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读后感800字

悦读网-读书,分享!

《长征》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800字/2022-02-23 09:36:19

漫漫长征路上,革命烈士倒下了,又有红军站起来,只因心中信念永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长征》读后感800字,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长征》读后感1

曾几何时,红军“嗒嗒”的马蹄声在这里响起;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深深的脚印;曾几何时,这流伟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长征的精神!这里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这里是独具天险的泸定桥;这里是峰峰如剑,插入云霄的娄山关;这里是冰封雪盖的夹金山;这里是中国的摇篮!

红军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是战争史上的奇迹。到底是什么使原本弱势的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使红军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使红军历尽艰辛,克服险阻也最后走向胜利呢?信念,是千千万万红军心中永存让人民翻身做主人,过幸福生活的信念!

为了这心中永存的信念,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温情!

信念支撑着红军由劣势转为优势,支撑着红军走向了胜利。长征的胜利不是偶然的、暂时的,而是必然的、永恒的。回顾历史,历史的一幕幕不禁重现在眼前。官渡之战中曹操运用几万之众大破袁绍十万大军;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不过数万兵将却火烧赤壁,大破曹操八十三万大军;淝水之战中谢石、谢玄率八万之众勇击苻坚百万雄师……然而这些只是凭军事家的谋略,而且他们无法改变中国战乱的历史。唯有红军以数万之众在共产党领导下,心中永存信念,出奇制胜冲破了蒋介石百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走向长征的胜利!走向中国革命的胜利!

胜利的步伐总是踏着烈士的鲜血走来的,胜利是传承着信念走来的,毛泽东同志在长征中留下了《忆秦娥》: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路有多长,红军洒下的汗水就有多长!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他们是英雄,他们是路标,他们是丰碑!可歌可泣的事迹,可赞可叹的信念,可敬可畏的军魂!我能不被他们感动,不被他们震撼吗?他们是永恒的,因为信念永存,长征的精神永存!

《长征》读后感2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壮丽的史诗,是革命战争年代的篇章。长征是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依然让我们心潮激荡,热血澎湃,激励着我们进行新的“长征”。

整部影片充斥着苦难与快择,充斥着光荣与牺牲,并借助王瑞的成长历程再现了红军长征这段神奇的历史。电影虽然结束了,但片中一幕幕气挚磅礴的影像还历历在目。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飞夺泸定桥”。

二十多名战士身挂冲锋枪,背插马刀,腰缠十来颗手榴弹。冒着密集的“子弹雨”,在铁索上行走着,向东桥头猛冲过去。那一刻,我惊呆了,红军战士们在那样险峻与艰难的环境下,竟以肉体去抵抗敌人的钢铁武器,那是一种怎样的坚持精神啊!敌人在桥头扔下一颗颗“冷酷无情”的手榴弹,桥面上是浓烟滚滚的火海,桥下是湍急的江水,红军战士们却毫不退缩,与敌人们进行殊死拼搏。终于,天地也被红军感动了,让红军获得了胜利,我当时十分振奋,心久久不能平静。

历史的红色旅程刚刚结束,未来的红色旅程刚刚开始,革命先烈用鲜血树立起了一座万事瞩目的丰碑,英雄们的精神也靠我们去延伸,我们只有发奋学习,做一个正直,勤勉的人,才可以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而艰巨的责任。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创造的壮丽史诗,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扬先进性的光辉篇章。在毛泽东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现在回首来看,人民“跟着走”的选择没有错,那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跟着什么走,当然也不能跟着错误走,这是它给我们的启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也正是毛泽东看到了这点,对中国的现实给以正确的分析为中国革命该走怎么样的到了,改建立一个怎么样的国家指明了方向。

作为一个学生,我就要时以长征精神提醒自己不断努力学习新知识,不怕苦,不怕累,做一个优秀的小学生,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长征》读后感3

我最喜欢的红色经典夕阳西下,我站在窗台,望着远方地平线的残阳,火红而又绚烂,仿佛是中华民族的一腔热血,让我浮想联翩……回顾历史,先辈们的赤胆忠心总是激励着我们,不止歇,一步一步的走向光明。走向希望。

