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迁》读后感经典范文5篇

悦读网-读书,分享!

《跃迁》读后感经典范文5篇

读后感/2022-04-27 15:56:03

古典的这本《跃迁》,不仅仅给大家解释了,遇到不公平该怎么办?更用一些实例和战略思维,让自己的思想、思维能够迭代,从而让我们明白:如何利用规律和趋势,放大个人努力。以下小编整理了《跃迁》读后感,供你参考。

《跃迁》读后感

今天是2019年初始点,回首2018能犯错,会心一甜,因为在尝试和在探索,在成为更好的自己,在让自己不断更新迭代。“对未来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愿明年的此时,你亦能对自己说,因为这些探索与更新,过去的这一年,我很幸福,也很幸运!

我们的人生本质是尝试,体验成长。最近在细读《跃迁》这本书,我慢慢提取到一些实践的真谛,生活和职场就是要去一次次改变,一次次去实践打磨。

所有的知识一律平等,但有些知识比别的知识更平等。

“知识复利”三要素

在知识爆炸时代,找到知识源头,提升认知效率。

在知识爆炸、终身学习时代,人与人之间比拼的不是学与不学,而是认知效率。学习前,想明白学什么、怎么学、有什么可以兑现呢?怎么样进行知识复利呢?

最近抖音有个段子:2019年到了,给自己有个理财计划,比如第一天给自己存“1元”。第二天给自己存“2元”,第三天给自己存“4元”,第四天给自己存“8元”.......到365天就多了!

这个可以用会用类似的故事去解析“复利”的这个特点,在第365天里,成几次方存款钱财在不断增加,按这个道理,“复利”现象其实并不限于投资,任何一种活动。

为什么高考的几门主课在小学阶段只学“语文、数学”?而是因为,它们是“创造知识的知识”“知识的基础”,并不是这两门课程容易。数学学不好,物理化学都得完蛋,语文学不好,你连题目在讲什么都理解不了。

“语文、数学”就是存款里的第一个存款,就是带复利的知识。所以,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下面的“知识复利”三要素:底层知识的比例、知识的系统化能力、回路记忆联系。

知识复利三要素之一

底层知识结构的比例构成

我翻看家里很多家里很多初中,高中辅导资料,都是基础知识为命名,中学里的物理和化学这两门课程是平等的,但这绝对只是初等教育领域内的看法。

还有任何职场都是媳妇熬成婆,在熬成婆的时候,我们在继续底层知识的能力。然后在抓住某个技能深挖,这个是地基就是底层知识结构,这个底层知识结构的比例构成就看现实需要和现实悟性。

所以,前面的“地基的知识”,我们称之为底层学科,也是能够形成“复利”的知识,相当于第一天的存款,别看少,之后每一天都在参与其他知识的生成。所以,在你的知识结构中,底层知识和应用知识要有一个合理的比例。

李嘉诚说他每天都要阅读至少半小时的书。比尔盖茨自称一周读5本书。那些能成功的大牛,都不是随随便便的成功的。读万卷书或行万里路,思维得到了千锤百炼。

此外,初中学习后会进行学习分流,普通高中学生多读几年底层知识,为未来的更高端的职业要求作储备,别老想着早点出来赚钱;技校学生们初中毕业上“中专技校”,早早掌握应用层面的谋生知识。这绝对不是什么歧视,而是知识效用的最大化。

所以,在你的知识结构中,底层知识和应用知识要有一个合理的比例。

知识复利三要素之二

知识的系统化能力

孔子的弟子子贡遇到一个来请教孔子的人。子贡问,您有什么问题问我的老师呢?

对方说,我想问问一年有几季。子贡说,四季啊。对方说,不对,明明是三季!双方争吵起来,声音惊动了孔子。

孔子观察了一会儿,对那个人说:你说得对,是三季。那人大笑而去。

子贡问,先生,一年为何是三季?

孔子说,你看那个人一身青衣,应该是蚂蚱所变。蚂蚱春生秋亡,哪里见过冬天?在他的脑子里根本没有冬天,所以他就是个三季人,你和他讨论上三天三夜,也没有用啊。

孔子说,如果以后你看到不讲理的人,记得提醒自己——他是三季人,你也就心平气和了。

但是今天,如果你只见事物,不见系统;只看到第一序改变,看不到第二序改变;只看到树木,看不到森林;只看到事物,看不到事物背后的系统,你也就是个现代社会的三季人。

看不到系统,就永远看不到第四季。这个世界就在你眼前以一种你无法理解的方式运转着,就好像《哈利·波特》里的魔法世界,你是个麻瓜。

什么是系统?

