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并非那般枯燥,其文笔也着实是不错的:文章逻辑之优美,内容概括之强劲,语言叙述之严密。不知大家读完此书有何感想?一起来跟小编分享下吧。
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1000字
买一本《共产党宣言》来学习,并非是我自己想要入党,而是想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说“不入党就是思想不够先进”,我很想知道,是不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了这样的观点。快速阅读了自1872年起的7篇序言和2014年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翻译的宣言全文后,真的没找到之前听到的那种说法。
辩证唯物主义真的很厉害,特别是在这7篇序言中看到共产主义初期那些波折,让人感觉这真是历史的沉淀。也很高兴看到,《共产党宣言》不是《可兰经》---左手持书,右手持剑,同意就过,不服就砍。
下面总结下自己的三点感触和观点:
1、共产主义的坚韧,就像恩格斯说起马克思最初的基本思想一样,确实震撼。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可能很多都忘记了这个自由的真谛。这几句话在序言中提到过3次,“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现在社会很多关系,虽然不是“阶级关系”,但却总是像书中提到的封建社会主义、小资产社会主义、德国社会主义、英国的欧文派、法国的傅里叶派等,走进了各种误区,不能自拔。
而唯一得以延续的,是1847年巴黎的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的火种,尽管这个火种微弱地燃烧了半个世纪才受人瞩目。可见,方向对了,一点点进步也是进步,而不需要什么气势或者姿势优美。至于轰轰烈烈的波兰,恩格斯说了四个字“无关痛痒”。
2、共产主义的曲解,我见得最多的一种说法是“要积极向组织靠拢”。怒我直言,很多提到这句话的时候,意思是“有事没事要多在领导面前晃,领导喜欢什么要多留意,要陪领导打麻将喝酒”。可以说,买这本书来读,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想证实到底现在部分共产党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曲解。
在《共产党宣言》第二部分第4句,写的是“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8年前我坚持不入党,就是因为有已入党的同事告诉我说“入党好啊,建党节会发一套衣服”。
至于“积极向组织靠拢”的一系列做法,不好意思,在下真的学不会。
3、关于很多人说中国是打着社会主义的招牌走资本主义的路线,曾经我也很怀疑。不过看完《共产党宣言》后,我的看法是,中国走的还真不是资本主义,称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真没错。
恩格斯在总结19世纪欧洲各国的共产主义革命成败后,最主要的观点还是“夺取生产资料”。如果说中国不改革开放,真很难像现在一样和其他大国抗衡。我知道,很多人觉得共产主义不好,是因为在一波又一波社会浪潮中,一波又一波的人富有了起来,但是凑巧都没有自己在内。不好意思,如果看下自己是不是很懒惰,就找到原因了,不能怪中国被“资本主义化”了。
共产主义的特征很多,我记得最清楚的有三个:不再表现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不仅仅是物资生活条件即经济关系的改变;努力争取团结和协调。就目前中国社会而言,确实是如此的。在多党制的欧美国家,很多事情可就没那么绝对。
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1000字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共产党宣言》这本每一个共产主义者必读的启蒙读物,发表至今已经过去了一百六十多年了,但书中所表达的“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核心思想及许多精典语言,熠熠生辉,今天读来仍然令人叹为观止。下面我们来看看共产党宣言的读后感,希望你有所感悟。
历史上遇到过一次真正的革命,就是新教革命,这个革命将对《圣经》的解释权从传教士放到了每一个有文化有思辨能力的人手中,这一举动打破了传教士对文化和生命意义的垄断,并且是我们今天众多教义的基石。而今天,老师将《共产党宣言》放到了我们手里。
其实接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就在揣度老师的意图,让一门课流于形式或者用隐微写作的方式传达些东西?或者课堂上此起彼伏的倦容是否真的是一种更纯粹的马克思主义精神在传达?
