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000字范文

悦读网-读书,分享!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000字范文

读后感/2022-09-09 02:01:54

本书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讲述思特克里兰德放弃美满家庭,稳定社会地位,追求绘画理想的故事,书中主人公为了追求梦想,不畏生活的贫穷,无视病痛的折磨,几十年来从不后悔,这种做法也许只有天才才能做到。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000字。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000字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看到了月亮。

凡是谈到英国作家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基本都会首先引用这段话。六便士指的是现实世俗生活。月亮,则代表着梦想。

小说以后印象派的高更大师为原型,描述了一个名叫思特里克兰德的证券公司经理人。在中年拥有了不错的事业、优渥的生活、美丽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后,他被理想或者说命运的闪电打中,抛家弃子,在巴黎一边过着流浪的生活一边绘画。他看不起当时的艺术家,没有老师,全靠自己摸索。理所当然的,画作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甚至他自己也不认可自己的作品,他总是不停地画画,却又在画完作品后毫不在意地把作品丢弃。“我必须画画,就像人活着必须要呼吸一样。”

这个落魄三流画家的生活基本是食不果腹,全靠几位资助人朋友过活,但他毫不在意生活物资的匮乏。这家伙是个忘恩负义的流氓。一个对他最不计回报、最慷慨大方的朋友被他弄得家庭破碎。朋友之妻爱上了他,朋友出于善良还把自己的财产和家让给了他们。可像他这样的家伙是不需要爱情的,他热爱的只有画布和颜料。面对得不到回报的爱,女人最后选择了自杀,朋友则是备受摧残最终远走。这个家伙面对这些丝毫没有内疚,他不在意牺牲自己,更不在意牺牲别人,是个对待人情世故全然不在意的人,一个人类社会的异端。

所以最后他不得不离开文明社会,逃到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屿,在土人的原始社会中生存。即使这样他也不能适应,只能住在岛屿的偏僻角落,依靠种地和采摘椰子维持最基本的生活。这个男人最终死于麻风病,在文化符号中,这是上帝用来惩罚恶魔的。病逝前,他用画笔在木屋里画出了生平最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画作,然后他烧掉了木屋。因为没有钱去买画布,这个男人最后的作品画在了木屋墙壁上。

以上就是整个故事。

如果你看这本书的缘由是和我最初一样,想通过本书认识高更大师的话,那你肯定要失望了。毛姆在这个故事里,仅是借鉴了高更从事艺术生涯的动机,虚构了一个叫思特里克兰德(这个名字巨难记)的人类社会妖怪。他的人生经历倒是大致和高更相似,但个人情感性格方面完全不同。本书是作者心目中理想主义的拟人化。

理想主义、绘画、艺术家,这些都是些很浪漫的字眼。初看上去,这样的人应该在生活中充满诗意,擅长在生活中发现美好。毛姆却在本书中近乎冷酷地戳破了幻想。月亮的确很美。但美,从来都不是没有代价的。

我特别喜欢毛姆在这本书中对什么是美的评述。美是艺术家通过灵魂的煎熬,才能从混沌中创造出来的美。而每一个想要认识美的人,也必须经历同样的灵魂煎熬才能认出什么是美。凭什么美这种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会像沙滩上的贝壳一样,被随便哪个路过的张三李四都能轻易发现,然后放进口袋带回家中呢?