试着观察水流里的一颗石头——水流冲击石头,会在石头旁边形成波纹。这个波纹很有趣——每一秒钟,构成它的水分子都是变化的,但是波纹的形状却是稳定不变的。那么这个波纹是变化的还是不变的。

你今天理解了多少关于某方面的知识,一点都不重要;一个系统至少包含三个因素:元素、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的功能。你有没有把这些知识在更高层面抽象成几条规律,或者纳入以往的知识系统,这一点很重要。

想要培养自己的能力,有很多现成的方法,比如画“思维导图”。事实上,任何学习都应以形成、补充、重建核心“思维柱状树”为目的,而非掌握零碎的信息。

知识复利三要素之三

回路记忆

复利的第一要义:回路诀窍记忆,不要追求过高的收益率,最重要的是避免亏损。

“知识复利”同样如此,重要的是回路不间断。

19世纪大文豪巴尔扎克曾抱怨:“我需要休息,让我的大脑重新焕发活力,旅行就能让我休息。但是要能去旅行,就必须得有钱;为了赚到钱,我必须要工作……我陷入一个恶性循环里,根本不可能逃出魔爪。”

巴尔扎克不知道,他的问题还挺现代。很多现代人都遇到过这种巴尔扎克式困境。旅行、钱、工作看似无关,却串联在时间之上,像是一条咬着自己尾巴的贪吃蛇。

如果看不到它们的内在联系,就会短期内什么都想要,休息的时候想旅行,旅行的时候担心钱……怎么都不顺。好比你抓着一条蛇的头,同时又想拽住它的尾巴,其实是自己和自己较劲。

当然,正负是我们人类的观点。如果增长的是投资,就是正循环;如果是债务,那就是负循环。系统不管这个,系统就管循环。

比如,“忙——乱”就是一个回路,越忙越乱,越乱越忙。

前面说过,在系统里,结构决定结果——具体在忙乱什么、谁在忙乱都不要紧,一旦增强回路形成,这个回路就会自我强化,一直到系统的上限受不了为止。这种循环在我们身边处处可见,搞好了,是人生的增长引擎,搞不好则是人生的死亡螺旋。

下面我列出人生最常见的8种循环,有增长引擎,也有死亡螺旋。

特别不要被短期的风口所迷惑,雷军的风口论虽然在理,但是没有玩透玩精华,百分之只能干一票拍拍大腿给别人赚船票。

总结一点:初始量并不重要,进步的幅度也不重要,唯一重要的就是坚持一个方向,不中断。

《跃迁》读后感

最近两天看完了古典老师的《跃迁》,这是继采铜的《精进》后第二本读的如此畅快的书,收获自然是巨大的。

首先,我的认知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可以称之为认知的提升。在阅读中,一些固有的思维逐渐被打破,比如,了解了系统思维和还原思维的区别,认识到自己生活中常陷的几大负向回路,学习着如何改变这种负向轮回,另外,我也认识到目前时代特征正在转变,不能再拿旧的眼光看待世界,也不能再使用旧的方式和方法处理问题,要“与时俱进”,之前有限的人生经历和经验沉淀下来的观点与看法,在读完这本书之后都有了很大的转变,不能说古典老师说的都对,但起码给了我另一个看问题的角度,给了我重新定义问题的机会。

其次,收获了很多方法论。书中说到,勤奋的三种境界,第二种是方法论的勤奋,我现在应该还停留在这个阶段吧,订阅了一些讲方法论的专栏,却没有系统的学习,实在是懒惰成性,但不能因为这个借口就停滞不前,事实上最近战惰还真有了些办法,也有见成效呢。

再其次,还学会了怎样做一个更好的人。总结为几句话,分别是:面对世界,开放而专注,面对自己,迟钝而有趣,面对他人,善良/简单/可激怒,面对不确定,极度聪明和善良,里面所说的TNT交际策略也是一个很有趣的知识点,跟自己所秉持的交友观还是十分相近的呢。

最后,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发现自己对于成长类书籍都是求知若渴的,虽然会有人质疑这类书籍的指导性,但在我看来,能写出如此严密有系统,有趣却又高度总结的书的人都是有大智慧的。我在《跃迁》里,读出的不仅有古典老师自己的思想,也有佛家的思想在里面,很喜欢这类人,就像我的导师杜老师一样令人敬仰。

