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一书集合了培根先生一生的思想精髓,读起来就像是在与一位睿智的老人对话。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培根随笔读后感800字,欢迎参考~
篇一:培根随笔读后感800字
《培根随笔》是十九世纪英国的著名作家弗朗西斯·培根一生心血之结晶。在这本书中,培根几乎谈遍了人类生活的的方方面面。他见解独到,发人深省,令人回味无穷。
我是在六年级的时候接触这本书的,当初是因为朋友的极力推荐,其实我当时很不以为然。但之后某一天因为实在无聊,才让它重见天日。不知不觉中,我竟然迷上了这本书。每个章节我都要看许多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论死亡》中的一句:“复仇之心可以征服死亡,爱恋之心足以蔑视死亡,荣誉之心会献身死亡,悲痛之心会奔赴死亡,恐惧之心会预期死亡。”
对此,我深有感悟:一个人在仇恨的驱使下,可以做出任何事,为了报仇,就连付出性命都在所不惜;当两个人相爱,并且爱得很深的时候,死亡便在他们心中变的微不足道;人为了获得赞赏,为了让自己名留青史,为了让别人在提到自己的名字时用华丽的辞藻来修饰,可以将自己的生命献给死亡;一个人在极度悲痛、伤心之时,可能会因为承受不住而自杀什么的;人在因为什么东西而担惊受怕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自己的未来,为自己的命运而担忧……虽然我可能永远不会因为这些东西而投向死亡轻柔的怀抱,因为我的人生很平淡,而且可以说大部分的人生都是很平淡,但这并不妨碍我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甘于平凡,却不甘于平庸。
虽然我现在并不大,但也并不小,已经能明白死亡的含义了,死亡意味着离别、痛苦,不仅是自己的,还有家人,如果争气一点的话,可能还会有更多人,但我觉得能为别人作出贡献的死亡才是有意义的,像普通人一样,碌碌无为的过完自己的一生。我不想在生命的尽头,当走马灯放映时,像看一场烂片一样索然无味,甚至心生厌恶。“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每当我吟诵李清照的这句诗时,就会心潮澎湃。有人可能觉得我好高骛远,都还没成年就想死的事,但我觉得这是对人生的一种不满,是一种拒绝平庸的表现。
培根的每句话都蕴藏着做人的道理,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三观非常正直的人。《培根随笔》中,他的每一句话都更能让读者在阅读中塑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看完这本书后,我印象中的培根是个语言正中红心,但同时令人遐思的牙尖嘴利的英伦绅士的形象。
《培根随笔》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我很享受与它相伴的时光。(仲雨娟)
篇二:培根随笔读后感800字
《培根随笔》读来给人一种享受,简洁优美的辞藻让人忍不住读完全文,让每个读过的青少年受益匪浅。这本书工有58篇随笔,包括“论逆境”、“论善良”、“论自私”……很多都联系到了我们的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
其中,最让我感慨的还是“论死亡”这篇随笔。因为,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人如果没了生命,那还谈何友谊,谈什么幸运、财富呢?因此,只有活着,才能实现你的愿望。然而,人活着并不是虚度年华,而应该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一分、一秒都不可以错过。人在世就得使你的生命有意义,要为自己的目标、追求不懈努力,你要相信:胜利的曙光时刻在等待着你的凯旋。
“采菊冬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悟出了人生的真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浩然正气;“享受人生,并且帮助别人享受人生”,这是茅于轼在晚年思考出的人生意义;“从今天开始,做一个幸福的人”,郑海啸明白了人生是有意思的……古今中外,很多人都感悟了人生,明白了人生,懂得了人生的真谛,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而我们呢?真正明白了吗?虽然很多人都很畏惧死,虽然这个字眼会让我们的恐惧油然而生,可是如果你的人生已经很充实、很美好了,“死”又算得上什么呢?你已经不枉此生了,你会觉得人生好幸福。聋哑盲人海伦。凯勒,这是一个众所皆知的大人物了,对待她,你抱什么样的态度,心里应该很敬佩吧,我想只要有一点点怜悯之心的人都会感动,甚至为她而哭泣。这样一个残疾人和我们这些正常人相比,我们当然占了上风了。那又畏惧什么呢?我们为什么就不如她呢?照理说,我们有能力学得比更好。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命运会因你而改变,人生会因你而绚丽多彩。所以,挑战是必不可免的。生命本是一泓清泉,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体味出它的浩荡;生命就像一首优美的歌曲,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谱出优美的旋律。
把握你的生命,努力奋斗,撒下汗水,不断耕耘,为你的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篇三:培根随笔读后感800字
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人们独具或退隐的时候,最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谈话的时候,最能表现出读书的文雅;判断和处理事务的时候,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那些有实际经验而没有学识的人,也许能够一一实行或判断某些事物的细枝末节,但对于事业的一般指导、筹划与处理,还是真正有学问的人才能胜任。
耗费过多的时间去读书便是迟滞,过分用学问自炫便是矫揉造作,而全凭学理判断一切,则是书呆子的癖好。学问能美化人性,经验又能充实学问。天生的植物需要人工修剪,人类的本性也需要学问诱导,而学问本身又必须以经验来规范,否则便太迂阔了。
机巧的人轻视学问,浅薄的人惊服学问,聪明的人却能利用学问。因为学问本身并不曾把它的用途交给人,至于如何去应用它,那是在学问之外,超越学问之上、由观察而获得的一种聪明呢!