谈起这两万五千里长征,身为中华儿女的子孙,莫不被红军战士们百折不挠、不畏艰险、视死如归的精神所折服,毛主席的那首《长征》,更是豪迈地给予踏过雪山草地的战士们高度评价。但是,其中的艰苦又有谁能想象得到呢?记得学过一篇课文,名为《金色的鱼钩》。讲述的是一个炊事班的老班长,带着三个受了伤的年轻战士,行进在漫无边际的大草地中,刚开始,还有一袋青稞面,可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就吃完了。饥饿与疾病压迫着他们。后来老班长在一次洗衣服中,得知附近水塘里有鱼,便将缝衣针烧作鱼钩。不久,士兵们吃到了新鲜的鱼汤。

在后来,一位士兵觉得很奇怪,从来没有看见老班长吃过一点鱼,在一次偶然中,他看见老班长正在艰难地吃他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和草根,他惊呆了……终于,草地走到了尽头,瘦弱的老班长,为了给士兵打打气,便又拿着鱼竿去钓鱼,准备给士兵们煮鲜鱼汤。可是,这一走,老班长就再也没有回来了。士兵们去寻找,最后在水塘边发现了晕倒了的他。士兵们知道老班长是饿晕的,便分工煮了一碗鱼汤给老班长。可老班长推却了,说留给他们吃,好让他们有力气走出大草地,不久,老班长就与世长辞了,士兵们痛哭不止。走出大草地后,士兵们将那枚鱼钩珍藏在博物馆里,直到今天……刚看到这篇课文时,面对它的题目,我并没有太深层的了解。可读完后,才知道这“金色”的鱼钩,是那位老班长善良、无私、舍己为人的伟大品质。老班长,这个瘦弱的形象,从此刻在了心里,散发出无比璀璨的精神光辉。石狮八中C-9我想,在那声势浩大的急行军中会有多少个那样的“老班长”呢?一样舍己为人,无私奉献。原来,其实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每个士兵的心里,都装着一句话__“一切只为人民”。是啊!如果没有这句话,哪里今天这样的好日子。红军战士们奉献了自己的生命,自己的青春,只为有一个更繁荣、更美好、更昌盛的新中国。只求百姓们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如今,他们的祈盼已一一实现,现在轮到我们这代人了,建设强盛、富饶、和平的中国,这一担子,在我们降生的那一天,就落到了我们的肩上,只要你是中国人,就没有理由推辞。

我相信,长征精神,会永远激励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畏艰难、奋发向上、勇往直前、自强不息!激励着中国人民奋发图强、永不言败。让红军精神流芳百世!长征精神,永垂不朽!

《长征》读后感4

红军成功地突破了第一道碉堡线以后,就开始走上了它的划时代远征,长征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做出不懈努力,表现了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红军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种红军英雄气概也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红军说到长征,一般都称“二万五千里长征”,从福建最远的地方出发,一直到遥远的陕西西北部为止。陕西和福建相隔几千里,加上一些世界最难通行的小道,还有敌人的突围和偷袭,可以说,这是一次可歌可泣的远征。

中央红军在出发时,大约8.6万人,枪支33244支,但平均每支枪不到56发子弹,即便有刀补上,但还有很多人是赤手空拳和敌人战斗。

在经过江西,广东,广西,湖南的征途中,红军损失惨重,到最后长征结束,也就剩下8000人。

每每听红军老爷爷讲起当年红军远征的故事,总会想起红军们一张张面黄肌瘦的脸,却又炯炯有神的眼睛,帽子上的五角星红的发亮,枪上的红布条随风飘扬。

读《红星闪耀中国》,更真切感受到,红军远征的困难是常人无法想象的,饿得不行就啃树皮,煮皮鞋,嚼石子……脚上惨不忍睹的血泡和老茧,路上倒下的红军越来越多……

可是,红军战士却以乐观、坚定的态度和团结的精神面对,他们互相扶持,互相帮助,至死不愿拖累战友,正是这样,长征才得继续和成功!读后感·多少战士为解放事业而倒下!多少战士为战友的牺牲而沉痛不已!多少战士忍痛前行,不想离开!身躯的劳累和伤亡却丝毫不影响他们精神和希望的传递,这正是红军的伟大之处,正是长征的伟大之处啊!因为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因为在难以承载的牺牲中始终保有理想和信念,所以一切困难都是磨炼。

