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金刚川》于日前正式上映,讲述了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在暗流涌动的金刚川上,修补堪比生命线的木桥,以血肉之躯无悔许国的故事。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2020最新《金刚川》电影观后感影评6篇,希望大家喜欢!
《金刚川》电影观后感1
2020年10月23日,电影《金刚川》上映当天,我和厂机关的40名同志在阜康电影院共同观看了这部献礼抗美援朝70周年的爱国主义影片。
金刚川是一条江,水深4米,水流湍急。江上有一座桥,电影讲的便是炸桥和修桥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53年7月12日。
志愿军战士必须在凌晨5点全部过江,江对岸是金城主战场,那里,我军和美军正在进行一场生死对弈。能否保证桥的安全让支援部队迅速通过金刚川成为了关键。
电影对同一时间、同一事件进行了不同视角的描述:士兵——我军侦察兵视角、对手——美军飞行员视角、炮兵——我军高炮班视角、桥——一座桥反复被轰炸、如火如荼修复的视角。
刚开始看的时候没有理解,很多镜头是重复的,看着看着就懂了。
演员张译无疑是影片中最出彩的角色,一条腿、一只胳膊炸没了,他用燃烧的火止血,用木棍支撑着身体穿过玉米地,走到战友们全部牺牲的炮位上,拿弹、压弹、瞄准、开火,一个人完成了原本6个人的操作,把嚣张的敌机打了下来。他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铁骨铮铮的硬汉,什么是自我牺牲,什么是百折不挠,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同样出彩的还有演员吴京、邓超。
战争是残酷的、惨烈的,牺牲两个字贯穿了整部影片。
一支莫合烟、一个哨子传递着战友间的相互关怀,那是争相赴死、铁骨柔情;弥留之际留言“不要管我,快修桥”听得观众揪心不已;男女互生情愫,对讲机中一句“前线见”,却是阴阳两隔再难相见;那五枚信号弹、那一堆熊熊燃起的火焰是炮兵主动暴露自己、吸引敌机、保护部队,那是他们与敌人共死的战书。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还有一个场面十分震撼,敌军“丧门神”反复炸桥,志愿军反复修桥。最终,当桥体被美军摧毁后,为了保证大部队按时过江,志愿军战士用身体架起了一座四层的血肉之桥!镜头之下,会水的战士脚踩在水底的桥桩上,完全被水淹没,他们托举着第二层,第二层战士托举着第三层,第三层、第四层战士托举起桥面。
这是一座美军再也无法摧毁的人桥,这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这是保家卫国的情怀。这座桥,粉粹了侵略者的阴谋,将他们赶出了国土,保卫了祖国的安宁,换回了我们的幸福生活!
画面为证,所有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
电影院里鸦雀无声。在我们脸上,泪水长流。心中,似有惊雷炸响!影片最后,是迎接志愿军战士遗骸回国的真实场景。
山河无恙,英雄不巧,吾辈当自强!
《我的祖国》的歌声响起。——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我们缓缓起立,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致敬!
《金刚川》电影观后感2
我想谈谈对《金刚川》本片的感受,主要聊2个特点。
1,紧扣主题。
全片就一个中心:部队要过桥,所有人员要为过桥创造条件。这样故事就很好展开,不论是志愿军的壮烈牺牲,还是敌军美国军人的投弹堵截,所有人都冲着这座桥,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影片中,桥的这头是隐蔽在高出一人头的绿草丛中等待渡河的大部队、随时准备抢修炸毁的桥的工兵团和掩护部队的高炮队,桥的那头是志愿军翘首以盼的目的地,两座山耸立在那里,静默观看这残酷的对战。桥上人来人往,桥下乒乒乓乓抢修,桥两侧的河流不断爆破,桥两岸的绿地炮火连天,影片中这样的场景反复出现,将桥这个意向渲染十足。
2,多角度解读战争。
影片分别从战友、敌人、高炮队3个角度,展示战争中各方的角色。因此,我们看到,美军的榴弹炮轰炸了3次、B29、B26炸弹投掷了3次、延时炸弹在水中爆炸了3次、喀秋莎像流星似地摧毁了美军阵地3次、高炮队点火暴露自己以吸引敌军这样的悲壮时刻上演了3次等等,每一次出现,我们发现,相同的场景换个角度看待,感慨亦不同。以美国那个军人和志愿军的生死纠缠为例(我认为这也是全片的另一个小主题),从战友角度来看,这架敌机单独行动,给我方造成了意料之外的灾难;在这个军人看来,这是一场让他肾上腺素飙升的屠杀游戏,他恶意地要让志愿军见识下地狱;在高炮队看来,即使打光所有炮弹、打光所有战友、即使断了胳膊瘸了腿只剩我一个,也要和你决一死战,以护卫我方安全。同一件事,三个立场,既表明了战争的极端残酷,它释放了心中的杀意,也刻画出志愿军之间生死相托的战友情,同时也展现出了我方军人在爱国精神驱使下创造神迹的毅力。
