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3000字

悦读网-读书,分享!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3000字

读书笔记/2022-08-17 06:56:56

最初拿到《万历十五年》这本书时,不免感到疑惑,明朝万历皇帝统治明王朝长达48年之久,为明王朝统治时间最久的皇帝,为什么偏偏要选择万历十五年这一极其普通的年份。读罢,终于明白作者的意图,万历十五年虽然是平平淡淡的一年,但是它却是以前发生的大事的症结,且是将来掀起波澜难以逾越的机缘。它是前后的连结,是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

公元1587年,乃丁亥次年,表面上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内部已经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如同一平静的海面,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内部早已波涛汹涌,时机成熟,必将翻江倒海,引起巨大的浪潮。而我们的帝国早有这翻江倒海之势,江河日下必不可避免,日落西山定难以挽回,帝国已走上了路的尽头。

万历时代是一个矛盾的时代,皇帝是励精图治、兢兢业业或是耽于享乐、恣意放纵;首辅是努力调和、敬业为公或是独裁专制、控制王权;文官是清正廉洁、天下为公或是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将领或是追求现实、脚踏实地或是主张先进、富裕创造;通过道德才得以支撑的法律还在苟延残喘而儒家传统思想与先进思想正在做着你死我活的斗争。不论孰是孰非,终究无一得以好的结果。这是同时也是一个悲剧性的时代,万历逐渐走向堕落崇尚“无为”,不理朝政;张居正生前光荣无限,死后却被鞭尸抄家;申时行努力充当着“和事佬”不料最终却成了“受气包”;海瑞廉洁一世却凄凉的过完了自己的后半生;戚继光作为抗倭的大英雄,虽谙政治亘古不变的道理,却不能逃脱政治的宿命;李贽一生穷困潦倒仕途不顺,老年遁入空门,但难以摆脱世俗的困扰。这些都是万历时代的悲剧性的人物,而他们也代表了整个朝代的各个方面,他们的悲剧也是这个帝国的悲剧,这些都兆示着我们的帝国正在向毁灭一步步地走进。

1、万历——悲情的天子,无为的帝王

1573年,一个未经世事的九岁的孩子在众臣伏地长跪与山呼万岁下登上了那把龙椅,成为皇帝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将永远被所在这无情的紫禁城中,不得自由。他的言行,他的举止,都在众臣的监督下,他无法做他想做的事情,也不能做他想做的事情。或许历代帝王都会有这一苦恼,但或许这也只是苦恼,毕竟他们还不至于受到如此多的限制。洪武大帝立国,为要限制相权加强王权,设立了内阁这一政治机构,可是随着朝代的发展,相权利用王权不断扩张自己的权利,中枢机构早已畸形,王权在万历时期处于低谷,皇帝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大臣的指指点点,而他又无力反驳,这或许基于万历本身性格懦弱,不愿反抗,但也是时代的使然,即使万历进行反抗,大臣们也会群起而攻之。所以我同情万历,他是一个悲情的天子,拥有着至高无上的荣耀,却不得自由,就像一把沉重的枷锁无情地压在他的身上,无论如何都摆脱不掉这一桎梏,实在令人扼腕,使人叹息。其实万历也曾想励精图治,努力成为一个好皇帝好君主,然而在大臣们的一次次逼迫下,他感到了迷茫,连大权都难握于手中,怎能创造宏伟巨业。于是他消极怠工,不理朝政,放弃自己的职责,采取无为的政策,既然只是一个权威性的象征,那又何必去争夺权利,不如无为而治,来的洒脱自在。

2、张居正——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张居正,明代历史中后期重中之重的人物。纳兰性德曾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其实是因班婕妤被成帝所弃而感慨,以秋扇抒发对背弃的幽怨,寥寥几字,绵绵悱恻。张居正又何尝不是呢?作为弘治的托孤众臣,曾只手遮天,大权在握,而死后却惨遭万历嫌弃,众臣弹劾,以至于被鞭尸抄家。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有人说他自信过度,行事不恭,不能谦虚谨慎,有人说他过于严厉,不通人情,以致抗拒恒生,而自己却不能以身作则。这或许都是他被人唾弃的原因,但这都不是症结所在。张居正能得以如此凄凉的下场,关键在于他权利过大,已威胁到了王权,万历年少无知,只能任人宰割,毫无反抗之力,但是当万历成年之后,他已经意识到这个潜藏的威胁,虽然张居正已死去多年,但是朝廷中总是充斥着他灵魂,他的鞭法仍在大力推行,而朝中以他为核心的小集团仍然在控制着自己至今还未把持过的权利。所以想要大权在握,就必须要摆脱张居正的影响,张居正的悲剧由此开始,而他的宏伟大业又由此结束。曾经的荣耀化为一培黄土,只待后人慨叹惋惜。

