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时间移民》让我知道了科学只是工具,探索没有尽头,我们拥有的只是我们所触及的极其渺小的一部分。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时间移民读后感900字,欢迎阅读。
时间移民读后感900字
这是一本由中国科幻小说第一人刘慈欣写的短篇小说集,其精彩程度不输给作者最著名的作品《三体》,读完之后赞叹连连,短篇也能脑洞大开,精彩不绝。每一个短篇小说,都透露出作者一贯的看法:人类文明,甚至是宇宙都是渺小的,人类文明的毁灭与轮回,都是沧海一粟,不值一提。
书里有很多地方,都能体会到“尽头”这个概念,时间的尽头,人类文明的尽头,宇宙的尽头,因为我们不曾到达尽头,因此对它有着极其特殊的情感。我们讨论尽头的意义,探索着尽头的坐标,很多时候没有答案,跨过尽头,另一端是什么,我们更加一无所知。通过作者,我更愿意相信,尽头的另一端,是浪漫。
人生有涯而思无涯,我们活在当下,却心向未来。人类对未知的探索不仅仅局限于宇宙的一隅,我们向往,向往物质的未知,向往宇宙的深渊,向往人类的永生。科幻,基于现实,超于现实。用漫无边际的思维去接近宇宙,用书中的小宇宙模拟物质世界。作者的《时间移民》为读者描绘出“深渊”的色彩。理性的思维,感性的思考,理性的冷漠,人文的关怀是作者科幻小说的特点,《时间移民》亦如此。
未来,迫于环境恶化和人口压力,地球政府决定派出远征队伍向未来移民,远征队伍穿梭于时空,期盼能开启人类新文明。这是《时间移民》中《时间移民》一文的概述。看似荒诞离奇,却是来于现实的思考。地球是否会灭亡?人类是否能永生?宇宙是否有尽头?一切的一切都是未解谜团。
在《2018》的序中有这样一句话“科幻是宏观叙事,是光年尺度下的宇宙审美。”《时间移民》所有的故事中都有着关于科学的诠释和对现实影响的表现,《坍缩》中对概念的解释、《山》中对于哈勃红移的描述既有科学的深度又有文学的浅显,而在科幻之外,作者无边无际的想象塑造《西洋》中对郑和下西洋后与历史背道而驰的想象世界,构造出另一个世界发展的脉络;在《镜子》中,当计算机可以完全在系统中模拟现实的动态,那么人类甚至是人类世界是否只是宇宙模拟的一些数据?……大量基于科学的想象力,在文字和故事里流淌,触发读者对世界的新思考。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若时间逆流返溯,若我们只是宇宙中的尘埃,我们又何必斤斤计较,世间仍有那么多美好,还有很多未知等待着我们去探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且以潇洒渡余生。
时间移民读后感900字
现在科幻类的电影让人目不暇接,关于未来世界的种种猜想在电影中也已略窥一二,但科幻类的书籍倒也是头回接触,不夸张的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置身于繁多冗杂的新体验中,很少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也很少会对什么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但刘慈欣的这两本书就带给我这样的体验。
读完的整体观感:科学所带给人的美感毫不逊色于音乐绘画等普世意义上的艺术,宇宙的神秘,浩瀚,孤寂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冲击;同时宇宙又是浪漫的,但不是甜蜜的浪漫,而是让人喟叹的浪漫,让人敬畏的浪漫。这两本都是短篇合集,其中有一篇故事《诗云》,更是放大了这种“浪漫”:大体讲的是宇宙中的高级智慧拥有强大的技术,在消灭地球文明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诗的魅力:诗的格律、诗的韵脚、诗的平仄、诗简短的文字中蕴含的大量信息···所以他希望能创作出比李白还要伟大的诗篇,但他创作的方式很特别——他把所有文字搭配的可能性都创造出来,并用原子储存起来。但诗歌的搭配何其浩瀚,储存这些诗歌的物质量相当于整个太阳系,所以熄灭太阳、拆解行星的进程就开始了······刘慈欣塑造的世界观看似无情冷酷——为了满足高级智慧(文中称为神)的诗歌创作欲望,竟需要拆解太阳系,但他的描绘又充满的诗意,让人觉得这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诗云发出银色的光芒,能在地上照出人影。据说诗云本身是不发光的,这银光是宇宙射线激发出来的。由于空间的宇宙射线密度不均,诗云中常涌动着大团的光雾,那些色彩各异的光晕滚过长空,好像是潜行在诗云中的发光巨鲸。“
但随后拥有强大技术的“神”又发现,虽然他创造出了数以亿计的诗篇,能超越李白的诗篇虽蕴藏其中,但他却无法使用自己的技术将他提取出来,他还是永远超越不了李白。作者也在文末引出了这样的思考“智慧生命的精华和本质,真的是技术所无法触及的吗?”生命最迷人之处,对未知的思考定是其中之一。
正好最近还看了《异形》,生化人大卫也常喜欢吟诵诗歌,雪莱的诗,拜伦的诗。顿觉诗歌对于生化机械生物还蛮重要的?他们自我进行情感设定时,好像确实也只能从文学作品中寻找灵感了?
