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是一部歌颂优秀共产党员、弘扬时代精神、讴歌当代基层干部楷模的主旋律电影,该片讲述了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一心为民的感人事迹。开山垦荒的日子是艰苦的,艰苦环境下的快乐更加珍贵。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杨善洲影片党员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杨善洲影片党员观后感范文(1)
利用周日上午的时间观看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规定观看的八部影片之一的《杨善洲》,看完之后,真觉得感人至深,不禁得潸然泪下。
杨善洲——公私分明。其主要表现:其一,他二女儿农转非的事他不管;其二,二女儿两地他居多年,他也一向未批条子、未找关系,以至于他到二女儿家都未能进入家门。世界上最亲的莫过于亲人,而杨老书记却顶住母亲的叮嘱和女儿的苦苦哀求,看了真让人心酸,有点不尽人情。其二,其三,他送孙子上大学使用公车,自掏腰包,不占公家一点便宜。
杨善洲——淡泊名利。他带领乡亲植树造林,给乡亲们创造了价值3.7亿元的绿色银行,却分文不取,无偿地捐献给国家。当拒绝了县委的奖金十万元,把地委的奖励20万元,拿出10万元捐给了保山一中,拿出6万元为过去同甘共苦的种树工人建澡堂。
杨善洲——一心为民。当他在任时,应对罕见的旱情,他亲自下乡调研,巧妙地处理了抢水纠纷,并把用于建设地委办公用房的钱改用为打抗旱井;当最终发现由于过度采伐,地下水严重不足打不出水时,他能够放下“滇西粮仓”的名誉,想申请国家救济,他说:“老百姓的饭碗比我们的脸面重要”;当得知当地的代课教师都离开了学校,小学生没事上山玩的时候,他亲自请过去的同事吃饭,帮忙协调解决了代课教师的转正问题。
杨善洲——一件事抓干底。当杨善洲退休时,他依然想着在任时的工作,保山地区缺水,农业靠天吃饭的问题一向装在心里。他放弃了到昆明干休所养老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想植树造林、改善荒山秃岭的面貌。应对环境险恶的大亮山,他一干就是20年。他带领乡亲住在山上,条件简陋,他能够克服;应对种树过程中的难题,他能够攻坚;应对经济上的困难,他能够放下身子,亲自去街上捡拾果核。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用辛勤的汗水,浇灌了7万多亩的荒山,换来了今日的绿水青山,换来了今日的价值3亿多元的绿色银行。
对照老党员、老干部杨善洲同志,回顾他的一生,给我们供给了人生的活法。那就是淡泊名利,始终不渝的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什么是有意义的事那就是有益于人民群众的事,那就是辛苦自我,奉献他人。
对照老党员、老干部杨善洲,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
首先,要想着群众。思想决定行为,一个心里没有别人、仅有自我的人是不会为别人办事的。
其次,要放下私心。牢记权力来自于人民,是一把又刃剑,当用来为人民群众办事时就是正义之剑,锋利无比,当用来为领导干部个人谋私利时就是邪恶之剑,见不得阳光,还会伤及自身。
最终,要敢于担当。当前,随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级部门正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有的领导干部因为怕干出事,深知为官不易,必须遵守规矩,所以应当干的事也要拖一拖,看一看,可干可不干的事基本上不干了,难办的事更不可能伸头办了。一种怕担职责、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正在漫延。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胡锦涛也说过:权为民所赋,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刘云山同志指出: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领导干部就要有一种敢于担当的精神。杨善洲在水库开闸放水需要承担职责时敢于说:我来承担职责;焦裕禄同志在为身体状况不好的干部购买议价粮时就敢于说:我来承担职责。我相信只要干工作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群众着想的,我们的群众是能够理解的,因为他们不需要尸位素餐的干部。
杨善洲影片党员观后感范文(2)
今晚,我观看《杨善洲》这场电影,看了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杨善洲同志大公无私、心系群众的公仆本色和艰苦奋斗、实干苦干的奉献精神感动着我,让我肃然起敬。他退休不退志,坚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乡植树造林的感人事迹,更是撼动着我的心,这又是一次生动的现实的公仆教育!