3、申时行——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在万历大刀阔斧的清理下,张居正在这个帝国的影响被消灭殆尽。然而斯人已逝,世间再无张居正,我们的帝国失去了中心,像一个垂垂老者,一步一踉跄,蹒跚着向无尽的深渊走去。申时行作为首辅的接替者,虽有治国之心,可是对于每况如下的帝国即使妙手回春也再无反转之力。文官间的阴与阳相结合的双重人格,已让他喘息不得,他还要处理好大臣与皇帝之间的关系,致力于成为“和事佬”不料还是成为了“受气包”,吃力不讨好。然而他还是采取了忍耐的态度,坚持“蕴籍”的行事作风,尽力去挽回,即使粉身碎骨也再所不惜。我佩服他的坚持,但我又不得不同情他的际遇,这只是时代使然,这不能怪他。

4、海瑞——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万历时代有一个人流芳千古,他一生廉洁为公,深得民心,甚至在离任之时百姓千里相送,他就是海瑞,一个出了名的清官,他直言不讳,正义敢言,敢于上谏痛斥嘉靖昏庸无道,而早已为自己备好了棺材。他一生信奉四书五经,恪守孔孟之道,是儒学践行者中的佼佼者。他有如此多高贵的品质,却不受大家的待见。当时的官员大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重,组成了各自的小集体,互相斗争,而海瑞独树一帜,从不和他们同流合污,而这就使他们的矛头转向了自己,道不同者不相为谋,不相为谋者必除之,文官们弹劾他的奏折像雪花般纷至沓来,而他却岿然不动安如山,结局只能是被迫罢官回乡,最终凄凉地走完自己一生。他虽集万千高贵品质于一身,但不得不承认他的古怪,极端的廉洁极端的诚实,或许就是极端的吹毛求疵,在别人看来就是极端的虚伪。这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这个时代的悲剧。

5、戚继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

戚继光,一个英勇的将领,一个独特的灵魂。浴血沙场,金戈铁马,大漠孤烟展壮志豪情,他从未有一丝胆怯。改革兵法,治军严格,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巅,他从未有一毫迟疑。面对中国见习士兵与日本职业化军队对决的现状,他当机立断采取的是大刀阔斧的改革。先前散漫无度的军风在一套军法的颁布下变得严明有序。戚继光的成功在于他的现实感,他不求先进的技术,不图表面上的风光,他更注重的是整个军队的作战素养,所以他培育除了不亚于岳家军的戚家军。作为一名武将,他十分清楚自己的地位,自他从军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明白他要安于本分,莫要踏入政治这个漩涡中,进入其中,必将越陷越深,无力翻身。他同时也是他现实的体现,他比一般的武将都清楚,多少武将参与政治者,即使掌握大权,最终还是身败名裂,悲凄离世。诸如安禄山,一介武夫,终日做着皇帝的美梦,虽终于美梦成真,可是却惨死于亲生儿子的屠刀之下。而戚继光从未有过如此的想法,戚继光的远见着实,超乎常人,可是他算得了开头却算不了结尾,只怪政治这个漩涡的威力实在太大,避之再远也终将被其吞噬。戚继光的一生可歌可泣,可悲可叹,一声赞美,一声无奈。

5、李贽——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门前是与非

明朝众多思想家中,李贽,是一个自由人。并不是他活的有多么潇洒自在,而在于他思想上的解放,他曾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私欲,我欲利他。”不难看出他崇尚的是个人的自由,人人都有私欲,人人都可以为自己着想。他虽也是孔孟之道的信奉者,但他从来不以其作为自己的形式原则,旁人看来他是一个怪人,但他自己看来这其实是他的快意人生。年轻时做官单纯的也只是为名为利,并不像其他官员满口的仁义道德,重情重义,背地里却贪赃枉法,睚眦必报。同时儒门弟子但他从不墨守成规,只求潇洒一生。于是老年他选择了遁入空门,这更能让他摆脱世俗的困扰,追求自由。可惜即使用佛家作为自己的庇护也无济于事,他的光芒太强烈,以至于招致怨恨,世俗跟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古稀之年身陷囹吾,狱中自裁对他来说或许是最大的解脱,正如他所说:“七十老翁何所求。”快意一生足矣。

这是一个悲壮的时代,这是一个绝望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没有错,错在这个时代,摇摇欲坠、风雨飘摇,一经吹弹即破碎不堪。毋庸置疑,公元1587年,是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

<上一页下一页>
  • Copyright © 2018-2024 悦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提升广大文学爱好者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掌握更丰富的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