还有一篇我特别喜欢的短篇,是时间移民里的《朝闻道》,这篇文章无疑更加冷血,科学家为了从“排险者”那里获得真理,不惜抛家弃子、牺牲生命,正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但这篇文章有趣的地方在于这个宇宙的排险者,也就是为宇宙排除危险可能发生的可能性。而他对于地球的排险,在原始人长时间仰望星空的时候就开始了,因为“当生命意识到宇宙奥秘的存在时,距他最终解开这个奥秘只有一步之遥了。”
我觉得刘慈欣的短篇吸引我的原因,也在于他的故事结尾,人类最终多半并不能幸存,即使有幸存者,很多时候也只有一个男性,并不能完成人类的繁衍。不同于很多科幻电影中的,人类同心并力面对灾难,最终存活下来,刘慈欣的宇宙是无情的,充满着不可抗力;而人类面对虚空时,显得落后又渺小。技术始终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但人类的智慧与文明总是无法替代的。
很难得的,在文字中,我体会到了数学和科学的魅力,此前,我一直不能理解,数字能带来什么美感,通过刘慈欣的文字,略窥一二。也很难过于自己的智商估计是没机会真切的体会数学的美感了。但对未来的向往还是可以有的,看完这两本书后,也会偶尔的仰望星空,这时感叹的不仅是夜空的浩瀚、星的璀璨,更多的是一些幻想,未来的世界,到底会有怎样奇妙的光景。一想到现在的一切都属于没有大小的奇点,未来的一切可能性就更加让人期待了…
时间移民读后感900字
刘慈欣的小说依旧是那么冷,冷静甚至冷酷。
他不像很多文学作品那样去刻画人,说善恶和美丑。在他的文字里,世界不因为高官弄权变得更差,也不因为“镜像”那完美的上帝视角全球监控出现而变得更好,该发生的终要发生,镜像迟早出现,人的文明终走向灭亡。
刘慈欣关心的,只是将世界放到更大尺度上的逻辑实验。
如果地球只是更大星体的一个内核世界呢?
如果用冬眠实现时间跃迁,地球会是怎样的呢?
一个粗暴的外星文明来临,人类能如何生存呢?
如果从奇点出发,不同的宇宙常量会有什么样的世界出现呢?
基于当下的物理知识,尤其是量子物理对概率和多宇宙概念的引入,我们对自己所处的世界,其实越发难以理解。
谁又能说这些想象实验就不是真实呢,这或许就是刘慈欣的魅力。
银河帝国以时间跨度演绎了心理史学的行为论;太空漫游像是关于空间的想象漫游,刘慈欣则全无他们的人文情怀或浪漫主义,他仍像工程师一样按逻辑编写一个又一个程序。
这些程序中最庞大的就是后来的三体。
三体应该是刘慈欣想象实验的综合体,多维度宇宙文明,黑暗森林法则,猜疑链...在这些逻辑推理产出的程序中,很难兼容道德,而所谓人性,大概是 0 和 1 之间的唯一变量。
这本时间移民短篇小说集,就像是三体的一个补充集合,很多不喜欢刘慈欣的人批评他的小说没有人物没有文学性,我却恰恰读出了诗意。
一首首小诗组成的荡气回肠。
时间移民读后感900字
抬头一看。对于宇宙。我见不到任何一颗正在发光的星星,甚至那挂在天边的一轮弯月都难觅踪影。环境太差了,天空中的云太浓了。它们是,在所谓的人择原理中,让我们主动的抹去了吗?曾几何时,还是在夏天的某个晚上。老人们还在一遍又一遍地说着,那是死去后的归宿。想我的话,就抬头看一看,我总在那里发光了。现在这个墓志铭看来被我们毁了呀!倒不如说,是我们自己拿了一块沾了太多血腥,榴弹炮火、政治暧昧、人性的尔虞我诈的残布,蒙住了自己的眼睛罢了!