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执着的人,一个无私的人,一个坚持一辈子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人;
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一个一身正气问心无愧的人。
这就是我眼中的杨善洲。
杨善洲同志88年退休前是云南保山地区的地委书记,为改变地区的落后面貌和百姓的贫困生活,他长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他是“草鞋书记”。退休后放弃城市的安逸生活,主动承包荒山的绿化,临终前把20年来价值3亿多元的山林交给了国家。杨善洲同志走了,他艰苦奋斗的业绩、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共产党员的本色永在人民的心中!电影放映过程中,我深受感动,流出了眼泪。使我不由得想到了焦裕禄、孔繁森和郑培民,他们分别是县委书记、地委书记和省委书记的楷模,他们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精神永存!全党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都应当向他们学习。
杨善洲造的是树林,留下的是精神力量。在造林过程中,他不是指挥家,而是除了当好策划人以外,和普通群众一样,一齐扛树苗、种树苗,搭帐篷、住深山,同吃住、同劳动。杨善洲一心为民、不计报酬、终生奉献的高尚品格和坚定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执着信念,留下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卓然风范和浩然正气,留给后人一种由衷敬佩,更是一种激勇奋进、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和淡泊名利、大公无私的精神榜样。
我必须要以楷模为榜样,永远坚持共产党员的本色。永远跟党走,这是我入党时的誓言,决不会改变!观看影片后,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他的精神:
一、学习他的鞠躬尽瘁
靠的是党性,收获的是宝贵财富。共产党人最讲党性、最讲认真,杨善洲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退休前,他废寝忘食,忘我工作;退休后,他志在千里,植树造林,把“我要回家乡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这句话讲的铿锵有力,开始了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征程。向杨善洲同志学习,要求我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在实践中开拓创新、努力奋斗,不断磨练自我意志。仅有坚定梦想信念,发扬务实执着精神,才能把我们的工作任务完成好。
二、学习他的一心为民
树的是榜样,塑造的是廉政典范。杨善洲是我党培养的一位地厅级领导干部,其在位时可谓有权有势,但他没有以权谋私、以势欺人,而是视百姓为亲人,一心为民办事;不在其位时他扎根大山植树造林,了却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主动发挥余热,为地方和国家创造出宝贵财富。
看着片尾,我想如果当初南方大旱之前,多几个像杨善洲这样的称职的党员,那样大旱来临都会像大亮山一样“人吃的水有,浇田的水也有”。对于国家的堪忧,南海和钓鱼岛的事就需要国家重点关注。共产党员要是都能像杨善洲那样一心为民,国家就会越来越繁荣昌盛。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要牢记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人民公仆来说,首先要具有的基本素质就是公仆情怀。杨善洲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共产党员和人民公仆的深刻含义。他光明磊落,心里装满党和人民的利益,唯独没有自我,就像一滴平凡的水,却折射出万丈光芒。我们要时刻提醒自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公仆,在工作中认认真真的为人民群众服好务。要以杨善洲精神为榜样,牢固树立正确的名利观、权力观、政绩观,能够真正用一颗赤诚的心投入到火热的事业中去,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多为人民群众谋幸福。
三、学习他的清正廉洁
艰苦奋斗、勤俭节俭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共产党人应当具备的基本品质。杨善洲同志一辈子节衣缩食、生活简朴,两袖清风,清正廉洁,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任何私利。他不为妻子转城镇户口,不让女儿进城工作,退休时几乎没有存款,并且把自已所有的积蓄、工资都投入到林场建设中去。林场见效后,他不要一分工资,还将自我亲手建设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上交国家。他至高无尚的品质是全党全社会的榜样,必须要广泛深入开展学习活动。杨善洲的精神,没有任何渲染,是一种朴素的情怀,是发自内心的人生追求,他回答了过去参加革命是为什么,此刻当干部应当做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的问题,与当今社会腐败干部构成鲜明的比较,也是对那些贪图享受、与民争利,自私自利、贪赃枉法现象的丑化。
我们此刻的生活虽然富裕了,工作条件也更好了,可是我们不能丢掉这个好的传统,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进一步营造崇尚清正廉洁、勤俭节俭、朴素礼貌的良好风尚。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提高,崇高的精神、完美的品德却是永恒不变的。我们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做好身边每一件事情,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我力所能及的贡献,更加进取的投入创先争优活动。
杨善洲影片党员观后感范文(3)
《杨善洲》给我们还原了杨善洲是生活中的真实原型:原云南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为了兑现自我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他放弃了定居昆明干休所,执意回到家乡继续为党的事业、为家乡父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事迹的真实感人为电影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脚步匆匆、太匆匆,杨善洲始终奔忙于党的事业,惦记着人民的疾苦,而丝毫不谋私利。这样的党的干部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希冀呀!
在位时,他一心为公,坚持原则,严于律己,从不以权谋私,在他的心目中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他总是深入基层,每每出此刻田间地头,矛盾关头,为民排忧解难。那久旱逢甘霖的狂喜,体现了他与民共苦同乐的崇高境界。
杨书记退休要离开了,同志们欢送书记那场戏太感人了,杨书记带领新党员和全体党员做党员宣誓的场面,就好像我们每一个党员重温入党誓言,我相信每一个有热血和梦想的共产党员都会默默跟随宣誓的。这是老一辈对之后人的鼓舞呀!紧之后电影把镜头推到杨善洲那双坚定却也匆匆的脚步上,那渐行渐远的脚步预示着杨书记在另一片天地开始了新的长征……
退休后,不忘自我的承诺--“为当地群众做点实事”杨善洲义无反顾地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自我的家乡大亮山,带领群众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左右,价值3亿元的林场,给大亮山人民带来了战天斗地、抗旱丰收的实际效益,最终将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一个人有几个22年呀!更何况是退休以后,他是把自我的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党、献给了生他养他的大亮山父老乡亲呀!真正是呕心沥血啊!
