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苦难辉煌读后感范文2000字

悦读网-读书,分享!

2020苦难辉煌读后感范文2000字

读后感/2021-06-26 02:45:35

《苦难辉煌》不预设政治立场,不存在批判谁、歌颂谁的先见地上去看待历史的著作。书中国民党的将领并非草包,如果没有蒋介石或者地方军阀少了几分私心,中国的历史有可能被改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苦难辉煌读后感范文2000字,欢迎大家阅读!

苦难辉煌读后感范文2000字

苦难,这是个谁也不愿意碰到的字眼,可是,一旦从苦难中涅槃而出,辉煌便也应时而生。

1934年,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国工农红军被迫离开苦心经营7年之久、已经颇具规模的中央苏区,踏上了茫茫未知的前程。

一年之后,这支承载着无数苦难的队伍到达了敌人实力相对薄弱的陕北,从这里,他们走向了辉煌。

金一南教授不是文学家,而是一名研究国家安全、研究战略问题的学者,《苦难辉煌》也不是在娓娓动听地叙述故事,而是在理性回望近现代中国一段最艰难曲折、最惊心动魄的追求史和奋斗史,并在回望之后,沉淀出弥足珍贵的启示。

启示一:谁是英雄?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党员人数为300万,有名可查的党员烈士就有370万,这就是说,半数以上的共产党员没有看到五星红旗升起的这一天,和他们相比,我们付出的再多也是少,而得到的再少也是多。金一南教授谈到本书时说:“每每写到这里,我都为今天很多人已不知晓的这些顶天立地的英雄热泪盈眶。……他们没有活到胜利一天,没有赶上评功、授勋、授衔,没有来得及让别人树碑立传,也没有机会返回。

故乡光宗耀祖。他们穿着褴褛的军装,随着战火硝烟消失在历史帷幕后面。他们是真正的英雄。”生活在和平年代是幸运的,生活在国力渐强、繁荣发展的新时期更是幸运中的大幸,回望那些播种但没有机会参加收获的英雄,我还有什么资格去计较“芝麻绿豆”,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工作呢?

启示二:谁是伟人?

《长征组歌》里有这样一句唱词: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毛泽东指导打仗的水平的确令人难以企及,但是,他也打过败仗,而且一生中四次败仗就有两次发生在“四渡赤水”的时候。

我也曾天真地认为长征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开辟新区,而今,当历史的面纱揭开,事实竟如此惨烈:长征源自在根据地呆不下去的无奈撤退;若不是周恩来等坚持,病痛缠身的毛泽东也许将被丢弃在苏区。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重新回到党和红军的领导岗位,可是,土城战斗失利和古蔺、叙永受阻几乎使红军陷入绝境,也使毛泽东的地位岌岌可危,所幸及时调整了策略:北上渡江变为西渡赤水,南下云贵改成夺取川滇黔边境……不断的改变使红军终于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结東了无头蝇一般的乱撞,走上了有目的的西进道路。

由此可见,胜利不是源于天佑神赐,而是来自千万人的不懈奋斗;伟人也不是不犯错误,而是犯了错误能够及时纠正。

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使党和红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失败到胜利,也使掌握全国资源、掌握国外援助、掌握一切执政者所能掌握之优势的对手在20年后灰飞烟灭、全盘崩溃;更使曾经通过《阿Q正传》等著作强烈抨击国民性的鲁迅,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要特意致电: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中国与人类的将来。

启示三:谁将永恒?

