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不仅开启了共产主义运动的曙光,更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大家看完《共产党宣言》之后都有什么感受呢?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关于读《共产党宣言》有感的范文5篇,希望大家喜欢!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1
历史告诉我们,劳动者和穷人一向就存在,但无产阶级不是一向就有的,而是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那些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雇佣工人阶级发展起来的。大工业生产时代的工人是无产阶级队伍的基础,他们承受残酷的压迫和资本家与包买商的剥削,受机器和资本家的奴役变成了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还要向地主缴纳贡赋和职业税,劳动日平均长达15-16个小时。记载1848年2月,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_了七月王朝,建立了共和国。这场革命虽然是资产阶级发动和领导的,但巴黎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却是这场革命的主力军,然而简历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没有也不可能真正解决工人的困难和痛苦,反而加重工人的劳动,大量的降低工资,当工人忍无可忍在此举行起义时就遭到了残酷镇压。这就是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各种思想意识共同并存,但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就也同样的占据着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人的思想永无止境,会不停的进步,奴隶社会的自由和正义,封建地主阶级是不会接受的,同样,封建地主的自由和正义,资产阶级也是不能接受的,然而资产阶级在占据统治地位后,却硬是要宣扬他们的领导是自由和正义的,还要所有的人都来承认和接受这种所谓的永恒的自由和正义。但这个现实却是,出于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的人们,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重新打量这个世界,看待他们的生活地位和相互关系,认识到自己处于一种焦虑不安之中,不但生物宁日,而且再也把握不了自己。
对资本来说,与资本对立的就是雇佣劳动,劳动力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就是商品,而用来交换这个商品的价值却是最低限度的工资,即工人为维持其生命再生产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数额,这种占有不会留下任何东西使人们有可能拥有剥削别人的资本,因此,消灭私有制,对工人阶级来说,失去的只是锁链,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
按照正常的自然规律,当劳动不再是一种技艺的体现,而变成资本家剥削、压迫的工具,无产者就被积极的促使着拥有了自己的政治立场,面对无孔不入的剥削,面对无止境的剩余价值的榨取,无需再祈求怜悯与同情,只有自己站起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用暴力_那些压在身上的不堪重负的东西从而建立自己的统治才是最终的出路。对于这股力量来说,积少成多才会生成战斗力,所以从耽搁工人开始,经过某一工厂的工人到全部工人,大家团结起来毁坏商品,捣毁机器,烧毁工厂,在打击生产工具的同时也攻击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过去的革命都是以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而这场阶级斗争则是以摧毁私有制为目的,所以这场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必然异常艰巨和激烈。
如今的我们是通过学习从书本上知道,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作为先行者为广大人类描述了那个苦尽甘来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美好世界。生产力高度发展,无知财富极大丰富,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实行公有制,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商品经济消失;阶级消灭,国家自行消亡;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人可以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全人类彻底解放。这是让所有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奋斗的生生不息的动力,共产党人便是为了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和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而诞生。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是共产党人的人生目的。共产主义的思想意识代表的是无产阶级的利益,因为后者也就是全人类的利益,所以共产主义思想意识也就是代表全人类的利益。