20世纪中期开始的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点类似一群新教徒,他们有这么一句座右铭:“对早期本真的马克思主义如此,而对列宁主义的僵化却并非如此”。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的话题可以从一开始的那个幽灵开始。
共产党宣言的第一段话被无数的人所重复,然后又植入了更多人的心中,他仿佛预示着我们世间飘荡着一个幽灵,在160年前于这本小册子中诞生,然后挥之不去,这不光是过去的幽灵,而是未来的幽灵,它将带来革命。
从一个幽灵的角度看我们今天所处的境地,或许会发现一个较为微妙而又有趣的事情,就是幽灵与幽灵之间的瓜葛,在全球性的反思的行程中,他在卖力的追捕着过去的幽灵,而这一追捕也是幽灵性的,而唯一不变的就是幽灵将永远无休止的产生。而这一切貌似又在印证共产党宣言里所说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多年前的社会和如今到底有多少相似之处,能让过去得出如此前瞻的判断。但是这里的判断还不仅如此,世界在信息化的趋势下变平,市场威胁着全球所有地区的民族主义、地方的习俗、乃至民族国家的特定形式。
如今,全世界的人都开始使用iphone射击出愤怒的小鸟,大口的吃着kfc中的鸡腿,当你问他想要一个中国元素的手机时,他想到的居然会是山寨机?!这里其实面对的,就是一个幽灵性的问题。
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反动派大为惋惜的是,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我这里引用了共产党宣言里相当长的一段,为什么?因为这一段写得太精辟了,他的深度甚至超过了作者本身。
比如在资本的扩展和收编上,马克思在这一点上低估了其能力,在美国内战时,马克思预言如果缺乏来自美国南方仅仅由于奴隶劳动才能提供的廉价棉花,那么英国的支柱产业——纺织业——就将无法生存,所以英国将被迫干涉以阻止奴隶制的废除。
所以可以这么说,马克思所描述的这个导致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的全球化行动,就是我们所处的现实。而且消失的不止之前所举的民族精神,还有精神中美好的事物,比如荣耀与神圣。
韦伯在新教伦理中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明显的暗示,他在预示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建立在等价交换原理之上,马克思无疑认同这一点(在其较晚期作品,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提到),在他的眼里,人的关系已经变成了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的特许的和自己争取的自由,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的剥削。而当这一切都变成了经济现实的时候,其幽灵性又一次产生。
这里的幽灵非常现实,或者说,他是当今社会隔离的一种意识形态支持,这种资本疯狂自我增值而不顺任何人或环境不断的追求其自身的行为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幽灵,这种抽象的形态背后永远屹立着真正的人类和自然的目标。
之前一次志愿者工作让我接触到了不少60年代、50年代的前辈,就在我们大的时候,他们内心的那种明显的价值主张能支持他们走完人生的道路,相比我们为就业后的薪水苦恼,我真的很感动。为国家建设而读书,为了四化而读书,这些话语以及被列入了文物馆,资本的幽灵在这些时日里追捕到了他们,并且撕成碎片。
这里想多说一点,有人提到现在社会是在转型中的阵痛,过了这一阵就好了。阵痛?你当是大姨妈吖?中国习惯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目前社会的割裂已经从这里蔓延,不是什么体制和制度的问题,而是革命性的幽灵伺机待发。当然,是向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方向发展,但为了这复兴的伟业,这应该是剧痛,而且会持续很久。
为什么说这一幽灵的意识形态已经带来了割裂?我感觉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他分离了“现实”与“真实”,现实是包含在相互作用和生产过程中的现实人的社会现实,真实是资本的抽象幽灵逻辑学,资本决定现实社会发生什么。这里限定的差距就较为明显,比如一个国家的现代经济形势被该国专家认为是稳定且良好的,即使绝大多数人们的生活水平比以前还低,而现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资本运作。简言之,意识形态的最高形态并不是抓住意识形态的幽灵,忘却在真正的人类及其关系中的基础,而恰恰在于忽视这种幽灵性的真实域并假装直接从事于“关心真正人类及其真正烦恼”。
读的越多,越让我想起一个狂人——斯特劳斯,基于对俄国和西方各国的观察,他提出了“隐微写作”(esoteric writing),就此,或许这篇作业和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都处于这一语境之下,宣言中最明确表达的有两点:
资本无止境的自我成长力
资本成长的阻力和约束——资本自身
用齐泽克的话说:资本主义自身物质条件的不断发展和革命、生产力不受限制的螺旋形狂舞,最终是一个绝望的前进之旅,籍以逃避它自己脆弱的内在矛盾。
那么这真的是一份宣言吗?