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胜利来自历史的偶然,是利用对手的失误,利用国际形势提供的一些机缘。只要看一看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艰苦卓绝历程,他们就会明白自己的说法多么站不住脚。

1927年“四一二”政变,共产党人横尸遍野、血流成河,李大钊、罗亦农、赵世炎、陈延年、李启汉、肖楚女、邓培、向警予、熊雄、夏明翰、陈乔年、张太雷等多名领导人相继遇害。

随后,海陆丰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黄麻起义、广州起义相继被镇压,历史给中国共产党人以最严峻的考验。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被迫长征,红十军团军员会主席fzm、红十军团长刘畴西、中华苏维埃教育人民委员瞿秋白、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等人,被捕获枪杀;中华苏维埃工农检察人民委员何叔衡、中央军区政治部主任贺昌等人,在战场上牺牲。

比牺牲更严重的是叛变,在我军的历史上,变节将领最多的时期是红军时期,据统计,仅1934年到1937年,投敌的团以上干部就超过了40人。

中国革命大难投机了,历史给中国共产党人的磨难,超过给所有其他政治团体和党派。中国革命的成功不像十月革命来自一夜暴动,而是数十年英勇奋斗流血牺牲的结果,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使中国革命获得了最为稳固的基础。

普通的红军战士或许不能准确地区分寄托和信仰,但这丝毫也不影响他们在革命的道路上九死不悔,究其原因,恐怕只有一个: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坚定地信念像永不熄灭的火把,在暗夜里送来光明,在风雨中传递温暖,它能融化夹金山上的皑皑白雪,能烘干大草地上的刺骨寒霜,能把腊子口30米宽的天险变成通衢大道,能把沪定桥上13根冰冷的铁索变成胜利坦途。

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回望中,英雄和伟人最终渐渐远去,但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的身影,更没有权利忘记他们用奋斗的足迹留下的一句话:一切都将过去,唯有真理永存;生命终将消亡,唯有信念永恒。(何茂鑫0

苦难辉煌读后感范文2000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演义》开篇词上阙,诠释了我阅读《苦难辉煌》一书的感慨。

开卷伊始,我即被金一南教授生动形象又蕴含哲理的行文所吸引,此书确使人有欲罢不能的感觉。我是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在上下班地铁中读完该书的,看这本书,上班之路感觉不再漫长。

这本书主要描写了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和第二次合作之间的风风雨雨。中国共产党在此期间充满了希望、变数、迷惘、苦难,在挫折面前我党的精英们又屡屡不畏牺牲、坚定信念挺了过来,逐步走向了辉煌。

有人说,“一部好的作品,应该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苦难辉煌》就是这样的一部书,它让读者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感触。

我每每沉醉于民国时期的陈年故事,慨叹着那些人和那些事。暮气沉沉的晚清被朝气蓬勃的民国取代了,中国真正具有了少年气象,从此有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乱世出英雄。所谓“乱”,不是社会政治经济绝对混乱无序,而是国家没有了绝对权力,社会失去了绝对。也正因为如此,社会环境才相对宽松,言论相对自由,思想能够活跃,人们也就有了更多的展示机会。春秋、战国、三国与民国初年都是这样的情况。民初各色军阀、政客、理论家们你方唱罢我登场,组成了波澜壮阔且多姿多彩的一台大戏,其中能够留下名字的都非等闲之辈。而只有具备组织纪律性和远大理想并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人,才是英雄中的风云人物,才能够走的更远。国共两党里面不缺这样的人杰。

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是国共两党的共同目标,中国实现伟大复兴是国共两党的共同期望。两党的精英们都是在以中国知识分子入世的特质自觉承担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重任。如果两党和睦共处,两党内的精英们,有多少是同学,有多少是老乡,有多少是师生,他们可以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但只是因为两党在具体实现国家富强的手段上存在着不同的理念,以至于有多少同学、老乡、师生们要为了各自的信仰分道扬镳,甚或反目成仇,更有多少革命者因此而牺牲。当年你死我活争斗的英雄们现在都不在了,还是那一片河山,现在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努力实现着英雄们当年的梦想。人们生活安居乐业,国家实力大幅提升,也难道不就是英雄们最终所要的吗?假设当年的英雄们都醒来看一看,是否会相逢一笑泯恩仇呢?

