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的魂灵》是鲁迅先生于1925年3月9日发表在北京《语丝》的一篇揭露诡辩的杂文。除开头,文章用当时社会上一些反对新思想,反对改革和诽谤革命者的荒谬言论中概括出来的,揭露了当时的顽固派和反革命者的“魂灵”和思想“逻辑”。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论辩的魂灵读后感1000字,希望你喜欢。
论辩的魂灵读后感1000字1
鲁迅先生的《论辩的魂灵》是一篇非常有深意有高度的一篇文章,虽然我不大了解这篇文章讲了一些什么东西,但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当时的社会我大概能够猜想到鲁迅先生所要表达的情感。
鲁迅先生的《论辩的魂灵》主要揭露的是当时顽固派和许多反改革者的“魂灵”和他们的思想“逻辑”。其中列举的诡辩式的奇怪言论,都是作者从当时社会上一些反对新思想、反对改革和毁谤革命者的荒谬言论中概括出来的。他用他独特的笔锋诉说着他对这个社会的不满和想要改造社会现状的一种急迫的心情。
他用他那强劲有力的笔写下了一句一句发自肺腑的话语。鲁迅常说:“我所住的并非人间”,那些反对改革者在他看来都是鬼魅,他们反对新思想,攻击改革的奇谈怪论都是“鬼画符”。
刚开始接触他的文章时,觉得过于生涩,很多地方只是莞尔失笑或蓦感蕴蓄,并未曾体会其深刻意义蕴涵的辛酸和眼泪、痛苦和悲愤。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鲁迅杂文题材太过繁琐,读后也便会产生不同情感。就单说说《论辩的魂灵》一篇吧。
这篇文章不拘成法,敢于创新立异、独辟蹊径。全篇大部分模拟社会上的某种谬论,加以比列,不着一语,而丑态尽露。
“虽然不过一团糟,但帖在壁上看起来,却随时现出各样的文字,是处世的宝训,立身的金缄。”“祖传老年中年青年‘逻辑’扶战灭洋必胜妙法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赦”。这种讽刺是冷峻的,隽智的。作者用嘲谑、俏皮、含而不露的语言,把能暴露被揭露者的丑态的、具有戏剧性的情节表述出来,使其“刻露而尽相”。通过讽刺,撕掉他们庄严的假面,抹去那引人发笑的油彩,露出他们可鄙的灵魂。它不象辛辣锋利的讽刺那样,而是一种俏皮、隽永、含蓄,有蕴味的讽刺。
鲁迅又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是现代中国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读了这本书后,我感触很深。在字里行间,我们能隐约发现鲁迅每一篇文章时的心态都是不同的。而《鲁迅杂文精选》这本书收集了鲁迅的部分杂文,充分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坚韧人格和鲜明个性。杂文虽然古已有之,然而直到到了鲁迅的手里,杂文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潜力才充分表现出来。在艺术形式上,鲁迅的杂文擅长分析,以其高度严密的论证,总能够在有限的篇幅里,一针见血地把道理说得深刻透彻,因此具有高度的说服力。同时,鲁迅杂文特别擅长使用讽刺手法,把社会上公然的、常见的、不以为奇的,但却不合理的事物,加以精练、夸张,给予辛辣的讽刺,使其文很有感情力量,常常能制强敌于死命。鲁迅经常运用典故或自己创造的故事,以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论述抽象的道理。总之,鲁迅的杂文,形式丰富多彩,手法不拘一格,莫不清新独创,给予读者以隽永的艺术享受。
对于文明,它对封建旧文明旧道德、对资本主义文明、半殖民地文明,对帝国主义奴化思想等都进行了毫无保留的批判;深刻地暴露并批判了国民劣根性,对国民卑怯保守的病态心理作了深刻的剖析。对于社会,它对社会的一切黑暗、统治者的凶残、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都给予了猛烈的抨击和批判。与此同时,对于统治者的压迫以及文化界同仁的污蔑攻击,鲁迅也不惜用杂文对他们进行毫不留情的讽刺。
读了鲁迅先生的杂文,我仿佛看到了他本人正在对社会、事物做一个评判。文章详细的学出了作者的内心思想及观点。我忽然也理解了许多,更多的思考像泉水般涌现出来,读了鲁迅的文章真是能让人豁达开朗啊。
建议大家都多读一读这本书!
