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伙人》是一部创业传奇剧,是一部青春不朽神话。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国合伙人》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1
这几天,身边的人总是在讨论《中国合伙人》这部片子,打开互联网,有关这部片子的宣传攻势也是铺天盖地而来,看来,《中国合伙人》的票房应该是挺不错的。不过,我对一部电影的评价,从来就不只是看票房成绩,因为,你永远无法估量,商业时代对电影的包装和吹嘘,到底给票房注入了多少水分。况且,我始终有些质疑,作为一个北上淘金的香港导演,陈可辛到底依靠什么能够唤起我们这两代人的奋斗和怀旧情怀。但是,对于片中三大帅哥的表演,还是有一丝期待的。于是,在这一丝期待和好奇心的作祟下,我还是迈进了电影院的大门。
看完电影后,我的心情起伏着,久久不能平息。全片始终洋溢着奋斗、坚持、青春、友谊的元素,再加上耳边不断响起的《国际歌》、《新长征路上的摇滚》、《花房姑娘》等熟悉的旋律,更加使我们积蓄已久的情绪得以畅快的迸发,我听见旁边有人在笑,更多的人却哭了。
我们这一代人是不幸的。就像成东青所说的,我们当中有一部分人根本就没有机会走进校园,走进校园里的人也只有不到一半能进入大学。我们从一出生,就面临着千军万马齐挤独木桥的悲剧。大学毕业以后,我们以为会解脱,然而,更苦逼的现实在跟我们招手。我们突然发现:工作是要自己找的,房子是要自己买的,就连结婚生子这一人类最基本的需求都成了奢望了。
同时,我们这代人也是幸运的。我们成功了躲过了政治寒冬,迎来了国家和个人的新纪元。就像马克思说的一样,我们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我们生活在这个残酷竞争的时代,尽情的呼吸着自由的空气,肆意的挥洒着洋溢的青春。个人的命运总是与时代的发展紧紧相随,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国家的强大,经历了奥运、世博的成功。即使是失败,片中表现申奥失败的是一台电视机从天而降,摔得粉碎;即使是迷茫,美国袭击我驻南联盟使馆后,众多青年去砸英语学校。还记得成东青在台上声嘶力竭的喊着:“你们跟30年前有什么区别,你们就知道窝里横。中国人打中国人,懦夫,蛮横。去向那个打你的人学习,直到你变得比他更强。”那一刻,成东青的身影让我明白了,我们奋斗的目标在哪里。迷茫的青春终究成为过去,留下的只是我们曾经奋斗过的身影。残酷的竞争让我们更加坚强,至少,到了老的时候,我们不会有“时无英雄,是竖子成名”的嗟叹。
成东青的经历让我们敬佩,他的理想简单而纯洁,在他身上我们知道了成功需要坚持和勤奋。他身上始终带有中国农民的质朴和坚韧,处处闪现着人性的光辉,导演对这个角色是偏爱的。为了走出大山,改变务农的命运,他可以下跪祈求母亲让他再考一年,诚如他后来所说,“美国人永远不知道,中国的英雄是可以跪着的。”为了赶上他心目中的偶像,他坚持大学四年读800本书,并遇到了他心中的女神。王阳说,以卵击石将是一场持久战,最重要的战术是死缠烂打,消耗对方,最后实现敌疲我打的战略目的。这一次,成东青的坚持又成功了,代价是得了肺结核休学一年。后来,他为了还债办补习班,直至最终成为中国的“留学教父”。看上去,他的成功似乎很侥幸,当中即使是有少许挫折,比如说为追女友患上了肺结核、在麦当劳遭服务生的白眼、办学习班被查封等等,也只是走向成功过程中的小插曲。