共产党人的立场认为只要是真正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所有有进步思想,愿意为人民谋幸福的阶级都欢迎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共产党人利用其先进性带领无产者使用暴力革命_旧的生产关系,与大众有一个共同的利益,崇尚理想与科学理想的统一,体现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目标的追求与符合规律的科学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将全体社会成员融合成为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劳动者,共产党人不会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来塑造物产阶级运动,所有的进程都按照符合生产关系的规律进行,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的。在整个社会活动中,始终强调和坚持利益,代表整个运动方向,也就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吸收优秀的成果,行程科学的理论。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会因情况和条件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阶段,但是_资产阶级统治,消灭剥削,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却是不会动摇的最终目标,共产党人在理论上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在实践上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具有正确的思想武装和先进的理论指导,在任何情况下对阶级斗争绝不动摇妥协,共产党人立足于现实,推动无产阶级其他部分前进的动力,带动工人群众向前发展。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是人类历最后的一场阶级之间的斗争,不仅要消灭所有的剥削阶级,还要从根本上消灭人群划分为阶级的基础和条件。当革命的形势到来时,共产党人必须审时度势提出符合实际要求的斗争目的,制定正确的战略和行动步骤,能在发展迅速的革命形势下为广大无产阶级之处明确的方向。
资产阶级是强大的,马克思说过,不认为一切民族无条件的都注定要走资本主义这条路,但也不断言一切民族注定不走资本主义这条路。尽管它被预知最终会消亡,但是无论在英国还是法国抑或其他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他们都掌握着强大的国家机器。社会主义不会因苏联的瓦解和东欧的巨变就不复存在,但资本主义也绝不会因为少数几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暂时繁荣就可以避免灭亡的命运。共产党人将带领无产阶级走过这个长期、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
我的认识或许老套或许杂乱无章,但我是认真的。面对这本经典,我下笔的心是恐慌的。人总是不断的追求、创造更有意义的生活,资本主义时代还在继续发展,马克思学说的威望与时间同在,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相信理想会变成现实,世界终将美好。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2
有很多人说,现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倒像是社会主义,而社会主义国家像是资本主义。而在百多年前的马克思、恩格斯是否会想到当年他苦心写下的《共产党宣言》在今天会有何作用。今拜读此文,感慨颇多。
大家知道,《共产党宣言》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写的,1848年2月在英国伦敦用德文首次发表。它是全世界共产党人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部著作篇幅不大,只有3万多字,但在世界上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由于它的问世以及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开创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世界上产生了数以千计的共产党组织和社会主义组织,产生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
由于它的问世以及马克思主义其他著作的发表,马克思被评为世界公认的人类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共产党宣言》在世界上传播非常广泛,其发行量仅次于《圣经》,被翻译成200多种文字,不仅成为全世界共产党人和一切进步人士必读的著作,而且成为美国等世界许多国家大学生的必读书。
《共产党宣言》对中国的发展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它不仅影响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历史伟人,而且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近百年的社会历史走向。
我们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乃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与《共产党宣言》思想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例如,我们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中实行的土改制度、多种经济并存制度,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初期实行的合作经济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小时工作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等,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多种经济制度、累进税制度、新型的社会福利制度等,都与《共产党宣言》思想联系在一起。
今天我们讲“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也都是对以《共产党宣言》思想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当然读此文的不只是共产主义的信仰者,还有很多“资产阶级”。他们更有兴趣了解《共产党宣言》,更有兴趣按照其中的某些做法来实践,做的可能比共产主义信仰者更加好。所以,共产党宣言里的观点与论述。在今天,有很多感觉好像有颠倒是非的感觉。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共产党宣言》单行本,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第3版,27页)
我们总是在试图解释历史。读过费正清的《万历十五年》后,发现我们的每一个社会的主流思想都在用各自独特的方式解释着相同的历史。当然各自的到的结果是由不同的。将阶级斗争视为人类历史的主轴,与其说是全面考查多种因素后的结论,不如说是分析历史的预定框架。