如同宗教革命,大家开始按照自己的意识理解《圣经》,每个人都开始了他们自己的朝圣或者迷失了一部分的信仰,在这个荒芜的年代,为自己呐喊的人不在少数,萨特说:当荒诞的人开始思考自身的时候,他就让一切偶像都哑然失色了。同一份宣言中也出现了列宁、铁托、毛主席三个完全不同的方向。
从这一点开始,意识形态开始前进,但就目前而言都没有到达社会主义,如同启示录中的场景一直为所有人所期待,但一直未有出现,顺着这种对比看下去,或许有点类似,当马克思高呼一个崭新的更高级的社会秩序——社会主义,基督也教育了我们相同的事,以西结书14章第一到第五节讨论了不同形态的意识和真理的关系,假神已在心中,绊脚石就在眼前。当然,我非常期待社会主义的实现。
其实无论是未来的幽灵还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这些都是一部分意识形态幻想,因为资本的增长能力就蕴含在矛盾之中,如果我们去除了资本的内在矛盾和对抗性之后,我们就不能获得完全释放生产力的动力,既我们清楚了阻碍,那么我们同样清除了阻碍阻挠的真正潜能,就之前描述的本质而言,这丛丛阻力和对抗性是生产力永久持续增长的社会之唯一可能的实际物质存在框架。
或许有一种心理的佐证可以很好的描述这种感觉,“忧郁源于得到了欲望的对象但被剥夺了其原因”,在每一个真正的爱情中总是有那么点忧郁的痕迹,因为存在的那个对象和他的原因之间的距离消失了,这恰恰就就与欲望不同,在欲望中原因不同于对象。
爱情,就是让你着迷的爱上所爱的那个人本人,同时又从中寻找我觉得值得爱的方面。那么读完共产党宣言对于我而言用一次爱的体验来说最为恰当——我们所期翼所钟爱的对象(无止境自我扩展的生产力)和他的原因不光毫无距离,后者也被剥夺了。
所以说,我爱社会主义。
读完最后一页《共产主义宣言》,我长舒一口气。
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1000字
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问世于1847 年 12 月至 1848 年 1 月的《共产党宣言》,作为对马克思主义是一次完整、系统而严密的阐述,它的诞生如海雾中逐渐明晰闪亮的灯塔,照亮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之路探索的航道。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由于入党的原因,我也曾翻阅过《共产党宣言》,但再一次的阅读却依旧振奋我心也让我去更加深刻地思考。“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极富文学色彩的开始,情感四溢、激情澎湃的文章,透彻的理性思考与分析在文字中穿梭浮现,七篇序言、四章正文构成了这部充满理论与实践思想的纲领性文件。细细品读,顺着篇幅回顾着一段段历史,感受着恩格斯和马克思坚实而深厚的革命友情,反思着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正视着历史,思考着矛盾,展望着未来,我在《宣言》不断地补充和修改中看到了思考与完善的精华,不断反思亦有所收获,也更加折服于这份思想的伟大,更加坚定了信仰。
1872年—1893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为《宣言》的德文、俄文、英文、波兰文、意大利文版撰写了七篇序言。序言简要说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历史地位,指明《宣言》的理论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并根据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对《宣言》作了补充和修改。《宣言》分为引文和正文,引文说明了《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目的任务。正文中分别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分析了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论述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
作为一部宣言性文件,这部革命纲领虽然包涵了深刻的理论内涵,但我们却应当对其实践意义给予更多的关注。通过阅读,我们也看到自1847 年 12 月至 1848 年 1 月问世以来,《共产党宣言》并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通过实践去补充完善,保存精华,弥补不足,正如马克思在《费尔巴哈论纲》中所说的,“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宣言》在不断地实践中汲取经验与教训,不断寻求自身的完善进步,经受住了漫漫历史长河的洗礼,通过将改进和补充整理成完整的序言与宣言正文一并收录,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宣言》的完整成长历程,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从实践层面观察《共产党宣言》的传播、流行以及其如何鼓舞人们投入共产主义运动的,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共产党宣言》的巨大实践意义,才能将《宣言》的精神贯彻到我们的实践中去。
恩格斯曾说:“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带国际性的著作”。作为马克思主义文献中译本最多的文献,《宣言》在1848 年德文版初版不久就有了波兰文与丹麦文的译本,1848年6月译成法文,1850年译成英文、1882年出版俄文版。而在当今社会,它不仅作为无产阶级经典之作广泛传阅,更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更加重视的指导性文献,可见,《宣言》对当下社会经济发展依然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也正是在共产党宣言的指引下带领中国走过了这一路峥嵘岁月,更是在宣言的指导下不断创造着新的辉煌。