电影看到一半时,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似乎成东青的成功来的那么轻松。直到兄弟三人为了教材剽窃案到美国和老外辩论那场,我被震撼了,震撼于我们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学生,却经历着世界上最残酷的考试,震撼于资质平平的成东青仅仅利用乘坐飞机的时间就背下了整整一本英文法律文书,在他轻松的微笑背后,我可以想象,为了赶上他心中的偶像,为了他简单的理想,这个农村出来的“土鳖”是以怎样的毅力,怎样的努力和付出才得到今天的成功。这一刻我明白了,原来,世界上所有的成功都不是靠侥幸,缺不了的还是坚持和勤奋。
每一个圈子都有一个中心人物,孟晓俊就是这样的人。出身良好,成绩优异,祖、父都是留美归国的精英,再加上美丽的女友。这样的人,似乎没有理由不成为人群中的焦点,就像他在自习室演讲时那种从骨子里透出的自信,我相信不仅是成东青,就是观影的我们,都会不由的对孟产生崇拜之情。最开始的成东青甚至都没有资格拥有孟晓俊的友谊,这份友谊是他用挨揍换来的。可以说,在去美国之前。在孟晓俊的脑海里,美国只是个符号,是一个他无法逃避的魔咒。仿佛他一辈子的努力和奋斗,就是为了去美国而已。在片中,我没有看出孟晓俊到美国后的打算,他只是为了去美国而去美国而已,从这一点来看,孟晓俊是悲哀的,不过他后来及时醒悟,回国创业,又是幸运的。成东青毫不讳言的评价孟晓俊是他们那一代人中游得最快的,可正是这游得最快的人在他们的天堂—美国,却搁了浅。看到这里,我仿佛有点领悟了导演的意图。孟晓俊的遭遇像是在告诉我们,世界的中心已经从西方移到了东方,只是我们自己还没感觉到而已,导演仿佛在告诉我们,今后我们青年的出路在中国,我们应该拥有自己的中国梦,用来代替那日益虚幻的美国梦。毕竟,奥巴马、骆家辉在美国的出现只是少数,毛主席当年也没有留法,山沟沟里的马列主义不也成功了,难道不是吗?同时,孟晓俊的身上,让我们看到了走向成功的另外两种东西--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品质。如果说,成东青是新梦想的奠基者,那么,孟晓俊就是新梦想的掌舵人,没有孟晓俊,新梦想永远只会是一个小作坊。孟晓俊就像是一台永动机,他的步伐永远是最快的,他的精力永远是最旺盛的,他的时间没有一秒是多余的。他给新梦想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理念,他为新梦想规划了最美好的蓝图。他提议新梦想上市,不仅仅是为了自己那一点尊严,更是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创业者的一种与时俱进的品质,他始终能紧跟时代的潮流,把新梦想这艘大船带往正确的方向。从这一点上来讲,成东青是保守的,他的确害怕失败,因为他输不起,后来,他买下孟晓俊曾经遭到炒鱿鱼待遇的实验室,并以孟的名字命名,他正是用这种土鳖的暴发户方式,体现了他对兄弟的情谊,让我们怎样都无法对这个人物恨起来,包括孟晓俊。
王阳在结婚的时候说过一句话,“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成东青和孟晓俊的出生和经历预示着他们几乎不可避免的将成为两架相向而去的马车。现代管理学告诉我们,成功的企业缺少不了团队精神。其实,三兄弟一起做生意,没矛盾是不可能的,何况合伙的另外俩人又那么个性,所以,最难的是化解矛盾。而王阳恰好有这种大智慧——他不仅能在成孟两人有矛盾的时候左右逢源,为彼此说好话,吹香风,并且当两人针锋相对时,他也懂得该出手时再出手,而不是在两人怒火中烧的时候起到煽风点火作用。片中的王阳最懂得在该做什么事的时候做什么事。