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中年妇女》用诙谐犀利的文笔,描绘出一幅幅中年女性的自强与韧劲,引发无数共鸣与代入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了不起的中年妇女》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2020《了不起的中年妇女》读后感【篇1】
“今年春天,我们约了几组好友家庭一起去爬山,爬到几近虚脱,孩子他爹递过来一瓶水。我正想着,今天对我真体贴……我含情脉脉地接过水,他柔情似水地望着我,对我说:‘大哥,帮我拧下瓶盖。’
经过了十年婚姻磨砺,我活成了大哥的大哥。”
不知道多少次看着格十三的文字抱着手机“哈哈哈”了。知道有幽默感的女人多带感吗?
如果说中年妇女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把你的倒霉事说出来,好让我开心开心”,那么《了不起的中年妇女》这本书一个显著功能可能就是读了真开心。
这个叫”格十三“的女写手,用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将一个中年女性生活中的种种不容易和一地鸡毛”捏“成了一把鸡毛掸子,用调侃和写作,东掸掸西扫扫,扫出了一堆生活的黑色幽默,并亲自验证了一个真理:能治愈中年妇女的,只有中年妇女。《了不起的中年妇女》,通篇没有一字一句是在歌颂女人的伟大,但借用读者的一句点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直戳内心的畅快”。
网名十三姐,已婚已育,“中年妇女”、“硬核老母”是她的自我定位。
3年前,她开了个公众号,专写中年那些事儿。
令她没想到的两件事,一,点击率10万+是稀松平常,100万+也是经常;二,与此同时,困扰了她很久的产后抑郁症悄悄消失了……
《结婚十年,我活成了大哥的大哥》《只有作业能挽救中年夫妻的婚姻》《我们的目标是:不输给亲家》《没娃的地方才叫远方》,最近,人称“中年妇女代言人”的十三姐,将她公号上的这些爆款文字,交给了东方出版社,出成了一本新书,取名叫《了不起的中年妇女》。在上海书城,令到她十分感动的是,最远的一位专程来看她的读者,竟然是一位从新疆远道而来的小伙儿,长期在网上追看她文字的他,为了这次见面几乎倾尽了自己大半年的收入。
熟悉她的微信公众号“格十三”的读者都知道哦啊,”格十三“原名叫张蓓。《了不起的中年妇女》是她的第一本书,书的扉页这样介绍作者,“35岁时跨界从商界精英转型为自媒体人”。实际情形是,生娃之后,28岁的职场女性张蓓开始全职带娃,这种生活持续了3年11个月。直到2011年,4岁不到的儿子上了幼儿园,她开始结果爸爸的外贸公司生意,白天被工作占满,心情却变得轻松起来,这才知道原来“世界上任何一件事情,都比带娃轻松”。
2015年底,张蓓开了公众号,开始以“十三姐”的名义记录琐碎心情。开始阅读量只有三位数,老公也嘲笑她每天坐在电脑跟前敲敲打打全无意义。不知道为什么,她没有中断地写了下去。两年后,“格十三”产生了第一篇10万+爆文《学奥数的中年人》。一周不到,又出现了第二篇10万+爆款《中年妇女的N种存在感》。她突然有了感觉,“写中年题材是有读者的。”
短时间里突如其来的爆款,让张蓓找准了定位:用调侃的语气吐槽“中年妇女”生活中一地鸡毛的生活状态。
“中年妇女是一种自嘲?”张蓓不同意:“过去,大家不太喜欢‘妇女’这个词,三八妇女节也暗暗改成女神节。现在,我们可以很大方地宣布,我们就是中年妇女——而且是了不起的。”
为什么写中年题材能成爆款?张蓓说,她想过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是,“这一届中年人需要出口”除了自嘲、自黑,关键还是幽默感与价值观。有些问题既然改变不了,比如育儿的压力,比如大城市里升学的压力,那就换一种看待它的方式。角度不一样,心情也就不一样了。”“格十三”读者有男性吗?张蓓估算了一下,“大概30%”。“中年妇女”文的一大主题是吐槽“同一款老公”,张蓓说,女读者看了感到“爽”,对家庭关系有帮助,男读者也能接受。比如“格十三”迄今阅读量最高的一篇文《结婚十年,我活成了大哥的大哥》,阅读量超过500万。
她在文章里各种花式自嘲,带着对中年焦虑一击即中的敏锐观察。而她的老公就成了”十三姐夫“,这个210斤的形象集天下不靠谱老公的特质于一身,让人觉得亲切。”深有同感的粉丝大量涌入她的后台,吐槽自己的老公,这些又反哺了十三姐更多的生活素材。她的写作越来越熟练,找到一个痛点,发散两个段子,搭配三五个故事,再来六七个金句。十万加随即时常造访,2018年,她写了三四十篇刷爆朋友圈的十万加,成了”在上海很有影响力“的头部中年IP。
