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心得800字5篇

悦读网-读书,分享!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心得800字5篇

读书心得/2022-08-16 06:56:5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引经据典谈安危、论治乱、道时机、讲大局,把古人智慧运用于治国理政的当代实践,为“故纸堆”里的典故赋予“新生命”,生动深刻,又恰到好处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学习心得

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而干部的成长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武装。近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正式发行,570页,19个专题,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九大以来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为当下基层干部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知识储备提供了一本“学习宝典”。

在基层,“凡事留痕”已成为一大工作特色,借助图片、文字、视频等载体查看工作是否落实、完成是否出色。而理论学习留痕现象依然严重,书籍发放登记表、集中学习记录及图片、个人学习总结和心得、学习笔记等已然成为了被督查的硬性资料。基层干部除了处理日常的各项工作之外,还要抽时间学习理论知识,不仅要让“里子”富起来,还要“面子”过得去,而大多数基层干部是撑了“面子”空了“里子”。

理论学习不应沦为“抄笔记”。理论学习抄笔记,原本无可厚非,“好记心不如烂笔头”是再通俗不过的道理,在摘抄的过程中更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本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一旦和任务挂上钩,就变了味,盲目摘抄,以凑字数为目的,完成任务、应付检查,表面上看学习认真、思考到位、把握精准,实际上只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经不起半点涟漪。同时同事之间“资料共享”是常事儿,领导干部找工作人员代笔也时有发生,而这种“表面文章”更像是实实在在的形式主义,没有用,但是不能少。“笔记抄得手软”,是对“留痕”学习的无奈,也是对这种检验学习成效的不赞同。理论学习不是靠笔上用力,而是靠深悟久思,要入脑入心,真正把理论学习成果化作解难题、答疑惑的“密钥”,化作冲破荆棘、乘风破浪的“利剑”,化作战胜困难、砥砺奋进的“法宝”。因此,要避免理论学习沦为“抄笔记”,在学习意识的强化、学习组织方式的创新等方面,都必须下足功夫、寻求改变。

理论学习不应沦为“苦差事”。随着互联网在基层的广泛运用,不仅提高了基层工作效率,节约了办事时间,更好地为民服务,同时也创新了理论学习的方式、拓宽了理论学习的渠道,除了较为常见的报纸、书籍等纸质载体能有助于理论学习之外,不定期地参加学习培训班、参加线上理论学习知识测验、下载各类学习app、关注相关微信公众号等让基层干部应接不暇,本来是利用各种方式加强自身理论学习,但是往往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成了基层干部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一个“硬指标”,即使部分基层干部刚下定决心好好学习,但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也只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到头来,“面子”上挂不住,“里子”也空空如也。理论学习是基层干部的一堂“必修课”,学习本是一件快乐的事,应在理论学习中寻找“美”,而不是把学习看成一件“苦差事”。

以学益智,就是要通过勤学习多思考来开发智力、开阔视野、拓展认识;以学修身,就是要通过大量理论知识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以学增才,就是要通过不断学习来增长自己的才干。对于基层干部来说,不仅要透过“面子”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要抓实“里子”,用大量的科学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充实“里子”,紧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步伐,争做理论学习路上的“排头兵”。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学习心得2

北大陈平原教授曾说过,读书“真正好的状态是不断总结自己的道路,然后自己作调整。”我常常提醒自己,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适逢江苏省委党校开展“研究生经典研读”活动,我感到这形同一把“钥匙”,倘若我们使用得当,这将是一把“万能钥匙”,能够帮助我们打开心门,斩获更多学识。

习近平总书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书中所谈内容更是令人耳目一新,而我幸得此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本书收录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8月18日至2017年9月29日期间的重要著作,共有讲话、谈话、演讲、批示、贺电等99篇,分为17个专题,其中的每个专题内容都按时间顺序精心编排,每读完一篇都有一种“党徽闪闪,心中满满”之感,然因篇幅多,我仅从中选取了两个章节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一谈我浅薄的感想。

一、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细述了邓小平同志的一生,号召全党向邓小平同志学习,他的一生都在践行着自己的誓言“将身子交给党,交给本阶级”,乃至逝世后,他将角膜捐献给了医院,遗体供医学解剖,骨灰撒入大海,他奉献了自己的一切。这种精神,令我感动,同时也深感自己的渺小。

