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烧脑的是小说最后说男主其实是岛上的精神病人,一切都是大家为了至于他而配合他演的戏。当我接受这个说法的时候接下来又转成男主是正常人,为了活着从岛上出来装成精神病……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电影禁闭岛,供大家参考。
电影禁闭岛观后感500字1
看此部电影,如果一开始时看到FBI就想到侦探片来看,看到主角到了岛上后的种种,确实有很多疑点与问题。比如主角经常情绪上的失控,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还有经常听到有人叫唤某个名字,那个名字的人是他所认为杀死他妻子的人。
到了最后的结果,联邦侦探是个精神病患者时,一切疑点与问题就似乎出现得理所当然了。了解电影情况发生的时间与背景,就能够从一开始发现主角的身份。主角最终选择遗忘,是因为过去实在是不堪回首,但逃避是没办法解决的。
我想表达就是,人的主观性的重要性。当我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看这部电影,我的思绪是根据导演的拍摄方向走:比如,我会怀疑这精神病者监狱的医生是个坏人,总在谋划着什么坏事;还有失踪的女病人曾杀死过自己的三个小孩,后来无缘无故出现,但为何在这间房间里有“67”的数据纸条呢?是为了让主角去猜测吗?如果这是名精神病患者,这些是医生设计、护士和病人们配合的一部戏,是否真能猜想到病人会从67里面找到蛛丝马迹?有人说片中医生护士还有病人们都有提醒这位FBI探员(即主角)自己的实际身份,但正因为他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他刻意将自己的过去遗忘,只记住自己好的一面的身份,所以我不知道医生对真正的病人用这种治疗方法是否真的有效。看电影观众的我,跟FBI探员一样,从零开始,所以我自己是无法看到其他人所看到的医生护士和病人们的暗示与明示的。也是说,正因为FBI探员也是刻意认为自己是正常人的话,理论上他也会看不出这些暗示,如果他自己能够意识到这些暗示的话,那么他也理解自己就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的一员了。
而拍摄手法亦如此,很有节奏和循序渐进进入最后的阶段,揭露探员就是众多患者一员,唤醒了过去的伤痛记忆,他一直刻意忘记、不愿回首的过去,我不知道这种方法是不是治疗的一部分。是不是就能控制他对别人的伤害性呢?是过去让他去伤害别人呢?还是他催眠自己为过去而脱罪是伤害人的原因呢?就算让他记起过去,他还是希望自己尽快忘却过去所带来的痛苦,所以他最后也选择去除记忆。
电影禁闭岛观后感500字2
人与电影也是讲缘分的。很久以前有人推荐,如今才看,不由得想起那时的人那时的夜,“诗窗对夜凉如水,笔案回秋淡若云”。想来,推荐了快快去看,那一种热,又是一种不同。
电影还是热的——热在众说纷纭,热在不知所云,“一千个观众看见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电影的高明。
有人用洋洋数万言的类脚本复述并详解了电影,你若看过,你便不会执迷。其实,如果电影不在最后费力去廓清那唯一的精神病人的世界,而是将幻觉与真实并行到底——可以阴谋论,也可以纯臆想;可以从头到尾,也可以从尾到头(所谓的开放式),使得每一个哈姆雷特都有清晰的存在感,使得每一个观众都从自己的眼中看见一个合理的世界,又何尝不是一种善解人意呢?
然而不,电影坐实了一个结局,丝毫不留悬念,它急匆匆揭开谜底的仓促,完全不惧被人说成“吃力不讨好”,如此这般,仍有观众拎不清爽,只能说,精神病的领域太过复杂和陌生了。
我也在糊涂了之后,豁然开朗。
一、模糊带来妥协,清晰才更尖锐。
如果阴谋论成立,无非令我们见识了又一个孤胆英雄揭示又一个黑暗真相——这类电影比比皆是,又有什么稀奇?