高更的美来自他的生活。他在南美度过的童年,在欧洲向印象派大哥毕沙罗的学习,在妻子娘家遭受过的白眼,面对付不出儿子学费时的精神崩溃,布列塔尼时的悠然生活,在阿旺桥带领年轻画家自成一派,与塞尚梵高等人从惺惺相惜到彻底对抗,以及最终在塔希提直面内心,这些塑造了这个创造美的男人。

但是这样的美很残酷,充满了牺牲。

高更自己从一个衣食无忧的证券经理人,最终成为了一个梅毒,不得不在荒岛上孤独等死的可怜虫。他的妻子度过了独自抚养孩子的后半生,孩子则饱尝苦涩的童年。他是不值得社会同情的。他是自我选择走上了这样的道路,即使他的老师毕沙罗明确告诉他这是怎样的一条苦路。这个男人点燃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只为创造出社会理解不了的美。对于绝大多数的普罗大众而言,他的艺术,叫做“小孩似的乱涂乱画”。

我想毛姆要是遇到高更肯定成不了朋友,人不都是最讨厌那些和自己一样的人了吗。这位英国绅士从来没放弃过优裕的生活,他总是衣着得体,透着萧伯纳、王尔德似的英国式辛辣。他讲故事的手法有种站在第三人称视角上透视的冷冽感。开头部分,大量穿插印象派及巴比松画派的绘画及画师,有的是各种含义,对艺术了解的读者读到时难免会心一笑。书中人物很难让人爱的起来(或者说恨得要命,反正这是一回事),虽然他们在理念上都脸谱化的纯粹,但是行动上却有充满生活的矛盾性。思特里克兰德这个人物就和他名字一样怪的要死,脸谱化的要命,但他就是那么有吸引力。就故事的叙述而言,也该给毛姆个大英爵士。

本书是难得写出理想主义残酷性的作品。我看的版本后面写着,“我是为了不愧自己而不顾一切,就让那热情与梦想的熊熊烈火,烧掉所有道德与社会的原则羁绊,烧亮我穷尽一生的追寻!”话说的很漂亮,故事很苦涩。毛姆即使到书的最后,也没给思特里克兰德留下什么愉快的经历。甚至他穷尽燃烧一切所获得作品,只能被岛上的土人妻子,和一个难称懂得绘画的医生看到。他的作品震撼了医生,医生自称从未看到过如此表现力的绘画。然后毛姆安排让土人妻子执行画家的遗嘱,烧掉了满屋的壁画。这个永恒的悲剧性结尾很有希腊式的风格,很贴合思特里克兰德,或者说高更,或者说人类的命运。我很喜欢。

在星像学中,月亮代表的含义,是灵魂。愿你在六便士的生活中,能常常抬头看看月亮。愿你在凝望月亮的时候,能永远记得回归六便士的生活。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000字

大部分人的人生都在做加法,一个个身份,一个个角色,不停地往身上加,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将你困在生活这个大牢笼里,挣脱不得。思特里克兰德却在做减法。他甩掉一个一个身份,如同脱去一层又一层的衣服,最后一抬脚,赤身踏进内心召唤的冰窟窿里去了。

总有这样一个朋友:长得一般,业务凑合,有老婆孩子,勤勤恳恳养家糊口,不爱说话,但如果开口说话,也多半无趣无味——形象就如同一杯白开水,在任何一个社交场合都是角落里不大起眼的人。事实上你肯定有不止一个这样的朋友,事实上你自己没准就是这样的人。

你能想象这个近似于一杯白开水的朋友,突然有一天离家出走了吗?然后等你再听说他的消息时,据说他已经到了巴黎,正从头开始学画画。我觉得这件事情要是放到现实生活里,他没准儿就会被冠以疯子的称呼,但确实周围的人都认为他疯了,疯的不轻啊。但是我觉得是生活中缺少这样的人,才会被人们视作怪物,文中的“我”同思特里克兰德对话中说,如果世界上的人都像你这样做的话,地球就不要转了。但是正如思特里克兰德说的那样,不是每个人都这样想。就算敢想,却是不敢做的。因为愧疚,内心的愧疚,对于家庭的愧疚、社会责任的愧疚;因为害怕,害怕别人的闲言碎语,你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形象会以怎样的言语传到陌生人的耳朵里、害怕自己会变得穷困潦倒,成为众人的笑柄,害怕失去,失去现在已经得到的一切。

