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叹》记录了余秋雨先生在2000年穿越数万公里考察伊斯兰文明遗迹的经历。接下来小编给你们带来千年一叹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与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1000字
一个文采飞扬的学者,一段异国他乡的旅程,一串如诗似画的文字,成就了这本书——《千年一叹》。余秋雨教授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走过北非、中东、南亚,于千禧之年的元旦抵达中国。这段旅程也成为他笔下的文字、心中的回忆,成为他追寻文化足迹的朝圣之路。
这三个月的旅程对余教授来说,是难忘的,是震撼的,是惊险的。他的足迹踏遍不计其数的宏伟景观、名胜古迹。迈锡尼的断壁残垣,金字塔的蔚为壮观,犹太古国的残存气息,巴比伦城的壮大磅礴,都刻在余秋雨教授的心中。我们读者品味这质朴的语言时,仿佛身临其境,但却无法真正感受这不凡的一路。
这一路,是壮美的一路。
这条路上的景观无需多言。既可寻异域风情,亦能觅历史足迹,何其壮美!我难忘这两个片段:在爱琴海边感叹“浩大而不威严,温和而不柔媚,在海边炽热的阳光下只须借得几分云霭,立即凉意爽然”;在埃及沙漠低吟“平漠千顷,暮色已重,远处的层峦叠嶂全都朦胧在一种青紫色的烟霞中”。碧海长空,飞沙走石,云霓缈然,如一幅清新的山水画。
这一路,是危险的一路,
这段旅行虽然风光旖旎,却也危机四伏。在埃及奔赴卢克索时,七百多公里,处处军容森森,枪支如林,布防严密,各路警察皆来护送;在去伊拉克时,先是勉强入境,又穿越六百公里的“死亡公路”,快马加鞭抵达巴格达;在伊朗克尔曼时,余教授执意前往扎黑丹,此处形势紧张,命案频发,并有沙漠风暴袭卷,最终,历经曲折到达目的地。危机四伏,险境重重,大漠枪影,似一部惊险的电影。
所有的见闻凝聚成回忆的结晶,融成文字的水流。这一路是不凡的,而文字却显得平凡,并无余秋雨教授在《文化苦旅》等书中的华词丽藻,妙语连珠,但含有一种质朴简洁的清新,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正如作者序中所言,随行而记,并无修改。越艰难的路途,越能扣动心弦,感受文化之力;越不凡的旅程,越能打开心扉,聆听历史之音。这本书是对文化的传承,是对本心的坚守。
明代的董其昌曾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两者在余秋雨教授心中是并存的。读万卷书后,方行万里路;行万里路后,方成万卷书。《千年一叹》就是这万卷书中的一颗明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若想著成一部好书,缺不了你的足迹和阅历。路始于足下,文源自行中,我们要积累文化底蕴,增加人生阅历,做一个随心的笔者,一个自由的行者,一个文化的传承者!
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1000字
这个假期,我在百无聊赖之际拜读了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跟随作者来了一场全身心的“千禧之旅”。它的目的实际上是环游世界的礼貌古国,领略人类礼貌的精华和感受异国的风土人情。所以他们选取了希腊为此次旅行的第一站,路经除中国外的三大礼貌古国,埃及、印度、古巴比伦。作者行程数万公里考察世界各大礼貌古迹,在寻找人类古代礼貌的路基时,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
翻开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我沉浸在眼前落寞的苍凉,没有鲜明的色彩,没有繁华的景象,只有曾鼎盛一时如今却衰落得如此彻底的古礼貌。人类正在慢慢亲手毁掉自己的礼貌。礼貌在铁戟长刀下衰落了,战争、杀戮把这千年的礼貌消磨了。只剩下极度的贫穷与落后,极度的愚昧与无知,礼貌与野蛮只有一步之差。礼貌的发源地,是最早开始使用文字的地方,此刻却成了文盲最多的地方,真是绝妙的讽刺。
其中,波斯礼貌、希伯来礼貌、埃及礼貌、希腊礼貌和巴比伦礼貌......此刻只剩下了一堆堆废墟,废墟伴随着他们的礼貌一齐埋葬,一并销声匿迹。
世界本是一个大村庄,人们原本过着本本分分的生活,只是之后有一天,一户人家的人抢了另一户的一点财物,得手了,于是又有一些村民纷纷效仿,这使得每户人家人人自危,都在家偷偷练武,使得整个村子不得安宁。我们现在的这个世界正是如此,战争会使战胜方与战败方两败俱伤,会破坏两方民族的礼貌,会使人民流离失所,贫困、天灾……接踵而至,留给人们的将是无比的伤痛。
途经十个国家一一走过来,作者在震惊伤感中表露无遗:“人类礼貌的巨构崩坍得如此凄凉!”“衰草瓦砾,承载着一个从古到今的灾难,一切摧残都是具体的,一切委屈都是难以表述的!”
