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讲述一位十五岁少年“小哥白尼”在大学毕业生舅舅的思想启发与引导下,探索了友情、贫富、歧视、霸凌、人与社会、勇气等课题,藉此厘清“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读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2020《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读后感【篇1】
好久没见太阳了,这会儿阳光从窗外照射进来,暖暖的。桌上的水杯和眼镜,受阳光的恩赐,有了自己的影子。
桌上还放着一本书,《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昨天遇见的。倾情读完,才发现是写给青少年的人生哲学小说。我将自己代入到十几岁,毫无违和。
很多人在年少时,似乎就明白了“生而为人”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有意义的事。我没有,直到这一两年,才开始思考人生意义这类问题。
一边读,一边思考。有微笑,有感动。以往遇到过一气读完的几本书,这次不同,竟然舍不得一气读完。真是奇怪。
于是停下来,推荐给朋友,又停下来去上厕所,又停下来舒展身体。总之,不舍得读完。就像童年时得到一块糖,含在嘴巴,又怕它那么快的被吃完。
昨晚为了读它,抱了二十多本儿童书,丢在床上,让女儿自己选,她俩也配合,一起玩点读笔,学里面的抑扬顿挫。总之,我扭头不理,只读这本。
里面讲述了发生在中学二年级学生“小哥白尼”身边的几个故事,又用“舅舅的笔记”,引领思考。看待事物的方法;人与人之间的链接;关于自卑、固执、傲慢,关于痛苦烦恼与伟大,关于贫穷与富贵,最终指向:关于想成为怎样的人。
“遇到打动你内心的东西,要认真地反复思考其中的意义”,比如,某个人,某件事,某样物品,某句话。透过表面,更深层的探索。
生而为人,每个人都在生产着什么,如衣服、食物等日常生活必需品,又或者学问艺术,那么我在生产什么?我要创造什么?
2020《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读后感【篇2】
此书写于日本侵华期间,书中主人公小哥白尼的舅舅通过拿破仑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英雄:在那些被称为英雄或伟人的人中,只有推动了人类进步的人才真正值得我们尊敬。在他们非凡的事业中,只有顺应人类进步所做的事,才真正有价值。
我们能看到主人公小哥白尼的成长中经历的种种:友谊与背叛,坚强与懦弱,惶惑与思考,胆怯与尝试……这些思绪或情感在我的青少年时期激起许多大大小小的浪花。这些浪花汇集的清流在我的人生里渗透,时至今天,我也常常为之思索、抉择。
我们经历了抉择,才知道自己是否有想象中的坚定与真诚;狼狈过一次,才懂得如何让今天的自己活得体面;痛彻心扉地后悔过,会明白放弃才是坚守做人的底线——堂堂正正。
我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2020《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读后感【篇3】
这本书偶然在书店看到,或许是因为书上腰封上写的“宫崎骏同名电影正在制作中“”的字样吸引了我把,很快买了就读完了。
这是1935年日本人在二次世界大战时候在日本出版的一套《日本少年国民文库》中的一本,是基于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现状,是想传播自由的文化,让读者跨越狭隘的国粹主义和反动思想,尽早树立有关人类进步的信念。
书写的比较轻快,通过一个中学生“小哥白尼”的故事,传播一些生活和生命的理念,读下来,感觉最印象深刻有以下两个地方:
1. P19《看待事物的方法》,是“小哥白尼”的舅舅写给他的信,从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说起,“地心说”是以自己为中心,“日心说”是以广阔的世界为前提,人习惯以自己为中心思考、判断事物,特别是在关乎自身利益的时候,要客观做出正确判断更十分困难,但是坚持不以自己为中心思考,才能看清真相。
2.P188《人的烦恼、过错与伟大》,我们之所以会感到疼痛、觉得痛苦,是因为身体出了问题,反馈率多亏能感到痛苦,我们才知道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这正是痛苦将身体的不正常状态告诉了我们。