最后的最后,想起上次和朋友交流,问他们,都在写个人公众号,那有没有出书的想法呢?结果得到很无情的回答,出了自己看么,有人看吗?嗯,的确很打击人,但好像不容反驳呢。毕竟在这个人人都出书的时代,我还没打磨好技艺就想搞大动作,是不现实的呢,不过,换一个角度看,有梦还是好的,哈哈,愿大家早日都可以实现理想啦~

高亮:最近比较积极,思考比较多,想要拉个小群5-7人的样子,定期线上讨论开开脑洞,专业职业年龄都没有限制,但唯一的条件是喜欢思考,可以拉自己的朋友入群,但一定是要能够碰撞出思维火花的那种哦,有意愿的给我留言or直接私信我啦,先提前感谢~期待我们的相遇~

《跃迁》读后感

前段时间突然脑子一热,把古典的其他两本书全买过来了,《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跃迁》,之前我有看过古典写的《拆掉思维里的墙》,拆墙对我的启发很大,具体可以点击链接看我写的文章《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这样看来我也名正言顺的成为了古典老师的一枚粉丝,他的微信公众号微博什么的我都关注了,当然,他的书也是我人生中的一盏明灯。

《跃迁》这本书是古典在今年八月份出版的书籍,也是他最新的一本书,这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他给我们介绍了各种各样成为高手的方法,也让我们知道了高手和一般人的差别,我们也能从中知道自己还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而且他还给了我们“跃迁书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近这本书,与古典进行一场内心的交流。

书一开始就说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发展非常快的世界,那么如何在这个时代从容而有持续的成长呢?首先就要慢下来,其次我们一定要阅读,第三我们要用一种投资的心态来看待人生。书中一开始就让我们看清自己所处的环境,而且还告诉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要做哪些事,要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接下来我会用我自己做的三张思维导图来描述本书中的主要内容:

这三张图中每张图都表达了一个观点,分别是高手战略,联机学习,跃迁者,当然这个顺序也是由潜至深,让自己从量变到质变,成为跃迁者。

我从书中收获最大的一点是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就是书中说的“知识晶体”,那如何去构建自己的知识晶体呢,如何去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答案就是——下图的思维导图。

从图中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循环,当然,说的专业一点这就是一个学习闭环。学习过程就是一个输入过程,当知识输入进大脑以后,自己就要花时间去整理,整理的过程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一些问题,整理完后就是分享了,我一般是在思维导图学习群里和微信公众号里分享,读后感()当然也会和书友进行一些交流,交流的过程就是一个联机外界的过程,交流过程就是思想碰撞的过程,当我的思想与另外一个朋友的思想发生摩擦后,很有可能就产生一种新的思想,同时,联机外界对自己来说又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样就完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本书金句:

1、不是找到最终核心目标,而是学习更多的技能;

2、工作两年,你发现自己曾经最看重的学科优势,根本不算什么优势。反而在学校养成的一些思考方式、为人处事的方法等综合素质,才是真正的优势;

3、大脑不该用来记忆,而是用来观察、思考、创造和影响他人;

4、联机学习,善于用别人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5、所谓成熟,就死理解了世界的复杂性,不再要求一味走直线。在路线问题上,拥抱折射,在最终结果上专注不动。两点之间,阻力最小的线最快。

《跃迁》读后感

本书主要讲了5个内容:

1.高手的暗箱

2.高手战略

3.联机学习

4.破局思维

5.内在修炼

管理学中有一句话叫做“不要以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这句话就好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所以,不论是面向自己的人生设计,还是面向工作发展,都一定要先把事情慢下来,先把心静下来,看清楚了才能想清楚,想清楚了才能去做。

古典,是《生涯规划师》导师,是新精英创始人,是专栏作家,是职场专家。但当我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他还是个投资家。他在书中提到,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投资家,投资未来的自己。投资,做大的核心特点就是得到回报。在这方面,古典从新东方出来,认清自己,明确自己以后的方向。毫无疑问,他是赢家,他赢得了自己的人生,也赢得了新精英的未来。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好在混沌大学线上观看傅盛的《个人认知与商业创新》。不管是古典的书,还是傅盛的视频,都提到了万维钢老师。万维钢老师在书中所说:所有人的成功,你都无法效仿。你只能一边实践演练一边借鉴方法。

当我看到傅盛的视频,更加清晰的理解到了这个点。现代社会,我们为什么要持续的进行思维迭代和更新呢?傅盛就举了几个例子:

①董明珠和雷军的观念不同。雷军才成立公司的时候,董明珠就说了,你没有工厂,所以你就没多大可能盈利。但是雷军心中所想就是,我没有工厂,我就可以用世界上最好的工厂。

②方世玉再厉害,也曾说过:武功原来也是会贬值的。

③中医。现在的中医,真的还是越老越值钱?以前中医参考的黄帝内经,对现代都市人群还有多大的用处?

