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闹宝莱坞关于友情观后感范文

悦读网-读书,分享!

三傻大闹宝莱坞关于友情观后感范文

电影观后感/2022-05-18 23:05:59

《三傻大闹宝莱坞》导演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了现在大学生的困境,以及大学教育的一些弊端。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

生活的悲伤与快乐,只隔了一层窗户纸。——题记

之前,也曾对《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所耳闻。出于好奇去看了一会,却对片中的印度歌舞烦闷不已,便没有看下去。

五一假期,语文老师布置了亲子观影作业。在妈妈的陪伴下,我再次走进这部电影,全然抛开了之前的偏见,打开了这部电影的哲理大门,当然,只有一点点。

毫无疑问,很多人会把目光聚集在主人公兰彻的光辉下,也有可能会有有心人发现了拉朱的特点,但很少人会去注意贯穿影片始终的旁白——法罕。我想,导演把法罕放在开头,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法汉是整部影片中最像-一个“人”的人。

兰彻是影片的主人公,自然有“主角光环”。但他似乎被神化了,无所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热爱学习,为别人考取学位,淡泊名利,敢于反抗应试教育……他的成就太多了,以至于他不像是一个普通人。拉朱,家境凄惨,父亲瘫痪,母亲几年没有买过新衣服,姐姐嫁不出去,生活就像是黑白电视,没有丝毫彩色的快乐。所以,他一心求神,畏首畏尾,害怕面对生活,但这似乎又太惨了点。而法罕是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亦是临界点。他家境平凡,不是太富有,也不是太贫穷;既不聪明也不笨;父母健在没有大病。一切都是那么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但他却是影片中我们所有人的化身,活出了一众普通人的模样。

既然是普通人,他当然经历过我们所经历的一切--被父母设计了好了未来,隐藏自己的梦想。是不是很熟悉,没错,这不仅仅是“中国制造”,还是“世界制造”!

法汉并不是学工程学的料子,他爱好摄影,且摄影技术高超,有自己崇拜的摄影师。但他的人生,他无法做主,一切都在他父亲的计划之中。父亲把家中所有的好东西都给了他,他不敢辜负父亲的期望。惟有违背自己的意愿,迫不得已学了工程学,尽管他一点都不快乐。后来,他办到了我们所办不到的事情。在兰彻的鼓舞下,他与父亲讲和了,父亲允许他去干自己喜欢的事业。“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太不可思议了!”相信很多人会这么想,但他真的办到了。

后来,他拍摄出了很多精美的照片,出版了影集,过得很快乐。这就是法汉的结局,他没有开设学校,没有干惊天动地的事情,也不曾拥有巨大的财富,但是他却有了最大的财富——快乐。

是的,生活的悲伤与快乐真的只隔了一层窗户纸。请勇敢地去捅破那层窗户纸,请相信一句话:“请用让你快乐的方法活下去,一切都会顺利的。”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2

《三傻大闹宝莱坞》故事情节:三位青年FarhanQureshi(R.Madhavan)、RajuRastogi(SharmanJoshi)、Rancho(AamirKhan)在印度著名大学ICE修读工程学。Farhan喜爱的是野外写生照,但父迫他修读工程学;Rastogi则家境穷困及迷信。而Rastogi是一位聪慧的学生。

三位不同家境、性格的青年住在同一间宿舍而成好朋友。更一起作弄拍老师马屁的同学和固执教授。故事集歌舞、剧情、爱情于一身,为的是讽刺印度的教育制度,把年青学生迫到自杀问题严重﹑扼杀年青人的创意﹑以及贫穷问题和社会发达令人与人之间为前途问题而成了奴隶的实况反映出来。像不像中国博士生压力太大而自杀,故事以高才生Rancho为主线,他的好朋友Farhan、Rastogi,一位是埋没自己才华去发展无兴趣的工程学;另一位则常求神拜佛令自己无心读书。这反映印度学生的读书地狱的情况。

中国的教育体制下人应该好好看这部电影,有一段讲述教授对被逼得自杀的年青学生表现得毫无悔意,以及多场教授的剃须的情景,批评了教育局对学生的惨况的漠视令惨剧发生。而多场的学生嬉戏歌舞场面,与两场学生被校方教授迫至自杀两种不同的片段融合起来,起了化学作用。把印度的教育制度讽刺过来。

《三傻大闹宝莱坞》片中场面充满幽默感,如描写穷学生的家庭、学生对重利的同学及教授的作弄,都是笑中有泪、充满人情味。结局一段众学生在校救教授女儿生仔更有惊险而不失幽默,表现少年人的创意。最后一幕,Rancho在穷乡僻壤起学校去教小孩天然工程学。这反璞归真的意义,比照之前的学生在名校的读书苦况,反映政府不应扭曲少年的天性。

这部影片充分延续着印度宝莱坞的电影风格,歌舞占据了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让观众的情绪不断的进入到欢快的气氛中,而且男主角有点吴彦祖的感觉,很像阿甘哦!