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无为的道家思想和精神。因此,如果要说在整部电影中谁才是“最佳合伙人”,显然非王阳莫属。我是喜欢王阳的,因为这个人物最接地气,他永远都没有指望改变世界,他只是随性的活着,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在最成功的时候,他可以因为一顿便餐的感动而走入婚姻的殿堂,过上普通人的生活。他是真实的,他虽然没有改变世界,却成功的改变了自己,他敢于告别过去,开始一种简单的幸福。与他比起来,成东青那种只能靠演讲来代替性生活的状态只能算是一种悲哀。但是从成东青看到苏梅时,那泛红的眼眶和饱含的泪水,我知道了,成东青对这种简单而美好的幸福也是向往的。可是,生活中总有那么多的无奈。
最后,用剧中一句经典的台词来悼念我们的青春,“如果额头终将刻上皱纹,你只能做到皱纹不要刻在你心上。”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2
《中国合伙人》这电影从剧情上来说其实是好看的,至少叙事上算是流畅。其中大段大段的旁白我挺喜欢的。这样一部成功学的电影,旁白有助于理解电影。宣传之初有人说黄晓明饰演的成东青就是依托新东方俞洪敏的成功经历而来的。查了下确实能找到共同点,三次高考,入学肺结核,签证失败,留下任职,以及后来的三驾马车。虽然陈德森一直否认,但是我想观者一定不这么想。
电影对于我来说其实是没有共鸣的,它面对的人群更多的应该在而立之后和不惑之年。就像影片最后出现的王石、李开复、杨澜、俞洪敏等人这才是他们的奋斗史。那时的出国热,美国梦,洗着盘子还努力求着学,学成归国,这些经历在他们那代人才是有共鸣的。我们就看个热闹吧~
黄晓明这次终于演了次戏了。土鳖造型和最后几次与邓超的对手戏在人物心理上的转变挺好,那口“板扎”的英语也为他加分不少。而前面在学校的部分还不够入戏,用力偏猛。就是那口日式英语说的少了点。成东青这个角色用现在的话来说应该是“屌丝”,家境不好,学习上不够优秀,长相上也没有特别吸引人的亮点,,找了个算是校花的女友,最后还被别人先把他睡了。而他周围的两个朋友一个除了不够富称得上是高帅,一个绝对的文艺青年,在这样一个三人队伍里,最先成功的是——成东青。
邓超饰演的海龟精英孟晓骏气场杠杠的。在学校时所有最好,未婚妻漂亮,家教渊源,目标明确,可是面对现实,在外人眼里表面风光的海归精英其实是个洗盘子的还连小费都拿不到的杂工。回国看到好友都开起了四个圈,放下骄傲,毅然入伙。这个不应该叫美国梦,纯粹的中国梦。
文艺青年王阳(佟大为饰),他的角色是我最欢的。一开始看电影对于三位主角我期望的是看到黄教主能进步,邓超的期待在《我是歌手》已经用完了。佟大为是我觉得最具有年代感的角色,飘逸的长发,唱歌跳舞写诗,泡洋妞看美国电影。他不是不优秀,他的优秀都奉献给了青春与理想,在黄晓明帮他剪头发时,这样一位充满理想主义的诗人,最后也不得不败给现实。相对于成孟二人的转变,他的转变是最自然的,拿着公司最少的股份[三人中最少],平衡着二人的关系,选择了最生活的爱人。他的选择就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亦是生活。
就像开头说的,五月就是一场青春祭,女方唱罢,男方也要登台,曾经的赤子少年现在都人到中年。时间是一把杀猪刀,生活是把雕刻刀,留下的唯有深刻。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3