这些例子,无一例外的都警示着我们,必须不断学习。

人与人之间,带来巨大差异的,不仅是努力,更是一次次选择。就像两块一模一样的雪球,从山顶滚下来,因为轻轻磕了一下小石头,便向不同的方向滚去。这样的小改变叠加起来,雪球落到山底的时候,会相差很远。人和雪球不一样,雪球是被动地滚,而人会主动选择。所以人生的差距比雪球的差距大,大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真正优秀的心智,一定会培养出足够优秀的人。

读书、交友、学习,都是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的途径。

聪明的勤奋,合理地利用趋势,是这个时代科学地改变命运的技术。

·高手的暗箱

获得百倍收益的关键,并不是百倍努力,每个时代的高手都在利用社会和科技的底层逻辑撬动自己。实现跨越式的成长。

在成为高手的路上,我们一定要对认知方式发生改变,对思考方式发生改变。未来世界的认知能力,是找到信息的搜索能力、运用信息的思考能力以及从大量信息里抓取趋势的洞察能力。更要从独自思考转变为联机思考。

最终达到认知跃迁、能力跃迁、能级跃迁。

·高手的战略

处处有机会就等于处处没机会。竞争越是开放,个人越需要打磨深思熟虑后做选择的战略能力——找到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当资源丰富时,选择的能力比执行更重要。读书、识人、修炼不是重点。关键是读哪些书?人是什么人?修炼什么能力?抓住什么机会?

与其用100%的精力学习一个领域的100%,不如用80%的精力学习每个领域20%的精华。

利用幂律分布,找到身边的高价值区域

只有靠近头部,才能更好的选择。用头部效应就业、择城、选创业赛道。

书中提到:三流高手靠努力,二流高手靠技艺,一流高手靠专注。只有专注了,你才能锁定更多的价值、创造更多的优势。

·联机学习

在知识爆炸、终身学习时代,人与人之间比拼的不是学与不学,而是认知效率。学习前,想明白学什么、怎么学、有什么用和如何兑现。

找到知识源头、极其功利地读书、萃取知识晶体,这就是提高认知效率的核心方式。

知识IPO:以提出问题为驱动、已解决问题为整合、用输出倒逼输入产品化。

知识体系:问题向导、联机思考、知识晶体和信息源头。

·破局思维

为什么很多问题无解?因为答案根本就不在系统内。“单独思考者”永远看不懂整体的“系统思维”,看懂系统,才能破局。

系统:是高手看世界的方式,系统由元素、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功能三部分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比元素更重要。

回路:从时间维度看到事物发展的脉络,找到过去和现在的关系。

·内在修炼

真正的改变都是逆人性的。你可以了解所有跃迁的技术,但推动跃迁的关键动力,是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自己。

现代高手的7个心智关键词:开放、专注、迟钝、有趣、简单、善良、可制怒。

好了,这本书的读后感也就分享到这儿了。更多内容,敬请期待1月的线下读书会现场。它,对我来说,是本好书。全新的事例,完整的要点,清晰的脉络,给了我不同的思维和想法。

去年,我在《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中写到,古典不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家,但是,从去年到今年,我的认知发生改变、接触到更多关于职场、文化行业的东西之后。发现,古典,虽然不是全职作家,但是他书籍的内容,绝对是现在文化业不可忽视的。

《跃迁》读后感

一个朋友推荐了这本书,理由很诱人,说这本书治好了他的拖延症。这确实让我一惊,说起拖延症这个顽疾,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要有一些,毕竟对于不愿意做的事情,人们都会用拖延来予以抵制。我身上非常明显,而且每每被其困扰,别的同学都研究生毕业了,我的学位论文至今还没写完。其实,拖延这种症状,往根上说,还是“无关生死”。不拿学位暂时也不影响什么,不锻炼身体暂时也看不出什么,不写作业暂时也不会考不上学,不工作暂时也饿不死。反过来想,没人会在呼吸这个事上拖延,吃饭这个事顶多也就是拖延一两天,掉水里不管会不会游泳也得赶紧扑腾,房子着火、碰上地震跑得也都挺快,也就是“痛则急,大痛大急,小痛小急,不痛则不急”。