但不要以为这就是纯粹的喜剧片,影片抨击的是印度的应试教育,把青年学生迫到自杀问题严重、扼杀年轻人的创意以及贫穷问题和社会发达令人与人之间为前途问题而成为奴隶的实况反应出来。

剧中的院长,总是教育学生们:生活是场比赛,当不了第一名就只能被人践踏。这样的教育方式培养下,像Rancho那样有创新思想的人总是受到抑制。影片多次描述院长边由专人刮胡子、边听歌剧午睡的一幕,配合着两个学生的自杀,而他却无动于衷,对这个体制的讽刺达到了顶峰。

这部影片让我联想到自身,其实和印度有些相似:分数决定一切,创新受到各种思想和体制限制;崇拜权威;根据“钱”途决定事业而并非个人兴趣;成功的标志是财富和地位……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3

其实说起《三傻大闹宝莱坞》(后文简称《三傻》)的情缘,那还要感谢我的同事何老师四年前的这个季节向我推荐这部电影。那时候,这部电影刚刚热映于我国内地。对于网络还不算发达的我们来讲,这可是一次视频饕餮盛宴的享受。这部电影第一次的完整观看,我竟然在家里面花了将近三个小时,一直到深夜零点以后才把这份期待已久的精彩收进我的记忆深处。之后,也就开始了对印度电影的痴迷,也开始搜集更多的阿米尔·汗主演的精彩作品,也把这部精彩的影片分享给了我的学生和其他的更多朋友,这也促成了我与印度电影的一见钟情,也让我迷恋上了阿米尔·汗的精彩表演!《三傻》真是一部综合性启发性娱乐性极强的印度电影,看完之后,我不得不说,喜欢至极,感悟不断。今天我将与各位朋友分享我多次观看这部《三傻》的具体“多情”的自我理解。

朋友情铸就的兄弟暖

这样的情感可以说才是真实的友情,也堪比亲兄弟的手足情谊。

本来是来自于不同家境的三个同学,有着源于现实的不同求学理想,是缘分让他们处于同一寝室,成为了好朋友,铸就了坚实的兄弟情。要说是最感人的情节自然是兰彻用自己的智慧和行为表现促使其他两个兄弟最终找到自己的真实人生目标,帮助他们找回了自己的自信和快乐,成就了两个兄弟毕业后的完美人生发展。

这样的改变当然是兰彻对于现实社会的一种智慧的挑战,也是三兄弟的友情对当今世界“朋友情”的真实解读。这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朋友状态,也让我们找到了朋友相处的基本原则——相互扶持、共同提高。

俏皮相逢迸发的浪漫爱情

这个内容当然就是院长的二女儿琵雅和主人公兰彻的柔柔轻风似的爱情姻缘了。有趣俏皮的第一次宴会相遇,就让这两个人埋下了爱情的火种。之后的一系列相遇,让琵雅彻底改变了对兰彻的看法,内心开始爱上了兰彻,而兰彻也是如此。当然这里有一个值得我们所有追求真爱的人思考的一个问题,爱情不是用明码标价来换取和衡量的,需要真心换真心,真情对真情。因此那个影片中的银行家就成为了两个人爱情的最真实最强劲的推动者,他在用金钱慢慢腐蚀自己想要获得的爱情,而兰彻则用真诚的表现和坦率的性格迅速赢得了爱情。

正是因为真诚的爱,才有琵雅在婚礼现场的逃婚;正是因为爱的痴迷,才有兰彻守心依旧的爱情等候。这就是既现实又不失浪漫的完美爱情!

现实生活下的多样亲情

说起亲情好像在影片里首先就是那个为了自己理想而被院长拒绝的那个上吊殉难者的亲情泪水长流。原来生活中这样的亲情受到了不合适的教育制度打击,只有走向满是泪水的结局。三个兄弟的家庭情况,也可以说与学校的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兰彻作为一个孤儿成为了富人家的替学者,没有亲情的温暖,只有痴迷于学习的一份执着乐趣和寄托。拉加虽然有父母和姐姐,但是他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改变家庭的困窘。甚至是姐姐的嫁妆都需要他学业有成才可以购买,而他却背负着家庭冷峻的亲情在神灵面前祈祷。法罕尽管自小就十分喜欢摄影,然而起初的父爱强迫也让他总是很难找到自己青春的方向。还有琵雅起初的金钱婚姻,也可以说是亲情的一种扭曲的表现。

这诸多亲情的冷漠在兰彻的影响下改变了,每个人都找到了亲情的温暖,找到了本来就应该属于家庭的快乐。也许那句台词“一切都好”就是让所有温暖和快乐都回归的不变准则吧!

活学活用与死记硬背的对手情

每一个人都有对手,都有与之抗衡共前进的另外一个人。那么影片中的查尔图就是兰彻的对手,就是凸显兰彻与众不同,出类拔萃的鲜明衬托。恰恰是查尔图靠着对知识的死记硬背,靠着不择手段的破坏别人提升自己的诸多表现鲜明展示了兰彻的自然灵活和聪明机智。这两个人成为了学习上的默默对手,虽没有大张旗鼓的展示对抗,但是每一次考量两个人最终对比结果的时候,都是以查尔图(消音器)屈居第二而定格。虽然两个人都有执着的学习精神,但是,因为发展的形式不一样,自然也就结果各异。也许兰彻根本就没有想和谁对抗,一切只是出于对知识的无限兴趣才轻松赢得对抗的胜利。而查尔图却实实在在的把兰彻当成了对手,想方设法想要超过他,然而最终也没有满意收场。这样的对抗就是互相成就的一个过程,如果一方经受不住折磨,那只有静静的屈居人后了!

