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是什麽原因引起的?
健康咨詢描述:
我患有慢性咽炎,曾經得過腦供血不足,從大概4年前,就開始耳鳴,最近,晚上還常因耳鳴而驚醒,耳中發出嗡嗡聲和嘶嘶聲,請問我的耳鳴是什麽原因引起的?
健康問答/202℃/2024-06-16 16:58:56
病情分析、指導意見及優質解答:
您好:耳鳴常為多種疾病的伴發症狀,也為一些較為嚴重疾病的首發症狀,如聽神經瘤,故應加以重視。一、耳鳴的分類:耳鳴的分類方法很多,比較簡單明確、實用的是按病變部位分類。1傳導性耳鳴:病變部位在外耳道或者中耳。外耳道耵聹、異物觸及鼓膜時可引起耳鳴。鼓膜穿孔、中耳炎、鼓室積液、聽骨鏈病變、鼓室腫瘤等都可以引起傳導性耳鳴。2 感音性耳鳴:病變部位在耳蝸。常見的為老年性耳聾、耳毒性藥物性耳聾、噪音性耳聾、梅尼埃病、內耳感染、耳硬化症等。耳鳴為這些疾病的伴發症狀。3 周圍神經性耳鳴:比較少見,如聽神經瘤。單側耳鳴而聽力正常者,一定要排除聽神經瘤。4 中樞神經性耳鳴:顱內腫瘤、血管性異常、局部炎症等侵及聽傳導徑路者皆可發生耳鳴。如果耳鳴與腦血管病發作同時出現,又沒有聽力障礙時,多為中樞神經性耳鳴。患者感覺頭鳴時,可能是中樞神經性耳鳴,也有可能是雙側耳蝸性耳鳴。二、耳鳴發生的機製:耳鳴發生的機製目前仍不清楚。主要學說是神經元自發放電節律異常和中樞高敏學說。以前認為耳鳴是耳蝸病變的結果,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中樞神經係統也參與了耳鳴的產生與維持。此外,心理學研究也提示,耳鳴與中樞神經係統功能(意識、注意力、情緒)有關,連續耳鳴會對人造成長期心理負荷而影響身心健康,不良情緒又可以加重耳鳴。中樞高敏學說認為,耳鳴是一種由外周或中樞病變引起的,中樞神經係統參與的心身疾病的症狀。外周或中樞病變後,聽覺神經係統及相關腦區的自發電活動是耳鳴發生的病理生理學基礎。不管外周或中樞病變,中樞神經係統都參與長期耳鳴的維持,中樞敏感性的異常增高是耳鳴產生與維持的主要原因。心理因素與耳鳴密切相關,耳鳴是典型的心身疾病。三、影響或觸發耳鳴的因素 患者可能本身耳蝸或腦部就有微小障礙,或者未被發現的疾患,該疾患的病變程度尚不足以引起耳鳴,但加上觸發因素而發病。1噪音:噪音對耳鳴影響很大,是誘發或加重耳鳴的重要因素。常見的噪音有機器聲、鞭炮聲、歌廳舞廳的音樂聲……等,需要注意的是,接聽電話、戴耳機,都相當於給耳朵施加了噪音。現在的耳鳴趨於年輕化,與較多使用手機、耳機不無關係。2心理學因素(焦慮、抑鬱等):焦慮、抑鬱等心身疾病與耳鳴互為因果。惱人的耳鳴可能影響睡眠、情緒,從而引發焦慮、抑鬱;焦慮、抑鬱也能引起機體氣機紊亂,出現耳鳴、胸悶、胃疼等各種軀體症狀,出現惡性循環。這類患者,調節情誌後,耳鳴也會相應緩解。3生活方式:過度勞累,耗傷氣血;經常熬夜,夏季過於貪涼飲冷,損傷陽氣;煙酒過度,引起內耳瘀血……導致耳鳴。4 飲食習慣:奶酪、巧克力、含咖啡因飲料、酒精、煙草等,都能加重耳鳴。5常見的藥物:抗驚厥藥(卡馬西平)、磺胺類藥、四環素、強力黴素、甲硝唑、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如紅黴素、羅紅黴素)、氨基苷類(如慶大黴素、鏈黴素、卡那黴素)、利尿劑(環戊丙甲胺、速尿、利尿酸)、抗組胺藥物(苯海拉明、異丙嗪)、麻醉鎮痛藥(利多卡因、嗎啡)、中樞神經係興奮藥(氨茶堿、咖啡因)、血管擴張藥(硝酸異山梨酯)、糖皮質激素藥(氫化潑尼鬆等)、非甾體類鎮痛藥(布洛芬)、解熱鎮痛藥、水楊酸鹽類、口服避孕藥、抗甲狀腺素藥等,都易引發耳鳴、耳聾。耳鳴的診斷很複雜,具體到您的病因,還需要到醫院係統檢查才能判斷。
(特別聲明:因不能面診,醫生的建議及藥品推薦,不作為診斷及醫療依據,本站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