论辩的魂灵读后感1000字2
“中学为体西学用,不薄今人爱古人。”该句出自《论辩的魂灵》。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列举了关于当时顽固派和许多反改革者其诡辩式的奇怪言论。
据资料可知,《论辩的魂灵》揭露的当时顽固派和许多反改革者的“魂灵”和他们的思想“逻辑”,其中包括上文所提的“奇怪言论”都是作者鲁迅先生从当时社会上一些反对新思想、反对改革和毁谤革命者的荒谬言论中概括出来的。这些概括如“鬼画符”即胡乱画的符、“男女授受不亲”即男女之间不能亲手传递东西(在今有人对此说法是男女之间不能有任何接触。)、“扶乩”(一种神鬼迷信活动)等,在当时中国广大人民群众饱受压迫的情况下,无不体现了鲁迅先生对于当时的丑恶社会现象与暗黑的社会风气狠厉的批评。他笔下所写“受人格破产的洋奴崇拜的洋书,其价值从可知矣”仍对现世具有警示意义;所写“讲革命是为的要图利:不为图利,为什么要讲革命”指出借以改革为名谋取私利的“假革命”,正是要对其进行猛烈抨击并希望能够警醒时人。当时鲁迅先生这种层面的文学恰能够反映社会现象,集中体现坚实的人民大众立场。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所写杂文向来是以其语言的犀利性和逻辑的严密性来警示读者,征服人心。可以看出《论辩的魂灵》也在此例中。他在文中对所论辩的对象并不做出任何评价,只客观表述出对方的观点,从简单的表述之中似是增添了些“黑色趣味”进行揭示。此论辩中,反革命者和顽固派通过诡辩来歪曲论证。虽然诡辩本来就是一种论证方法,这种方法为达到论辩目的,违反了逻辑以及一定的规律,正所谓称其为“诡”。
有人曾说,论辩的最大魅力,在于思想与灵魂的交流,其中多次火花碰撞必然会产生新的思想。而论辩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及组织能力,让人产生更深刻的思考。“虽然不过一团糟,但帖在壁上看起来,却随时现出各样的文字,是处世的宝训,立身的金缄。”鲁迅先生用含而不露的语言,把对方暴露出来,自身“论辩的魂灵”与对方“诡辩的魂灵”相冲撞,对方于他来说不堪一击。他的文字不仅仅是对社会黑暗的批判与抨击;又对大势力压迫直截了当地讽刺;同时也深刻剖析了国民心理的劣根性。给沉沦的人们当头一棒,哪怕是现在的我们也一样。现在网上许多所谓的“杠精”又何尝不是通过诡辩来维护自己的观点呢?对于这些诡辩,我们应向鲁迅学习,不动声色间对其猛烈批驳。
鲁迅先生文笔锋利,字字入骨,他文章的魂灵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从混沌中觉醒。
论辩的魂灵读后感1000字3
鲁迅先生的论辩逻辑看似荒诞不经,实则揭露的是当时顽固派和许多反改革者的“魂灵”和他们的思想“逻辑”。其中列举的诡辩式的奇怪言论,都是作者从当时社会上一些反对新思想、反对改革和毁谤革命者的荒谬言论中概括出来的。
“洋奴会说洋话。你主张读洋书,就是洋奴,人格破产了!“你说中国不好。你是外国人么?为什么不到外国去?可惜外国人看你不起……。”“你说甲生疮。甲是中国人,你就是说中国人生疮了。既然中国人生疮,你是中国人,就是你也生疮了。你既然也生疮,你就和甲一样。而你只说甲生疮,则竟无自知之明,你的话还有什么价值?倘你没有生疮,是说诳也。卖国贼是说诳的,所以你是卖国贼。我骂卖国贼,所以我是爱国者。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我的话是不错的,我的话既然不错,你就是卖国贼无疑了!感觉挺有道理的,而且感觉还挺有逻辑的,但又感觉哪里不对劲呢?