重温历史,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的时间,共产主义的“幽灵”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化作喷薄而出的红日,蒸蒸日上。自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8年艰苦奋斗,28年真理之火熊熊燃烧,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轰轰烈烈的革命终于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统治的社会主义国家。
六十多年的执政过程中,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带领着中国人民走上了独立自强的发展之路。中国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中实行的土改制度、多种经济并存制度,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初期实行的合作经济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小时工作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等,都与《共产党宣言》的思想联系在一起。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指导思想的提出也正是遵循着符合中国国情的宣言精神。而以“中国共产党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而进行的全面阐述,也正是遵循了《宣言》关于共产党阐释的具体体现。共产党正是因为其与整个无产阶级利益的共同性,所以始终代表着广大无产者的共同的利益。而根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中国共产党必然也会带领着中国广大人民走上符合实际的发展之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今天。
回首百年前,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而展望百年后的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共产党正带领着全国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踏步前进。这正是曾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传入,让正在低谷的中国人民看到奋斗拼搏的曙光,也正是不断在时间中进步的宣言精神让我们不断地改进思想,不断前进,坚定不移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向前迈进。
刘少奇忆述:“正在考虑入不入党的问题。当时我把《共产党宣言》看了又看, 看了好几遍……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 最后决定参加共产党,同时也准备献身于党的事业。”邓小平 也曾在1992 年在南方谈话中说道:“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给予我们的不只是仅存于文献中的借鉴与经历,更是一种思考,一种选择,一种精神,它引导我们去思考历史的经验与现实的情状;引导我们去实践,去获得真知;引导我们去在历史的大背景下选择正确的前进之路,无怨无悔;它更是散发着一种精神,一种坚定的信仰,在立足于实践中,明白“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这句口号的价值与力量。细读之余,我已被深深折服、感动。
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离不开《宣言》的照耀,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样离不开《宣言》的指引,肩负祖国未来建设重任的我们更应该从《宣言》中接受真理的熏陶,用《宣言》的理论武装自己,真正担当起自己的历史使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奋斗。
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1000字
《共产党宣言》说到底是对人类苦难的反思,是追求人类的持久和平和永远幸福;马克思、恩格斯是真正关心全人类命运的哲人,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表述的最高理想是要解放全人类,为所有人创造一个平等、公正、和谐的理想社会,所以才有了他们天才的发现。其实从思想渊源上来讲,解放人类的思想在很久之前就有各种形式的表述,一些宗教的产生也是基于对人类苦难历史的同情以及对光明世界的向往,比如说中国的“大同社会”“天下为公”的理想,佛教和伊斯兰教的教义里,就有若干社会主义的思想萌芽在里面。但是,宗教思想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他们要建立的理想社会只是停留在彼岸世界,只停留在思想与大脑中建设理想社会,而不是在现实社会中进行。所以说,《共产党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关于人类解放的宣言,是要实现人类从彼此倾轧的状态向公平与正义之理想社会的伟大转变。
《共产党宣言》的宗旨是要解放全人类,那么如何解放呢,一个理想社会如何成为可能,而不是空想呢?马克思的基本分析方法就是阶级分析法,通过阶级与阶级斗争来把握人类历史的千年发展。那么何谓阶级呢,阶级是指由于人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这就产生了阶级与阶级分化。《共产党宣言》里开篇第一句话就是,“迄今为止的一切人类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后来又写道“我们已经看到,至今的一切社会都是建立在压迫阶级和被压迫阶级的对立之上的”,这种分析找到了人类苦难的根源,即阶级与阶级分化。正是因为有了阶级分化,才使得一部分人可以剥削和压迫另一部分人,才使得人类历史进程中充满着战争、暴力、犯罪、饥荒等等一切丑恶现象。在奴隶社会,社会分化为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奴隶主不仅可以占有奴隶的劳动果实,就连奴隶自身,也成为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可以自由买卖、自由支配甚至处死。代替奴隶社会的封建社会,社会分为封建贵族与平民,这时候平民虽然不是贵族的私有财产,但他们一样可以无偿占有平民的劳动果实,对他们进行压迫与剥削。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值;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而雇佣劳动的根源在于私有制。