因为,当你相信存在着阶级时,你总能从历史中“发现”各种“阶级”;当你相信阶级斗争主导着历史发展,那你也总能“发现”相应的线索。只是被发现的这些“阶级”、“斗争”往往需以“不同形式的”作为修饰,以确保历史纷繁表象下的“本质”能够符合先定的假设。但是,“阶级”之类的名词终究只是一个标签——一个需要主观界定的概念,而非事实存在的实体。
因此,这种分析框架的意义实际上不在于发现诸如“阶级”之类的历史事实(它根本无法发现),而只在于为历史事实提供一种解释,即将人们归于不同的阶级从而基于阶级的视角来理解历史的因果关系。然而,任何一种解释(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的、历史学的)都是有根据(解释框架本身的思想根据以及解释所选用的事实根据)的发明而不是发现,忽视这一点往往使得学术理论成为教义、相应的实践成为专断。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评判解释的优劣,但是,对于纷繁复杂且无法重复的历史,是否存在所谓正确(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含义)的解释,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即便我们不再奢求“正确的”解释而只满足于“合理的”解释,我们也还要注意到解释合理性的证明不能来自其使用的解释框架本身,否则那便成了循环论证。
忽视以上观点的危险在于:当这种分析框架被视为发现而不是解释历史事实的手段时,它便可能篡夺历史事实所具有的真理性;而它被武断地视为正确(对于纷繁复杂且无法重复的历史,这可能么?)的解释手段时,理解历史的其他可能路径便被堵死了。
想一想现在的社会现象,“被”这一动作到处可以见到。其实最多的是在看不见的情况下,在你我不知不觉时,就已经“被代表”了,这是最悲哀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在我们还没有出生时,我们就被贴上了不同的标签。没有人能逃过这一切,人嘛,生来就是社会的人。
借用苏格拉底的话“离开城邦的人,非神即兽”。我们是无产阶级,这一称呼在某个年代珍贵得很,为此我们的父辈放下了所有能放下的东西(生命也无所谓)来赢的这一称谓。我们并没有创造,而是被创造了。因为人人平等的事实只在书本里有,现实中你必须选择这个一分为二的现实。
“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同上,29页)
我们应注意到,将资产阶级视为统治阶级,可能只是给具有较大政治影响力的人群贴上资产阶级的标签而已,这种可能的一个证据便是那些无法算作是资产者的“统治集团”成员常常被冠以“资产阶级代言人”的头衔。简而言之,即便你的身不是资产阶级的身,那你的魂也必是资产阶级的魂。此类万用灵药的过分使用有削现实之足以适理论之履的嫌疑。
即便假定的确有一个叫做资产阶级的群体处于统治者的地位,那么我们仍然需要思考的是:在这个变化发展的社会中,阶级的构成是静止不变的么?显然不是。在现实世界中,资产阶级的边界本身就是模糊的,而且其构成也在不断地变动,这也就意味着一个静止不变的统治集团是不存在的。
那么,倘若上升到资产阶级统治集团的通道是畅通的、机会是平等的,那么阶级间的不平等难道不是可以视作一种自然的不可避免的不平等么?那种一劳永逸消除一切不平等的企图已经被证明是一种乌托邦的梦幻,这提醒我们如果结果的不平等注定无法完全消除,那么我们显然更应当追求机会的平等。
也因此,阶级斗争的话语,只有在作为争取机会平等这一有限目标的一种手段时,才是有意义的。当它一旦企图超越这一目标而要求彻底的平等时,便注定失败并被人抛弃。这种失败,一方面根源于绝对平等的不可能,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阶级斗争本身的悖论所致。这个悖论(也是阶级斗争的危险之处)就是:人们通过建立阶级认同以及阶级斗争来争取虚无飘渺的更大自由的时候,往往必须首先放弃自己仅有的自由。
这种对个人自由的践踏,乃是对阶级斗争的虔诚信仰及由此产生的对强有力的统一组织的需求的极可能的结果。当然,阶级斗争理论完全否认这种践踏,它认为阶级成员因有着共同的目标而没有本质的利益分歧。
然而,当我们回想一下阶级本身归根结底乃是一种人为的规定——一种标签的话,那么关于存在着共同的目标以及没有本质的利益分歧的说法也就颇为可疑了。换言之,如果阶级斗争的理论将这种否认完全或部分地建立在关于存在阶级的先定假设之上,那么这很难说是有力的辩护。
宣言还是那个宣言,社会已不再是那个社会。然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还在人们的空中相传。还有谁有当年那种激情与热血,为了一个不可能是想的理想,其实并不合理的说辞而做出牺牲。站在高处的人在说着,坐在地上的就好好的听着。
“一句话,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它已经被炸毁了。”(同上,32页)
“资产阶级不能统治下去了,因为它甚至不能保证自己的奴隶维持奴隶的生活,因为它不得不让自己的奴隶落到不能养活它反而要它来养活的地步。社会再不能在它统治下生存下去了,就是说,它的生存不再同社会相容了。”(同上,39页)
我喜欢这些话,很想再加一段自己的推理之言。但是想了想,还是不填比较好。
在马克思所认识的世界里,即在“历史规律”支配的世界里,似乎没有自由意志可言;正如无产阶级注定获得解放一样,资产阶级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注定灭亡。然而现实表明,资产阶级显然不是“历史规律”的驯服的奴隶。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和反对者会用检验真理的方法宣布,人的能动作用是很强的。合法性是可以创造出来的。我个人也坚信这一点。不然射虎岂不是又要来一次大整合。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3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思维视野的广度、政治敏感的程度、思想境界的高度、推动工作的力度。因此,这次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理论学习有收获”作为具体目标之一。推动理论学习有收获,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为理论学习的重要读本,在近年来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切实打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理论基础。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情感是一种非理性因素,但在对真理的追求上,情感又往往主导着人们的选择,即没有情感的投入,就没有对真理执着追求的激情。不闻大论,则志不宏;不听至言,则心不固。对科学理论带着感情学,才能学得主动、学得深入;学得愈深、信念愈真,情感才能愈加醇厚。