越写越驾轻就熟。金句和段子像在脑海里准备好的,写的时候使劲往外淌。有次来北京参加一个分享会,她早晨七点还没有想好选题。本想用一张雾霾中的自拍解决当日的更新,但是看到后台的留言,”不看你的文章,一天都没精神。“她又来精神了。想想头一天和北京朋友的聚会,有人因为孩子的事情,被催了两遍。她开始添油加醋,一篇《中年妇女的友谊,听天由命》很快敲完。在文章中,中年女性的自我是那么”卑微“,说好的很久不见的闺蜜一起聚会,期间有人因孩子要考试中途退场,有的因家里老人生病半途离场,最后,被邀请的那个我独自面对一桌子丰盛的菜肴……末了作者的金句又来了,”大家说好了一起白头,你却偷偷焗了油。“正是这些诙谐犀利的文笔,描绘出一幅幅中年女性的自强与韧劲,引发无数共鸣与代入感。从女性内心世界的百转千回,到夫妻婚姻中的嬉笑怒骂,再到家庭教育中的喜怒哀乐,作者写下的不仅是自己的成长,也是同时代中年女性的共同认知。
2020《了不起的中年妇女》读后感【篇2】
刚刚买了一本书,就是我的题目--《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作者十三格。
里面很多内容,都是她之前公用号里的文章。
即便如此,也不妨碍我喜欢看她的这本书。
一个作者,能把中年妇女的那些事,写得如此跌宕起伏,也算是本事了。
仅摘录以下几句,作为分享:
妇女强,则国强。
谁夸我娃,谁就是我朋友。
我们的目标是不输给亲家。
忍一时风平浪静,好脾气一生平安。
谁不是一边情绪崩溃,一边哈哈哈哈。
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当然前提是不会危害社会,祸害他人。
十三格能做到的事,你我其实也可以!
问题的关键是,你我是否真的努力了,尽力了。
愿十三格有更多更好的文章公之于众,愿你我都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020《了不起的中年妇女》读后感【篇3】
作家格十三的新书《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中,将人间烟火气,化作幽默犀利的趣谈。读来让人直呼过瘾:
“中年妇女优秀不优秀,主要看娃。
谁夸我娃,谁就是我朋友;谁爱我娃,我就爱谁。
暑假灵魂三问:我是谁,我在哪,开学了吗。
生娃能马上治好你的拖延症。
要生的不带,要带的不生。
别得罪中年妇女,她们狠起来什么都学。
存款是贫困户级别的,账户里的流水是土豪级别的。
谁不是一边情绪崩溃,一边哈哈哈哈。
中年妇女体重持续走高,却越来越容易飘。”
格十三老师的文字以中年女性的视角,审视中年人,放大一地鸡毛中的生活实景,点燃只有同类们才懂的生活情趣。将那些陷入中年泥潭的中年女性拉出困境,一起情绪崩溃,一起哈哈哈哈。
我们不应该过自己的生活吗?摆脱无聊,摆脱毫无生气的倦怠。
2020《了不起的中年妇女》读后感【篇4】
为什么是“中年妇女”?
“妇女”一词,其语义的褒贬是有南北差异的,不过在现代语境下,特别是“少女节”与“妇女节”的无聊玩闹中,“妇女”二字被炒作到大多女性不太喜欢的地步。于是“中年妇女”给人以臃肿、不修边幅、张牙舞爪、唠唠叨叨的印象。“中年妇女”是否刺眼?会不会遭到反感?我们也有过担心,关于书名,我们想过几个替代选择,比如“女性”“女人”“妈妈”“妻子”,但不是平淡无奇就是概念局限,与书中对中年女性生活的全面展示与戏谑调侃有所偏差。
于是我们回到书本身再次挖掘,为什么书中会多次用到“中年妇女”一词?为什么作者会以“中年妇女”自述?同时我们也对各年龄各阶层女性进行了调研询问,与作者和作者的粉丝群进行了沟通交流。我们发现书中的这些再现与戏谑背后,是有包括作者在内的某一群体的共同心理状态的。尽管不太喜欢别人给自己挂上“中年妇女”的标签,但自己说自己是“中年妇女”,似乎便有了那么点自嘲自黑的幽默与释怀,以及坐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自得与小优越。
这群人没有偶像包袱,不为他人评价而活,思想独立,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既感到忙碌和疲累,又充满信心和希望,她们的信心来自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她们的希望来自对家庭、对孩子的付出,这群女性是真正活出了自己的样子的,是了不起的。
而这本书,就是讲的这一群人。所以我们需要换个思路——这本书讲的不是中年妇女,而是会自嘲自己是中年妇女的这群人。
中年生活有什么好说的?