所以,没有阴谋论。阴谋,那是精神病人臆想出来的。你看见的“疯子”,以及围绕“疯子”展开的人道的“善”与“爱”的拯救,才是真相。
那么多人啊,陪着“小李子”兜兜转转演戏,满世界的温暖,唤不醒一个沉溺于冰冷深渊的孤独的灵魂吗?石头也捂热了呀!果然,“小李子”不负众望,醒过来了,可他选择将身体交付“暴力”派而成为与“死”无异的行尸走肉。
你听到“小李子”的潜台词了吗?——你们,伪善的世界,先把人逼疯,又装模作样来拯救,究竟谁在演戏?!
震撼吧!
二、暴力导致暴力,暴力回归暴力。
按一个德国人(似有纳粹背景?)的说法,“小李子”其实是一个很“暴力”的病人,而关于救治的方案,也是“暴力”与“非暴力”两派的对立。
在“小李子”臆想的世界里,充满了战争中那些挥之不去的影子。
无疑,战争后遗症导致了“小李子”家庭的不幸,并最终导致了他的人格分裂。
是谁发动了战争?这最大的暴力才是“小李子”暴力的根源。倘若一个好人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他会寻找借口,或者归罪于神。电影不是借他人之口说出“上帝喜欢暴力”吗?神让好人丧失理智,变得疯狂。
占统治地位的人,以正义之名(神之名?)挑起战争,两只手上沾满的鲜血,全部涂抹在冲锋陷阵的“小李子”们身上。一个身背战争阴影的人,走到哪里不是阴影?他能幻想阳光普照、鲜花盛开吗?小小禁闭岛,不过是巨大战场的延伸和缩影,不论怎样左突右杀也休想出去。早已丧失信仰的“小李子”们,清醒也罢,疯狂也罢,他的世界除了阴谋,还是阴谋。
如果阴谋是幻觉,那么,谁令他产生如此幻觉?现实,不正是一场又一场的阴谋吗?!
善与爱,这最能医治病人的良药,珍贵而有效,而若暴力的源头不除,所谓的医治“小李子”们的“暴力”,只能成为一个巨大欺骗链条上的诚实瞬间。
“我要醒来吗?我无法面对自己对妻儿犯下的杀戮罪恶吗?你们错了,我无法面对的是你们——战争、欺骗的制造者,是你们杀死了我的妻儿,还有千千万万参与,和没有参与战争的无辜好人……”你仿佛听见“小李子”在说。
他选择作为一个好人死去,他将世界交还给制造暴力却永无愧疚、如神一般坦然正义的怪物们。
好人承担后果,好人永远走不出良心的折磨!
禁闭岛,一个禁闭好人的岛屿,它可以是地图上的一个岛,也可以是人心里的一片领地。
电影禁闭岛观后感500字3
《禁闭岛》是根据美国小说家丹尼斯·勒翰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冷战初期,二战阴云刚刚消散,核战争危机却笼罩全球。1954年,联邦警官泰迪和搭档查克乘船来到波士顿附近的禁闭岛精神病犯监狱调查一桩失踪案,案件的调查也一步步走入到扑朔迷离的离奇地步。
实际上,这位所谓的联邦警官泰迪就是这所精神病犯监狱的重症病人,他的主治医师约翰试着让他透过扮演自己所设想的主角来逐步发现自己编造的故事的荒唐之处,并以此治愈他的精神疾病。
泰迪的真实身份叫莱迪斯,曾作为战士走入战场,在战争结束回到家乡任职警官,娶妻生子,二战的惨烈厮杀和参与解放纳粹的达豪集中营的经历给他遗留下来严重的心理阴影,使他难以完全正常地走入生活,因而难免对妻儿的关爱失之冷漠,他的妻子为此长期服用药物,逐渐导致精神疾病的爆发。一天,精神失常的妻子在自家园中的湖里亲手溺死了自己的三个儿女,莱迪斯回到家中目睹到这一切时,悲痛万分,在精神极度紧张的状况下用手枪结束了自己妻子的生命,并放火烧了自己的房子。
巨大的创痛分裂了莱迪斯的人格,使他幻想出另一个人物、另一个故事,以使自己理解这些惨痛的现实,分裂的自我在寻找着另一个自我,他在自己臆造的世界里艰难地探索。主治医师约翰也正是期望透过这样的“主角带入”的过程,让他走出自己幻想的时空,理解现实,回归正常。
看过电影,小编觉得整部电影就是主治医师约翰帮忙泰迪构建他的童话世界,虽然这个童话并不美丽还充满着血腥,但是最后时,泰迪对医生说:医生,你是为我好的,是吗在全世界都放下我的时候你还在帮忙我。医生是善良的,他不放下自己的任何一个病人,不想透过不人道的手术方法让病人“安静”下来,成为一个个“玩偶”。但是个人觉得,医生其实也忽略了一件事,就是为什么这些病人会得病,就是我们所说的“疯了”。
