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读书笔记1500字

悦读网-读书,分享!

《梁家河》读书笔记1500字

读书笔记/2021-04-22 10:58:07

近期读《梁家河》,我最大的感受可以用习近平总书记所写《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的一句话来表达:“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梁家河,中国延安一个贫困而偏远的小山村,因习近平同志曾经在那里生活、生产、劳动七年而成为了“梁家河”故事的发祥地。回顾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岁月,对比梁家河的今昔变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人们时时感受到,梁家河这个坐落在陕西北部的小村庄,深深饱含着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成为每个怀揣梦想、甘于奉献的青年人的向往之地,更是无数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谦虚好学,尊重群众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习近平同志来到了陕北梁家河当了一名知青。初来乍到,习近平同志没有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身份自居,而是虚心向村民学习,大到生产种田,育苗锄地,小到家庭生活,烧火做饭,他还向邻家老大娘请教,亲手学会了腌制酸菜。从乡亲的零碎言语中可以感受到习近平同志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本色,充分展现了习近平同志尊重劳动,尊重历史,尊重群众的爱民情怀。

《梁家河》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做人做事处处都透露了一个“实”字。习近平同志后来也谈到在陕北七年工作生活经历时说,最大的收获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可以说,四十多年前,年轻的习近平同志早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三严三实”这个做干部所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

做凡事必须实事求是,只有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好心办好事。想当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习总书记就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带头做什么,群众盼什么,他就带头干什么。于是他就带领村民打井,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等,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问题。陕北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得多,看到当年习总书记打坝淤地的地方,感觉习总书记当年在解决这个困难的时候,就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通过因地制宜,从梁家河实际出发,带领群众通过打坝淤地,来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正是有了在梁家河的宝贵经验,让总书记能够“居高位而知基层,揽全局更懂细节”。

以身作则,坚定信念

俗语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关键是领头人。在书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习近平同志当年在那片黄土地上带领群众战天斗地、征山治水的赤子情怀。习总书记在当时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都能如此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普通员工,我更应该学习习总书记严于律己,做遵纪守法的带头人,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做一个亲民爱民、有情有义的人。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坚定信念、不怕艰苦、敢于拼搏、扎实工作。从实际出发谋划工作,严格落实民主生活会等基本制度,积极参与好“主题党日”活动,在实干中锤炼党性、提升修养。

不忘学习,追求真理

读完这本书,真切感受到青年时期习近平总书记酷爱读书的好学精神让我汗颜。总书记曾说:“我爱好很多,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他除了劳动,就是到处找书、看书,常常看书到深夜,曾跑30里路去借书。在陕北梁家河插队的时候,就带着重重的一箱书。联系到自身,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只要想学,是不愁找不到书籍文章等知识来源的。但是学习又常常是敲零碎打,有时一个月也读不完一本书。学习青年习近平的好学精神,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沉下心来,摒弃浮躁心理和功利,安安静静地多读几本好书,多思考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加强学习,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努力向书本学、向实践学,不断增强干事创业、服务人民的本领。

《梁家河》,不单单是一本书,更是一个时代的价值引领,更是催人奋进的声声号角。读完《梁家河》,职场初心热血涌动,平凡的基层生活赋予了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人民拥抱更加美好生活的初心。而奋斗在平凡基层岗位上的我们,用自己的信念和努力,践行着“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上一页下一页>
  • Copyright © 2018-2024 悦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提升广大文学爱好者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掌握更丰富的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