正如歌词中唱到,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长。车轮滚滚尘飞扬,祖先托我来拜访。我是昆仑的云,我是黄河的浪,我是涅的凤凰再飞翔。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
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长。东方有人长相忆,祖先托我来拜访。我是屈原的梦,我是李白的唱,我是涅的凤凰再飞翔!所以我庆幸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庆幸在自己身后有一个强大而又伟大的祖国在支撑。因此我们要尽我们所能的去学习去保护那些古老的礼貌,去教给我的后辈,去告诉他们中华礼貌千年的历史,才会有我们光辉的此刻。中华礼貌千年的历史,是我们民族的传承。
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1000字
文明——世域延续千年的漫长路途,惩戒的锋刃和贪婪的箭矢以耻辱的罪名逼迫文明在残败的迟暮下幻灭,渐渐消逝。往昔,文明的鼎盛宛如天涯落幕,于遭受冷漠、众叛亲离之际,独自衰弱。余秋雨先生叹息的笔尖下,圆明园破碎的垣柱,为岁月所勾勒;大流士宫殿兀长的裂痕,为时光所渲染。千年的惋惜,一瞬的叹息,阅览的是文字,铭心的是文明。
倾听爱琴海落寞的悲泣,凝视埃及边境森森军容,文明的陨落以文字的形式完美的诠释,余秋雨先生以坚实的脚步,迈向文明残存的圣地,寻觅文明千年的讯息。已逝的滚滚黄沙,忘却遗留的远去背影。千年一叹,咏叹不止。字里行间的情所依恋的是湮灭于战争之下的废墟。文明与私心的斗争何时归回于尽止?回溯昔年,先人耗尽毕生心血创造了文字、语言,以友好的沟通缔结生死契约,但也正因此,才铸就文明的毁灭。千年一叹,所叹息的正是那为终结之光照耀的文明。
回首今世,我们依赖的现实,终将沦为后世人眼中硝烟般的遗地,或是天灾的降临,或是异域的侵击。人性的蠕虫蛀蚀了孤寂文明,可又有谁能保证。它不会侵食我们的现实文明,无休止的破坏,最终必将迎来灾祸。我们期盼碎石瓦砾间能诞生希翼的萌芽,在饱经风霜之时,给予故地生机。千年以来,多少文明经受着苍凉、荒芜。余秋雨先生踏足至此,发出感叹:“盛极必衰吗?”当希腊帝国厮杀于血之洪流,中华正思念屈原之死。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孤独的沉默,中华文明免遭战争之火吞噬,幸而存活于矛盾之中。那些为之追捧的失落文物,也仅仅作为文明的见证,心灵的宽慰,逝去在文明之峦的顶峰,化为叹息。等待千年之后未来的发掘,他默默祈愿——后世的叹息归结于此,文明之海几近枯竭。
千年一叹,叹于心底,叹于脑海,出于对文明悲愤写作成书本,即使百年之后,早已腐朽,也必要等待——千年之后灵魂为众人的感悟,余秋雨先生的心血之作永垂不朽。
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1000字
《千年一叹》余秋雨的一本书,作者很有名气,就抱着好奇的心态看完了这本书, 这本书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作者在千年之交,跋涉四万公里,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经历,给我的感觉是苦中带甜。本书采用游记的形式,但给人的感觉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日记,在读书的同时,本书时时给读者传递这样一些问题,希腊、埃及、约旦、印度等古国都曾经有过辉煌的古文明,从辉煌到势微,从势微到衰败,到没落,而我们中华文明却避免了整体性的衰落,如何保持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我们读者对此应持有何种观点,我们读者应该如何去面对等等。 日记
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深深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为中华文明感到骄傲。从作者的这些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创造文明的是人类,毁灭文明的也是人类。其实,甚至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很多地方,人们正在毁灭自己创造的文明,例如,在中东,在印度,以及在阿富汗等地人们还在互相厮杀。我们在作者游历文明古国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文明的毁灭往往伴随着血腥的战争。为了保证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和平是我们需要的,战争是我们应该唾弃的。所以我们应该争取和平反对战争,这是我们一直持有的观点。
