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头》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老头读后感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高老头读后感500字
书香浸润着我的心灵。这个上午,我看了一本叫《高老头》的书。这本书以1820年年初的巴黎为背景,通过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不断交替的主要舞台,描绘了一幅巴黎社会物欲横流的图画,堪称当时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这本书中的主人公高老头在大革命时期,妻子死后,他把全身心的爱注给了两个女儿,却不想两个女儿成了彻头彻尾的拜金主义,以致使自己成为了牺牲品。
讲到拜金主义,让我想到了上次呼吸作文学校组织我们去养老院看望那些孤寡老人,其中有些老人就是被他们信仰拜金主义的儿女所抛弃,不得不来到养老院。当我们走进养老院大门时,我们向老人们问好,一声声“爷爷奶奶,你们好!”老人们高兴得像个孩子,他们的眼里泛起了泪花。从他们高兴的泪光里我也看到了一丝凄凉,被自己儿女送到敬老院是多么痛苦的事啊!人不能做金钱的奴隶,人一旦做了金钱的奴隶,就会远离精神的富足和生命的意义。其实金钱之外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是用金钱买不到的,做人要有孝顺之心和感恩之心。要学会感恩社会,孝顺父母。
我敬佩高老头不惜一切为女儿牺牲的精神,父爱是人世间珍贵的宝石。同时,我也唾弃两个女儿的自私冷漠。难道我们不应淡泊名利,不做金钱的奴隶,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吗?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明白生活的真谛!
高老头读后感500字
今天看的是《高老头》,对它,只是浅尝辄止过,所以没有太多的印象和感悟。
“看不见孩子,做父亲的等于入了地狱;自从她们结了婚,我就尝着这个味道。”有点夸张,但很合理的说法。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总有这样的说法,女儿是为人家养的儿。虽不是很赞同,但却无法否认它。女儿结了婚,就不再只属于父母了,她有了一个自己的或许是更为重要的家了。她已经有了自己新的生活,但对父母而言,这是一种新的折磨。生养了几十年的儿,就这样光明正大的被抢夺走了,心是极为愤怒的吧。他们参与了我们的前半生,想继续伴随我们走下去,但我们却剥夺了他们这样的机会。所以,成家的子女们,常回家看看,让年迈的双亲少一点寂寞,多一点宽慰。
“唉!朋友,你别结婚,别生孩子!你给他们生命,他们给你死。你带他们到世界上来,他们把你从世界上赶出去。”很形象的表达,但很痛心的感觉。我们真的是这样的吗?以后我们的子女也会这样对我们吗?不禁这样问自己。不情愿的回答但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榨干了父母之后,我们用获取的成果开启了属于我们的新生活,然后他们孤独老去,至死我们也只是给他们一场貌似得体的葬礼和几滴煽情的泪水。我们的生命是他们给的,但等到长大了,我们就迫不及待的飞离了,没有他们的约束,我们以为可以活的更精彩。剩下的是落寞的他们,两个孤独的老人等待离巢的儿女,没有归期,但总存希望。我们不愿做榨干机,但言行举止让我们没了申辩的机会。要是不想生养一台榨干机,那么,好好对待父母,不要给他们这样的榜样。
高老头读后感500字
如果说《巴黎圣母院》中的角色因各自的弱点而造就悲剧,那《高老头》中的人却是在一重重错误间迷失了自己。
《高老头》的结构是简单的。作品从两条线索展开:一是出身农村的大学生欧也纳,如何用各种在我闻所未闻、在巴黎司空见惯的伎俩爬上上流社会;二是老面条商,即高老头如何因溺爱女儿最终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欧也纳的战略极为简单:依靠远亲的显赫抬升自己,依靠父母的积蓄打扮体面,于是便可以出入交际场所,争取一门能带来好运的亲事或私情。用我们的眼光看,这是场丢人的征途。但在欧也纳看来,这是最道德的办法。理由很简单:第一,父母的养育之恩只能在发达后回报;第二,在巴黎平步青云是所有年轻人的愿望;第三,他的另一个备选计划更是有谋财害命之嫌的——所以,这“不道德”从何说起呢?
但这真的就合理了吗?如果欧也纳将自己视为一个花花公子,自然合理。但作为一个有良知有文化的人,那就不对了。首先,在价值观上,之所以人人企图混进上层,是因为对物质与名誉的贪求。人为何如此看重名利呢?一方面,是社会分配不公,贫富悬殊,老派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交融产生的灾难;另一方面,是信仰缺失,内地人常诋毁巴黎人没道德、没信仰是有道理的,但却没察觉包括他们自己在内的整个西欧已经落入错误循环。当一个民族高估了宗教,而宗教最终随新时代降临而崩溃,那“唯利是图”就成为了信仰。从皇帝到农民,一致的“唯利是图”加剧了社会两极分化,两极分化又加强了“唯利是图”。如此循环往复,一错再错,便形成了剥削的、卑鄙的社会。同时,打倒特权阶级、建立共和国的运动自1789年开始,在法国闹了一个世纪。虽然推翻了封建制,却因进展缓慢甚至多次倒退浇灭了人民尤其是青年心中的火焰。人民错误地认为解放斗争是一场战争就解决得了的,但事实是进步道路永远是坎坷的。于是他们放弃坚守人文主义、唯物主义道德。所以,人民怎可解放?人们以什么为信仰?人们怎么不卑鄙?