结合自己的工作,我常常在面对困难群体时,内心不够强大,极易产生“移情”(社工实务知识)心理,既已深知政策是“适度救助,解决基本生活困难”,可还是来回领导办公室为“人情”而“人情”。政策是一面镜子,知己方行,而临时救助秉持“托底线、救急难”,一年申请次数不超过2次;但随着近年来化工企业的相继入驻及一些未知的因素,生重病的患者比比皆是,都说“穷人病不起”,一个普通家庭里成员都在工作,那么解决基本生活没问题,但如果有成员生病,就是“无底洞”,影响整个家庭的幸福指数。同时医疗救助也是杯水车薪,倘若被救助者为民政特定对象,优惠政策相对宽松,但面对一些突发情况下的救助存在封顶要求,政策提倡适度,出发点是好的,但常常让我陷入苦思,怎样才能实现更合理的救助?所谓适度,更多的还是自救,民政不养“懒汉”,勤劳改变自己的家庭状况才是摆脱困境的重点。所以除了救助以外,我们常常还充当着“中介”,为患者家属在村居或者附近企业牵桥搭线联系临时性工作,贴补家用,同时还会利用“慈善助学”行动,解决困难家庭子女的求学难的问题,以此缓解家庭生活压力。

我们在工作中,不求群众的感激,但求拥有对工作的深刻认识,把握好政策,应救尽救,救助及时,这是我们“民政人”的一份执着。如同我们共产党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坚韧不拔、风雨无阻地朝着我们的目标奋勇前进。相比一些职能部门,我们的力量渺小,但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采取针对性地救助,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目前我们除了做好救助工作,同时坚持每月上报困难群众,突出因病致贫,提高报销基数,帮重病家庭减轻一份经济负担,体现了政府部门的贴心服务,不只顾眼前,还需要接力解决好“内需”,让群众能够过上向往的美好生活。

二、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解答。在此之前,我对“供给侧结构”(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简称)知之甚微。习近平总书记解答“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化繁为简,逐层深入,为我们剖析这个新名词的涵义。在解惑之前,首先谈了“西方供给学派”同“供给侧结构”之间的差异,前者强调的重点是减税,但思想方法过于绝对化,不能两者兼顾,重供给却忽视需求,重市场却忽视政府的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提高高效和中高端供给,要求的是灵活运用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关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想到一个鲜活的事例,就是去年央视一套播出的《索玛花开》,这是一部以彝区农村故事为背景,讲述彝区人民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辛勤劳动脱掉了贫困帽子,靠创新创造迈出了改革的步伐,从而过上了幸福生活的故事。谷莫村的第一书记王敏,是一位敢做敢担敢拼的青年党员,在曲折艰难的脱贫致富工作中,克服随之而来的交通和移动网络等困难,带领村民开拓发展特色旅游业,并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旅游合作社,打造星级民俗村,恢复重建漆器厂,完成土地流转,成立农业合作社,推广新型农产品等等。

这是一部应景电视剧,真正践行了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此,使我联想到社区的土地流转形式转变的过程,以前仅是租赁给种田大户种植粮食,用途单一,产量还依托于“望天收”,缺乏创新机制。而现在,社区利用土地流转,承包给花农,种植花培苗木,解决了附近居民的就业问题。市场在不断扩大,收入也在逐年提高,群众的幸福感都洋溢在脸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力量不在大小,但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以己之力,积极支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希望人人都能享受小康,人人的生活美好起来。

