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读书心得体会2000字

悦读网-读书,分享!

《人类简史》读书心得体会2000字

读书心得/2022-06-12 15:19:11

花费了零零碎碎大约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经典著作--《人类简史》,其实我不觉得这本书写的有多好,但是有两点让我感到特别有意思,一是作者将人类从高大上的物种放到整个演化的历史中来讨论人类的进化和演变,分析整个人类的历史及其所产生的值得谈的东西的来龙去脉;二是颠覆了我对事物的认知,可以说是看到了事物的本来面目,这也是理解一件事,还原真相的唯一一条路。记得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上讲到,还原真相的能力是非常稀缺的东西。这两点收获让我觉得这本书确实可以读一读,另外,我还看到了自己的想象力的匮乏,眼前看到的,脑袋想到的都是那点儿苟且,所以它对我的僵化思维是有一些松动的,想象力是人特有的宝贵的东西,生活大部分东西的发明源自我们的想象力,而我却试图离它越来越远,我想这样慢慢地可能也会觉得生活失去了乐趣。接下来我就从这两方面来分享一下我的读书感悟和思考,不过每个人对一本书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即使是那些被奉为的经典之作,先说一下我整体的读书感受吧!

开始的时候,觉得读着真没劲儿,换个角度思考问题逻辑就能通吗?总感觉作者有点没关联硬往上靠的感觉,或者这仅仅是因为我自己不接受,产生了对抗,大约读了10%左右才有了一点点想读下去的感觉,这本书基本都是零碎时间读完的,做地铁,等电梯,就剩十几分钟没事干了就读一下,偶尔也会有读着读者读了一两个小时的时候,一般这种情况下我的收获是非常大的。后来,也就顺着作者的思路读了下来,发现原来这才是真相,这才是问题实质,我们脑袋里拥有的认知将会被颠覆,如果我们接受的话,那究竟有啥魔力可以让我们接受作者的说法呢?我想,只有自己读,感受一下了。那我就先从自己角度去分析一下吧!

首先,在开篇就谈到“人是一种也没啥特别的动物”,作者按照人类的进化对比来说明这一论点,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就像今天,地球上还是有许多种的狐狸、熊或是猪,而在几十万年前的地球上,至少就有6种不同的人。从整个历史来看,过去多种人种共存其实是常态,现在地球上只有“一种人”,这才是异常。智人来说,没有其他同属人类的物种,就很容易让人自以为是造物的极致,以为自己和其他整个动物界仿佛隔着一条护城河。于是,等到达尔文提出智人也不过是另一种动物的时候,有些人就大发雷霆。

原来世界上曾经有很多人种,以前以为就一个人种呢,从来没有想过类似的问题,绝对脑洞打开,但是作为达尔文的忠实粉丝,这也比较容易理解。作者还探究了人类为什会发现出如此丰富复杂的社交网络,还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说明幼儿后期培养教育的重要性。作者在说明人类开始如何使用控制火时,让我想到作为我们个人来讲,会使用现代工具来强化我们的能力非常重要,我们不一定比我们的老祖宗会借助外力,尤其是在传统教育的背景下,比如遇事不求人,啥都想自己学好不依赖别人,甚者我们用惯了我们的工具都不愿意跟着时代去更新让做事效率更高,体验更好。吴军老师也说过,一个人努力相当于跑步,借助外力相当于开车,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的事业,找到好的平台很重要。有句话我们背的滚瓜赖熟却不见得会应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共勉之。

在人类的演化中,我们也会想到人类合作的重要性,但是能将合作谈到陌生人之间合作,与其他动物灵活性对不上,确实升华了一层,而重要的是合作的基础是我们共同相信代代相传的故事,就算是大批互不相识的人,只要同样相信某个故事,就能共同合作。这个是给我触动最大的一个看法,想想我们身边大部分难以证明的东西,比如我们的公司概念,我们使用的纸币,微信或支付宝里的数字,我们的法律,我们的信仰,不都是因为我们相信这些被所有人相信的故事才存在于世嘛,甚至是爱情,它也不需要我们去证明而只需要去相信。就像电影《美丽心灵》里所说的一样。

[6754-1.png]

[6754-3.png]

这种通过故事创造的东西,用学术术语来说就称为“小说”、“社会建构”或者“想象的现实”。然而,所谓想象的现实并不是“谎话”,它是集体发展的基础,它像胶水一样把千千万万的个人、家庭和群体结合在一起。这种胶水,让我们成了万物的主宰。也许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人类历史文化的不同。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会编造一些故事来吓唬自己,让自己焦虑,恐惧起来,比如没有什么将会如何如何,想到沟通我突然觉得误解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们不能理解,而是我们容易去按照自己的猜想去编造故事来维护我们的“自恋”,事情过后我们基本会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可笑。但我觉得作者没有讲透人类为什么会相信这些虚构的故事,记得提过这是人群扩大的需要和人类已有认知的传承。另外,我的进一步理解是这样的:因为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或者说有些需求是一致的,比如马丁•路德金为什么能说服成千上万的人相信他的梦想,希特勒手为什么能够让一批又一批的士兵进行伤天害人的事,也就是说煽动人心不是仅仅因为讲话者鼓动,也在于接受者的心动,好像佛学讲的更清楚,这叫“心有杂念”,更和我们贴近的例子是,商家打折促销能成功一方面是商家原因,另一方面是我们内心的念,最懂人性的还是商家,当然,我觉得这无可厚非哈!回到文章本身,在第九章作者继续讲到:人类被各种故事和概念围绕,让他们以特定的方式思考,以特定的标准行事,想要特定的东西,也遵守特定的规范。就是这样,让数百万计的陌生人能遵照着这种人造而非天生的直觉,合作无间。这种人造的直觉就是“文化”。

在人类的起食饮居上,有个说法也挺新颖——农业革命是陷阱,是人类的苦难之举,这个我没有太理解透,我认为人类选择了农业,农业也确实固定了人类的活动,但是整体来讲还是进步的,不然可能还天天忙着找吃的,所以这里给了我一种硬套的感觉,舍其大而取其小。

更让人大吃一惊的是作者对人自由意的观点,他说,越来越多科学家认为,决定人类行为的不是什么自由意志,而是荷尔蒙、基因和神经突触——我们和黑猩猩、狼和蚂蚁并无不同。

可是,生活中有些事是与这些没有关系的,比如某人捐款,他的目的可能就只是出于人道主义,怜悯之心,荷尔蒙,基因和神经突触都不会让我们选择做这样的事情,我觉得有些事情还是需要分情况看待,并不能一概而论,有时候靠的是信念(故事),有时候就是人类的原生密码。

后面还讲到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类从诞生到成为现代人做了这么多改变,无论是自己还是对环境,作者在问人究竟想要的是什么呢?有人说是快乐,然而到底快乐是什么呢?

是快感,情绪还是找到了人生意义,还是放弃对感觉的苦苦地执着追求,好像我们没有找到答案。而我觉得像这种问题,最好的研究方式不是从人类的角度来看而是从一个个个体来寻求答案,或许上面研究的种种都只是快乐的一种,作为它的主体,我们不需要知道快乐的定义是什么,但我们一直在寻求,而生活总有快乐的地方。

最后,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快乐的像个孩子一样!

<上一页下一页>
  • Copyright © 2018-2024 悦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提升广大文学爱好者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掌握更丰富的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