男主角莱迪斯,是因为自己参加了二战,留下了战时阴影,妻子亲手溺死了自己的三个小孩,而自己又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人间痛苦能够说雷迪斯都已经尝尽,无论多么坚强的人,都不可能承受的了如此大的打击。很多人都在猜测,最后男主角到底有没有痊愈,其实,他已经完全恢复了,记起了从前的事情,但是最后为什么他还要“装傻”呢就是因为他理解不了残酷的现实,他宁愿去理解手术成为一个什么都不明白的“玩偶”,用这种极端但是又无奈的方式来逃避现实的痛苦。我们理解医生的用心良苦,也理解莱迪斯最后无奈的选取。莱迪斯在两年的时间里,一向活在自己为自己编织的童话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他是正直勇敢的法官,而不是那个杀害妻子的杀人犯。
莱迪斯是病人,所以他的医生和护士们都在陪着他演戏,期望他能早日走出自己虚构的童话世界。但是作为莱迪斯,他的选取,其实对他来说,也许是最好的选取。从莱迪斯自己的世界里就能够看出,他是多么的害怕看到现实,他的童话世界十分完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角,而他则自导自演,十分投入。如果不是莱迪斯受过训练具有攻击性,其实,他完全能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至少这样他不再痛苦。
电影禁闭岛观后感500字4
这部在豆瓣评分上8.7的高分悬疑电影,在我看来远不止8.7分。故事开头,主人公一进入禁闭岛,沉重的音乐就让人感受到了这座岛屿的神秘,而在进入一道道铁门时,又像一只鸟进入巨大的牢笼,巨大的阴谋。
一部以查案开始的,精神病为主题电影,结局总是扑朔迷离的,这部电影更是如此,主人公似乎总是深陷与自己的梦境,在这其中反反复复,与盗梦空间有一定的相似,但是这部电影似乎给人更多的反思,结局也给人更多的想象。
主人公走的每一步路都像是一个个陷阱。所有的声音包括海浪声,老鼠的叫声都像是恰如其分的将男主角引向迷雾中心,渐渐地发现事情的真相,而医生的每一句话就像是笼罩在泰德心中的一团迷雾。而无论是泰德是一名真正的联邦警察还是一名真正的精神病人,无论是他趋于现实的压迫,还是他的精神病有了进一步的进展,不管最后一句“我们要离开监狱,回到陆地上去,这里发生的一切都太糟了”是什么意思?查克的摇头又是什么意思?朋友还是敌人?而那个藏针的包裹是用来做什么?熟悉的音乐为什么又响起来?这一切都取决于“你是想当一个活着的怪物,还是做一个死去的好人”而泰德的选择又是什么?而他又有没有成为那个他寻找的67号?都是导演的一个留白。而这个留白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和思考,无论是哪一种猜测,都是一个让人感到可惜的结局。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我想这句话就是对这部电影男主角结局的最好解读。
开放式的结局似乎给了这部电影更多的意义,让人对人性有了更多的思考,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更多的思考。然后知道了有的时候人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并且不能轻易的就放弃自己的想法,也许前路有很多人的阻碍,也许你迫于无奈的向现实低了头,你并没有成功,但是你的灵魂是高贵的。你不是一个活着的怪物,你是一个死去的好人。
电影禁闭岛观后感500字5
有时候所有人,都在给你灌输思想,你就会无法认清现实
昏君不知醉
这部电影于2010年2月9号上映,但是,现在,把这部电影拿出来再看一遍,依旧烧脑。
对于结局的猜测,观众更是众说纷纭,每个人对结局的理解都不一样,很多人看完之后,都去搜索最后的结局,到底是诉说着那种真相?
