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季羡林的《清华园日记》对季羡林的大学生活有了基本了解。1928年的时候,北大的录取率是清华的两倍,他还是选择了清华大学。在这里,他接触了英语、法语、德语,他在大学比较勤奋,每日预习、背单词、准备考试,和我们的大学生活并没有大的差别。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参与感读后感,欢迎阅读!
清华园日记读后感600字
辉哥在某一篇文章里答读者问题:实在没什么写、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办?答曰:那就把此时不知道写什么的心情写出来,可以看下季羡林先生的《清华园日记》。大意如此。
因为我也常常有实在没什么可写,实在不知道写什么的症结,所以留意了这个问答,并把这部书加在了微信读书的书架里。今天看到,果断拿出来读。
下午看了五分之一的内容,觉得生涩又熟悉。生涩是因为里面写的内容,很多关于文学,因为先生修的是西洋文学史,会时不时蹦出很多外文来,英文、法文、德文、俄文、希腊文,皆有所涉及。所列之数目,没有一个是听说过的,不得不慨叹当时大学生的博识,是当今大学生所完全不能可比的。
熟悉是因为人的情感是想通的,里面描述的很多情绪,好像我也曾经历过,就像是说的我自己一样,仿佛一下子将我的记忆带回到我的大学,充满苦涩、迷茫又富有激情的大学时代。看到某些句子,仿佛就是我脑子当时之所想,就像当初我记日记写下的句子。
正像我们这些不知道写什么的大,季老也偶有这种情况,他是这样描写的:
现在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无聊地上班。倘若不记,这一天也实在没有什么可记,记起来又觉得很单调,真没办法。无已,还是记罢——
可能这就是辉哥要我们找的答案,如果实在不知道写什么,那就写当下不知道写什么的感受吧,不管怎么样,写下去就好了。
书中还有一点,是我印象尤为深刻,那是关于书。季老爱书,爱买书,爱看书。曾把一月生活费的三分之二拿来买书,然而就算是这样,这在他们同学里也不能算是多的!他们疯狂寻书、看书,如饥似渴地获取一切好的文学养分。所谓民国出大家,有这样一种环境,有这样一种精神,也就可以解释一二了。
清华园日记读后感600字
季羡林在撰写他的《清华园日记》时,可谓真性情,编辑怕影响他的形象,在出版前提议删掉一些有损大师形象边角料。他拒绝了:我七十年前不是圣人,今天不是圣人,将来也不会成为圣人。
季老说,“坚持写日记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真诚感。”可能正是因为季先生的其他作品和这本《清华园日记》相比,风格大不同,日记中很直白,却能见真性情,让我们感觉到很大的反差萌。所以特别喜欢这本书。
除了关于书里面关于季先生比较真性情的记录逛街,看戏,打牌,看美女,但是我更能从季先生身上学到的是日复一日的学习,学习中国古文,英语,法语,德语。虽然他每天都在抱怨,这种语言看不懂,那种语言翻译不出来,但是仍然让自己每天看个几十页。真的很厉害!
每天都读书,除了课本的书,他还会去旧书店,市场,买各种类型的书籍来读,丰富自己的知识库。
工作之后,才发现,平时上下班后,真的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用来读书。大学里面的时光,他就已经知识储备积累了。所以刚进入大学的朋友们,强烈推荐看这本书,因为看了他之后,你会发现,成功的人,当年在大学的时候是多么的努力,多么的主动阅读不同的书。
无论怎样,多读点书,总是好的。
清华园日记读后感600字
读完了季羡林的《清华园日记》对季羡林的大学生活有了基本了解。1928年的时候,北大的录取率是清华的两倍,他还是选择了清华大学。在这里,他接触了英语、法语、德语,他在大学比较勤奋,每日预习、背单词、准备考试,和我们的大学生活并没有大的差别。
每天早晨起来,他都会先读法语,跟一般的外语系学生没区别,就是要背单词,学语法,还要背动词不规则变化变,而且他也要为生活中的钱担忧。季羡林的阅读积淀也是从大学开始的,他也是从一本本书读过来的,看到他曾经订了一些名著,也会翻译小说,还会投稿,看到稿子没上,还会在日记里爆粗口。他每天都会读一些德语,也要不停地读书考试,压力很大,他每天的日记还挺简单,就是今天读了什么书,上了什么课,这个老师讲的好不好,买了一本梦寐以求的书,投稿,翻译,一起和同学游玩,顺便吐槽一下老师,或者表达对某个老师的赞美。
想想季羡林还是一个刻苦的阅读者,每天读书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他每天都会给自己布置一些阅读任务,比如今天读100页某本书,读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100页,或者准备考试,他一般都在买书、看书、听课、写文章、翻译文章中度过。
后来因为抗日战争,还有家人生病,让他的思绪很沉重,害怕北平打仗,那个时候他觉得自己应该去打仗,而不是在读书,他瞧不起自己的不勇敢,在动荡的年代,他很难静下心学习。曾经他觉得很无聊的看书学习的日子,在战乱时成为他最想过的日子。战争让他思想很紧张和失落,战争影响了他的学习生活,那个时候时局很紧张,他也不免感到迷茫。
他立志大四要选德语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一直立志去德国读书。也许读书的日子真的很单调,却不无聊,每次能够在睡觉前看书,他会倍感幸福。他有睡前读书的习惯。每次买到他想要的书,他会如获至宝,他也算一个书迷。喜欢买书。虽然经济并不是特别富裕,但是买书是让他幸福的一件事就是买到很难买的版本,他会特别开心。
他每天的读书的书目,以英国文学和德国文学为主,他也自己写书评,投稿,后来他立志在写作方面有所建树,这样他就能在文坛积累名气,以便找机会去德国留学。可能他的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宽裕,加上生老病死,他对家庭忧愁很多。
我想他之所以成为一名学识渊博的学者,是因为他的对学习这件事持之以恒的坚持,他每天都有很多时间都在预习、复习、备考,善心学习,不过那个时候他也说自己眼高于顶,看不起的人比较多,对老师的喜好也比较明显,也许读下来,会觉得他的生活单调乏味,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踏踏实实学些东西总是有用的,其实年轻的季羡林也是和我们年轻时一样,有迷茫,有自尊心受挫的时候,也有为学习忧愁的时候,为前途的迷茫,为家庭的忧愁,还有为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忧愁。只不过他每天用来做学问的时间真的很长,不觉枯燥,埋头苦读。
相关文章:
1.清华园日记读后感600字
2.清华园日记读后感
3.清华园日记读后感600字
4.季羡林:清华园日记【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简介】
5.季羡林:清华园日记【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