但是毛姆却写了这样一个人。在留下一张内容为“晚饭准备好了”的纸条之后,他抛开自己已经拥有的身份、地位,离开了自己结婚17年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去了巴黎。那一年他40岁,住在全巴黎最破旧的旅馆,身上只有100块钱。如果到这里,你以为作者是要说一个追寻梦想,经历千辛万苦最终成功的励志故事的话,那就忽略了主人公的年龄了,他不是20出头的小伙子,是40岁!环顾四周,40岁的人们在做些什么呢?我不了解。中年的人们要么依旧碌碌无为,但是谁也说不准之后会变成怎么样;要么已经攀上事业的高峰,谁又肯放下塞到嘴边的肉呢?说到底是名利在作祟,让人们畏惧不敢向前走的是已经得到的名利。

文中写中年追梦的不只思特里克兰德一人,还有那位老医生,在快要进入事业的高峰的时候,毅然决然地去到小岛上当个小医生,很不多人不理解,更多的人说他的了精神病。他没疯,他只是跟着心走,追逐梦想。这里的梦想不是别人说的梦想,而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样的人是可恶的又是可恨的。他的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自私,没有责任心。但他们又很无辜,因为他们的眼里岂止没有别人,甚至没有自己。他们不是选择了梦想,而是被梦想击中。用思特里克兰德的话来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他们做了一般人不敢做的事,多少人在死前后悔,要是自己也迈出了当时想跨出去的那一步,之后的人生会有怎样的不同?如果说他们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就是他们比别人更服从宿命。梦想多么诱惑,多么妖艳,人们在惊慌中四处逃窜,逃向功名,或者利禄,或者处在求功名利禄而不得的怨恨之中。但是思特里克兰德拒绝成为大众。

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代表现实与卑微;而月亮则象征了崇高。两者都是圆形,都闪闪发亮,但本质却完全不同,或许它们就象征着理想与现实。满地都是六便士,思特里克兰德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我不敢说我看懂了这本书,但是谁都有选择自己如何生活的权利,不论是选择“六便士”还是选择“月亮”,都没有什么不对。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000字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毛姆的小说,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前面一小半花了我快两星期的功夫,每天睡前看一段;后面一半却在两个晚上就看完了。毛姆确实是讲故事的高手,他罗嗦了小半本书,前面还写得跟论文似的,当你快没有兴趣的时候,突然来了个转变,发生了大事,于是你一路飞快地看了下去,还激动得不行。

读完全书,我也没发现哪里提到月亮,哪里又提到六便士,不知道他为什么起这么个名,也许只是个名吧。实际上我对毛姆基本是只知道名字,刚才Google了一下才看了他的生平。又有说法说这本小说是以画家高更的生平为基础的,于是我又Google了一下高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虽然高更确实落魄过,确实跑到过塔希提岛,也确实画了很多原始生活的画。但小说本身确实和高更关系不是很大,没有高更这个人也完全没有关系,倒是毛姆在那里自言自语,自得其乐。

先说一下大概的故事。作家先讲了番某画家如何如何优秀,他的画如何热卖,他的家人如何八卦等等。然后就讲“我”在伦敦,混一些文学类的日子过,认识一些人,其中一位是个证券经纪人的老婆,她自己不写,但热爱文学及文学男女青年,于是经常请他们吃饭。偶尔遇到她的丈夫,发现就是个标准的老实的职员类型的中年人,也不说话。然后他们去度假。这已经是小半本书了。

当我正要看不下去的时候,突然间,这位老实的事业小成的职业中年突然跑掉了,抛弃了家庭,金钱,职业,什么都不要,跑去了巴黎。然后这位妻子就讲作家帮忙去巴黎找他。这位中年男子已经变了个人,完全不讲情理,对家庭社会这一套完全失去了兴趣,也完全不认为自己所为有什么不妥。他全部身心都在画画上,自称感受到了召唤,整个人受到某种力量的支使,而不再是他自己了。