再者至于鲁迅先生为什么说论辩呢?《论辩的魂灵》是鲁迅运用逻辑思维批驳诡辩和谬误的典范之作,从逻辑学上对其进行剖析,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揭穿现实中玩弄诡辩、故意混淆视听的种种行为。那么我们得先了解什么叫做诡辩。据我们所知诡辩为达到某种目的,外表上好像是运用正确的事实或推理手段,实际上违反事实与逻辑规律,做出似是而非的推论。诡辩的总特征是违反逻辑 (1)偷换概念.(2)改换前提.(3)错误归纳(4)标准不一。那什么是逻辑谬误呢?逻辑学谬误属于狭义谬误,是指那些违反逻辑规律和规则的各种错误。它常常出现在看似正确具有说服力,却往往经不起认真地推敲、辨别和论证的事情上。好比方这句“洋奴会说洋话。你主张读洋书,就是洋奴,人格破产了!”想想你也会说话,那你就是洋奴了吗?你主张读洋书就是代表你是洋奴,就是人格破产了吗?现在看来,无论你读的是国书还是洋书都是扩展你的知识面,扩宽你的知识海洋,提升你的整体素质与气质。
好比爱因斯坦,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他的深刻影响下与广泛应用等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现象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还有莎士比亚:他继承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英国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戏剧的三大传统并加以发展,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创造性革新。这些都是我们所推崇的人物都是洋人,但他们是人格破产的人吗?并不是。相反他们还是世界都敬重的人。
无论那些诡辩论和逻辑谬误看起来怎么合理,都是经不过实践考验与推敲的的,所以实践才能出真知。重视实践吧!
论辩的魂灵读后感1000字4
初读这篇文章的时候,竟有一丝的熟悉,这不就是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的逻辑吗?鲁迅在这篇文章中的逻辑手段可以用这样的三段式来总结:A和B都与C有关,A有和D有关,所以B和D也有关。初看,好像并没有什么毛病,细想,却有极大的逻辑错误,发现这是对我们绝大中国人的讽刺,这也是很多中国人的现状。
“洋奴会说洋话。你主张读洋书,就是洋奴,人格破产了!受人格破产的洋奴崇拜的洋书,其价值从可知矣!但我读洋文是学校的课程,是政府的功令,反对者,即反对政府。”我们来分析这句话,我是个中国人,我主张读洋书或者别的书也好,我还是个中国人啊,洋奴会说洋话,而洋人在鸦片战争以后打开中国国门后也常在中国转悠,免不了要跟中国人对话几句,可见,洋人也会说中国话,那是不是要说洋人是中国人?显然,这是错误的,而这里错误的原因以偏概全,不讲究实际。用一个部分来阐述总体,造成了逻辑错误。
这篇文章已有很久的历史,却广为流传,到现在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在如今的社会中,充斥着许许多多这样类似的问题,因为逻辑错误造成了很多的社会矛盾。前一段时间,网上出现了一批“杠精”,杠精往往不论他人说的是什么是否正确,往往无视忽略曲解原述逻辑,对人不对事针对性反驳,仅为反对而反对,通过针对性反驳惹翻他人,进而达成目的。在网络信息充斥世界的这个时候,人们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往往总是容易被一方的舆论所控制,而这些杠精所说的观点正如鲁迅在这篇文章中所谈到的逻辑推理一样,初看让人觉得有说服力,却有是怪怪的,于是很多人不分清红皂白跟着瞎起哄,让网络空间蒙上一层黑布。而另一个例子是道德绑架者,所使用的逻辑手段也大概是如此,大家都知道,道德绑架最致命,一种用旁观者的“道德”角度看问题,却忽略本身的实际,趋使人们去干一些看似必须要做的事情。而很多的人因为找不到其中的逻辑错误便认为是对的,从而成为一个帮助道德绑架或者一个被道德绑架的实际操作者。
逻辑学对于生活是很重要的,大家都应该去学习一些正确的逻辑方法,不然很容易被杠精操纵,从而失去对事情应该持有的正确的态度。我们对待一件事情的时候,必须沉着下来,冷静分析,先抛开别人的见解,理清其中的逻辑,一条一条的分析,看逻辑的正确与否,而不是被迫的接受现在存在的大量的“杠精”的洗脑!