遥远星空的光,或红或蓝。那是亿万年前就已经发生的事情。这个事情甚至可能追溯到大爆炸开始不久。就宇宙的百万光年,就天文单位来说。人的一百年,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的跨度。显得太微不足道了。洪水泛滥、生死离别、大饥荒时代。多么耸人听闻,那是我们微观世界里的,请不要放在这个颀长的时空里。更不要说,"为了爱惜共同的地球,让我们低碳出行,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地球的编年史相较于人类文明,总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它曾在一团星云的气体中,慢慢固化。布满岩浆,冰川。曾遭受过比我们现在还要残酷万倍的事实里。人类再怎么折腾,只不过是自己折磨自己罢了。万年过去。文明将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但新的文明将在又一个万年后重新崛起。到那时,五大洲四大洋。将可能只是一个古老象征的名词——冈瓦纳古陆。
但,我们也不必太过自卑。攀登和领略是每一个微小生命都有的基本权利。虽然,这一切,还只是在一个光速、三维空间的山脚下。
宇宙再大,总归是有限的。而我们的思想无限。两百亿光年的半径外思想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那里,不知什么地方,安上了一块全息摄像头。原来,这个广漠的宇宙,它看来也是小的。是一个,如同在行星地核内的泡世界罢了。我们一直在追求一个大统一的数学模型来看透发生在大爆炸和坍塌之间的所有。但,这个模型之外,还可能存在一个超统一的模型。那里面,我们将感知到多元的宇宙空间。而不只是强、弱、电磁力、引力。不只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
那么,这时,你可能会问,宇宙的目的是什么。得到的答案很可能还是"不知道",就像,很多人会问,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一样。答案不可证,没有唯一。
时间移民读后感900字
刘慈欣的想象力真正是无人能及。在他眼中,太阳不过是供演奏的一个音符,对于他来说,数万年时光不过是一瞬。
刘慈欣的科幻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对绝对真理的追求。《朝闻道》中,面对真理时,科学家们对生死的不屑一顾,亲情友情,国家大义……无论什么,都不能阻止他们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哪怕清楚的明白,知道真理的下一秒就是他们生命的结束,也义无反顾。
《吞食者》中,面对强大的敌人,人类没有选择不战而降,而是孤注一掷,在无尽的绝望中紧紧抓牢仅有的一丝希望。虽然最终人类还是败了,但也给吞食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是他们不得不提前离开地球,去寻找下一个目标,而地球的资源也没有被完全掠夺。最后人们得以知晓吞食者就是地球上已经灭绝的恐龙。而最后的几个人类甘愿留下来成为蚂蚁的食物,也许蚂蚁就是下一个地球的统治者。生物进化就是朝着越来越小的方向进行,先是恐龙,然后是人类,下一个是蚂蚁,但也许不是。谁知道呢?
不知经历了多少年,也不知怎样形成的,但镜子就这样产生了。镜子十一位宇宙音乐家。当镜子来到地球上方时,人们开始惊慌了,人们看到一颗“陨石”正在向地球飞奔而来。等“陨石”近了,人们才发现那是“地球”,人们更加惊慌了。与此同时,正在回程的宇航员们也遇到了镜子。他们看见,一架“飞船”正在向他们飞来,一位宇航员走近镜子,看见了“自己”,他才意识到这是一面巨大的镜子。他们立即将这一发现传回地球。同时,镜子开口说话了……
相关文章:
1.时间移民读后感900字
2.《时间简史》读后感1000字范文5篇
3.刘慈欣:时间移民【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简介】
4.《时间简史》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优秀范文
5.《城南旧事》读后感900字左右范文5篇
6.老人与海读后感900字初中范文5篇
7.《皮囊》读后感900字左右范文5篇
8.《茶馆》读后感900字左右范文5篇