虽然“我”不认为他画得如何,另外一位二流画家却认为他画得很好,不世之作,于是老是借他钱,帮助他,他快病死了还请他到家里去养病。此人养病期间勾搭上人家二流画家的老婆,二流画家自己只好离家出走。三个月过去,突然间,二流画家的老婆自杀了,而他仍然没有任何表示,只是留下了一幅以这位可怜的女子为模特的画,二流画家深为拜服。他还明说,这位女子他根本不爱,只是需要一位模特,画完了,就没用了。

后来他请“我”去看了三十来张画,“我”感受到他在其中的挣扎。然后数年间没有消息。后来他就成了名,死在塔希提岛上了。于是“我”就到这个地方,采访了一些人,了解到他在这个岛上的生活。他同土著女子结婚,生了孩子,住在茂密的丛林里,一直画画,后来生了麻风病,于是死掉了。

从这位画家,书里叫斯德里克兰德的,出走巴黎并以一幅毫无人性的态度出现开始,毛姆实际上已经取代了传说的高更,不管高更自己是否真的经历过这个心灵历程,我想毛姆是经历过的,他把这些想法全写了出来。

一开始的思路是人生没有意义,你必须尽可能活得有意义些。为此故,你可以牺牲你自己,这许多人可以做到,你可以牺牲其他人,这只有极少数人可以做到。书中画家表现得对这个问题完全没有概念,他已经根本不想这个问题,他自己的身体没有关系,别人的身体也一样没有关系,一切只为了他的画画。

其次这个意义到底是什么,一个人怎么去探究它,如果能有所感悟又如何表现它?上面提到的“我”看出他在挣扎,便是在此处挣扎。这位斯德里克兰德已经有所感悟,并且在他的画上有所表现,但画风仍然不统一,没有一个完善的思路,也就是他还不知道如何精确地表达这种突破,以及他是否可能去表达这些,以及是否他根本就没有能力去表达。

到后来在塔希岛上,毛姆开始转向思考如何生活去达成这个意义,以及是否一定要走这种六亲不认的道路。他举了一位正要获得提升的外科医生的例子,他在亚历山大城突然觉得像回了家,于是放弃一切,住在埃及当一名低下的海关检疫员,但也从来不后悔,感觉自己活得很好;又有一位农民,他在太平洋小岛上开辟了自己的农场,盖了自己的房子,生了孩子,只等着自己儿子长大接班,他也很快乐。

在前面,毛姆讲究的是突破人性的枷锁,似乎只要突破这些后天的束缚,人就得获得生活的自由;但我感觉到在后面毛姆自己突然对这个结论变得不自信起来,转而描述了其他一些只是听从内心召唤但并不反驳人性的例子。而在此之前的巴黎段落里,作家甚至借画家之口说了许多对女性甚为不恭的话,似乎女性都是在把杰出的男人往人性的火坑里拉,甚至于二流画家的老婆也是在此举毫无成功希望的情况下才自杀的。

实际上毛姆在靠戏剧成名后的第一部小说就叫《人生的枷锁》,这似乎成了他一贯的主题。单就这本小说而言,我不认为他对这个问题解析得很成功,但这仍旧是一本很好的书。

毛姆确实是讲故事的好手,其实挺无聊简单的事也被他讲得高潮迭起,没有什么曲折的情节也显得很有内容。说起来大段的内容是他自己在说,既不是故事,也不是背景,夹杂了各种心理哲学社会的描写,但仍然不失有趣。毛姆生前就极受欢迎,但似乎也因为这个原因,他不受评论家的喜欢,就好像伟大就不能畅销一样,而毛姆卖书的钱可以在法国买别墅并住到纳粹入侵。但毛姆自己说他是二流作家里的一等人物,也真是谦虚了,他虽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说是一流应该没有问题。

<上一页下一页>
  • Copyright © 2018-2024 悦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提升广大文学爱好者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掌握更丰富的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