讲到卑鄙,高老头似乎具有双重人格——发国难财的资本家,或慈父。他大概在大革命后的饥荒中抬升粮价发了财——这是很资本主义、很“商业”的行为。而他对于女儿,却是另一个极端——要什么给什么,不注重教育,不注重精神。女儿忘恩负义,其中一个被丈夫骗取财产后与欧也纳成婚——结局还算好;另一个却因出轨导致负债,最后不了了之。老头自己在发现无计可施后含恨而死。
高老头是太没有信仰,又太没有理智了。缺乏教育,导致了他的最大错误——没有对人性透彻认识。他错看了巴黎人,没认出那自私、冷血的嘴脸;他错看了儿女,没认出那无良、轻薄的心;他错看了自己,没认出那教子无方、逃避现实的自己。在深层上,他是笃信金钱的,与上文提到的心灰意冷的法国人一样。他错误地认为,爱孩子只是物质上的满足。而当那少有的父爱渴望一点心灵上的、精神上的慰藉,他又怎能得到?他可从未将这些东西带给女儿啊,又怎么能奢望她们回报呢?
《高老头》与其他许多巴氏名著一样,在默默中悲惨,在平凡中壮烈。这是尊严死亡时的壮烈,我们在自己的错误中酿成悲剧。
高老头读后感500字
《高老头》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书中的主人公高老头曾经是个面粉商,他积攒了一大笔钱。他非常疼爱他的两个女儿,对两个女儿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使她们过着十分优越的生活,有马骑、有车乘,穿着华丽的衣服,并且给了两个女儿每人丰厚的嫁妆,使得她们分别成了伯爵太太和银行家太太,跻身于上流社会,让人刮目相看。但为此却花去了高老头大部分的积蓄,自己仅留了很少一部分钱。
他的两个女儿住在巴黎圣日尔曼高档富人区,而高老头却蜗居在位于贫民区的伏盖公寓中。当大学生拉斯蒂涅敲开高老头的房门时,也不由地惊呆了。难道这就是两位跻身上流社会阔太太的父亲的住所吗?屋内没有窗帘,床上有的只是用伏盖太太旧长裙改制的薄薄的盖被,壁纸由于房间潮湿,加上时间较久,早已斑驳脱落了。房间内除了床之外,一个缺了门的破柜子和一张不像样的桌子。
谁能相信这就是一个昔日面粉商人的住处!但即便高老头与他的两个女儿生活有着天壤之别,但为了替女儿还债,为了女儿高达一千法郎的舞衫,他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节衣缩食,甚至变卖了仅存的唯一最值钱的金银器具。他的两个女儿就如同榨汁机似的,把高老头给榨干了,但高老头却无怨无悔,他对女儿的父爱是无私的,永恒不变的。
高老头读后感500字
《高老头》这部小说,从多方面描写了19纪的贵族社会,同时,又着力批判了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高老头在临死前和拉斯蒂涅说的一句话对我的印象特别深:“钱可以买到一切,甚至能买到女儿。”可两个女儿只认钱不认父,在迷人的外表下藏着一颗丑陋的心灵。巴尔扎克把两个女儿的阴险、虚伪和高老头的善良、纯朴、描写得淋漓尽致,一批具有个性化的人物,一一展现在人们面前
在巴黎的一所公寓里,住着一个名叫高里奥的老头,他六年前住进了公寓,不知为什么,他由最好的房间换到了最低等的房间,人也越来越瘦。终于,高老头的变化之谜被穷大学生拉斯蒂涅揭开了。原来,高老头以前是个面粉商,他为了讨好两个女儿,卖了店铺,把钱分给了她们。两个女儿如愿以偿地得到了钱后,竟把高老头从家里赶了出来。
女儿们又来向高老头要钱,可怜的高老头被逼付出了最后一文钱,致使中风症发作。临死前,高老头想见女儿们最后一面,都被推辞掉了,而他就只能在一张破床上孤苦伶仃地离开了人世。
这本书“创造了金钱与买卖的史诗”,它是一本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名著。
相关文章:
1.高老头读后感500字-读友吧
2.高老头高中读后感800字
3.高老头读后感800字
4.精选3篇高老头读后感
5.高老头读后感3篇
6.最新高老头读后感大全精选3篇
7.读我们仨有感2000字范文5篇
8.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