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僂病有哪些症狀?
健康咨詢描述:
上午去給寶寶體檢,醫生說有佝僂病,肚子兩邊的肋骨有點外翻,之前醫生隻說讓吃魚肝油,吃了一盒,不知道需要一直吃,我問醫生會好嗎,醫生說會有好轉,沒聽太明白,很擔心,孩子長的很好,也沒有什麽不適,而且我我們差不多天天帶寶寶到小區去轉,我想問一下佝僂病有哪些症狀?
健康問答/780℃/2024-06-01 00:16:52
病情分析、指導意見及優質解答:
你好,佝僂病是嬰兒時期常見的一種全身性疾病,主要是由於維生素D缺乏,導致鈣磷代謝障礙和骨樣組織鈣化障礙,嚴重者可引起骨骼畸形,家長應及早采取措施,預防佝僂病的發生。 發生佝僂病的原因:·日光照射不足 維生素D由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在紫外線的作用下轉變而來,如果接觸日光不足,就容易缺少維生素D。·攝入不足 母乳及其他乳類中維生素D含量不多,若孩子不及時補充含維生素D的食物,也容易患佝僂病。·生長速度快 嬰兒生長速度快,維生素D需量大。·慢性消耗性疾病 嬰兒患慢性腹瀉以及肝膽和腎髒疾病時,也會影響維生素D的合成和鈣的吸收。 嬰兒佝僂病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現:·神經精神症狀 早期,患兒在喂奶及睡眠時頭部多汗,多汗引起局部刺激,因而小兒喜歡搖頭。搖頭時,枕部受到摩擦,日久而致脫發。此外,患兒煩躁不安,睡眠時易驚醒。·骨骼改變 3~6個月的嬰兒可有顱骨軟化,即以手指按壓枕骨或頂骨中央,該處因按壓而內陷,但隨手指放鬆顱骨重又彈回,猶如按乒乓球,所以又被稱為乒乓頭。6個月以上的孩子前臂及小腿長骨的遠端可捫及,甚至看到由肥厚的骨骼形成的環狀隆起,似手鐲或腳鐲狀。8、9個月以上的嬰兒,其兩側額骨、頂骨骨膜下骨樣組織堆積過多,可形成方顱。有的孩子出牙遲緩。有的肋骨內陷,以致胸骨體部向外突出,形成雞胸,胸骨劍突部向內凹陷,則可形成漏鬥胸。孩子走步後,下肢承受體重,由於骨質軟化,可出現O形腿或X形腿。此外,患兒肌肉鬆弛,腹部隆起常呈蛙腹狀。 預防佝僂病的關鍵是補充足量的維生素D,最好的辦法就是曬太陽,可以說,小兒佝僂病不僅僅是缺鈣,還有缺“曬”。皮膚裏的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線照射可轉變為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使骨骼堅硬。具體情況應視季節而定,嬰兒皮膚嬌嫩,應注意保護。夏季可選擇在樹陰下或打把傘,或在太陽剛出來、日落前進行;春秋季節可常帶孩子到戶外玩耍。冬季在風和日麗時可多帶孩子戶外活動、曬曬太陽,以中午前後為佳。此外,還可適當補充維生素D,通常為400國際單位/天。早產兒應提早在出生後2個星期開始補充,足月兒則在滿月後開始。生後3個月內可用到每天800國際單位,以後減至每天400國際單位。同時適量添加鈣粉。2歲以後,小兒生長速度減慢,戶外活動增多,一般無需再服用維生素D。 血清骨堿性磷酸酶是目前檢查和診斷佝僂病的常用指標,具有靈敏特異簡便快速的優點,也可以給寶寶查微量元素。 正常值範圍:小於或等於200U/L。 分度:骨堿性磷酸酶越高,說明“缺鈣”越嚴重。
(特別聲明:因不能面診,醫生的建議及藥品推薦,不作為診斷及醫療依據,本站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