其实,上述对于影片的说法,也只是一种皮毛,只是明确了情感主线而已,真正的“多情”又怎么可能是几次简单的观看就可以细致传神的表达出来呢?还是继续看,继续想,继续悟吧!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4

早有耳闻云:“印度电影片时超长,而且歌舞极多。”今天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才亲自感受到了这两个名副其实的印度元素。我本想把它当作一部喜剧片来看,但是影片强烈的主题氛围,使得我不得不分析影片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

本片讲述了三个年轻人兰彻、法尔汉、拉朱由于相同的专业——工程学而相遇于印度国立工程学院,由于各自不同的家境,三人不得不面对来自家庭和学院的.压力,而他们的同学查图尔是一个只知道死记硬背的人,兰彻执意要让两位朋友知道死记硬背是得不了第一的,所以在考试中考到了第一,又在查图尔演讲时捉弄他,结果在庆功时遇到查图尔,不得已与查图尔打赌,从而引起了开头查图尔、拉朱、法尔汉寻找兰彻的旅程。并且得知他们的朋友并非兰彻,它只不过是因为他的好学而被前首相看重来代替自己不争气的儿子去上学来获得文凭。“兰彻”虽无属于自己的文凭,但他还是通过几年大学学习而获得了大量知识,更巧合的是,他竟然就是冤家对头查图尔所说的那个拥有500多项专利的科学家,且全球的公司都想得到这个人才。最终,他们一行人终于在某个地方找到了“兰彻”,故事终以大圆满的方式告终。

从“兰彻”身上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宋濂、东阳马生的影子,他们好学、善学,对学习总抱有满腔的激情,以学习为乐。孔老夫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宋濂、东阳马生、“兰彻”都是这样的人。

如今,随着义务教育的深入,不少同学都产生了厌学的心理,换言之,就是说已经对学习没有一点激情了,这点是万万要不得的。我作为学生,对这点是深有感触地,有人曾经问我:“你物理学的那么好,有什么诀窍吗?”我莞尔一笑,说:“学不好物理,不是因为你比其他人苯,而是你对于物理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就是没有激情去学好物理。”我记得曾经有一个作家说过:“对于学习,最要命的是什么呢?就是缺少对于学习的激情。你比别人笨,你可以用勤奋去弥补,但你如果对学习缺少了激情,那你就不可能学好了。”

《三傻大闹宝莱坞》,喜剧片而已,但它所折射的社会现象,却让我受益匪浅。

请记住,学习在于激情。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5

《三傻大闹宝莱坞》真是一部有趣的印度影片,幽默、感动。它常常会使你流泪,也会禁不住让你哈哈大笑起来。

它主要讲述了两个好兄弟莱俱和法汉去寻找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兰彻,过程中展开了许多回忆。兰彻顶替别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读书。这是一个印度名校,但是压力却巨大,几个学生因为压力过大而放弃了生命。这所学校是非常注重成绩的,成绩决定着一切,没有好的成绩就意味着没有未来。而兰彻却没有受到压力大而放弃,用他自己的智慧、幽默、善良和开朗的性格影响着周围的`人。他们三个好兄弟还经常受到退学的的打击。害怕、紧张的心情使莱俱被野蛮的院长——病毒的强迫退学而跳楼,变成了植物人,后来被兰彻和法汉救活。经历了酸甜苦辣的大学生活,最终兰彻用智慧征服了印度科学界,他成为了一位具有400项专利的天才科学家;莱俱也实现了梦想,成为了工程师;而法汉却成为了野生动物摄影家,完成了他的梦想。

梦想是什么?是我们心中的目标。电影告诉我们要去追逐它,去实现它。不要放弃,尽管路上障碍重重!没关系,想办法跨过它吧!电影中最真挚最感人的就是三个朋友互相真诚的帮助,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抛弃,不放弃,坚守着属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最终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这正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这是电影中的一句话,成功是一个令人兴奋的词,只要努力,有什么不可能的?想要成功,脑海里必须要有两个字——坚持。说说简单,做起来可是非常难的。但是,只要你真心的想要成功,这也是个简单的考验。

对于这部影片,还让我特别喜欢的就是对印度有了更多的了解。印度的服装,美食,礼仪都很特别!特别是女主角穿的服装颜色艳丽,款式不同于我们的普通服装,非常有民族地域特色!还有就是印度的风景了,在法汉和莱俱开车去找兰彻的途中,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下尽是美丽的风景,火红的叶子煞是美丽!真希望今后等我长大了,有机会可以去这个神秘而古老的城市看看,一探究竟!

这真是一部励志的影片,用独特的方法告诉我们了许多道理,使我看了回味无穷。

<上一页下一页>
  • Copyright © 2018-2022 悦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提升广大文学爱好者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掌握更丰富的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