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范文

悦读网-读书,分享!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范文

读后感/2022-09-13 09:08:33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是一本由陈春花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32,小编整理的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

陈春花的这本企业文化管理书总体还是很不错的。书里面的内容虽然有些枯燥,读了些许日子,好多东西我不太记得了,但这本书让自己真正从理论方面了解了什么是企业文化,为什么企业要搞企业文化,企业怎么搞企业文化;当然看书的同时,自己思考最多的还是中圣公司如何创立自己的企业文化。

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与经营的概念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源于对竞争力来源的理解;企业文化是在日本企业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基于竞争力派生出来的;企业文化是竞争力的一个核心元素。我的理解,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引导并自发形成的共同理念、共同行为。中圣公司已初步形成中庸而为、团结协作、快乐工作,目前缺少的是进取精神、诚信意识以及服务理念。

为什么企业要搞企业文化?

企业的持续竞争力主要不是来自企业外部,而是取决于企业组织与文化;面对目前复杂的经营环境,企业所遇到的变化和风险越来越明显,而竞争环境的复杂多变和竞争互动的加快会使竞争优势体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动态变化趋势,动态竞争将改变企业战略的思维力,导致企业必须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即新的企业文化;只有企业文化的建立、更新、开放与学习以及自我超越才正是企业可以持续经营的根本动力。我的理解,为什么要搞企业文化,一方面,好的企业文化具有提升业绩、帮助管理、树立形象、延续寿命的功能与好处;另外一方面,是为了企业可持续的经营发展、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更好的参与竞争、增强内在动力与信心。中圣公司目前存在政策重大风险以及前所未有的挑战,做了几十年的环评业务虽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没有相当的竞争力,将面临生存危机;所以,越在困难时机越要敢于“亮剑”,除了战略策划转型外,企业文化的建立已迫在眉睫。

企业怎么搞企业文化?

书中提到TCL集团靠“鹰式蜕变”、“鹰的重生”企业文化从死亡边缘拉回到稳健经营轨道;迪士尼乐园靠将顾客称为“客人”而不是“顾客”的企业文化驰骋全球;阿里巴巴靠“顾客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企业文化不断发展壮大;德胜公司靠“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的企业文化多年稳居行业首位;华为靠“狼性团队”企业文化快速占领市场发展壮大;企业文化绝对不是虚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实”是指企业的产品和员工行为。我的理解,企业要怎么搞企业文化,首先应该查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再去挖掘经营管理中做的好的并起决定性的东西,最后再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寻找需要重点建设的要素;把这几方面的答案找出来就是这个企业需要建立的企业文化。中圣公司运行近8年,最近4年取得了快速发展,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好多问题,当然也有多年形成的好的做法。目前,企业面临生存挑战,核心竞争力——环评资质已取消,我们没有选择,只有提升竞争力转型发展,挖掘新的要素,形成中圣公司的企业文化,以更积极的心态在市场中去竞争并力求抓住新的机遇。

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企业全体人员的智慧、努力与执着,我期待着中圣公司尽快建立起自己的企业文化,持续前进,继续在全国环保咨询业务中处于领先地位。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

知道陈春华大概是十年前了,其时在读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系列书籍,知道了彼得德鲁克在中国有这么一个的追随者,胡乱地翻过陈老师的几本书,就这么过去了,一晃十年。

最近读了陈老师《从理念到行为习惯》,一下子被其中的理念和观点深深吸引住了,很为当年的草率而惭愧和遗憾。有句话说得好:“栽一棵树的最好时机是二十年前,退而求此次则是现在”。还好,一切都不算太晚。所以这一次我读得很仔细,很担心遗漏掉哪怕一点点的精华和养分,十几个夜晚的挑灯夜读让我获益匪浅。

