生观后感范文(4)
蜗牛,在平常是多么微小。谁有想过一只小小的蜗牛会有神奇的魔力,打败赛车冠军?而在《极速蜗牛》蜗牛这部电影里,却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小小又神奇的蜗牛。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菜园蜗牛turbo抱有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成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蜗牛。为了能让自己快一点,特伯每天都在苦练田径和跑步,可是一直收效胜微。
有一天,特伯来到了高速公路上,看着那些来来往往的车辆入了迷。一不小心跑到了跑车的引擎盖上,体验着高速的快感。突然,一个意外发生了,特伯被吸进了涡轮增压的发动机中,他获得了超凡的'魔力,跑得十分快,后来被卷饼侠发现了,然后他们一起参加了印第安纳波利斯的500的比赛,以一壳的优势取得了成功。
我最有感触的是turbo在比赛是的场景。在它刚开始比赛的时候我就为它捏了一把汗:它一个初来乍到的选手,而且还是一只蜗牛,怎么与那些老手,连参加几届的人类去相提并论呢?我看着它一圈一圈的落下,又一圈一圈的追上,是什么力量使它一个小小的身躯变的传递出梦想的力量?我想是梦想的力量吧!是它那个成为跑得最快的蜗牛的梦想使它一步一步的走向赛车手的赛道,是梦想使它一步一步的走向成功,走向冠军。我还记得在跑最后一圈的时候,它拖着疲倦的身体,超过了一个又一个能力超强的赛车手。但在离终点只有几步之遥时,在前面的车都坏了,陷入了交通堵塞,而turbo的壳也破了消失了神力。最后它在同伴的鼓励下以一壳的优势取得了冠军。
是啊!梦想的力量是伟大的!我也有自己的梦想,虽然没有turbo那么伟大但我也要和它一样,不断地努力,直到成功。就来说我现在最小,也最想实现的梦想。那就是把语文成绩发挥的最好,不再出现什么问题。我是语文课代表,我一定要努力,为班级的人做榜样。我一定会努力的去完成这个梦想。朝着这个梦想,前进,前进,前进进!no dream is too,no dreamer is toosmall。梦想再大也不算大,实现梦想的人在小也不算小。这就话使我受益匪浅,我一定会把这句话记在心里,实现我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梦想。
极速蜗牛影片初中生观后感范文(5)
我看了《极速蜗牛》这部电影后,觉得那只蜗牛真厉害,为了自己的梦想什么都不怕。
《极速蜗牛》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只叫伯特的蜗牛,在一次意外事件中,它掉进了赛车的发动机里面。发动机的液体侵入了它的身体里,使它基因突变,有了超能力。在赛车比赛的过程中,虽然伯特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还在赛车比赛中受了伤,但最终因为伯特的不懈努力,赢得了最后的比赛,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赛车手,成为了一只极速蜗牛,它的梦想才得以实现。
就像我在电脑上看到的《陈平忍辱读书》一样: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离家出去,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还有《王羲之吃墨》: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小孩,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苦恼,再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王羲之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了墨汁吃到嘴里,从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这部电影让我懂得了,梦想——是要靠不懈地努力来实现的。在《极速蜗牛》这部影片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追的梦再大也不嫌大;追梦的人再小也不嫌小。只要有梦想,只要去努力实现,克服种种困难,你就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