因此,只有消灭了私有制,才可能消除阶级分化;只有消除了阶级分化,才有可能建立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所以,马克思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全部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在阶级社会里,私有制是一切剥削阶级赖以生存的基础,在一个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可以不用自己劳动,就能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同时还可以占据社会的优势地位,对下层老百姓进行统治。所以,存在等级制的社会,对于剥削阶级来说才是最理想的,他们绝不甘心和普通老百姓搞平等,和大家共享劳动果实。因此,共产主义运动从诞生之日起,就遭到了世界上一切剥削者的共同反对,不论是在19至20世纪,还是在21世纪,尽管剥削阶级的手段发生了变化,但是他们维护自己阶级统治的意愿并没有任何改变。所以,一切坚持共产主义理想者,一切马克思主义者,毫无例外地遭到了全世界所有剥削阶级的最歹毒、最疯狂的攻击与谩骂,并必致其于死地而后快,这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因此,我们要有忧患意识,不能忘记资产阶级还在对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侵蚀和颠覆活动。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实现,要等到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以后才有可能。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人类自私自利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不改变,物质的丰富永远赶不上欲望的扩张,相对于没有限度的欲望来说,再丰富的物质也是不够的,这是一个无底洞。所以,共产主义要能实现,人们的世界观,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价值观的转变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们要明白,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不会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而自然形成,还需要进行思想观念和文化意义上的革命,这就是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马克思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共产党宣言》里,马克思曾经这样写道“思想的历史除了证明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还证明了什么呢”,但是我们看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新文化并没有随之在所有人群中占统治地位,大量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习惯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层出不穷的tanwufb现象,社会上大量违法乱纪的事实,说明人们思想观念和文化价值观的改造和转变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共产主义的基本条件,而精神世界的改造才真正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关键因素。当物质世界的改造与精神世界的改造同时具备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说共产主义真正实现了。所以,物质的丰富并非是最重要的,因为人的欲望可以是无穷的,共产主义能否实现,关键在于主观世界的改造能否完成,正如毛主席当年所说,要做一个“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主观世界的改造,说到底,就是要做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高尚情操的人。谈到人的世界观改造的问题,有人就会说了,人性是自私的,所以自私的人不可能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人性其实就像一面镜子,有光辉灿烂的一面,也有肮脏的一面。
恩格斯曾经说过,人既然是从动物转化而来,就不可能根除兽性。人有“兽性”,是为自私的一面;同时,人也有“人性”,是为利他利社会的一面。所以,当人的“兽性”成为主导而抑制“人性”的时候,人就是自私自利的人。反之,当人的“人性”成为主导而抑制“兽性”的时候,人就变成一个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的人,换句话说,就是一个有“良心”的人。如此看来,为什么剥削阶级要宣扬人性自私论呢?为什么要鼓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呢?就是因为他们想从理论上堵死社会进步的道路,从而维持自己一个阶级的阶级统治。当然了,我们也要看到,世界观改造的过程,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脱胎换骨的长期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共产主义之最终实现,必定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但只要努力去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和情操,愿意终身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不懈的努力,就总会有到达终点的那一天。就是我们青年一代今天阅读、学习《共产党宣言》的现实意义和要解决的问题。
