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已有些时日了,慢慢地回味,细细地咀嚼,一次一次被海伦的执着与淡定感染着,震撼着,可是在被海伦震颤的同时,我更为她的老师——莎莉文感动着。她对海伦的悉心教导,她对教育的解读,对海伦的塑造,如同芳香袭人的花儿,零落在我的心间,将芬芳植入我的心田。
她将质感的教育带给海伦。莎莉文来到海伦身边的时候,海伦7岁,是个性情急躁的孩子。当意识到自己无法与别人交流,无法感知这个世界的时候,海伦的心里充满了无助痛苦还有愤怒!海伦迫切希望着能感知这个世界,迫切希望着这个世界能带给她心灵的满足,这是孩子最本真的梦想!当失望痛苦的阴云笼罩着海伦的时候,沙利文来到了她的身边,用她别具一格的教育思想开启了海伦的心灵之门。为了让海伦区别“杯”与“水”,莎莉文把海伦带到井房,拉着海伦的手放到喷水口,当那种清凉的感觉,奇妙的流动沁入海伦心田的时候,沙利文在海伦的手心写下水的单词,原来“水”竟是这样奇妙的东西!通过触觉依然能感觉它的灵动与飞扬,海伦才明白,这就是语言文字的用意啊!将一种感觉带给孩子,再用名称来验证这种感觉,莎莉文对海伦的教育从一开始就带着厚重而灵妙的质感。
她将自然的教育带给海伦。自然是生命的发祥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体,只有真正的走进自然,感受自然,才能与自然共融,才能在自然的真实中让我们的心宽容而博爱。莎莉文深谙此理,她将海伦带入大自然的怀抱,漫步田间河畔,与海伦一起沐浴和煦的阳光,聆听动听的鸟鸣,亲吻轻柔的花瓣,海伦沉浸在自然的恩泽中,流连忘返。她触摸着、感知着,在莎莉文循循善诱的美丽语言中,海伦与自然合二为一。她将自然的仁爱与美好埋在自己的心里,她将世间最动人的情感藏在心灵的角落。因此,当海伦顺势而为,自然而然地想到“爱”的时候,莎莉文将更形象更感性的“爱”的阐释说与海伦,谁又能说这不是海伦在自然之中感知到的呢?莎莉文顺应孩子的天性,循序渐进,自然而然的点化,没有强势,没有灌输,一切的教导在无为之处进行,这不也是一种自然的大境吗?
她将生命的教育带给海伦。当海伦的启蒙渐入佳境的时候,莎莉文依据她的特点进行着后期的指导。为了让海伦轻松地学习单词、学习短句,沙利文用硬纸片写上凸起的字母,并制作框架,让海伦用它们摆成句子。这种摆纸片的游戏,让海伦觉得如同捉迷藏一样好玩。为了让海伦进一步产生对事物的兴趣,沙利文引导海伦去捉青蛙、逮蚂蚱、玩蟋蟀,当那些小东西在莎莉文手里颤动的时候,海伦体验着生命的张力,与这些小生灵的接触让她对生命的体验一次次地加强。纯洁的百合花、美丽的贝壳、色彩斑斓的鹦鹉螺,在莎莉文的深情诵读中更显示出它们的魅力,这一切深深教化着海伦。莎莉文不但告诉海伦这些小生命的存在价值,还能以诗一样、画一样的解读让海伦领略美、欣赏美,并且创造美。对于一个盲人来说,能用心领悟到万物的美,并能用动听的语言诠释这种美,那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生命的源头是什么呢?是惊奇,是喜悦,还是满足?这一切,海伦感同身受着。
轻轻合上这本书,莎莉文小姐的一言一语在眼前清晰起来,我似乎也沉浸在她带给海伦的幸福之中。只是当莎莉文之于海伦的与我们观照的时候,那种落差,那种带给孩子的成长满足又岂是天涯咫尺的距离?现行的当下,我们所为的,孩子们所承受的,是一种要与给的关系吗?跟着莎莉文学当老师,让我又领悟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