我是真心喜欢《中国合伙人》这部片子。不矫情,演员入戏,在讲故事,剧中的回忆与现实都带着“钩”,牵着看客的灵魂,同喜同悲。坦白说,这电影真有人情味儿,没有夸张献媚的杂耍卖笑,也没有呼天抢地的煽情妖孽,乐与悲都是自然委婉的,它只在淡淡地释放着一种美好纯真的情感,可是你在不知不觉中沦陷了,被它逗笑,跟着它伤心。Fiona姐说,“她是笑着的,眼泪却已留下来了。”她的感受太正了,恰是我的Feeling。
还能回想到“土鳖”第一天入校,“海龟”与“湿人”在宿舍窗台变着花样互骂的场景。从那儿我就不断地乐开了。土鳖贴广告贴出毛病来,不能不乐;土鳖被人睡、然后失恋,不能不乐;湿人被美国妞调戏,土鳖暗观,不能不乐……哈哈这些只是一点点。
至于汪洋般的泪海,决堤于电影开始后的不久。课堂上,海龟、湿人与老师叫板,其他同学群起要攻之,海龟、湿人逃跑,土鳖扭转乾坤……这系列画面组合神奇,前一秒还是让我欢乐的,后一秒我就被点了泪穴。再后面呢,自然愈来愈烈,听各种歌曲都有感,“海阔天空”最沉默;接送邓超的两场戏,泪崩。
人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是不是这样闯,江湖就不仅仅是个传说了?没错!你看徐小平、俞敏洪、王强就知道了!新的发现是,陈可辛、杜可风、韩三平这次闯得也够气势,但没有土鳖、海龟、湿人这三位在幕前拉风。
黄教主真让人惊艳,演技直接从“负分”飙升至一百分,我想“土鳖”会是他从影至今最棒的银幕“面孔”。不难想象,没有土鳖的乡土气息,没有土鳖的黄牛憨态,这部电影,笑与泪都会轻得很多。
而邓超的“海龟”是让人感念的角色,被他演绎得已臻化境,举手投足人戏合一。这个人物的性格简单而深刻。他与生俱来的自信与气势会让不懂他的人误解,可他一定是付出最多、隐藏伤痛最多、被人误解最多的高贵的人。剧中,邓超很有型,几套高领衫够帅,晃眼睛,那不仅是时代的印记,那也叫时髦的时尚,高富帅名副其实。
据说陈可辛最喜欢“湿人”王阳这个角色,我也喜欢,谁不喜欢如此重情重义的朋友呢?佟大为有料,十三钗历练了他,在这里他飘逸的长发,会哭会笑会打圆场的小眼睛魅力十足,湿人很愤青那是因为他最有情。
再补一个编外的亮点,没想到在《中国合伙人》里能偶遇“佟磊”。这位小哥别来无恙,这应该是摆脱了“冯裤子”重获了新生,电影里表现不错,那么几个镜头,滑稽幽默感仍在。
其实,这部戏演的就是生活,能共鸣的也是生活。出国潮,考托福雅思,创业、办培训学校等等。从中会发现自己的影子,然后感叹,人都是牛人,不是曾经的,就是现在的,要么就是未来的。只是成功的牛人才是历史舞台的角儿,所以借屹立未倒的牛人,追忆着过去,励志着当下。
大家大谈《中国合伙人》的幕后故事,其实,我并不在乎这片子与“真实的现实故事”距离有多近?也许“新梦想”与“新东方”只有半毛钱的关系,不过借用了一个“新”字。但愿意认同这是人物传记片,因为海龟、土鳖、湿人他们是徐小平的孟晓骏、成冬青、王阳。陈可辛让国产传记片变脸,接地气又有王者相,挺神奇的,算是一个银幕里程碑吧。
《中国合伙人》还是需要用心感悟的。电影剧本没有硬伤,要我吹毛求疵的话,那就是“吻戏”太漫长,长到了外婆桥;“谈判”太漫长,长到了中秋节。除此,一种“形散神聚”的文艺气质把电影凝聚成了像苏梅那样的“女神范儿”,你必须自己主动去读她。而三兄弟的情感纠葛够深度,人性的刻画相当老练沉稳,剖析着剖析着你的内心会五味杂陈。
最后想说,好电影就是这样操控人的感情,眼泪流了;笑的大白牙也露了;搞不清那是不是我们的回忆,反正被你偷了;最重要的是,决定把映在马路牙子上的“Love”敲到我的写字板上,给成长的岁月。《中国合伙人》,入夏绝对够牛的好片。吹神唱过,“证明感情总是善良的,残忍的是人会成长。”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