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版《悲伤逆流成河》观后感

悦读网-读书,分享!

电影版《悲伤逆流成河》观后感

电影观后感/2021-07-30 19:59:00

《悲伤逆流成河》这个故事讲述了两个女孩和两个男生外加一个反派女生和一群吃瓜群众关于学校欺凌的故事。关乎学校,关乎家庭,也关乎社会。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五篇电影版《悲伤逆流成河》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电影版《悲伤逆流成河》观后感1

《悲伤逆流成河》是一部以学校霸凌为主线的电影。

看完这部电影,我第一次发现学校霸凌如此可怕。可是我感触最深的却不是这点,而是影片给人的另一个启示:青春太短,再怎样浪费也别辜负了自我。

电影的女主角易遥,是一个家里贫穷,默默无闻的自卑女孩。她买不起新校服,没有钱看病,与母亲关系不好,连生了病都不敢告诉母亲。

之后又因为转学生唐小米,受到全班乃至全校嘲笑,孤立,排挤,被欺凌。她想反抗,却又不敢。所以她将自我包裹在坚强的外壳里,表面上波澜不惊,其实心里早已血流成河。

她害怕,她软弱,她孤立无助,她就像一匹待宰的羔羊,想挣扎却无能为力。要不是顾森西一步一步地带她爬出泥潭,她早就倒下了。

学校欺凌固然可怕,但打败自我的,永远是自我。如果你连自我都放弃了,这个世界也没必要给你期望。即使所有的厄运都发生在你身上,即使上天将所有光亮都从你的世界抽走,你也依然能够笑着向前走。心中有光,世界便会明亮。

易遥的生活是黑暗,她觉得一切完美的事物都厌恶自我。在家,她是“赔钱货”,在学校,她是“病原体”。久而久之,她也对这个世界悲观起来。

而我反感的,正是易遥身上的悲观,她厌恶世界,看不到绝望下的期望,她说出的每句话,都是对生活深深的绝望。也许是因为在黑暗中呆久了,忘记了光明的样貌。外在因素使易遥不得不这样,竖起身上的刺,对抗整个世界,可她却忘记了,即使生活在阴沟里,也有仰望星空的权利。

归根结底,是易遥对自我的自卑,她太瞧不起自我,也瞧不起期望。她自卑自我的出生,自卑自我的性格。可她从未想过让自我变得强大,她自以为看清了世界,却不明白:自我都瞧不起自我,又凭什么让别人来高看你?生活是可能让我们遍体鳞伤,可是到之后,那些受伤的地方,必须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让自我变强,用自信代替自卑呢?

其实每个人可能都自卑过,再成功的人,也跌进过低谷。

小时候,我也自卑过,为什么有人能出口成章,满腹诗书,而我什么都不懂?可惜自卑不是我的强项,我将它化作动力,变成我成长的垫脚石。我开始很多阅读,背诵古诗。几年后,我也变成了那些我以往自卑过的人,我自信了。

青春太短,别把时间浪费在埋怨生活,厌恶世界上,多做些自我喜欢的事。让长大后的自我,回头望时,是心满意足的样貌。

别在最美的青春里,辜负了最好的自我。

电影版《悲伤逆流成河》观后感2

“有一些隔阂在人与人之间的东西,能够轻易的就在彼此间划开深深的沟壑,下过雨,再变成河,就再也没有办法渡过去。”悲伤变成河,流入心底。

刚从电影院中出来,手中攥着的是湿透的纸巾,心里是凉透的悲伤。

我未曾读过《悲伤逆流成河》原著,在影院中想把每一画面转化成文字,细细感受细腻的情感,以及电影带来的现实反思。从这场正义与邪恶的整体直观较量中真切的去感受易遥的无助与痛苦。

易遥在一个贫苦的家庭长大,父亲早早的去世了。母亲为了营生做起了为人不齿的按摩师工作。易遥从小就受尽了邻居街坊的嘲笑和鄙夷,在他们眼里易遥和母亲一样是个贱骨头。易遥和母亲也从来没有被人尊敬过,然而尊严是易遥最珍视的东西。在这灰暗的世界她挣扎着期望获取这一点点仅有珍惜的东西,却在同学的辱骂,朋友的出卖一点点破碎。虽然她的身边有温暖的齐铭和保护她的顾森西,但易遥的世界是黑暗的,齐铭的世界是充满阳光是温暖的。

在悲伤的河流中易遥逆流而上,齐铭和顾森西是顺流而下的,自然是越离越远,是永远也不会体会到易遥的悲伤。就这样易遥的最终一点尊严支离破碎……

“有些人真的佷嫌生命很多或者生活无趣过得空虚,所以就拿时间来欺负人。”造成这样的杯具却依然毫无悔意,却依然用污秽的语言去攻击。这确实深在梦境不觉,却成了一个杀人凶手。悲伤逆流成河,侵蚀了岁月,拂晓了残缺。

浅忆悠凉,凉成忧伤。请心怀善良,记得捡起那久违的欢乐,记得站在有暖阳的角落。

电影版《悲伤逆流成河》观后感3

我感觉我看过这篇小说,不过郭敬明的小说我都是一夜看完的,不过最有印象的还是《左手倒影,右手年华》

《悲伤逆流成河》没有饶雪漫的《左耳》《沙漏》写得细腻,看过之后,让人揪心。

这部电影改了很多,女主没有失足怀孕,而是得了恶心的.妇科病。

故事里还是那个多爱的王子—齐铭,但是他不喜欢女主;还是那个人生坎坷、曲折的灰姑娘——易遥,还是有她骑士—顾森西;善良的骑士的姐姐—顾森湘,收到波及失去了生命;还有那个遭受了校园暴力,却又将此传递下去的转校生—唐小米。她给了我们一个可以说伤,也可以算得上好的结局。