电影的感人之处更在于抓住了情节的焦点--权利的利用
为了解决辖区孩子们的教育问题,杨善洲不惜自我请来有关领导为解决代课教师指标苦口婆心、晓之以理;而对于自我的女儿,即便是哭诉求情、以致伤了父女情分也坚决不走关系,这在当代社会真的是不多见的啊!我们党的干部如果能像杨书记这样,党的威信能不高吗!
影片进一步将此问题深化。杨书记力荐年轻有为的林场职工周波到县林业局工作,为的是成全年轻人对事业的忠诚、和对生活的追求。杨波跟着杨书记一干就是17年,风风雨雨一齐走过,是在杨书记的言传身教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杨书记的有血有肉也表此刻那里。正是由于杨书记的理解与宽容,使得杨波最终把新媳妇带上了山,一齐从事大亮山林场的建设。使我们感受到了事业与感情的力量,感受到了杨书记的高瞻远瞩。跟着这样的领导,再大的困难也不再话下呀!常言道:没有不好的群众,仅有无能无德的领导!
杨善洲影片党员观后感范文(4)
我看过电影《杨善洲》,被这感人的事迹打动,有几点感想:
人生需要信念,这种信念能够是真善美、民主、自由、平等给人类带来的幸福,也能够是对自我信仰的追求.
幸福的定义:何谓幸福,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一种幸福。杨善洲无论对工作还是退休后的安排,这种常人眼中的苦,在杨善洲眼中这不算什么。这种对生活的淡泊,这种自我价值实现,这就是幸福。一切庸俗的享受、富贵并不是真正的幸福。
人生的意义:一个人从生到死,在这个社会中存活总要留下点什么,在享受个人人生价值的同时能够社会留下点东西。杨善洲做到了,他虽然走了,但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留下了青山绿水。
杨善洲实现了自我的愿望:“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我想报答我的家乡”他用一生的付出,践行了自我对信仰的忠诚,对家乡的热爱。
杨善洲式的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能够出现,我想在今后的生活中将弥足珍贵。他的家庭没有照顾好,妻子更是一位杯具式人物。妻子一辈子农转非没有办,常年与自我没在一齐;女儿工作调动没有做;将国家奖励的20万几乎又无偿的捐献给了国家;对自我几近刻薄,能够说对家人没有丝毫的照顾。毫无疑问他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人。但我个人看法,祖国的发展是需要牺牲自我方式的英雄,但更需要千千万万个,能恪尽职守,有私奉献的好官,只要不是贪官,不是以权谋私的昏官,能对工作负责,敬业,能懂、能疼百姓疾苦,在给自我带来幸福的同时不忘老百姓,我们就能够认可他是一位清官、好官、父母官。
不抱怨:三个字间简单单,但真正能做到的有几人。人生不顺利者,十有__,遇到困难真正做到敢于担当,勇于克服,这是一种成大事的风骨,杨善洲以长者的智慧告戒了一个既浅显又深奥的道理。
平凡的事常年去做,坚持几十年去做,这就是不简单,不平凡。
杨善洲影片党员观后感范文(5)
电影《杨善洲》真实反映和再现了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情系大山,退休后植树造林的感人事迹。电影经过一串串细节,表现了一名共产党人甘于奉献、无欲无求、有为有心的精神品格和崇高风尚。
无欲。杨善洲同志无论在地委书记的重要岗位上,还是退休后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毫无贪欲和私欲,公私分明,两袖清风。在解决自我孩子两地分居工作调动的事情上,在亲属“农转非”问题上,不批条子,不找路子,不打招呼,不走后门,毫无一己之私,廉洁用权,是谓新时期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在公车使用上严格自律,不办私事,堪称遵纪守法的模范。
无求。杨善洲同志生活俭朴,对物质条件没有过多的奢求。办公室陈设简陋,不讲排场,不搞豪华装修。到龄退休后,主动谢绝到省城昆明干休所安享晚年的安排,不对组织提出过多过高要求。
有为。杨善洲同志无论在领导岗位上还是退休后,总是想着多为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退休后植根大亮山22载,带领当地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绿化了荒山,营造了数万亩林木,再造了滇西粮仓,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在抗旱的关键时刻,杨善洲吃住在临时指挥部,果断停止了新办公楼的建设,将资金用于打井抗旱。他还鼓励农业科研,努力提高水稻单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本事。这些都是实实在在为百姓办实事。
在农村孩子入学、民办教师转正等方面多方想办法,千方百计为老百姓解难事。杨善洲同志把别人事当成自我的事来办,把群众的冷暖当成自我的冷暖来感受,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为民服务、为民谋利的高尚情操和崇高品格。
有心。杨善洲同志有一颗密切联系群众的心。他总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异常是亲自下田指导插秧的场面,帮忙老倌挑水的场景,无不体现了一名共产党人心系群众,植根群众之心。杨善洲同志有一颗奉献之心。一生无所求,直到生命最终一刻,还关心林场的建设,关心家乡的发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杨善洲同志有一颗艰苦奋斗之心。生活节俭,为了节俭种子钱,亲自上街捡果核。杨善洲同志还有一颗关爱之心。关爱年轻人,关爱普通孩子,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生活,并尽可能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
无欲无求、有为有心,这便是观看电影《杨善洲》后的感受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