《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直接促成了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7月1日诞生,在黑暗的旧中国,这个光辉起点的到来,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鲜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些斗争的最终失败,揭示出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次革命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路在何方?这依然是中国志士仁人和先进知识分子苦苦求索的问题。只是《共产党宣言》中的光辉思想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才解决了这个难题。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浓缩了150多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显示着中国共产党90年奋斗发展的辉煌。
90年《共产党宣言》的旗帜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手中高高飘扬,《共产党宣言》的真理在中华大地始终光芒四射,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90年与时俱进,指引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民族独立,走向人民解放,再走向国家富强,今后必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1000字
有很多人说,现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倒像是社会主义,而社会主义国家像是资本主义。而在百多年前的马克思、恩格斯是否会想到当年他苦心写下的《共产党宣言》在今天会有何作用。今拜读此文,感慨颇多。
大家知道,《共产党宣言》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写的,1848年2月在英国伦敦用德文首次发表。它是全世界共产党人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部著作篇幅不大,只有3万多字,但在世界上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由于它的问世以及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开创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世界上产生了数以千计的共产党组织和社会主义组织,产生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由于它的问世以及马克思主义其他著作的发表,马克思被评为世界公认的人类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共产党宣言》在世界上传播非常广泛,其发行量仅次于《圣经》,被翻译成200多种文字,不仅成为全世界共产党人和一切进步人士必读的著作,而且成为美国等世界许多国家大学生的必读书。
《共产党宣言》对中国的发展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它不仅影响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历史伟人,而且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近百年的社会历史走向。
我们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乃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与《共产党宣言》思想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例如,我们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中实行的土改制度、多种经济并存制度,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初期实行的合作经济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小时工作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等,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多种经济制度、累进税制度、新型的社会福利制度等,都与《共产党宣言》思想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讲“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也都是对以《共产党宣言》思想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当然读此文的不只是共产主义的信仰者,还有很多“资产阶级”。他们更有兴趣了解《共产党宣言》,更有兴趣按照其中的某些做法来实践,做的可能比共产主义信仰者更加好。所以,共产党宣言里的观点与论述。在今天,有很多感觉好像有颠倒是非的感觉。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共产党宣言》单行本,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第3版,27页)