很多人在学生年代都经历过校园暴力,又或者说霸凌,很多人因此性格上都或多或少与健康成长的孩子有些不同,特别敏感、脆弱,不过我的经历主要来自家庭。如果你有这样的经历或者你是细腻敏感的性格,看这个故事会尤其能够共情。

而我不能,从我性格角度来说,故事的开端就是漏洞,王子会和灰姑娘走得这么近吗?他若是不喜欢这个女孩子,过分的亲昵就是错的。当然,无法否认,虚荣心会给我们生命带来许多有趣的经历,我不喜欢他,但我们明明是很好的朋友,我不否认存在,但是朋友是不会那么亲昵的。

在我不明白男女之别的时候,我是觉得没有问题的,当我懂得男女之别之后,我就觉得,很多事情不是无缘无故地发生。你无法负责,就不要给出信号。你的温柔善意不是温柔,而是残忍。能有什么比给予希望后让人亲身经历希望渺茫来得直观而沉重呢?

我们从小小时候就该懂得,尊重、性别差异、保持距离以及自律。

我们做得最好的事情就是当断则断,如果没有做到,于我,肯定仍然喜欢。

电影版《悲伤逆流成河》观后感4

今天看了悲伤逆流成河这部电影。

在看完电影之后,我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把原著读了一遍。相比于小说来讲,电影其实做得很不错。

在电影当中,易遥不再是那个早恋、怀孕然后,最后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团糟的小太妹,她的无辜让人更加心疼。她做错了什么呢,就那么倒霉地没法过上普通人的生活。被卷进一个漩涡中,就越陷越深,像是碰翻了厄运的多米诺骨牌一样,一连串的不幸接踵而来。以前我也觉得郭敬明心理变态,写什么青春伤痛文学,每个角色都没有好下场,不过最近我有点理解了这种结局,圆满本来就是难得又难得的事情,只是在他非得要在最后狠狠地搞他的读者一把,把原本的散场渲染成你死我也死的大型欢送会,这就让人太反感了。

我一直喜欢看有点压抑的题材,好像在不同角色的悲惨人生中,感受到了不属于我平静生活的一点波澜。对这个世界更悲观一点的同时,也更加理智了一点。

昨天看了东野圭吾的《黎明之街》,我深深地觉得婚姻是一件暂时来讲,我还没办法接受的事。书里细细地描述了男主角从开始对婚外情的不理解到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过程,而我竟然没办法去谴责这种不合乎道德的行为,我小时候也看过不少青春伤痛文学,那时候哭得特别伤心,现在回看时会觉得,能怎么办呢,毕竟大家都不容易。

我把这种心情综合理解为,逐渐懂得人性的过程。

看过了这部电影之后,我的悲伤没有很多,我只是庆幸自己生活得如此幸福。

所以虽然它台词尴尬,演技也没那么过关,但我依然觉得它是一部好电影。

电影版《悲伤逆流成河》观后感5

“你生活在光亮裏,你就覺得全世界都是光亮的。”

这是我看《悲伤逆流成河》最感触的一句话。在我们现在生活的年代,可以说大家都是在温室里长大的,看的美好的东西太多,就会觉得世界一切都是美好的。但是青春不只是明媚而灿烂的,校园欺凌的确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校园欺凌”“校园暴力”这些词语在近几年不断出现在大家眼前。所幸的是大家都开始注重的个话题,但不幸的是这揭露了多少的人心险恶。不知道有多少人关注过前不久发生的那一次真实的校园欺凌事件,与电影女主相似的经历,被人诬陷,被人排挤,被人侮辱,内心无助,无人理解。只是她的结局却没有女主那么的幸运,一个生命就此陨落……

因为意识到校园欺凌的危害性,学校里常常都会宣传严禁校园暴力,但是仍有很多人只把它当作儿戏……真的觉得特别的糟心……

“人类都是趋利避害的群体,看见糟糕的东西都想要躲远,看见美好的东西才想要靠近。”电影压抑的开头和片尾每个人的绝望,所有人都是可悲世界的缩影。

虽然这部电影充满压抑悲伤,但还是有两个片段让人感动和感到温暖的。

易遥是生活在地狱里的花,她的世界也从始至终都是黑白灰,而顾西森是易遥在地狱里的阳光,唯一的色彩是他的出现。顾森西无条件的相信与保护易遥,不是站在趋利避害的角度去批判她,而是教会她学会反击。他是易遥黑暗世界里的一道光。说真的生命里出现十个齐铭都不如一个从西边出来的顾森西。

还有易遥妈妈其实很爱易遥,却不善言表,但易遥妈妈得知易遥病因扇了自己一巴掌,拉着易遥去看病,逆着人群走向阳光,原本阴暗潮湿的弄堂,转眼阳光四射。“妈妈带你看病去。”

因为我没有看过小说,对原著里面的内容也不好说什么。这仅仅只是我在看完电影之后想发表的一些些感受吧……

愿每一个人都能被温柔以待,也愿每一个人能有一点勇气伸以援手。

<上一页下一页>
  • Copyright © 2018-2024 悦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提升广大文学爱好者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掌握更丰富的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