第一个感受是企业文化是个贴近现实、可以触摸的东西,不要把它神化,不要对其产生距离感。企业文化理念指导行为模式,要慎思笃行,要从内心发力,要贯彻到行动。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要紧紧围绕中圣公司“诚实守信,合作共赢”企业价值观管人理事,以“客户满意度至上”的经营理念提升服务质量,以“外塑形象,内提素质”的品牌理念管理和建设团队。任重道远,只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必定“纵去远,日渐跻”。

第二个感受是管理能力提升是每一个人的事情。中国传统文化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古训,穷达之间,最重要的是管好自己。管好自己的标准很多,最重要的是践约,兑现承诺,只要能够践约就可以认为是管好了自己。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践约,那么团队必然可以践约。所以说,管好自己是管好团队的前提,管好自己才能得到个人提升,才能获得同事信任,才能受到组织重用,才能在更高的平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

第三个感受是企业精神影响员工行为,员工行为反映企业精神。我们每个人都要把这个关系想清楚。企业精神要有一致性和传承性,不能随意变化,任意更改,中圣公司“中庸而为,圣之不骄”的企业精神得来不易,要倍加珍惜,要坚持和发展;对待员工我们要做到“思想上包容、行为上严格、生活上关心”,这三者不可以颠倒,对待员工行为规范的建立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失之于缓,要保持耐心和定力,克服困难和阻力,逐步建立员工行为规范体系。

第四个感受是企业文化是内生动力,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生长和培育起来的,对于企业文化不能采取拿来主义。最近一段时期,我们要展开全员企业文化和制度建设大讨论,对于企业文化和制度建设要在公司内部达成共识,让我们的企业精神和价值观深入人心,更要让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展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面对环保“放管服”改革、环评资质取消、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排污许可管理等环保行业变化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我们必须秉承“中庸之道、圣之不骄”、“诚实守信,合作共赢”的企业精神和价值观,稳定传统咨询业务、积极开拓新业务,转型发展,使中圣公司真正成为政府可以依托的好顾问、企业主可以信赖的好朋友、员工有归属管的好组织。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让我们一起向着胜利扬帆起航。最后用黎锦熙的一首小诗《龟德颂》结束此文,跟大家共勉。

任重能背

道远不退

快快儿地慢慢走

——不睡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

企业文化并不是虚的,而是非常实的,所谓“实”就是体现在四个方面:共同事物、共同语言、共同举止、共同感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员工摸得到、看得到。文化不是口号,而是全体员工的工作信条和行为准则。文化理念作为行动先导,必须经过转化才能确保落实到行动上。

一、具有共同的事物

共同事物可以让员工和组织保持一致,与公司形成共识。企业应该尽可能给员工提供一些共同的事物,公开的办公场所、员工一起用餐的餐厅、公司的标识系统、办公用具以及工作环境等。

二、具有共同的语言

作为一个企业,三个关键词很重要:顾客、合作、解决问题。如果员工在日常工作中都是谈论这三个词,那么员工所形成的共同语言就可以产生顾客导向的文化和行为习惯,就可以形成相互合作、配合的企业文化和行为习惯,就会形成主动承担责任、积极解决问题的企业文化和行为习惯。

语言所创造的氛围一定会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和习惯,所以企业要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以及要求,在企业内部引导员工谈论共同的话题,具有相同的语言是形成文化共识的第二个部分。

三、共同的举止

典型运用“共同的举止”达成共识的是军队。任何一个军人都会要求自己一切举止符合要求,无论是行走、吃饭、训练以及睡觉,这些完全一致的行为举止训练,使得军队形成强大的组织。我们在形成企业文化的时候,也一样需要员工具有共同的行为举止。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行为举止包括:对待所有工作关系人员(顾客、合作方、政府、内部上下级、同事等)的沟通交流方式,会议的参与,品质的标准等;这些都是企业中的日常行为举止,这些行为举止的一致性和高标准,就可以形成一个一致的团队。对于举止和行为一致性的训练,是达成共识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四、共同的感觉