泰德他妻子患有精神病,在淹死了自己三个孩子后自杀,而他也受到极大的精神创伤,在自我保护的潜意识中,把自己三个孩子忘的一干二净。
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莱迪斯,和那场记忆深刻的火灾,这个被创造出来的“莱迪斯”被他设计成面带刀疤、波斯猫眼、十恶不赦的凶手。
他自己则是一个退伍后从警,和妻子恩爱有加的模范丈夫“泰德”,只有在他做梦和出现幻觉的时候,都是他原本的记忆。
而他给自己杜撰的身份,更像是一种逃避,每个人对于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都会下意识的逃避,但是没有多少人会直面他们。
小编认为,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在诉说,逻辑推理能侦勘片,更像是在说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思维能力所造成不同结果的故事。
如果按照百科或者导演解释的去理解,那么上述的几乎就是这样,但是在小编观看后,感觉到了毛骨悚然的触觉。
按照泰德是正常人的角度去理解,这完全就是一个洗脑的过程,包括和泰德的朋友查尔,都是其中的帮凶之一。
电影看第一遍的时候,给小编的感觉,这座禁闭岛的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目的,每个人仿若,被一个幕后人在布局着,而主角泰德则是挣扎的人。
其他的人沉溺其中无法自拔,每个人都在隐瞒着什么,但是每次都是欲言又止,让人止不住的想一探究竟。
泰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为了寻找杀死妻子的人,他几乎可以冒任何险,让人致幻的烟,岛上所关的人话里有话,JohnCawley医生的态度,房间里播放的音乐。
很多时候电影里,故意暴露出牛头不对马嘴的破绽,吸引着泰德的探究,也让观众想进一步了解接下来要发生什么。
每次在泰德几近崩溃的时刻,他总能看到自己的妻子。
从踏入禁闭岛的那一刻开始,他的妻子总是以梦幻的方式出现,湿淋淋的带着窒息的气氛,要泰德为她报仇。
还用肯定的口气告诉他,杀死她的凶手就在这里。
可是就在我们相信泰德,深爱他妻子的时候。
剧情开始翻转,并且在结尾的时候,充分的说明泰德是一个精神病人,他所看到的,都是他自己的世界。
在整个事情的发生发展,几乎没有人帮泰德逃出这个岛屿,而让泰德赶紧离开的女病人,和在山洞里的那个女人,都可以定义为帮助泰德的人。
可是就算是这样,泰德最终都逃不过被割脑的结局。
整部电影都压抑的难受,让人难以从中逃脱,小编没有办法接受导演和百科的解释,更愿意相信这部电影,是一场关于人性考验的电影。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很值得让人一再重温,一个朋友说,他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每次都能发现新的东西。
好的电影似乎就是这样吧,百看不厌,每次都有新的体验。
希望我们的人生也是这样,每次成长都使得我们更加的完善,最终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别人灌输给我们的思想,始终是别人的,所以,在别人的经验和布置的环境中,我们只会越来越迷失自己。
在自己的脑海里重温曾经的种种,好的坏的,疼的甜点,任何一种都会使我们,越发的强大和完善,自己的经历才是最宝贵的血肉。
就像泰德说的;“我们不能,像怪物一样活着。”只知道吸收,不知道辨别好坏,否则坑坑洼洼和平滑相兼容的灵魂,就格外的怪异。
就像泰德精神失常,还是有自己的坚持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