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3000字范文

悦读网-读书,分享!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3000字范文

读后感/2022-02-06 04:29:39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出版的第一部小说,再现了时光的无情流逝,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关于《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篇一

我真的很喜欢这本书,写得牛逼倒是其次啦,主要是我预感它将和我的人生形成了某种宿命般互文关系。

当然,这篇也是需要你看过这本书才能理解我在说什么。这真的是一部很伟大的小说,推荐给你们。

总的来说,马尔克斯很伟大,他用一本书就已经把爱情说得很透彻了,甚至不放过任何细枝末节,比如如果你把阿里萨和任何一个情人的故事单拿出来,都是一个套在大类型下的小类型,这些故事姿态各异,几乎穷尽了人类关于爱情的无数心灵秘密。

先解决一个最核心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之前两人在信里聊得好好的,回家后费尔明娜却在集市里莫名其妙对阿里萨说:“忘了吧。”

并在最后的绝交信里写道:“今天,见到您时,我发现我们之间不过一场幻觉。”

费尔明娜突兀的拒绝要和全书另一个诡异的谜题结合起来看,就是为什么费尔明娜明明对医生没什么好感,甚至在父亲掺和后更觉得医生是父亲的同谋时,突然决定和医生结婚呢?

你可以说是因为父权的压力。但如果你将这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结合起来看,你会发现,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或者说,关于爱情,没有这么简单。

马尔克斯真的是大师,他比女人还懂女人。

我先提炼一个核心观点:医生绝对不是配角,也绝对不是用来衬托阿里萨的。医生和阿里萨是费尔明娜生命中的双子星。

他们有着迥异的性格和行事作风,他们有着对方身上无法拥有的各自的优点,同时也拥有这各自致命的缺点。

医生的优点,是稳靠。他出身名门,能力出众,又是实干家。比如他能在霍乱时期井井有条地安排城中的卫生工作,比如他能勇敢并目的明确地邀请费尔明娜上马车而不是像阿里萨一样陷入自我折磨。比如阿里萨也承认他“魅力独特,风度翩翩”。

你可以粗暴地把医生理解为“理性”。

费尔明娜在他这里获得了某种似乎可以触碰到的安全感。

但这种理性在他们进入婚姻后,又变成了爱的某种阻碍。从开篇的香皂事件,到后来的各种大小冷战都是如此。

黑人女子总结得很好:“他做了许多事……这样可以免得去想(爱情)。”医生用忙碌和世俗的成功来逃避对爱情的思考和他对这种思考的无能。

而阿里萨恰恰相反,他想得太多了。他狂热而疯癫。无法很好地将工作和爱情分开,比如陷入爱情后,他会把邮局的旗子弄错。哪怕是在分开后,他努力出人头地的理由,也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换取名声和金钱以“配得上费尔明娜”。同时,他写的公文无法摆脱抒情体——情感的洪流已经内化到了他的内心,他无法改变自己这种热烈如火而又狂乱的性情和情感状态。

你也可以粗暴地把阿里萨理解成“感性”。

粗暴的意思是,他们的性格其实并没有这么绝对,只是大多时候如此罢了。

费尔明娜因为他的浪漫爱上他,最后也因为恐惧他的浪漫而不敢跟他结婚。因为这种浪漫有危险的气息,充满了不稳定和虚浮。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阿里萨的狂热让费尔明娜有一种负罪感。她觉得自己必须要付出同等的狂热才能保持平衡,但这种狂热让她疲惫和不安。

你发现有趣的事情了吗?是的,上述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居然都是一回事。只是在不同的情况下互相转化。

费尔明娜在和父亲旅行时偷发电报时感受到的那种最纯粹的、最奋不顾身的爱情,在她21岁突然在市场上面对平庸的生活时被击碎。“二十一岁在她心里是向命运屈服的秘密界限。”于是,从年少不顾一切的浪漫爱情到实打实柴米油盐的婚姻生活中,阿里萨的优点就变成了缺点。

书中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费尔明娜当初在某种乍现的成熟之光中拒绝了阿里萨,但很快,她就因遗憾与负疚感到了痛苦,但她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费尔明娜发现了潜意识中阻碍她爱他的原因,她说:‘他就好像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影子’。”

