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是当今社会的一大陋习,而历史上的“鸿门宴”却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为什么两个名词明明是一样的,其影响却这么令人震惊呢?是因为时代不同吗?还是说因为人的品行不一。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鸿门宴读后感6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鸿门宴读后感1
鸿门宴之时,众多实权派并立。
刘邦、项羽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在众多实权派眼中,如果刘邦敢挑战项羽的霸主地位,那项羽杀刘邦,只能怨他自不量力、活该。
但是如果刘邦对项羽俯首称臣,项羽只因猜忌刘邦就杀刘邦。在众多实权派想中,恐怕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项羽固然可以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但刘邦的军队呢?项羽却显然不可能马上消灭。众多诸侯的实力,他显然了无法消除。
项羽不杀刘邦,那他当时已是无人能挑战的霸主地位。如果他杀了刘邦,众多实权派必然马上人人自危。项羽霸主的地位必然马上就会丧失。
项羽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保住自己的霸主地位,再利用霸主地位去谋求自己最大政治利益。就好象庞统劝刘备杀刘璋,程昱、荀悠的叔叔(不好意思打不来这个字了)劝曹操杀刘备,刘备与曹操都不同意这种观点。原因很简单,政治利益决定的。项羽不听范增的劝说杀刘邦,也是基于政治利益。
我常奇怪, 为什么项羽不杀刘邦。
后来终于发现,老蒋在北代成功后。不敢杀冯、李、阎任何一个人,情景大约也是如此吧!
我常奇怪人们为什么说项羽妇人之仁。
最初会稽都尉想造秦始皇的反。感觉势单力孤于是就扫项氏叔侄做帮手。项氏叔侄想当老大,于是项羽就拿刀把都尉杀了。有人不服,于是项羽拿刀一口气杀了好几十个,直到没有敢表示不服。项羽才住手。(这可是合作伙伴)
后来率兵攻打彭城。攻破城后,下令屠城。当时的人都说,项羽打仗从来都是这样子的。太野蛮太残忍了。
再后来项羽给宋义当副手。项羽不满意宋义的指挥,于是拿刀就把宋义给杀了。从此他成楚国最高的军事长官。(这可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再后来项羽大败秦军,俘虏了二十万秦军。感觉这些秦兵留下来实是祸害。于是一黑夜把他们全活埋了。
再后来有人说项羽没有一点政治头脑,不过是沐猴而冠罢了。于是项羽把他扔到锅里煮了。
再后来,项羽感觉义帝对自己没有利用价值了。于是派人杀了他。
我无意否定项羽的所做所为。我只想说,这种人如果都称得上妇人之仁,那杀人不眨眼该是什么样子?!我只想说,项羽绝对是一个举手不留情的人。
他为什么不杀刘邦,时也、势也!是迫于时势。这种时势,刘邦、张良都看得清清楚楚。否则?凭刘邦那种雄才,张良那种智谋之人,敢把自己的生死寄托于项羽这号人的测隐之心上。
鸿门宴读后感2
很久以前,西楚霸王项羽已经在我心中树立了英雄的形象,而当我学习了《鸿门宴》后,他那远去的顶天立地的背影仿佛更高大了。
他是一位英雄,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项羽,身历七十余战,攻无不克;起兵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他的英勇是无人企及的神话,凭着“挡我者死”的豪迈,手握长剑驰骋沙场,哪怕是在几千年后,我仍然感到他无人能及的英勇。面对四面楚歌,面对美人自刎在怀,面对兵荒马乱,他没有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而是怀着震惊天地的英雄本色,自刎乌江。几千年来,无数人为他的死而惋惜,但依我看来,他死得有尊严,那才是他的气概,他的本色,尽管生命之花枯萎了,但是花香永世留芳。更何况,他本身就是一个英雄,无论是生的那一刻,还是死的那一瞬,所以当他死的时候,便战胜了刘邦,也战胜了所有世俗的目光。
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不要无稽地将项羽与刘邦相比。
“竖子不足与谋!”范增如是说。当楚强汉弱之时,诛刘邦之机会何止千万。然而你没有。“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说你沽名钓誉,我没有看到,我只看到你的率真与诚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你直言不讳。本把刘邦于兄弟般看待,殊不知刘邦有心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你拥有的是英雄气概与宝刀大马,但却难以战胜猥琐刘邦的丢诚弃信与忘恩负义。写到这里,我不禁仰天长叹,唉!然而刘邦不足以与你相比,也不能与你相比。刘邦是君主,一位很工心计善于用将的君主;而项羽,是英雄!一位轰轰烈烈地活着,轰轰烈烈地死去的英雄。因为角色的不同,所以根本没有可比性,也根本不能相比。而那些一路盲目地贬项扬刘的人恰恰没有看到这一点。所以,请将所有对项羽的贬低与污辱带走吧。
总的来说,项羽是一位英雄,一位不朽的英雄。
鸿门宴读后感3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多么的威风,多么的不可一世!但因为与刘邦争天下,兵败垓下,最终落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归根结底,都是他桀骜不驯,犹豫不绝的性格让他在鸿门之上错过了一次刺杀刘邦的绝好机会。就这样,一个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么的可悲!多么的残忍!项羽压根儿就没想到他所见的种种,皆是刘邦之计。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于小节".
