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的后悔录读后感800字范文

悦读网-读书,分享!

东西的后悔录读后感800字范文

读后感/2021-06-05 04:57:30

很久没有认认真真地读纯文学小说了,前几天无意中得到了一本小说《后悔录》,先是翻了几页,然后又翻了几页,然后就一口气读完了,这种畅快淋漓的阅读快感,已经许久没有体验过了。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后悔录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后悔录读后感800字1

很久没有认认真真地读纯文学的小说了,前几天无意中得到了一本小说《后悔录》,先是翻了几页,然后又翻了几页,然后就一口气读完了,这种畅快淋漓的阅读快感,已经许久没有体验过了。

吸引我读完的首先是小说的语言,老练、舒展、幽默、犀利,仿佛跳进一条高速流动的河,不需要费什么力气就能被它带着走。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同一般,小说的节奏控制得很好,长达20多万字的小说,一口气读下来,没有丝毫的疲惫感,这并不是随便哪本小说可以做到的。

主人公曾广贤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的一生几乎就是在不断的做错事与后悔之中度过,他最常说的一个词就是“如果”。的确,只想有一个“如果”成为了现实,他的人生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可是命运就是喜欢捉弄他,让他的一生充满数不清的错误,再多的“如果”,都只能聊以自慰而已。

很明显,曾广贤是一个具有软弱、多嘴、爱冲动等诸多性格缺陷的人,他碰上的那些倒霉事,其实有一大半是他自找的。但我们并不能忽视时代背景给予他的重压,无论是那个荒唐的年代,还是市场经济风起云涌的八十年代,曾广贤总是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一次次被时代的快车抛下,踽踽独行。到最后,他所能做的,或许就是一遍又一遍地以“如果”来重构自己的生活了吧,就像书中描写的那样。

表面看来,全书不过是记载一个老男人对一个“小姐”的唠叨而已,但听他絮絮叨叨倒了半天苦水,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一种认同,或许可以这么说,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后悔录》,那里面记载着我们一生中所有的后悔与遗憾,——你敢说你没有几件令你刻骨铭心、一生都为之抱憾的后悔事?你敢说你一生中没有几场令你追悔莫及的误会?如果你把这些都写出来,那也将是一本《后悔录》,只不过不会有曾广贤那么惨烈罢了。因为后悔,是每个人都经常做的事情,如果每个人的脑子里都不具备“后悔”这个功能,也许我们的生活会轻松很多,也会无趣很多。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后悔录》的确是一部深入人性的、值得我们用心去读的大书。(劳亮亮)

后悔录读后感800字2

《后悔录》塑造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平民百姓形象,从他的身上读者看见了东方式的后悔与西方式的忏悔之差异。这一人物虽然几经错失爱情、一次次地受伤,但他从不抱怨,从未想过去报复谁,而是一味地默默承受,担起责任。他的 “后悔” 反思了自己一生中每一重要的事情,非但没有将责任推卸他人,而是自己全部承担了下来。很显然,他是一个软弱的人,但正是这样一个软弱的人,他扛住了这个世界所施加于他的所有重负,他没有被压垮,而是因为这种责任感,从而获得了灵魂的自尊。

曾广贤是近些年来中国小说界最有个性、最具感染力的人物之一。作家东西通过主人公构建起叙事伦理,鲜活、深刻地展示了这一人物的心灵世界。作者与曾广贤一道,宽恕一切,担当一切来自现实的压力,把这些权当生活对自己的馈赠。这种担当是生存的勇气,超越是非、善恶,并接受人生境遇不分谁是胜者,谁是败者,追求宽容并存———平等是共存的前提。这一生存法则不也正适合当下的国际社会?!

曾广贤原本是一个渺小人物,但因为他勇于承担,他的存在就变得高尚而真实。《后悔录》仿佛在告诉我们,小人物承担起个人的命运,无异于英雄人物承担起国家、民族的命运,他们的品质同样受人尊敬。

更深层的蕴涵是《后悔录》阐述了一种伟大的度量,这钟度量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永不休止的自我反省(后悔即反省的一种),二是自觉承担的宽厚情怀。曾广贤的一生都是在后悔中度过的,当赤身的赵阿姨半夜进入他的卧室,他对她却秋毫不犯,而这恰恰又是他的终身无悔。这一结局跟他一生的情结所形成的悖逆与内在的逻辑关联又揭示了何种的心迹?这给读者留下了宽广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后悔录读后感800字3