这个成熟之光,就是她成为必须要剔除不必要的爱情,成为大人的标志。而“影子”就是虚无的象征。

医生也一样,他的优点让费尔明娜几乎没有后顾之忧地从容地与他走进婚姻。但安全感并不能带来某种人内心渴望的超功利的爱情。医生的优点在漫长的家庭生活中也渐渐变成了缺点。

就像书中说的:“他那样一个天主教的卫士,向她提供的竟然仅限于世俗的好处:安全感、和谐和幸福,这些东西一旦相加,或许看似爱情,也几乎等于爱情。但它们终究不是爱情。”

每个女人都想同时和阿里萨和医生结婚,但最终,大多数人,只能和阿里萨恋爱,和医生结婚。每个男人都想既当阿里萨又当医生,但人无完人,他们的渺小只能让他们选择做其中一个人。

费尔明娜和两个人的感情,其实都是爱情。只不过是人们希望在小说中找到浪漫,而刻意偏向阿里萨而已——他们不愿承认,能在琐碎中度过一生,也是一种伟大的爱情。

比如费尔明娜自己也承认:“那是她一生中最快乐也最舒心的三十年……如果再让她选一次,她还是会从世间所有的男人中选中她的丈夫。”医生说:“对于一对恩爱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稳定。”费尔明娜意识到这句话是为她和医生“带来幸福时光的月亮宝石。”

因为比起阿里萨那种不可捉摸的爱情魔力,稳定也是爱情的一种状态。

你看,阿里萨和医生,恋爱和婚姻,本身就是互相补充互相印证的。

接着,说说阿里萨的感情。

首先说他对其他女子的感情,与费尔明娜“双子星理论”不同的是,尽管阿里萨穷尽一生也在寻找着能够在某个阶段代替费尔明娜的另一个女双子,但对费尔明娜深邃的爱让他只能以她为支点,不断向外延伸,最终却无奈地回到原处。

纵观阿里萨的情感史,他的几百段艳遇,就如书中所说,是“他对费尔明娜的虚无缥缈的爱可以用世俗的激情来替代。”包括后来的几个寡妇和人妻,都是停留在粗浅的肉欲替代上,从来没有人能在精神上替代费尔明娜。

书里说:“只因缺少那一个女人,他便希望同时和所有女人在一起。”但这种疯狂的填补,带来的是更大的空虚。

阿里萨莫名其妙的船上初夜,带走了他肉体上的童贞。而最后和费尔明娜也是在船上,就形成了一种对照,这里是在说,费尔明娜从一开始,就带走了他精神上的童贞。这就是阿里萨在船上说“保留了童贞”的意思。

当然,漫长的人生中也有几次危险的遭遇。比如,阿里萨差点就从精神层面爱上的那个黑人女子。

在船厂能力出众的黑人女子,似乎算得上阿里萨不多的灵魂伴侣,书中阿里萨直到最后也没有和她发生关系就说明了这一点。

她也是阿里萨一生唯一一个想对之倾述关于费尔明娜秘密的人。阿里萨将这种倾述的欲望作为黑人女子与众不同的证明,他觉得他与黑人女子的爱情和其他人不同,不需要用性爱来证明。但这种爱细想之下是讽刺的——尽管倾述代表了某种信任和契合,但倾述的秘密竟然是阿里萨和另一个女人的爱情。

阿里萨自己也意识到了这种讽刺,所以在最后决定不再向她说这段往事。因为这不仅是对费尔明娜的侮辱,也是对黑人女子的侮辱。

阿里萨的最后一个情人,少女。可以理解为阿里萨内心对年轻的费尔明娜的一个投影。我倾向于这个人也许并不存在,只是阿里萨的幻想。那么最后她魔幻的富于象征意味的自杀也就讲得通了:当老年阿里萨和老年费尔明娜在船上赤裸相见,坦然接受各自衰老的身体,接受时间对人的摧残时,这个年轻的投影就没有存在必要了。