曹操,历史上的奸雄。这是基于人们个人爱憎基础上给予他的名字。让我们正视历史:"曹操,字孟德,诗人,军事家……"这些是什么?——这没有什么,仅仅是因为他当断则断,遇事有魄力,当他诛杀孔氏后人时,正是因为他的铁血,后世才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典故。若不是他的能力,他的性格,何以三足鼎立,统江山;又何以有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壮诗篇。
项羽之所以失江山,刘邦,曹操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为个人人格。项羽的桀骜不驯让他孤注一掷,让他呈匹夫之勇,让他兵败垓下;而刘邦,曹操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性格,让他们招贤纳士,让他们统帅三军,让他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当然结局也必然有不同,一个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个则建立千秋功业。
就个人观点而论,项羽——我崇拜,但只有一个叹惋——英雄短命;刘邦,曹操——我尊重,但他们也只有一个评价——书写历史。
好的个性——好的人生,让我们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鸿门宴读后感4
虞美人,好美的词牌名,可惜她却美得冷艳,这冷艳的花让我想起了霸王别姬。
垓下一战,艳绝古今,那种艳丽是霸王泪美人血、楚地将士的英魂铸就的。霸王悲歌,将士垂泪,虞姬自刎,这种恩爱互酬,这种情义相融,在刘邦和吕后身上绝不可能出现。项羽拥有这些就足够,他虽败犹荣,于是这血泪之地后来长出了一种极其艳美的花——世人称之为虞美人。
青衫落尽声声叹,融化得了冰雪,却唤不回已逝的人。项羽的死是千古的绝唱,谱写出一首属于他自己的乐章,他的死是千古的争辩,软弱与勇敢,完全相反的词,却出现在项羽的身上。他的死是“刘邦式”成功者所不屑的。他的死让痛恨“刘邦式”成功者的清高者所怜悯。事过千年,我们怎么可以用我们的情感去猜测他的心,又怎么能妄言他的喜与悲?到底他的死是喜是悲,是解脱还是压抑,我们又何从得知?谁又可窥视一个已死千年之久的人的内心?只知道,项羽以自己的本色,在这不尽的长河中留下自己悲壮的一举,更为我们留下千年的疑惑与千年的感慨。
把项羽的成败放一边吧!我从虞美人的词中看到好多项羽的影子,有爱情,有江山,有缠绵悱恻,也有豪言壮语!所以说虞美人入词也有一种艳,有一种凄婉,如虞姬在霸王面前舞剑作别,依依恋恋……
像南唐李后主李煜的一首虞美人堪称绝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用自己一生的经历在临终前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用亡国之痛换来词家绝唱,他不再软弱,而是觉得愁似江水,恨比天高,这种恨无处发泄使他觉得生无可恋,最后无奈地奋戈一击,为他屈辱的人生抹上一层血样的色彩。他诚然是个失败者,却也是个成功者,这点像极了项羽,死又何妨?
有纳兰词中的一首虞美人——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在纳兰容若的这首虞美人中我也看到了项羽和虞姬爱情的影子。我所爱的,正是最后一句“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当纳兰想起当年和她一起在灯前学字的情景,往事历历在目,其实他又何曾薄情呢?项羽与纳兰二者可谓相映成趣啊!
然长逝的英雄们,看得见开始,却猜不到结局,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
鸿门宴读后感5
成王败寇,这是人们历来所遵循(信奉)的“真理”。惟有千年前的楚汉之争好像是个例外。这场战争最终是以项羽命断乌江而告终,刘邦才是最后的胜利者。然而,后人往往是不为刘邦喝彩而为项羽惋惜。
众人皆知,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善带兵打仗,乃一代枭雄。他身上无处不透露着慑人心魂的威严、虎虎生风的气势和与生俱来的英雄魅力。他一出现,似乎其他人立刻变得渺小了。而刘邦,出身寒微,举止粗俗,为(是)公认的地痞无赖。想当初,西楚霸王项羽无敌于天下,有谁能想到刘邦会这么快地战胜他呢?但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如同一盘棋局,项羽善于勇往直前,大砍大杀,当他把刘邦逼得就要满盘皆输的时候,刘邦突然妙手转动,最后竟反败为胜。
鸿门宴被认为是楚汉战争的转折点。正如宴后范增碎玉所言:无知短视之辈,不足共谋大事。天下,终归要落入刘邦手中。天意,这是天意!正所谓“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往今来,多少人感叹:如若鸿门宴上项羽狠下心来置刘邦于死地,哪里还会再有后顾之忧;如若战败时项羽横渡乌江东山再起,哪里还会落得如此下场;如若……可我想说的是,如若这一切统统实现的话,那他就不是项羽了,而是另一个“刘邦”。没错,比起戎马一生的大英雄项羽,刘邦是个十足的小人,阴谋家。但他却有着精明的政治头脑和笼络人心的技巧,这恰恰是项羽所不具备的,而这又恰恰是在乱世争雄中独占鳌头的锐利武器。
所以,刘邦最终获得了胜利,用他自己的方式,不是礼义廉耻,不是道德说教,而是阴谋诡计、权术厚黑。这也正诠释了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中最为著名的一句话:“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即使是这样的结果,后人还是一味地敬佩项羽的一身正气,而将刘邦视为阴险狡诈的反面典型,但是,作为开创西汉王朝二百多年霸业的帝王,令人敬佩不如令人畏惧。
再看这最后的失败对于项羽未尝不是一种公平。以他的性格,注定不会成为真正的王者。然而踏上了这条不归路,项羽必须为自己的妇人之仁和自大狂妄埋单,就算代价是死亡。可怜项羽和虞姬的生离死别,也不过是其悲壮结局的序曲!而项羽的傲骨和正气必将流芳百世,只不过,是以一种失败者的姿态。
这就是历史。
成王败寇,刘邦与项羽也无法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