观影中我一直在想,个人的牺牲意义何在?美军拥有精良的武器装备,而我方却依靠血肉之躯防守、进攻和反击,牺牲和代价太大了,心中愤愤不平,可也满是无奈。蒋勋从艺术的角度说到,中国的文明向来是讲集体主义而淹没个人特质的,反映在战争中也是,这既让人动容有时也让人感慨。好在我们现在强大了,我们要用高科技筑起我们新的长城,我们的集体主义和个人特质都能够得到发挥,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因为你我都在。
《金刚川》电影观后感3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每一次听到、唱起这首志愿军战歌,就让我们感受到70年前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慷慨激昂、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的英雄场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当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唱一曲“英雄赞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从课本照进现实,校园里传承“英雄赞歌”。还记得小学课本里的邱少云、黄继光……让我们永远记住了英雄们面对艰难困苦时无私奉献和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互联网时代同样需要学习英雄模范人物,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既把传统课本文化教育传承和发扬下去,还可以把各类纪念馆、陈列馆、博物馆搬上互联网,让群众能够更直观地“切身”感受中国近代史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浸润式的环境中感知感受、认知认同爱国精神,让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在心中牢牢扎根。
从电视走入生活,全社会唱响“英雄赞歌”。今天我们所站立的地方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青春守护的、用热血捍卫的、用生命换来的,是他们所热爱的土地、国家和未来。抗美援朝精神不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和实际的“口号”,而应当融入各类活动之中,精心组织公祭、瞻仰纪念碑、祭扫烈士墓等活动,丰富拓展爱国主义教育领域,推动抗美援朝精神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唱响新时代主旋律,引导群众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心、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大力唱响爱国主义正气歌。
从口号变为行动,工作中践行“英雄赞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继承和发扬抗美援朝精神,要有行动有落实。对英雄最好的怀念,就是把我们的敬国之心、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汇聚成洪流,成为磅礴的“中国力量”。党员干部要时刻把个人生死与国家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永远铭记“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强化责任担当,把抗美援朝精神作为提振干事创业激情的不竭动力,转化为在工作岗位上爱国报国的具体行动,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立足当前、脚踏实地,一步步埋头苦干,以超常的气魄、超常的力度、超常的措施,快干事干成事。
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保卫和平、反抗侵略、英勇作战,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让我们共同把这曲赞歌一直传唱下去。
《金刚川》电影观后感4
著名影评人史航现场分享观影感受:“我觉得《金刚川》从各个角度让我们知道,‘铭记’这两个字是怎么一笔一划写出来的。每一个人的角度都是支撑这个世界的肩膀,就像他们一起扛起这座桥。电影的传达让铭记变的更容易,让淡忘变的更艰难,英雄风骨在,国人意志坚。再现70年前的热血与忠诚,却能让更多的普通人了解那场立国之战的伟大意义,能让更多的普通人理解强大的真实含义——当你最勇敢的时候,你就是最强大的!