员工的感觉是第四个达成共识需要关注的部分。海底捞的经验说明,给员工好的感觉有着非凡的意义。这家公司从员工的衣食住行入手,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服务,这些举措使得员工感受到特殊的待遇,并因为这样的待遇感受到公司对于他们的尊重和珍惜,在内心萌发了自豪感和当家做主的感觉,这样的感觉一旦成为员工的共识,就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当一家公司的员工评价公司说“公司对我们很好,我们喜欢这个地方,我以在这个公司工作而骄傲”,那么这家公司就形成员工的共同感觉了。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是企业在日常运行中所表现出的各方各面,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文化体系并不断倡导和塑造。

企业文化建设上首先要树立一个信字,商鞅变法立木为信,信首先就是讲诚信,奖罚分明,及时恰当。信是责任感的基础,是闭环工作的基础,是评价工作干事靠谱不靠谱的基础。有了“信”正确的任务反馈机制就建立起来了。“信”是管理上追求“效率”的根基,如书中所提的“劳动效率、组织效率和个人效率”,不“信”就无法调动效率,这也是我们文化建设的最基本动作。

信的另外一层意思是“相信”,我们中圣的核心价值观“中庸而为,圣之不矫”要大家“真信”,真信我们所从事工作的社会价值,人生价值,提升荣誉感、幸福感、归属感。我们的行业定位和市场定位就是作疑难杂症,作别的公司作不了的项目,具体工作的困难恰恰是我们契合市场得以生存的根基,这也是我们能屡经变革始终发展壮大的原因。每个员工投入其中得长期学习历练、成长发展,拓展认知和事业边界,提升层次。但是,从兼顾家庭和生活来讲,我们的工作常常需要让员工投入多,放弃的休息休闲的时间较多。我们的工作特点就要求我们做好文化建设,做好思想引导,往实处作,提高思想引导的频次,从内部先建立起我们的心理堡垒,要有企业自信,文化自信,视企业为自身发展的强大后盾和卓越平台。

除了制度文化建设层面作优化调整,拉开竞争差距,奖勤罚懒,纪律严明;在文化建设上,加强人文关怀引导,在工作当中一起享受奋斗,有花有果,有笑有泪,做到文化“活”企,体现公司的人文情怀,盘活公司和部门的活力、战斗力、凝聚力。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

转眼在新的工作岗位任职已两月有余,平日总觉得很忙很累,把以往爱看书的爱好也随之搁置一旁,春节放假期间有幸拜读了陈春花教授所著的《从理念到行为习惯》一书,也是本人所读的第一本企业管理书籍,自觉受益匪浅,下面谈谈个人感想。

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创业初期BOSS们凭借着对事业的热情、信念和拼劲成就了企业的雏形,这个阶段的企业一般稳定性稍差,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文化建设往往被忽视,在经历一段成长期后,企业进入缓慢且稳步发展期,这个时期的企业需要更优秀且稳定的人力资源,此时企业领导们开始提出、实施和建设企业文化,并把这种文化灌输给每一个员工,让他们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安全感及归属感,拥有共同的价值观。

在当下大部分企业老板都会认同企业文化的作用,但真正实施起来十分艰难,坚持并能做好企业文化,并取得一定成效的企业少之又少,甚至很多企业引领者对于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都很模糊或理解有所偏差,所以导致国内大多企业没有真正打造出企业文化,那么什么又是“企业文化”呢?

引用陈春花教授在《从理念到行为习惯》一书中提出的有关企业文化的理解如下: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一整套共享的观念、信念、价值和行为规则,以至得以促成一种共同的行为模式,这种共同的的行为模式则是企业文化最强打的力量所在。

也有其他解释为企业文化这个概念,是美国商界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解释日本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种尝试,这种文化更多是企业的共同理念和集体行为,并且在实际的生产经营中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生存形式。

由以上两个概念中可以看出,企业文化是群体行为而不是个别精英概念,现在国内很多企业就把个别的人才及其说话及做事方式当做大家共同认可的文化,当做企业发展的重点关注对象,这也造成了此人才的流失会给企业造成重大危机,而被忽视的大多数员工则会失去安全感、缺乏归属感,同时也就失去了对企业的责任感,看不到希望,觉得没有发展空间,最终导致人才流失。