同样,当人不处于为人正常应用的状态,心灵才会感到痛苦和煎熬,让我们知道出了问题,内心感到痛苦,我们才能认清人原本应该是什么模样。
2020《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读后感【篇4】
乍一看这本书的名字感觉很鸡汤,估计看过这本书的同学都会有这种感受。但是,内容却出乎意料。本书的目的是帮助青少年着眼全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做一个高尚的人。我把它列为孩子必读的启蒙书书目之一。可以反复阅读。
【创作背景】
这本书的创作背景是在日本本土军国主义盛行时期,“言论和出版自由遭到明显限制,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受到的激烈镇压堪称凶残。”只能寄希望于开创新时代的重要人物—少年,出于保护人文精神的迫切感和“让下一代跨越偏狭的国粹主义和反动思想,尽早树立有关人类进步的信念。”的卓见,才出版的此书。
【叙述方式】
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和《苏菲的世界》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阅读的对象定位为青少年,自然都是通过故事形式讲深刻的道理潜移默化间输送给各位。不得不承认作者真的很会讲故事,每一个复杂的故事都很引人入胜,老少皆宜。
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如同正确人生观的标杆,可能读完了你会发现原来自己几十年所谓的正确人生观有待重新考量。
2020《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读后感【篇5】
昨天我在多抓鱼上看到这本小说的介绍,今天收到书马上在当天读完。这当然得益于便捷的现代物流,也让我思考“小哥白尼”提出的“分子结构:网络关系法则”。简单地说,小哥白尼从一罐奶粉开始思考,他意识到生活中许多物品是通过许许多多地人共同努力才到了他的手上,而他并不认识这些人(澳大利亚的牧牛人,挤奶人,奶粉工厂的人……),他觉得人就是一个个分子,共同结出一个广大的分子网络。
这时书中另一重要人物“舅舅”出现了,他对小哥白尼能有这样的思考感到震惊,并做出了必要的补充和引导。内容我就不引用了,豆瓣笔记中有太多太多“舅舅的话”了。在书后有丸山真男的书评,在这位思想家的笔下,我才明白小哥白尼的发现和舅舅的补充都属于《资本论》的内容!不是用浅显的语言在解说一次,而是通过“信手拈来一个例子”写,写的这样自然,吉野源三郎真是厉害啊。
在读“舅舅笔记”时,我总会停下来思考很久,有好多地方觉得“醍醐灌顶”!那我们可以只读“舅舅的笔记”吗?当然是不行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是面对少男少女的伦理书,用小说来展开就是为了避免一系列讨厌的说教。故事主线和舅舅的笔记是相辅相成的,将舅舅的笔记独立出来很难有特别深刻的体会。更多的是“我觉得我懂了”,就放下了书本像从没翻开过一样,即便内心觉得非常有道理。
小哥白尼的发现也让我很震惊(我都忘了这是一部小说,小哥白尼是个不存在的人物),惭愧的是,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从没有意识到自己和社会是一个整体,不觉得是在他人的帮助之下才得以获得生活必需品。我一直觉得我与社会的联系是十分微弱的,就算马上被飞驰的车辆撞死也不会对世界造成任何改变。
这就要提到下一个主题了——地心说。乍一看社会关系和地心说是似乎没有任何联系。其实作者在用地心说和日心说来表述——“看待事物以自我为中心的考虑方式”。“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思考、判断事物……能够摆脱这种想法的人在广阔的世界实在少见,尤其在关乎自身利益的时候,要客观做出正确判断十分困难。”这段话让我意识到,有时候我在做决定时显示出的犹豫不决,不过是因为总想“利益最大化”,可和自我利益相关的东西,不正是“以自我为中心”吗?再反过来看自己,自以为成熟和考虑周全的决定,其实充满了自以为是。而且在患病的日子里,我也明白了“利益最大化”是最可笑的,因为当下看起来正确的决定很容易掉入“短视”的陷阱,周全的计划往往也是如此。
主人公小哥白尼是个没有父亲的孩子。这一点我始终不是很理解。也许大学毕业的“舅舅”要比“父亲”更方便。比起父亲的直接言传身教,并不住在一起的舅舅更适合写下“笔记”。“笔记”的完整性选比碎片式的话语好掌控,也容易传达出更具深度的东西。这是读到后边才慢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