东西的长篇小说《后悔录》是一部趣味横生又构思巧妙的作品,散发着强烈的艺术个性。

小说从“性”这一扇窗窥过去,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非常态生活的泪与笑、苦与悲、迷失与沉沦一一展现。小说以一个孩子的成长来看待性,起初他与“上面”保持高度一致,主动以告发父亲来教育父亲,不料弄得家破人亡。长大后,身体的冲动始终压抑于道德的规训之下,在每个唾手可得的好运面前失之交臂,遂成就了他一生“后悔”的记录。在“”那个禁欲的年代中,人们响应着号召,试图以排斥和否定身体的欲望来净化自己的灵魂。但禁欲不仅浇不熄欲望的火焰,反而招惹来一连串的厄运。然而,时代的轮转却仿佛一个悖论的循环:当正常的生理需要、合理的生活方式被颠覆和践踏后,人们仿佛又惰入另一种失重的真空状态中去。在纵欲的年代中,长大成人的他又变成了不合时宜的老古董,再一次与可能的性与爱擦肩而过。这个“倒霉蛋”的遭遇尽管以漫画的笔法描绘、以夸张的姿态和逻辑铺陈推演,却有着那个年代里真实的血肉。令人恍如噩梦初醒,心有余悸。

小说以满纸的荒诞感,营造出一种幽默与滑稽的气息,自王朔、王小波之后,中国小说很少有这样的风光了。一幕幕夸张又滑稽的情景与叙述者一本正经的忏悔构成了奇特的反差,使小说的阅读变成一场“痛并快乐”的旅行。主人公叙创伤而不沉痛,述大痛而不自知,遇滑稽而不自觉,这麻木又带来些许“间离”的意味。小说的叙述令人想起艾萨克•辛格的《傻瓜吉姆•佩尔》:在认真的语调背后,是滑稽的场景,这一表一里构成奇异的反讽效果,透射出那个荒谬年代里的悲剧与苦涩。尽管它轻松得让人捧腹,却难以掩盖主题的沉重,这一轻一重,便构成了奇妙的阅读张力。

小说的结构犹如一个精心包装的中国套盒,通过层层的自我解秘,巧妙地呈现出最后的谜底。小说开始是一个男人的自述,叙述的对象是“你”,似乎是以读者为倾诉对象。随着阅读的深入,读者又察觉到他的倾诉对象是一个女性。但直到小说的结尾,读者才会发现:这原来是一个性无能的老处男面对一个服务的“小姐”的自述。当听众的身份从普通读者身上别有意味地滑落到“小姐”身上时,小说陡然开拓了一层空间,超越了小说与读者的单一关系,进而浮现出另一层关系:两个小说人物——故事诉说者与倾听者。当始终隐藏着的倾听者浮出水面时,小说文本内说者与听者的态度又形成一个巨大反差:一个是执意要说,一个是不耐其烦;一个是满腔深情、呕心剖胆,另一个却是漠不关心、勉强敷衍。此情此景,如冷水遭遇热油,悲情四溅,令人无限伤感。这种独特的小说美学有似影视作品的表现手法:先将镜头近焦锁定讲述者,再随着讲述过程逐渐将镜头拉远,最后展现全部背景。以上这些效果,作者只用了神来几笔就轻松达到,可谓举重若轻,别具匠心。

小说题目之所以不用“忏悔录”而用“后悔录”,或许是作者的自知之明:“忏悔”一词中所有的宗教神性的悔改之意在小说中显然是空置的。病态时代鞭笞出的病孩倒霉之极也只可能停留于“后悔”,而不可能有“悔改”和“顿悟”。后者是留给读者的,留给我们这些正常年代里健康的幸运儿的。

“后悔”模式在小说中强劲的复制能力既是小说强有力的支点,也先天性地成为小说的弱点所在。一是小说语调与逻辑的惯性太大,使得后部有些乏力。二是主人公总是落入“后悔”的窠臼,也逐渐成为阅读快感的阻力。当这个模式一而再地循环重复,较容易使读者陷入到一种“审美疲劳”中去,产生些许厌烦之感。

后悔录读后感800字4

很久没有认认真真地读纯文学的小说了,前几天无意中得到了一本小说《后悔录》,先是翻了几页,然后又翻了几页,然后就一口气读完了,这种畅快淋漓的阅读快感,已经许久没有体验过了。

吸引我读完的首先是小说的语言,老练、舒展、幽默、犀利,仿佛跳进一条高速流动的河,不需要费什么力气就能被它带着走。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同一般,小说的节奏控制得很好,长达20多万字的小说,一口气读下来,没有丝毫的疲惫感,这并不是随便哪本小说可以做到的。

主人公曾广贤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的一生几乎就是在不断的做错事与后悔之中度过,他最常说的一个词就是“如果”。的确,只想有一个“如果”成为了现实,他的人生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可是命运就是喜欢捉弄他,让他的一生充满数不清的错误,再多的“如果”,都只能聊以自慰而已。