这么看来,看似一生花心的阿里萨其实是最为忠诚的那个,而看似一生都和医生相濡以沫的费尔明娜,却实实在在地比阿里萨多了一段爱情。

接着,说“茄子”和“抒情体公文”。

茄子对费尔明娜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她从不喜欢吃,到嫁人后被婆婆逼着吃,再到爱上吃茄子。

代表了她和某种恐惧、某种厌恶的妥协,也代表了某种自愿的和解。从爱上茄子时,费尔明娜就完成了转变,她意识到爱情不仅仅只有一种方式,她从另一个角度接受了医生的爱情而不是仅仅把他当做稳妥的结婚对象。

在全书最后那艘代表了她和阿里萨那艘自由的船上,医生的幻影出现了,向她告别,这说明她是真正爱过医生的。船上做的菜也是和医生有关的:爱情茄子。

与费尔明娜相对的是,阿里萨也有自己的“茄子”,那就是“抒情体公文”。

起初,阿里萨因为“时时刻刻思念费尔明娜”而“永远都学不会在写作时不去想她”。他以为这是他爱的象征,但这恰恰是费尔明娜恐惧他的地方。

因为阿里萨身上的不稳定,费尔明娜拒绝了他,但爱本身没错,随之而来愧疚感和负罪感让她觉得“自己在他身上播下了仇恨的种子,而时间将使这种子生根发芽。”她恶毒的回信既是对阿里萨一直在用过往折磨她的愤恨,也是出于对自己那种巨大负罪感的自欺欺人。

事情的转机,就在于阿里萨文风的转变——他用一生的时间、试错和思索来证明了他的狂热不过是一种更为宏大的理性。

他不再抒情,而是“将思考隐藏在一种家长式的淳朴文风之下,如同一个老者的回忆,为的就是不那么明显地被人看出,这实际上是一封倾述爱情的书信。”

年岁的增长让他懂得费尔明娜最怕的就是负罪感:“他知道,任何一个不起眼的疏忽……哪怕流露出一点点怀旧之情,都可能搅起她对往事的反感。”

他以平和的方式教会费尔明娜:“教会她把爱情想象成一种美好的状态,而非达到任何目的的途径。”

费尔明娜也惊讶于他的转变,信里关于人生、爱情、老年、死亡的思考,让她觉得“发现了一个陌生的阿里萨,他的真知灼见和他年轻时那些炽热的情书不相符。”让她觉得自己“获益良多”。

时间证明了阿里萨旷日持久的浪漫主义,在“新忠诚号”上,费尔明娜放下了恐惧,并接受了他。在伴随了一生的爱情霍乱里,他们升起了让世俗远避的黄旗,开始了一生一世的航行。

篇二

最近借了朋友新买的书——《霍乱时期的爱情》来看,昨天刚刚看完,就想写篇读后感,不为别的,就是想把自己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以免时间长了便什么都忘了。

读着《霍乱时期的爱情》,尽管作者在其中以乌尔比诺、费尔米娜。达萨和阿里萨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给我们描述了很多种爱情,但是在我看来,这本书里描述的不仅仅是爱情,还包括历史和人在老年。

关于爱情,从总体来看,书中描述的爱情包括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放荡的爱情,羞怯的爱情……甚至,“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如此种种,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类型,而且每一种都描写得透彻,描写得一针见血。但只有主人公费尔米娜、达萨、乌尔比诺的爱情故事是主线,就如同一条河流,贯穿于小说的始终,如河流一样涓涓而流。其他的爱情,有阿里萨像捕猎似的获得的各种类型的爱情,也包括乌尔比诺与林奇的短暂爱情,这些就像河流中偶尔突出的一块块石头,即使在河流中也会形成小小的漩涡,但是却不能阻止河流继续向前流淌。就如同我们的婚姻生活,也许中间会出现一些影响其顺利进行的因素,比如现在最常见的所谓第三者插足,但是只要婚姻的双方,爱依然存在,那么我相信婚姻仍然可以像河流一样一直流淌下去,那些小小的漩涡,终将会被河流丢在历史中,而真爱永恒。就像阿里萨对费尔米娜一样,爱一直在,也终究陪伴他们到生命的尽头,一直到“永生永世”。