相信看过《金刚川》这部电影的小伙伴,都十分佩服解放军不屈的斗志。这部电影,把解放军不怕死、不怕累、为了祖国、为了荣誉不惜奉献自己的精神,是倔强,是刚强,是无畏,是牺牲,不是没有退路,是绝不会退的铿锵!同时,融世代血肉金刚,换当下风平浪静,应该好好珍惜。
鉴往事,知来者。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电影回顾这段历史,让观众在大银幕上走近历史,致敬英雄,目的是缅怀和感念为抗美援朝战争作出杰出贡献的英烈,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厚植家国情怀;要以发展的思维、长远的眼光来审视历史、观察现实、思考未来,更好地汲取历史经验,从中获得现实和长远的教益,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正如我们西客楚总所说:“宏观的社会经济环境,我们必须去忍受,因为我们还没有能力去左右,只有这微观的具象的小事甚至是以我们自我个体,才是我们应该作为的核心,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真正切切的领悟这最朴实无华的人生真谛,因为所有的结果,都是因为前因产生的,好的基础,就算受到再大的外力干扰,结果也不会差到哪里。
《金刚川》电影观后感5
今天,我观看了电影《金刚川》。看完电影,我的内心无比激动:不光是战士们不屈的意志,更是中华民族在危难面前体现的巨大潜力。
以前听过一句话: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他们不需要奉信神明,他们的神迹,来自他们的民族。”美国人当时对我们的不屑是有道理的,他们想打败中国夺得朝鲜几乎可以说是易如反掌。但最犀利的剑,只为最强大的对手所挥动,解放军不会因为对方的强大而弯下身躯,雄鹰不为暴风折翼,狼群不因长夜畏惧,他们端起土枪招样能打出惊天动地的气势,没有先进的武器又如何,一样能打得对方节节败退,在他们眼中毫无抵抗力的中国军队,竟然会顽强抵抗,那些只会明哲保身的中国精英,竟然也会到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在他们眼中那些如一盘散沙弱不禁风的中国军队,竟然能凝结成万里长城。在中国,从来就不缺人告诉你天黑了,但始终有人亮着,只要有人亮着,哪怕是最微弱的星光也会让下一代坚信,下一刻,就是黎明!光明源于黑暗,黑暗涌现光明!
之前看了对一位美国朝鲜战争老兵的采访,他是如此说的:“我非常敬重中国军队,毫无疑问,他们打败了美国,他们似乎根本就不怕死。”还有什么话能比“他们似乎根本不怕死”更能体现解放军的勇气呢?正是当年的解放军前赴后继,誓死如归,融世代血肉化金刚,才换来了我们当今的风平浪静。贪生怕死是人之常情,誓死如归也是,相信如果有一天国家处于危难之际,我们也一定会像英雄们一样,端起枪杄,举起高射炮,为人民筑起血肉高墙,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就像以血肉之躯冲破炮弹战火抵达彼岸的志愿军,我们民族的精神,总在被一群又一群,坚定而有信念感的人证明着。那段铁血悲怆历史是真切存在的,英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也是真切存在的,而中华人民熊熊燃烧的爱国之心,更将永不熄灭。
《金刚川》电影观后感6
上周五,我们一起看了电影《金刚川》,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前往朝鲜去攻打美国的英勇事迹。本以为战争片,会用浓墨重彩描绘战役的大场面,但影片却把重点聚焦在了一座桥。随着旁白切入,娓娓道出这段实力悬殊的战争往事。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了最终的决战阶段,为了确保金城前线的充足战斗力,志愿军战士必须在指定时间内通过金刚川!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火力悬殊的情况下,一次次以血肉之躯修补战火中的木桥,“通过那座桥”是他们的共同目标。看电影的时候,你问了我,你说:“妈妈,他们为什么一定要过桥呢?”这道桥有多重要?用片中的一句话:通过了,敌人的地狱;被阻挡,我们的地狱。敌人当然不会放过这条生命线,轰炸机、榴弹炮、延时炸弹、燃烧弹轮番上阵,日夜攻击,来来回回炸了七次,志愿军也反反复复修了七次。电影通过不同视角,从修桥的工兵连,到敌方空袭的美国飞行员,再到掩护修桥、抗击空袭的高炮班,最终这一切又都回归到了桥面。
“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为了保家卫国,前赴后继,冒死修桥过川。关键时刻,在炼狱般的战火下,湍急的河水中,扛起一座炸不垮、冲不散的生命之桥、英雄之桥!你看,这道“人桥“多么令人敬畏和感动啊!任何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都是靠众多人上下同心、并肩参与、相互影响、相互激励,最终才成就出历史的。
玉米地中的高炮班感动了我,张排长的哨子和关班长的呼哨,是传递信息,传递情感的方式。在敌机准备炸桥时,他们选择暴露自己,点燃明火,让敌人的凶猛炮火朝着自己攻击,炮位上的每一名战士都目光坚毅……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打赢这最后一战,然后回家。但在这场异国他乡的战斗中,我想,无论是回家,还是牺牲,他们都准备好了。
一个个让人揪心落泪的画面,时刻提醒着我们,曾经苦难的中华民族,因为有了这些不屈的脊梁,才可以傲然挺立。松柏长青,英雄常在。是你们让祖国边疆不受侵犯,让鸭绿江畔的山水一色!
孩子,你一定要自立自强,好好学习,笃定前行。长大了努力建设更好的中国,是对先烈最好的缅怀!
最后,向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