很明显,曾广贤是一个具有软弱、多嘴、爱冲动等诸多性格缺陷的人,他碰上的那些倒霉事,其实有一大半是他自找的。但我们并不能忽视时代背景给予他的重压,无论是那个荒唐的年代,还是市场经济风起云涌的八十年代,曾广贤总是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一次次被时代的快车抛下,踽踽独行。到最后,他所能做的,或许就是一遍又一遍地以“如果”来重构自己的生活了吧,就像书中描写的那样。

表面看来,全书不过是记载一个老男人对一个“小姐”的唠叨而已,但听他絮絮叨叨倒了半天苦水,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一种认同,或许可以这么说,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后悔录》,那里面记载着我们一生中所有的后悔与遗憾,——你敢说你没有几件令你刻骨铭心、一生都为之抱憾的后悔事?你敢说你一生中没有几场令你追悔莫及的误会?如果你把这些都写出来,那也将是一本《后悔录》,只不过不会有曾广贤那么惨烈罢了。因为后悔,是每个人都经常做的事情,如果每个人的脑子里都不具备“后悔”这个功能,也许我们的生活会轻松很多,也会无趣很多。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后悔录》的确是一部深入人性的、值得我们用心去读的大书。

后悔录读后感800字5

《后悔录》的封面那么黑,像隐藏着什么阴谋。当你“尝读”全文,才发觉“上当”,一个典型的处男,黏着心爱的姑娘们,幻想、嘴馋、偷摸,却在关键时刻,胆怯懦弱,成就了一件件后悔的往事,既荒诞,又滑稽,实在是过瘾。

谈《后悔录》,不得不谈其中的后悔事。主人公叫曾广贤,他的人生太难了,少年便饱受禁欲思想的困扰,一名稚嫩少女曾在他的面前,脱下裙子紧紧抱着他,他却骂咧咧地说着:“流氓”;他看到两只花狗连在一起交配,竟用强奸犯的语气写了一篇“批狗”的文章。

“性”是人的本能需求,在当时的年代,却被当成了一种邪恶的东西,要被拉去狠狠地。其实,“欲求”无可厚非,它既是一种生理需求,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就像枯燥生活中的小惊喜一样,必不可少,使人振奋。何况,还能传宗接代,何乐而不为呢?如果非要挑它的毛病,那只能是不要纵欲过度。

之后,随着思想的解放,曾广贤冲破禁欲的藩篱,一下子变成了胆怯的“欲求者”。

他蒙面入室,向心仪已久的女孩“求爱”,女孩一阵惊叫声,他迫不得已用身体压住她的大腿和胸口,被当成强奸犯入狱八年;他曾难掩激动地找过一个“小姐”,却用整个晚上讲着自己的生平故事,还叫“小姐”不要乱摸;他出狱时,扑向心爱的姑娘,她的上身像白玉米那样被他剥了出来,再往下他怕了,他怕又会因为强奸而身陷囹圄。

从禁欲者到贪欲人,最后成了一个“怯欲人”,曾广贤的一生是悲哀的,因为他自始至终,没有真正地成为一个男人,没有过一次那种生活。这全都归咎于曾广贤的软弱吗?并不全然,其中,旧思想的戾气危害极大,是旧社会“捶打出”他的极端性格,他看到了太多荒诞、离奇、诡异的东西,就如指鹿为马那样,说多了,自然就认为鹿是马,而当真正的马来了,一时无所适从,难以接受,从此,走向另一个极端。

书中,于百家、张闹、小池等人物的“刻骨”也是非常过瘾,他们之间身体纠葛让人目不暇接。张闹是曾广贤的妻子,在新婚房里,和曾广贤的多年好友于百家滚起了床单,曾广贤回到屋里一看,床单还热乎着;小池是于百家的妻子,为了报复丈夫的出轨,逼着曾广贤脱光衣服,两人赤裸着紧紧地抱在一起。剧情实在是精彩,就如电视剧里的感情戏那样,反转、诧异、惊愕,搅得你是坐立不安、心神不定,真是好玩,实在是过瘾。

当你合上书时,就像了却了一件心事,你会开始思考,东西为什么要写《后悔录》,为什么要抓住“乱性”不放,难道他对“性”情有独钟吗?

我想,他想写出“性”和“欲求”背后的东西,在如今的社会,想要获得身体的碰撞,非常容易实现。但是,我们人类并非禽兽,有别于动物,是具备人性和感情的个体。在那种行为之后,也就意味着一种责任,是一名男人所应背负起的担子,对妻子的、对家庭的、对社会的一种担当。(潘宏任)

<上一页下一页>
  • Copyright © 2018-2024 悦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提升广大文学爱好者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掌握更丰富的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