关于历史,在所有爱情的描述过程中,作者也展现了哥伦比亚的历史。内河的容颜的改变与阿里萨爱情心理的变化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关系。在他年轻的时候,为了忘却被费尔米娜拒绝的痛苦,他踏上了内河航行,当时的河岸随处可见的短嘴鳄、河牛、河里丰茂的水草,茂密的热带雨林都喷发着勃勃生机,而那时的阿里萨却是已经痛苦不堪,心灰意冷;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革新,人类的贪婪,到阿拉萨老年以后,为了费尔米娜再次踏上内河航行时,河岸两旁存留的只是光秃的树桩、零星的仅存活于动物园的动物,轰鸣的飞机、冒烟的汽车,大批的捕猎者,污染的河水……可是这也没有能让他有任何心情不快,相反,由于能和费尔米娜一起旅行,阿里萨的心情很是高兴,在因霍乱而不能上岸时,他仍然没有感到沮丧,而是告诉船长一直航行下去。

关于老年,小说开头就讲了乌尔比诺好朋友的死亡,死亡原因是对老年的各种征兆的恐惧和不安,无法面对老年的各种不堪,以至于用死亡来拒绝这种不堪,维持所谓的一生的尊严。再到后面,乌尔比诺在年龄已经很大的情况下还爬高捉鸟而不幸摔死;阿里萨其中一个情人说,我们都有一股秃鹫的味道,正如作者说描述的,那是人年老的时候所发出的一种酸腐的味道;还有阿里萨自己因不想承认自己老了的事实,而在医病的时候拒绝相信医生的话,而自欺欺人地说自己很快就好了,绝对要不了医生所说的三个月等等,都展现出了人对老年在心理上的拒绝。但同时,我们又看到了老年人热爱生命、回归青春的希望。在小说最后,费尔米纳早已枯萎的爱情又被激活,且渐渐灼热起来,费尔米纳与阿里萨在半个世纪后终于走到了一起。在内河航行的日子里,两位老人如患上“霍乱”一般迷醉,他们的爱情似乎冒出了腾腾的蒸汽。这简直就是爱情挑战死亡、青春活力冲击生命极限的神话。这让我们感到老年并不可怕,只要仍然有所坚持,老年依然可以有爱情,而且这种感情没有期限,如果非要给它一个期限的话,那就是阿里萨“在五十三年零十一个日日夜夜前就准备好的答案”——“永生永世!”

经典读物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篇三

如果不是担心通宵阅读严重影响健康,打乱正常的生活秩序,我想能用一个晚上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与《百年孤独》不同,这本书的写法确乎是现实主义手法,题材又是爱情,加之作者超强的文字功底和翻译者较高的翻译水平,阅读这本书确实毫不费劲,文字直接就从眼里钻进脑子里,闯进心灵。概言之,这是一本可读性极强的书,也是工作以来可以让我一口气读完的少数几本书之一。

不过读完之后,却异乎寻常的平静,没有心灵的震撼,只是口中泛起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难道这就是作者让我们品尝的其所谓的“一生一世”的爱情的况味?

马尔克斯曾经低调地表示,这是一本关于爱情的小说。与此同时,他在暗地里鼓足了野心,要穷尽这个题材的一切可能:暗恋、初恋、失恋、单恋、等待、殉情、丧偶、偷情、婚外恋、夫妻亲情、露水姻缘、黄昏暮情、老少畸爱……

的确他做到了,这本书如同烹饪大师精心制作的一道爱情大杂烩,让我们品尝各式各样爱的况味,这种各式各样的爱穿插于一段如马拉松式的爱情长跑中,沿途的花花草草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来不及欣赏更谈不上品味。好在虽歧路众多却始终不偏离主干道:初恋、失恋、单恋,漫长的等待最终迎来了黄昏暮情,似乎所有的菜肴都是为了这最后端上来的主食而准备,旨在让这所谓“一生一世”的爱恋能让人产生心灵的震撼。只可惜等到这主食端上来,我的胃已经被陆续填进去的各式菜肴填得满满的,无论这主食是多么诱人,却不得不无可奈何地硬着头皮拿起筷子夹进口里细细咀嚼,只是因为文字本身的吸引和阅读的惯性,或许潜意识里还是不想扫作者的兴。