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成为人们热爱真理、追求真理、学习掌握科学理论的不竭动力。从内心深处感悟到真理的力量,也能生发出热爱真理、追求真理的至纯情感。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之所以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昂首阔步走进新时代,关键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航程。这一思想关乎国家发展、民族兴旺、世界前途,也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同时,也是哺育我们进步成长的阳光雨露。联系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联系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联系我们个人进步成长的历程,均能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魅力和伟力。实践证明,从深化感情入手,就能不断激发学习热情,打牢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感情基础,并升华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而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毛泽东同志曾深有体会地说:“学习马列主义不能像看小说那样,一目十行,走马观花,而要一句句、一段段地认真思考,用心领会,要经常读、重点读。”他自己读《共产党宣言》不下百遍,每阅读一次,都有新的思考、新的启发和收获。古人曰:“心之官则思。”人的脑子除了记忆外,最重要的是用来思考。思考的过程就是反复咀嚼、理解消化的过程,也是融会贯通、得其精髓的过程。诚如古人所言,“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有人说,理论学习中的思考过程,就如同嚼橄榄,越嚼越有味道。此话不无道理。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的是我们经历的事,说的是我们明白的理,从字面上并不难理解,但要真正领会其精髓要义、把握精神实质,并转化为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着实需要下一番苦功。比如,一句“撸起袖子加油干”通俗易懂、人人皆知。但要把它领会好、运用好却并非易事。依笔者之见,至少可以从五个方面作深入思考:一是方向问题,靠什么指引干;二是目的问题,为什么干;三是动力问题,依靠谁来干;四是姿态问题,怎么去干;五是标准问题,用什么来检验。只有把这些问题连贯起来思考,在思想上真正弄清了全部的内涵,把握了实干的要求,才能干出样子、干出成效来。因此,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不能浅尝辄止,满足于“学过了”“知道了”“会背了”,而必须在深学深钻原著、原理的基础上,联系时代背景深入思考,联系科学体系深入思考,联系现实状况深入思考,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才能学得更深、悟得更透,运用得更主动、更有成效。
毛泽东同志曾把马克思主义比喻成“望远镜”和“显微镜”,这形象地说明了科学理论对认识世界的意义和价值。“望远镜”是要我们看清方向,不要见树木不见森林而迷失方向,解决“自然世界”的理性问题;“显微镜”是要我们脚踏实地,不要看不清脚下而好高骛远,解决“实然世界”的现实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思想是时代的号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为解决我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而开出的良方,既包括对现实问题的理性思考和解答方案,又深蕴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习践行这一思想,就要以问题为突破口,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带着问题学习,带着问题思考,用解决问题的力度和成效检验学习的成效。
“主导一个人观念和行为的,是活在他心中的理论。”而理论的价值在于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只有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才能真正发现科学理论的价值、展示出其中的魅力。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带着信仰问题,常思当年的初心是否依然,校正自己的人生航向;要带着宗旨问题,常思自己是否恪尽职守,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要带着党性问题,常思自己是否合格足秤,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和作风;要带着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常思的举措和办法,昂扬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当前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更要自觉对表对标,查找政治意识、思想觉悟、道德修养、能力素质、作风建设等方面的差距,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初心和使命转化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的自觉行动。只有真学实做,知行合一,把学习理论与改造思想、提升境界相结合,与指导工作、提升能力相结合,与单位建设、提升发展质量相结合,才能真正学出新境界、取得新成效。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4
学习《共产党宣言》,印象最深刻的是陈望道为翻译《共产党宣言》而蘸着墨水吃粽子,得出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这一结论。我想在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下,真理的甜是甜在一个牢记初心的政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渐变成现实的幸福喜悦。
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世界共产党人的革命初心!
