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在单位有幸读《梁家河》一书。《梁家河》以纪实文学的形式生动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生活,再现了总书记由一名知青成长为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历程,真实记录了几十年来梁家河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习总书记与群众之间淳朴深厚的感情。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这启示着我们,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都必须放在心上、抓在手中,无论多难都要干好、干在群众心坎上。习总书记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下带领群众克服困难的干事劲头也感染着我。主要对我的启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以“五个过硬”为干事标准,不断强化自过硬本领。用实干的精神创佳绩、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干好实绩的新型干部。二是要不断适应新时期新要求。不断提高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等。三是要深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把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要在实践中为群众谋发展、造幸福、指方向。
在这本书种让我也真切的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党员干部要牢记“两学一做”的教育意义,明确“何为党员,党员为何”的深刻内涵,才能在“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矢志不渝的践行誓词承诺,党员干部就是要当得朴实无华!
《梁家河》是探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起点、实践起点和情感起点的优秀读本,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励志创业的实践教科书。我们要认真研读此书,切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和攻坚克难的意志。
“七年难忘的知青岁月,四十载不变的故土情怀”魂牵梦绕,心系百姓;40多年前年仅15岁的习近平同志为响应毛主席提出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插队到陕北延川县梁家河,开始了他七年的知青岁月;在这里他克服了“思想关、生活关、饮食关、劳动关、跳蚤关”磨砺了他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坚韧意志,塑造了他敢为人先、实干担当的优秀品质;品读梁家河故事,传承梁家河精神,做新时代基层好干部。
艰苦恶劣的环境是我们成长的垫脚石。当年,习近平插队到梁家河,条件非常艰苦,经常吃不饱、穿不暖;梁家河的知青旧居刘金莲女士回忆说到“他来这七年是受苦来了、受罪来了”但是习近平同志他克“五关”带领村民打坝淤地、发展沼气、修筑梯田、植树造林,克服了重重困难,办成了一件件实事。正是这种恶劣的环境让一位城市青年蜕变成了一位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实干担当的农村好干部,结合自身,基层的生活固然枯燥、单调、乏味,作为一名新时代基层带兵人要以此为平台,立足本职岗位、干好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心中有信仰,人生才有方向。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习近平说到“15岁来到梁家河时我迷茫、彷徨,22岁离开时我坚定目标、充满自信”习近平同志以党的崇高信仰和“为人民办实事”的执着追求,与梁家河村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带领梁家河村民搏击贫困、艰苦创业,读后感.时刻不忘“什么叫群众”赢得了群众的信赖与拥护。作为一名基层带兵人,学习梁家河的精神就是要永葆“立根原在兵源中”的为兵情怀,坚定理想信念,用心带兵、以情带兵,全心全意为战士服务,做战士值得信赖的基层好干部。
实事求是是真理,实干担当是品质。习近平同志讲到“陕北七年,最大的收获之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习近平同志从梁家河的实际出发,带领干部群众打井抗旱、打坝淤地、修建公路,以实干作风和担当精神使梁家河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扎根于基层,奉献于基层,以扎实务实的实干作风,干好本职工作,完成好各项任务“驻一方水土,保一方安宁”石泉中队的全体官兵将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为石泉县的繁荣发展贡献一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