这本书让我稍稍有些感动的还是医生对妻子的爱,尤其是新婚初夜的那种耐心的等待,一步步地引导。或许是我的内心总是渴望一些灿烂光明的东西吧。其他的爱,尤其是纠缠一辈子的那种伺机而动的单恋,让我感觉很压抑,很阴郁,很变态。那不是爱,而是一种强烈的占有欲和变态的自我满足。阿里萨绝对不是一个爱情的守护神,而是一个爱情的野心家。他像一个影子一样活在这个世界上,追逐着爱情的生香活态却以他的自私与阴郁玷污了纯碎的爱情。当然私生子的出身和初恋的失败令人同情,单恋和暗恋的压抑需要寻找发泄的突破口,这都可以让人原谅,但是黄昏暮情中的情却让人怀疑,幸福的获得不是靠情的动人而只是靠心思与技巧。

打字机打出的恰如其分的商函式信件又怎么能让人产生爱的想象,精心挑选的白玫瑰规避了爱的含义,这时候他对她的追求已经没有了热烈和真挚的爱而只是费劲心思想得到而已,与其说他是追求者不如说是一个阴谋家,乘虚而入,费劲心思,最后,他终于成功了。他得到了她,相隔半个世纪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且两人在行为上和心灵上似乎达到了高度的默契,她不用任何表示,他都能猜出她的心思,这暮年晚情看起来温馨而幸福。但即使是两个老人看似温馨的黄昏恋也无法感动我,看穿了,说白了,不过是一种彼此需求的满足。更深层次地探讨,这不像是作者所言的“老式的幸福的爱情”,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政治家的一次高明的外交,我甚至怀疑,作为一位主张“介入”,声称自己一生中的所有行为都是政治行为的作家,马尔克斯笔下的爱情,会不会只是一个别有企图的政治托词。

说实在的,这个精心虚构的三角恋故事,还不如真实发生的林徽因、金岳霖和梁思成三人之间的感情让人心灵震撼并得以净化。黄昏暮情因精心布局而感觉过于造作不够自然,还不如我爷爷奶奶一辈子平平淡淡的感情让我觉得真挚而亲切。“一生一世”几个字作为此书的结束也让我觉得有些仓促而草率。我不喜欢那种阴郁而压抑的暗恋单恋和费尽心思历尽曲折而最终获得的爱。我认为:爱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琐屑逐渐消磨至平淡随着生命的日渐衰老最后变成彼此的相互依赖。因此,从内心里我是希望作者能够安排女主角在丈夫死后面对初恋情人的追求毅然而然地拒绝,守寡至死。就如同看《红楼梦》时希望贾宝玉在掀开盖头发觉新娘不是林黛玉时毅然决然地冲出家门去庙里做和尚一般。以后的情节发展是我不想看到的。续作不过是狗尾续貂,继续编故事感觉就有些勉强与牵强。

虽然马尔克斯自称这是他最好的作品,是他发自内心的创作,虽然这部书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纽约时报》评价它光芒闪耀、令人心碎,但我不觉得这是大师的成功之作,光怪陆离而非光芒闪耀,读之让人压抑而不是令人心碎。虽然他的烹饪技巧让我觉得能一口吞下他精心制作的爱情大餐,但是我却觉得这道爱情大餐过于丰盛和庞杂,五味俱全却又说不出到底是什么滋味,让人难以消化,还不如淡而无味的白米粥和山间涓涓流淌的小溪流让人心旷神怡耳清目明继而回味无穷。我想如果书中不出现三角恋而是以医生和女主角的爱情婚姻故事展开情节,或许更能打动我。真正的爱情其实不需要引起强烈的心灵震撼,而是如春风化雨,沁人心田。

<上一页下一页>
  • Copyright © 2018-2024 悦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提升广大文学爱好者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掌握更丰富的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