论辩的魂灵读后感1000字5
读完鲁迅先生的《论辩的魂灵》之后,我对当时社会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为当时的社会感到惋惜和些许无奈。
鲁迅先生的《论辩的魂灵》主要揭露的是当时顽固派和许多反改革者的“魂灵”和他们的思想“逻辑”。其中列举的诡辩式的奇怪言论,都是作者从当时社会上一些反对新思想、反对改革和毁谤革命者的荒谬言论中概括出来的。他用他独特的笔锋诉说着他对这个社会的不满和想要改造社会现状的一种急迫的心情。
他用他那强劲有力的笔写下了一句一句发自肺腑的话语。鲁迅常说:“我所住的并非人间”,那些反对改革者在他看来都是鬼魅,他们反对新思想,攻击改革的奇谈怪论都是“鬼画符”。
刚开始接触他的文章时,觉得过于生涩,很多地方只是莞尔失笑或蓦感蕴蓄,并未曾体会其深刻意义蕴涵的辛酸和眼泪、痛苦和悲愤。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鲁迅杂文题材太过繁琐,读后也便会产生不同情感。就单说说《论辩的魂灵》一篇吧。
这篇文章不拘成法,敢于创新立异、独辟蹊径。全篇大部分模拟社会上的某种谬论,加以比列,不着一语,而丑态尽露。
“虽然不过一团糟,但帖在壁上看起来,却随时现出各样的文字,是处世的宝训,立身的金缄。”“祖传老年中年青年‘逻辑’扶战灭洋必胜妙法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赦”。这种讽刺是冷峻的,隽智的。作者用嘲谑、俏皮、含而不露的语言,把能暴露被揭露者的丑态的、具有戏剧性的情节表述出来,使其“刻露而尽相”。通过讽刺,撕掉他们庄严的假面,抹去那引人发笑的油彩,露出他们可鄙的灵魂。它不象辛辣锋利的讽刺那样,而是一种俏皮、隽永、含蓄,有蕴味的讽刺。
对于文明,它对封建旧文明旧道德、对资本主义文明、半殖民地文明,对帝国主义奴化思想等都进行了毫无保留的批判;深刻地暴露并批判了国民劣根性,对国民卑怯保守的病态心理作了深刻的剖析。对于社会,它对社会的一切黑暗、统治者的凶残、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都给予了猛烈的抨击和批判。与此同时,对于统治者的压迫以及文化界同仁的污蔑攻击,鲁迅也不惜用杂文对他们进行毫不留情的讽刺。
这篇文章给予我们思考的内容有太多太多,在艺术形式上,鲁迅的杂文擅长分析,以其高度严密的论证,总能够在有限的篇幅里,一针见血地把道理说得深刻透彻,因此具有高度的说服力。同时,鲁迅杂文特别擅长使用讽刺手法,把社会上公然的、常见的、不以为奇的,但却不合理的事物,加以精练、夸张,给予辛辣的讽刺,使其文很有感情力量,常常能制强敌于死命。
无疑,鲁迅先生的文章十分的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