不管怎么说,还是想把拖延症治好。本着这样的心态,把这本书读了一遍。拖延症没治好,不过看出点其他门道来,看来病情相同,吃药却是因人而易。

我看出的是成为高手的公式:高手=原始智慧+现代思维+科技手段+科学方法。

比如,对于“努力”这个品质,高手是怎么理解和践行的。首先要知道原始智慧:“努力总有回报”,这是古老的道理,付出总有回报,耕耘才有收获,这是前提。再就是明白现代思维:“努力得选对方向”,就是人们现在常说的“方向比能力重要”,山顶上打井,水底下生火,这种事再努力也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还需要用好科技手段:“努力得借助工具”,接入网络、用足科技获取力量,善于“人机合一”,这样才能事倍功半,只要是科技和网络能干的事就别浪费精力自己干。最后得弄清科学方法:“努力是有技巧的”,这个技巧就好像奥数一样,计算从1加到100有规律和简便方法,用好方法很重要。

高手的努力,这个例子有点抽象。我们再举个直观点的,比如读书。高手读书,原始智慧是“开卷有益”,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医愚,明白这些基本道理。现代思维是“读书以用”,倡导功利性读书,学生时代读书目的是为了考试、争夺有限的教育资源,工作时期读书是为了获取创造价值的知识,知道为什么读书,什么时期读什么书这就是现代思维,如果上学看小说最后落榜、工作读夜校弥补学历,这就是顺序反了。科技手段是“网络读书”,把百度、知乎当老师,运用好网络教学,更便捷、更专业、更实时的获取帮助。科学方法是“读书攻略”,如何绘制思维导图,如何做好笔记摘要,如何写好读书体会,等等,都有行之有效的各种方法,千万别小视,方法是桥和船。

勤奋也是有境界的:低水平勤奋靠努力,中等水平勤奋靠方法论,高水平勤奋靠选择目标。

自小我们被灌输的理念是“有志者事竟成”,这是原始智慧,可事实上,有志者不一定事竟成,成功的过程很复杂、很曲折、很偶然,我们总是过分的夸大了心力的作用。管理学上有两句话:一句是,首先“做正确的事”,然后“正确的做事”;另一句是,“不要以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正所谓,“获得百倍收益的关键,并不是百倍努力。”

比如,我们都知道军队干部的成长是一个金字塔型,可实际上这个大金字塔里,又包含了许多大小不一的金字塔,包括战区塔、军塔、师塔、团塔,如果你一直呆在团塔里,那么你的极限就是团长,而且必须是出类拔萃到极致,也就是状元;而如果你呆在一个军塔里,你的极限就要高得多,起码达到团塔相对容易些。一定程度上看,在团塔里当团长,要比在军塔里当团长,付出的努力和代价要大得多,个体综合素质甚至也要好得多。现实就是这样,你呆在哪儿很重要。这个道理很简单,可实践起来往往不容易。需要的不单单是智慧,更需要的是勇气,走出舒适区,拥抱变化、适应变化的勇气。

一个奔波于城乡的优秀推销员的智商和能力,并不比一个投行的顶级高手差。

还有,幸福的认知和智慧。书里举了一个例子:两份一模一样的工作,只是工资不同:你9000元收入,同事的工资是7000元;你11000元收入,同事的工资是12000元。你会选择哪个?现实中,大部分人会选择前者。“在他们看来,比别人好,比自己过得好重要。”这反映出的是迷失的人性。我想,一匹狼只要自己吃饱了,不会因为另一匹吃了2只羊而沮丧。而人类即使丰衣足食,也会因为别人比自己更丰衣更足食而沮丧。攀比是一种迷失,永无止境的攀比就会陷入永无止境的患得患失迷宫,不能自拔。健康的人生,是一种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攀升的灵魂之旅。所以,人生的智慧在于找准定位、选准对手。否则,一个人将永无成功之日。记住:更好是好的敌人。

与他人攀比是永无宁日、绝无胜算的自我恐怖主义。停止这种循环的方式是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回到自己的身上,关注自己的需求和优势,在方式方面借鉴,在步调方面有自己的洞见。

这本书所谓成为高手的技术,我理解,说到底其实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即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成功、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他人、如何看待科技、如何看待方法。结论是:“有条不紊地奋斗前行,舒展从容的恬静人生。”

简单梳理一下,归纳为6句话:第一,人生是要奋斗的;第二,奋斗是有目标的;第三,目标是实现自我成长;第四,成长是需要修炼的;第五,修炼是有技巧的;第六,技巧就是专注不迷失、随喜不攀比、鸡头不凤尾、变化不守旧、善假于物不呆板。

<上一页下一页>
  • Copyright © 2018-2024 悦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提升广大文学爱好者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掌握更丰富的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