其实“再好的理论,不付诸实践,只能是空谈误国,实干才能变成现实。”有幸听了贵州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的故事,我觉得她就是共产党人初心最好的诠释者。
麻怀村地处罗甸县大山深处,山高坡陡、水资源缺乏,属于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石漠化喀斯特山区。5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寨被阻隔在大山之中,孩子上学要翻山越岭,生产生活物资拉不进去,农产品运不出来,村里人出山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成了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现任沫阳镇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是一位女同志,1972年10月生于贵州省罗甸县沫阳镇高峰村,小学学历;1991年嫁入沫阳镇麻怀村,200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嫁到麻怀村的媳妇,邓迎香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不等不靠,组织村民用13年时间开凿出一条216米的隧道,打通了出山的公路,还带领群众发展乡村旅游和养殖业,彻底改变了麻怀村的落后面貌,让更多老百姓稳定持续脱贫,她也成为群众拥护的基层组织“领头雁”,被誉为“女愚公”。邓迎香之所以能够坚持十几年带领群众干一件事而且干成功,不半途而废,就是因为她忠于人民,心中想着人民,怀着“不忘初心”的为民情怀。她用苦干实干的精神诠释了共产党人初心。
那作为基层组工干部如何践行自己的初心?那就是要做扎根基层的“四新四者”,即学习新思想,做政治坚定、对党忠诚的践行者;锤炼新本领,做公道正派、求实创新的担当者;提升新境界,做奉献基层、振兴乡村的耕耘者;树立新形象,做干净干事、廉洁自律的坚守者。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5
重读《共产党宣言》,依然感到冥冥之中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在撼动着你的心魄,心底由衷生出对伟人的无限敬意。在人类文明史上,传世名著数不胜数,但没有哪一篇能够像《宣言》那样在全世界人民心中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也没有哪一篇能够像《宣言》那样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赴汤蹈火改变世界。西方的列宁,东方的毛泽东、邓小平以及现在的习近平,用他们的伟大理论和实践,一次又一次验证了《宣言》中颠扑不破的真理。
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
当然,历史上,社会主义曾被认为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二战后两大阵营形成对垒。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经济的繁荣,尽管社会主义国家一度出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给资本主义到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是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在70年代以后陷入了困境。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东欧发生巨变,一夜之间地球上的社会主义国家旗帜倒了一片,有人说社会主义走到了尽头,马克思的理论不吃香了,如火如荼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时沉寂下来。一些伧俗势利小人趁机发难,声讨马克思主义的种种“罪恶”,欢呼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美好理想的预言已被历史宣判为失败。之所这样,是他们没有看到社会主义发展是曲折的。然而,以新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顶住了压力,坚持了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道路,采用渐进式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共产主义刚发表时,被欧洲称为“幽灵”,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敌对势力。马克思分析了资产者和无产者的出现及其相互关系。资产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封建主义衰落后的产物。资本主义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阶级斗争历史的反映。虽然资本主义发展的几百年间,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同时也激发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爆发了一场又一场的经济危机,无产阶级也日益成为一种可以与资产阶级相抗衡的势力。无产阶级的壮大需要一个强大的领导者,需要一个强大的政党来领导,这个党就是共产党。共产党没有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她的出现,使无产阶级的世界出现的新的曙光,给无产阶级带来了理论的指导和革命的指引。
《宣言》所包含的划时代的思想有着牢固的科学基础,它为任何时代、任何肤色或种族的被剥削者和被压迫者指明了争取解放、和平、人类尊严与社会公正的道路。只要“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世界还没有到来,我们就会继续读《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