再让我倾听这神州大地的呼声,让我触摸这个古国苍老的灵魂。终有一天,我会伫立在咆哮的黄河旁。任凭飞溅的黄河水沾湿我的衣脚,让我同这个民族一起流泪,让我感受奔流不息历史长河。历史与山河同在,千年不倒。针对于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到的有关于人类文明的问题,看起来与我们个人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不然,作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员,我们有义务去尽自己的力量去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而努力。而真正把这些义务落到实处,就需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工作,去为这些“大”问题尽力贡献自己的“小”努力。
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1000字
家中有一本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的作品《千年一叹》,以前并未认真读过。今年寒假,我有了时间细细品读,被这本游记深深吸引。
这本书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余秋雨在千年之交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一行人从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出发,经埃及一路向东,经约旦,伊拉克,伊朗和巴基斯坦,印度,最后回到祖国。余先生在旅途劳顿中每日写一篇文章,讨论当地文化,思索文明奥秘。
读过他作品的人不难看出,余秋雨的笔触一向优雅细腻,书卷气很浓。但是这本书是在远离静雅书斋的滚滚车尘中写作出来,没有任何后期的修饰和改动,也没有身边取之不尽的书籍资料,所以说,这本书的每一篇文章都很纯朴,带着一丝糙粝,但更多的是最新鲜的思想结晶。用余秋雨自己的话说:与笔端相比,我更看重脚步;与文章相比,我更关注生命;与精细相比,我更倾晴糙粝。这种做法有点像现代的行为艺术,一切只在行为过程中完成,不再在行为之外进行涂饰;也有点像中国书法,大笔一挥总有诸多遗憾,却不宜在收笔之后东修西描。根根攀攀、泥污水渍都留着,图个真切。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余先生在伊拉克的文章。伊拉克有着底格里斯及幼发拉底两条大河的滋润,是两河文明的摇篮,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孕育出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两河文明以商业与法律著称。而现在,在余先生的眼里、在镜头下,文化二字竟会是那样的苍白无力。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不在了,古老的巴比伦文明被践踏了!那时的伊拉克还是萨达姆统治的时期,伊拉克战争还未爆发,但在余先生的笔触下,我看到很多文明古迹被遗忘和毁灭,西方文明在这里被深刻排斥,宗教之间的纷争从未停歇.,百姓的生活难以得到保证.....我从余先生的文章中,读出了他对这篇土地未来的深刻担忧。不幸的是,余先生一语成谶,十几年后的今天,那片土地的现状甚至不如余先生涉足时的样子。
在一篇篇文章为我勾勒出的精神世界中,我明白了,文明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美丽又脆弱。我感到幸运,因为与我们中华文明同期诞生的其他文明,到现在早已支离破碎,唯独我们的华夏文明绵延数千载,饱经风霜,却从未断绝。我们作为华夏文明的传承者,应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并积极去故纳新,开拓创新,让我们华夏文明在世界的东方继续熠熠生辉!
相关文章:
1.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1000字
2.余秋雨《千年一叹》读书笔记1000字
3.余秋雨《千年一叹》读书笔记1000字-读友吧
4.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简介】
5.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简介】-读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