历史没有假设。残酷的现实是国共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客观上为日寇侵华制造了可乘之机,也使得中国抗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红楼梦》中探春曾言:“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熟读古书的毛泽东不会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从当时形势上共产党又绝对不能让步,只能被迫做针锋相对的军事斗争以图存。更何况大形势非是一个人所能左右的了的,毛主席也是人而不是神。道理都懂,但无法改变现实,这实际是很无奈的一件事。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我们并不善于接受历史教训。当前,中国仍处于分裂,国共是否可以接受历史教训,抛弃前嫌,高瞻远瞩,以大智慧促成第三次合作,实现两岸统一,打破岛链封锁,进而对觊觎侵占我钓鱼岛、南沙等国土的国家采取一致行动,共同维护我中华民族长久利益,而不致使某些国家坐收渔人之利呢?

苦难辉煌读后感范文2000字

先贤有云,“三日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对此,我一直将信将疑,不过每当稍有闲暇,我亦喜好以书为伴、以书为乐。床头案角、手边囊中,不少的书卷杂乱有章、自成方圆。近日,我读了《苦难辉煌》一书,不曾想,竟一发不可收拾,读之如饮甘饴、爱不释手、受益匪浅。

《苦难辉煌》奏响了一曲可歌可泣的革命乐章。该书由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所著,金教授广泛阅读了500余本参考书目,整理了200多万字的笔记,历时15年时间撰写形成了52万余字的作品。该书是第一本从国际大背景下解读中共早期历史的著作,也是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图书。该书以其独特的视角、新鲜的史料、生动的语言,从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入手,深刻地剖析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恢宏壮阔的历史进程;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正义、艰辛和伟大;清晰地再现了一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引导中国革命历经磨难挫折,最终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画卷。

《苦难辉煌》描绘了一幅客观真实的历史画卷。该书与其他党史类图书相比,的特点就是客观性。我以前读过的一些历史书籍,看过的一些影视作品,大多都带有主观色彩,并不完全符合历史真相,往往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了美化、提纯或剪切,反倒给人一种距离感、模糊感、平面感。而金教授所著的《苦难辉煌》则是从一个客观、公正的角度,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真相。

比如,该书在描写毛泽东、陈毅、彭德怀等伟大革命家之时,通过万里长征、反围剿等一些真实、详尽的历史事件,深刻反映了这些伟人们钢铁般意志和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献身精神。当然,该书也非常客观地表达了伟人其实也是凡人的情愫,没有哪一个人、哪一种智慧是天生正确的。伟人也会发脾气,也会犯错,也会打败仗。众所周知,“四渡赤水”是毛主席在长征中最得意的用兵,《长征组歌》中有一句歌词就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但是,毛泽东一生亲自指挥的大大小小战役,毕竟也有一些是失败的。毛主席在1956年的一次会议上也开诚布公地承认,他指挥打过四次败仗,四次败仗的地点,分别在高兴圩、南雄、土城和茅台。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昂扬的斗志。作为一名投身检察事,我们要摆正心态,心贴心地为老百姓考虑,有条不紊地推进检察事业发展,一定能赢得群众的认可与表扬。

《苦难辉煌》吹响了一声扬帆起航的前进号角。中国共产以其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脚踏实地、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谋福祉,最终赢得了革命的胜利。革命战争年代凝结下来的一个个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不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奋勇向前,也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勇往直前创建美和家园。正如我们工作,承担着检察工作等重任,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肩负着群众的殷勤期盼。

历史,纵然已逝,但却永远魅力无穷。读罢此书,掩卷沉思。《苦难辉煌》用客观而又深刻的思考、严谨而又不失活泼的语言,带领我们重温了党的革命历史,向我们展现了中国革命历经磨难挫折,最终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画卷,更向我们述说了一部追求自由的壮美史诗,真可谓是“陈谋堪比厚黑,叙史更胜史家”。君子读之,如饮甘饴,不论修身齐家,抑或治国平天下,得此良策,受益匪浅。

<上一页下一页>
  • Copyright © 2018-2024 悦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提升广大文学爱好者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掌握更丰富的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