这次经典研读是契机,更是常态化学习。通过不断地学习,不仅能够培育我们一种思考、批判、上下求索的能力,也能让我们更多地接触真实,实践真实。我将继续贯彻落实好省委党校“研究生经典研读”活动精神,把阅读经典贯穿整个人生的始终,多读书,读好书,谋好职,为人民服务永远没有终点!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学习心得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下简称第三卷)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伟大实践的最新教材。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第三卷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重大政治任务,乘好东风,破基层浪,真正用创新理论和先进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坚持修身求知,乘良好“学风”,破思维惰性之浪。基层党员干部是影响基层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面临着更多知识水平与本领能力的考验,学风正则事业兴,学风不正则事业败。第三卷共包含19个专题92篇文章,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智慧,闪耀着与时俱进的思想光芒,我们必须以第三卷为强化理论武装的权威著作、指导工作实践的行动指南,摒弃“不学”“空学”“浅学”“假学”,先学一步,深学一层,端正学风,以身作则,持续推动“最新教材”学习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往深里走,联系基层岗位职责和发展需要进行深入思考,把学习所得切切实实转化为提升工作水平、推动治理能力的强大动力,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研究解决当下的问题,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坚持廉洁自律,乘优良“党风”,破腐化变质之浪。第三卷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清正干部、清廉政府、清明政治就在身边、就在眼前。古往今来,善与恶、正与邪、廉洁与腐败的对决从未停止,颜伯焘的做官心得有曰,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基层发展的当前阶段,价值多元,诱惑多多,要求党员干部要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苦与乐、清与亲等关系。干部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党的性质决定了所有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决不能被私有化、商业化,我们必须不断地防止和扫除自己身上的政治“灰尘”和“微生物”,杜绝盲目攀比物质享受,慎小事、拘小节,守戒尺、常自省,加强党性锻炼,传承优良党风,坚决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始终保持“清风明月不染尘”的清廉本色,做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的模范,做忠诚干净的好干部,做人民群众的好公仆。

坚持实干担当,乘务实“作风”,破形式官僚之浪。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卷中多次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刹住了许多歪风邪气,攻克了大量顽瘴痼疾,带动了作风整体转变,但我们务必要清醒看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并未根除,还需一抓到底、久久为功。对于人民群众而言,基层党员干部是党和政府形象“代言人”,是党群干群关系“搭桥者”,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担当实干的新风正气。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风险更多、挑战更大,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十分强烈,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在人民需要的时候,临危不惧,挺身而出,攻坚克难,敢打硬仗,以“无我”的状态、“舍我其谁”的气概、“为官避事平生耻”的决心,投入到推进基层发展的各项工作中,结合上级要求、基层实际、群众期盼,推动精文减会,深入调查研究,狠抓工作落实,持续擦亮作风建设“金色名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学习心得4

一段时间以来,我认真阅读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一书。习总书记在书中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集中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全面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并形成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我认为,这本书是一部开辟当代中国治国理政崭新局面、全面了解中国“新常态”的重要著作,是中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科学指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体会。

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性成就,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的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概括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在治理国家上,尚可使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更应该活学活用。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理论知识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点灯人,但只有理论不去实践是没有意义的,同时需要我们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充实和修正我们的理论体系。我们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我们所学的知识更具指导性,同时通过不断学习创新,架构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不但让理论对自己有指导意义,同时也能对其他人有借鉴意义,从而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体验过农村的艰苦生活,经历过不同工作的磨练,对中国的国情了然于心,对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感同身受。从本书的字里行间中能深切感受到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的情怀和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使改革开放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他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对人民负责。他强调,“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之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些重大举措在本书中都有充分体现。

透过这些内容,可以感受到中国领导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一切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这句话不是纸上谈兵,是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身在工作岗位,需要秉持为人民为国家服务的精神,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奉献精神,不怕苦不怕累,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

三、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就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中说过,人民有信仰国家才会有希望。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年轻人,虽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但一切都要向党员看齐,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理想是目标,是灵魂,是方向,然而大多数人的理想会随着时间逐渐模糊,追求的目标也会变得不那么明确,最终甘于平凡默默无闻一生,更有甚者会触碰道德底线后悔一生。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找准方向,不要在时间的长河中迷失自己、丢失理想,要做一名有理想、有方向、有担当、有道德的年轻人,在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在做人方面守住高线坚持底线,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为祖国的明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学习心得5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庄严地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近日出版发行,与先期出版的第一卷、第二卷,构成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的整体,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该书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19个专题,内容之广泛、思想之深刻,需要党员干部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学好用好这部重要著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以理论学习的新提升,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要全面系统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一定要突出整体性、系统性,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把握其内在逻辑、内在联系。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学,认认真真逐篇研读、深入领会。

要思之深、研之透。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做到学用结合,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思想上的困惑、工作中的难点,加强研究思考,寻找方法对策,做到知其事、寻其道、用其法。比如,如何深刻理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好群众路线这条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从而做好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如何理解全面从严治党,夯实基层党建建设。

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紧密结合推进社区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紧密结合发挥社区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真正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上一页下一页>
  • Copyright © 2018-2022 悦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提升广大文学爱好者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掌握更丰富的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