读书不是为着要辩驳,也不是要盲目信从,更不是去寻谈话的资料,而是要去权衡和思考。有些书只需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要细嚼烂咽,慢慢消化。也就是说,有的书只需选读,有的书只需浏览,有的书却必须全部精读。有些书不必去读原本,读读它们的节本就够了,但这仅限于内容不大重要的二流书籍;否则,删节过的书,往往就像蒸馏水一样,淡而无味。
读书使人渊博,辩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精细。如果一个人很少写作,他就需要有很强的记忆力;如果他很少辩论,就需要有急智;如果他很少读书,就需要很狡猾,对于自己不懂的事情,假装知道。
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富于想象,数学使人精确,自然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和修辞学使人善辩。总之读书能陶冶个性。不仅如此,读书并且可以铲除一些心理上的障碍,正如适当的运动能够矫治身体上某些疾病一般。例如:滚球戏有益于肾脏;射箭有益于胸部;散步有益于肠胃;骑马有益于头部等等。因此,假若一个人心神散乱,最好让他学习数学,因为在演算数学题目的时候,一定得全神贯注,如果注意力稍一分散,就必得再从头做起。假若一个人拙于辨别差异,就让他去请教那些演绎派的大师们,因为他们正是剖析毫发的人。假若一个人的心灵迟钝,不能举一反三,最好让他去研究律师的案件。所以,每一种心理缺陷,都有一种特殊的补救良方。
篇四:培根随笔读后感800字
睿智的人在许多事上都有与常人不同的见解。培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最近,我读了他所著的《培根随笔》一书,对于培根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
培根的一生为哲学和文学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本《培根随笔》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首先,在观念和视角上它具有独到之处。对于死亡,培根告诉人们不要心生畏怯,凡是坚定执著且一心向善的有才有智之士都能避免死亡的.痛苦。面对日趋严重的宗教冲突,他希望人们能以和平为本,对血腥的战乱说“不,我相信,倘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人民读过这本《培根随笔》的话,就不会让巴以冲突日益恶化了。对于生活中的艰难挫折,他总是把它们当做上天给予人的磨砺白己的机会。他相信不懈的努力总能将厄运变成好运。面对许多人的迷信和盲从,他大胆提倡无神论,希望他们用理智和亲情战胜心中的专制统治等等。其次,在此书中,作者不仅提出了独到见解,还引用著名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语句加以论证,这大大提高了文章观点的可靠性。除此之外,《培根随笔》语言优美,层次清晰,让人读后有一种回味无穷之感。
出于对培根本人的敬仰,我在阅读此书时十分专注,也从中受益匪浅,特别是在思想观念方面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读罢此书,我发现:其实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解决不了问题的人。只要有对待问题的正确态度,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就好比一位登山运动员在爬山,倘若他抱定信心要爬上山顶,就定能攀上顶峰。正如培根先生一样,他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社会中的不良风气,用理智从根源上分析并解决问题。这显然是做人做事应有的态度。在此书中我还学到了思考及看待事物的方法,即:要全方位多角度地看待问题,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应看到不利的一面。不仅如此,我还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虚伪的,而应该是坦诚的。虚伪的假面具只会使这个世界变得黑暗,而只有真城的桥梁才能将人心与人心连在一起。
《培根随笔》一书集合了培根先生一生的思想精髓,读起来就像是在与一位睿智的老人对话。我想:我应该在今后的日子里,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以及我身边的人,把培根老先生作为我的榜样,做一个坚定执著且一心向善的有才有智之人。
篇五:培根随笔读后感800字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而我听到哲学家这个称谓。不经撇了撇嘴,哲学家不就一片长篇大论吗?有什么好看的?于是不情愿地翻开了这本薄薄的书。看看目录,全是什么论啊,谈啊,说啊,必然是一本无味的书。然后我继续翻开阅读,手里无奈的拿着准备批阅的绿色荧光笔。
我不得不真实的说,我读过一本谈论哲学的书,叫《苏菲的世界》。而这本书充满魔幻色彩,而且能用一种奇幻的文风,带着我走近哲学的世界。苏菲这个普通的小女生,因为有了那一封封娓娓道来的哲学问题,渐渐爱上了哲学。我的表姐因为读了这本书,就报考了哲学系。这本书让我看到,虽然哲学听起来是枯燥的,但是也有它的乐趣所在。
可这本《培根随笔录》我也不得不看,带着一点对哲学的启蒙知识,我开始了阅读,里面的很多知识我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至少,我看到了一个知识渊博的培根,一个善于总结的培根,一个有艺术情趣的培根,一个坚持真理的培根。
就拿《论园林》来说吧,读了前面的《论真理》等一系列的较高深的哲学问题后,看到这一篇不禁让我觉得耳目一新。这篇文章中,我看到了培根不仅仅只是钻研学术方面的问题。对这样的美的艺术也有很深的修养。他能辨清一年各个月份、季节中园林应种植的花木,能分别花木之中最芳菲的花的名字,并给它们排名。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到的培根不仅仅是个作者,更像是一位园林艺术师,将如何种植美丽花木,如何使自己的园林更加美丽的知识毫无保留的告诉我们。
我认为我今后也应该像培根一样,随时把自己的思想记录下来,最后翻翻本子,重新阅读自己以往的思想和心路历程,一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毕竟我的生活阅历还有限,不能对这本书内的哲学知识全部理解。妈妈也看了这本书,和我一起探讨。这里面的许多知识妈妈也不能理解,觉得很深奥。所以可见培根对生活的理解,对生活独特的见地是多么的到位。虽然我不太喜欢这种较为枯燥的文风,但是我能感受到其中所展现的哲学的魅力。
相关文章:
1.培根随笔读后感600字
2.培根随笔读后感900字
3.高中生培根随笔读后感700字
4.培根随笔初中读后感600字
5.弗朗西斯·培根:培根随笔【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简介】
6.培根随笔读后感
7.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8.培根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