乔治·卢卡契在《精神与形式》中这样说:“在一切可想象得到的存在中,生活最不现实,也最没有生气;因而你只能消极地描述生活——因而你只能说是哪种事物偶然发生,并扰乱与打断了生活之流。”
生活是否无趣,不置可否,不过中年生活应是有趣的才对。梁实秋在《中年》会这样写道:“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若说青年时代如肆意挥霍般流逝,能无忧无虑,能所向披靡,却又不那么真实,耗尽热度只因所拥有的稍纵即逝。那么人到中年,回过头来,会发现自己背负的真实感越来越沉重。父母不再年轻,孩子有了更多需求,夫妻聚少离多,朋友越来越远,职场上再无路可逃……这是中年人的担当,是中年人的烟火气,也是中年人的独享,他们包揽了所有最现实、最直白的话题:家庭、婚姻、教育、赡养、职场、消费、人脉……并砥柱中流。
格十三最擅长的便是将这种烟火气,化作幽默犀利的趣谈。她的文字以中年女性的视角,审视中年人的生活实景,放大一地鸡毛中最具情绪化的爆点,点燃只有同类们才懂的生活情趣,也将那些陷入中年泥潭的中年女性们拉出困境,一起情绪崩溃,一起哈哈哈哈。
所以这本书不讲中年人的焦虑,更不制造焦虑,也不贩卖鸡汤,而是聊聊中年人的妙趣,在阅读中找到共鸣。尽管现实是那样臃肿、不修边幅、张牙舞爪、唠唠叨叨,但在苦笑、痴笑、窃笑、狂笑之后,仍愿继续前行,做了不起的自己。
2020《了不起的中年妇女》读后感【篇5】
提起中年生活,男性形象更容易具体地跃然纸上——大腹便便、高发际线、油腻而富有。而中年女性群体的印象,最多是一句模糊而微弱的“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
舆论对女人中年一以贯之的残忍,“疯抢货物的中国妇女”、“中年女演员没有戏可演”,关注度少,而且相当负面。
在十三姐动笔深挖以前,此垂类在公众号领域鲜有问津。
这是一个理论上庞大但被很多人忽略的市场。“很多人总觉得它(中年妇女)是浸泡在柴米油盐里的,不修边幅甚至歇斯底里的,缺乏生气而且没有追求的,失去颜色和不再耐人寻味的。”十三姐如是说,“可是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中年妇女是充满魅力的。”
十三姐本人,一位货真价实的39岁中年妇女。她曾是家族外贸企业的接班人,打小有极强的文字天赋,能力过人,职场顺遂,快意人生。
直到28岁成为孩子的妈,一切戛然而止。
职场女人十三姐做了全职妈妈。像许许多多遵循传统观念、为了家庭放弃事业的中国女性一样,她再也不属于自己,无论前半生多么活色生香,落到家庭都是黄脸婆人设。
这让她成为一个典型。同她一样的女人很多。但像她一般敢于自我剖析、自我解惑解嘲的女人很少。
儿子上幼儿园后,她终于能重返职场,白天接手家里的“矿”,晚上化名“十三姐”撰写公众号,聚焦中年女人生活中的鸡毛蒜皮。
最初的阅读量只有几百,她也坚持日更,力求角度新颖、内容幽默详实。
两篇十万加爆文《学奥数的中年人》、《中年妇女的N种存在感》产生时,十三姐的粉丝数甚至还没有破千。但这让她意识到自己作为内容生产者的优势:只有人到中年,走过中年女人的路,才能深入中年妇女的心理,以满足心理需求的切入点去打开生活中的甜酸苦辣。
读者评价她的文字“每一字、每一句都是直戳内心的畅快”。在十三姐的新书签售会,有读者当即背出了她的金句“把生活中的一地鸡毛,变成鸡毛掸子,扫清心里的灰尘”。
《人物》评价十三姐“在文章里显露出花式自嘲的天赋,带着对中年焦虑一击即中的敏锐观察。”让读者一边笑着一边感同身受,可能是她最开心的时刻。
做到这一切的,只有十三姐。身份、能力、经历,缺一不可,这些是「格十三」两年以来势力不衰、无法复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