我们总是在试图解释历史。读过费正清的《万历十五年》后,发现我们的每一个社会的主流思想都在用各自独特的方式解释着相同的历史。当然各自的到的结果是由不同的。将阶级斗争视为人类历史的主轴,与其说是全面考查多种因素后的结论,不如说是分析历史的预定框架。因为,当你相信存在着阶级时,你总能从历史中“发现”各种“阶级”;当你相信阶级斗争主导着历史发展,那你也总能“发现”相应的线索。只是被发现的这些“阶级”、“斗争”往往需以“不同形式的”作为修饰,以确保历史纷繁表象下的“本质”能够符合先定的假设。但是,“阶级”之类的名词终究只是一个标签——一个需要主观界定的概念,而非事实存在的实体。因此,这种分析框架的意义实际上不在于发现诸如“阶级”之类的历史事实(它根本无法发现),而只在于为历史事实提供一种解释,即将人们归于不同的阶级从而基于阶级的视角来理解历史的因果关系。然而,任何一种解释(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的、历史学的)都是有根据(解释框架本身的思想根据以及解释所选用的事实根据)的发明而不是发现,忽视这一点往往使得学术理论成为教义、相应的实践成为专断。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评判解释的优劣,但是,对于纷繁复杂且无法重复的历史,是否存在所谓正确(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含义)的解释,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即便我们不再奢求“正确的”解释而只满足于“合理的”解释,我们也还要注意到解释合理性的证明不能来自其使用的解释框架本身,否则那便成了循环论证。
忽视以上观点的危险在于:当这种分析框架被视为发现而不是解释历史事实的手段时,它便可能篡夺历史事实所具有的真理性;而它被武断地视为唯一正确(对于纷繁复杂且无法重复的历史,这可能么?)的解释手段时,理解历史的其他可能路径便被堵死了。
想一想现在的社会现象,“被”这一动作到处可以见到。其实最多的是在看不见的情况下,在你我不知不觉时,就已经“被代表”了,这是最悲哀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在我们还没有出生时,我们就被贴上了不同的标签。没有人能逃过这一切,人嘛,生来就是社会的人。借用苏格拉底的话“离开城邦的人,非神即兽”。我们是无产阶级,这一称呼在某个年代珍贵得很,为此我们的父辈放下了所有能放下的东西(生命也无所谓)来赢的这一称谓。我们并没有创造,而是被创造了。因为人人平等的事实只在书本里有,现实中你必须选择这个一分为二的现实。
“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同上,29页)
我们应注意到,将资产阶级视为统治阶级,可能只是给具有较大政治影响力的人群贴上资产阶级的标签而已,这种可能的一个证据便是那些无法算作是资产者的“统治集团”成员常常被冠以“资产阶级代言人”的头衔。简而言之,即便你的身不是资产阶级的身,那你的魂也必是资产阶级的魂。此类万用灵药的过分使用有削现实之足以适理论之履的嫌疑。
即便假定的确有一个叫做资产阶级的群体处于统治者的地位,那么我们仍然需要思考的是:在这个变化发展的社会中,阶级的构成是静止不变的么?显然不是。在现实世界中,资产阶级的边界本身就是模糊的,而且其构成也在不断地变动,这也就意味着一个静止不变的统治集团是不存在的。那么,倘若上升到资产阶级统治集团的通道是畅通的、机会是平等的,那么阶级间的不平等难道不是可以视作一种自然的不可避免的不平等么?那种一劳永逸消除一切不平等的企图已经被证明是一种乌托邦的梦幻,这提醒我们如果结果的不平等注定无法完全消除,那么我们显然更应当追求机会的平等。
也因此,阶级斗争的话语,只有在作为争取机会平等这一有限目标的一种手段时,才是有意义的。当它一旦企图超越这一目标而要求彻底的平等时,便注定失败并被人抛弃。这种失败,一方面根源于绝对平等的不可能,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阶级斗争本身的悖论所致。这个悖论(也是阶级斗争的危险之处)就是:人们通过建立阶级认同以及阶级斗争来争取虚无飘渺的更大自由的时候,往往必须首先放弃自己仅有的自由。这种对个人自由的践踏,乃是对阶级斗争的虔诚信仰及由此产生的对强有力的统一组织的需求的极可能的结果。当然,阶级斗争理论完全否认这种践踏,它认为阶级成员因有着共同的目标而没有本质的利益分歧。然而,当我们回想一下阶级本身归根结底乃是一种人为的规定——一种标签的话,那么关于存在着共同的目标以及没有本质的利益分歧的说法也就颇为可疑了。换言之,如果阶级斗争的理论将这种否认完全或部分地建立在关于存在阶级的先定假设之上,那么这很难说是有力的辩护。
宣言还是那个宣言,社会已不再是那个社会。然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还在人们的空中相传。还有谁有当年那种激情与热血,为了一个不可能是想的理想,其实并不合理的说辞而做出牺牲。站在高处的人在说着,坐在地上的就好好的听着。
“一句话,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它已经被炸毁了。”(同上,32页)
“资产阶级不能统治下去了,因为它甚至不能保证自己的奴隶维持奴隶的生活,因为它不得不让自己的奴隶落到不能养活它反而要它来养活的地步。社会再不能在它统治下生存下去了,就是说,它的生存不再同社会相容了。”(同上,39页)
我喜欢这些话,很想再加一段自己的推理之言。但是想了想,还是不填比较好。
在马克思所认识的世界里,即在“历史规律”支配的世界里,似乎没有自由意志可言;正如无产阶级注定获得解放一样,资产阶级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注定灭亡。然而现实表明,资产阶级显然不是“历史规律”的驯服的奴隶。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和反对者会用检验真理的方法宣布,人的能动作用是很强的。合法性是可以创造出来的。我个人也坚信这一点。不然射虎岂不是又要来一次大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