文化是对环境的认同并不等同于知识,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快的变成优秀人才,但并不能保证我们可以因此而生活的更好,相反,很多人因为掌握了知识,反而更加远离现实社会,更多的批判社会,以至于让自己无法融入社会,这恰恰是因为知识远离了文化。

工作这么多年来从未思考过“知识”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往往将二者意思同化,认为知识就是文化,而文化就是知识,实则知识与文化有很大区别,知识能让我们了解社会、剖析社会、适应社会,只有能够认识环境、利用环境,才是真正的有文化。文化是一种生存方式,具有文化的人,能够认知并认同这个社会,适应社会,寻找到社会认同的生存方式。

李春花教授在书中提到文化是生存方式并无高雅低俗之分。

企业的文化不是“虚”的,而是“实”的,很多人认为,文化这种东西,犹如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有充斥在我们周围。

企业文化的最终载体还是员工的行为习惯陈春华教授在本书第四章讲到文化是神员工是体,文化最重要的一点表现是统一行动,一致的行为习惯,可以带来统一的意志,这样,文化的作用就会发挥出来,所以企业文化最终会表现为员工一致的行为习惯。

在当今知识经济的大潮下,企业文化在管理中的价值也越发深刻和清晰,如何认识企业文化?如何管理好企业文化?如何让企业获得更好的业绩?如何让企业组织更好的成长?这个问题,已不仅仅是HR的工作职责,而是从领导者到全体企业员工所有人,需建立的一整套共同的行为模式、理念,价值观和行为规则。企业通过企业文化提升整体的形象和核心竞争力,从而增加业绩,增强企业的实力。而企业管理者越来越从实际的业务操作中抽身出来,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入企业文化和团队建设之中。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一家企业从小做到大,可以从最初的创始人的个人魅力,企业发展理念吸引,再到确立更清晰的企业发展目标吸引越来越多的同道者加盟,凝聚更多力量,这种螺旋成长的过程里,企业文化逐渐沉淀,而后立文成型,全体职员一起遵守。这个企业文化确立的过程便是从理念到行为模式的确立过程。万物归一,道法归一,任何事情做到最后,都会归于同一哲学,归于思想的上层建筑的层面上,企业文化也不例外。在企业管理方面,在中国企业一度流行公司业绩纷纷效仿美式管理方式,日式管理方式,最终都要回归中国式管理方式。中国式管理,这也是最适合中国人性格以及国情的管理方式。美国式管理像打桥牌,抓到牌找到资源再按规则合作做事。于是美式管理也被称为有用文化。而日式,严格规整得一丝不苟是其特点。可用围棋形象代言,生即是生,死即是死,黑白分明。而中国式则是麻将,四人即和又不和,窝里斗成团,这也是中国文化,五四破四旧,中国文化呈现倒退,集体无信仰,信与不信,散漫无道德底线,整个社会短视,金钱至上,唯利是图,于是中国制作虽然走向世界,却总是在产业链的最低层徘徊,艰难突破。其实,突破的核心就是文化,挖掘凝聚于产品之上的文化附加价值。让中国文化寻找到合适的产品,这也便是从务虚到务实的艰难一步。说起文化,看似摸不着,有点虚的东西,特别是企业文化。但通过研读本书之后我理解了它是企业得“魂”有着无限的能量,它为企业的经营提供充足的动力和持续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来源,是企业战略的根基。虽然它是无形的,但我们并不是完全找不到它的影子,企业员工的行为中表现着,企业的领导者实践着。

相关文章:

1.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

2.《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

3.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1000字

4.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600字

5.陈春花: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简介】

6.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读后感范文

7.从理念到行为习惯读后感

<上一页下一页>
  • Copyright © 2018-2024 悦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提升广大文学爱好者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掌握更丰富的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