红军们给我们留下的是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这些都是创造人类奇迹的精神。

长城万里,是古代劳动人民用血肉筑成的;祖国的今天,又是由多少英雄的牺牲所成就的!长征路上,红军战士不畏不惧,冲锋陷阵,抛头颅,洒热血,无怨无悔。

《长征》读后感5

翻开这本著作,是历史课以后。刚刚学完长征,心里带着崇敬和感动看了这本书。

由于博古和李德的错误指挥,长征就在这种背景下开始了。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围敌人的包围圈,用着简陋的装备,在艰难的旅途中,长驱两万五千里,完成了世界震撼的浩荡史诗!

虽然学过这方面历史知识,但是《长征》给了我更大的震撼,更为具体的再现了长征的每一个细节。这一段的峥嵘岁月,它带来的伟大意义,他给我们后人的激励,都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里。雄关漫道真如铁,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过14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的包围,打败敌人派来的中央部队。它们用坚强的意志,严明的纪律,坚定的信念和顾全大局的胸襟带来了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企图,保存了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了。

对于红军来说,长征一定是一段难捱的离骚,但是他们为了新中国的命运化难捱为动力,舍弃了尘世的情感,用无怨无悔的气概,奋不顾身的勇气,为理想而奋斗的信念为新中国谱写了最壮美的乐章,它响彻了每个中国人心灵的最深处!

回眸历史不仅仅是为了歌颂历史,更为了从历史中找到更高洁的灵魂,从历史的背影中找到它留给世人的一抹光亮。看完长征,有人哭的梨花带雨,有人会沉思半天。这是长征的力量,人们可以为它不朽的精神感动落泪,愿意因它开始思量现状。是啊,长征带给我们荡气回肠的震撼,它告诉我们一种精神,困难面前永不低头,肯吃苦,要有奋不顾身的奉献精神,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

长征是一段注定被历史铭记的伟大时刻,它的精神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我愿意做一个歌颂者,缅怀革命先驱,赞扬他们的品格和精神。我更愿意做一个有这样长征精神的中国少年,寻着历史背影里的光亮,走向更灿烂的明天。

孟子说“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红军吃过草根,野菜,最终不是成就了一个奇迹么?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要在生活和学习中保持这种长征精神,生活像不规则几何,我们不知道何时相交平行,我们也不是能预知未来的使者,所以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想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就用这种精神激励自己吧,我们作为中国少年,一定可以像这些给了我们美好今天的英雄一样,挑战自己,勇往直前!用这份宝贵的中华之魂,洗礼自己的心灵。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我作为一个中学生,再次回眸历史,对比昨天与今天,从历史的背影里寻一抹光亮,沿着光亮前进。

《长征》读后感6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每当读起这首朗朗上口的诗时,心中浮现出来的是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红军跨过一座座高山,趟过一条条河流,走过辽阔无边的大草原。他们用汗水和鲜血成就了现在美好的生活。

前几天我读完了红军长征的故事,他们敢于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把我深深感动了,无论这段长征路多么艰苦,红军们丝毫不畏惧,不论夏日炎炎,还是大雪纷飞红军们始终有一颗炙热的心,任何东西都阻挡不了他们向前的脚步。

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故事就是《三棵柳树》的故事。红军经过了漫漫长征路,来到了四川的若尔盖大草原,在红军的队伍里,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的名字就叫侯德明,他从老家湖南出发的时候,从柳树上折了一根柳枝下来,在长征路上,他一直拿着这根柳枝,在长征路上,侯德明和他的父母走散了,这一路上一直是红军叔叔阿姨在照顾他,走到四川时,侯德明生了重病,红军叔叔只好把他留给了当地藏民,侯德明把手中一直拿着的这根柳条插在了茫茫的大草原上,80年过去了,当年的那个孩子已经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可那棵柳树依然挺立着,人们把它叫做“红军柳”,那棵柳树依然是大草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因为有了红军我们现在的生活才会如此美好,红军谢谢你。

<上一页下一页>
  • Copyright © 2018-2024 悦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提升广大文学爱好者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掌握更丰富的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